龔高明
教育為了什么?“教育即生長”,這是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道出的教育的真正目的,他的意思也就是說教育就是要使每個學生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教育的真諦提醒所有教師:教育應該珍視學生生命的訴求,并且應該站在學生的立場。教育的真諦也決定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就需要讓全體學生擁有好的心態(tài),來促進學生走向成功,走向全面發(fā)展。但長期以來,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視,嚴重地阻礙了素質(zhì)教育的實施。當前中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方面,厭學、考試焦慮普遍,此外還表現(xiàn)在人際關(guān)系、青春期等方面。因此,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它更多地需要教師用心與學生進行溝通,解開學生糾纏的心結(jié),驅(qū)散學生心中的陰影。
一、家庭的原因
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至關(guān)重要,家庭教育主要是指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和教育,它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比,盡早開始家庭教育更加重要,這是因為孩子性格的養(yǎng)成與家庭教育緊密相關(guān)。學生所出現(xiàn)的問題,與他們的家庭教育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其中的共同點都是父母對他們的關(guān)心不夠。他們有的是父母離異的,有的是家長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學生,他們要么是爺爺奶奶、公公婆婆帶,要么純粹就是自己一人在家,家長根本無法照看和管教。
二、心理的壓力
隨著學生個人的成長,學習科目的增多,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何應付這些壓力,保持個體的情緒健康,更好地面對生活、學習的挑戰(zhàn),是學生成長的人生道路上的重大問題。
中學生的壓力源,主要來自于學習、父母、教師和同伴、環(huán)境、自我發(fā)展和時間六個方面,其中學習壓力是中學生的主要壓力源。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有心理壓力,只有少部分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心理壓力。事實上,有心理壓力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學生多用好煩、太沉重、好辛苦等字眼來形容心理壓力,這表明學生的心理壓力已經(jīng)超負荷了。產(chǎn)生心理壓力的原因,主要來自學習、人際關(guān)系及環(huán)境方面。(1)來自學業(yè)的壓力。學業(yè)壓力,無疑是中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進入中學后,學習負擔加重,表現(xiàn)為科目增加,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增高,一些學生從一開始就沒有很好地加以調(diào)整,所以不能適應學習狀況的改變,感到壓力很大,而且短時間內(nèi)找不到解決的辦法。長期承載超負荷的壓力,壓力過大時,就會產(chǎn)生嚴重的緊張情緒。同時,是否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也是造成學生心理壓力的重要因素。(2)來自教師的壓力。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因而十分重要,因此教師要經(jīng)常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學習方向,要努力實現(xiàn)從應試教育到素質(zhì)教育的轉(zhuǎn)變。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活動,而且要重視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生活,要盡可能地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要“授人以漁”,尋找讓學生迅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途徑,傳授好的學習方法和策略。
三、采取的措施
面對學生的情況,可以制定如下措施:針對學生家庭原因和心理壓力的基本狀況和產(chǎn)生的主要因素,運用心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開展心理教育,切實做好攻“心”的藝術(shù)。
1.針對家庭原因。家庭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通過開家長會,向家長講明情況,要求父母潔身自好為子女營造良好的氛圍,并且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2.針對學習方面的壓力。既要讓學生明確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明確學習目的、學習方向,又要重視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生活,盡可能減輕負擔。要“授人以漁”,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方法,樹立正確的考試觀和分數(shù)觀。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要給予正確的評價和適當?shù)闹笇В隙ǔ晒Φ耐瑫r,也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失敗和挫折。
總之,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極其重要的,它不但是學校和家庭的問題,它還是社會的問題,需要大家共同的能力,尤其是家長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