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
情境教學與詩意課堂
王 婷
情境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創(chuàng)設高效的教學情境不僅是教學改革的重點,更是我們語文老師所追求的教學智慧。本文主要從有效情境的創(chuàng)設方式,情境教學對教與學關系的影響等方面探究小學語文課堂中情境教學的價值所在,從而以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
情境教學 詩意課堂
近代學者王國維先生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為第一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為第二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為最高境界。
而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莫過于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打造詩意的課堂。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以“物”激“情”,以“情”發(fā)“辭”,以“辭”促“思”,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新授知識在相關的情境中進行內化是我們小學語文課堂所追求的目標。正如特級教師華應龍老師所言:“一個教師,如果他想讓自己的課堂教學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價值,那么,他就不能忽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樂在其中”。
讀所見——穿透文本語言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請你們慢慢睜開雙眼,來說一說剛才所看到的景象。
生:我好像漫步于花海中,那朵朵鮮花,讓我感受到了德國人民的淳樸與熱情。
師:從你的回答中,老師感受到了德國旖旎的風光。
生:我找到的是“花的海洋”。
生:這里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作者把大片大片的花兒比作浩瀚無邊的海洋,突出了花的多,我仿佛聽到了微風吹過時,那花朵隨風搖曳的聲音。
這篇文章的兩條線索非常清晰,一是講德國的“花美”,另一方面是講德國的“人美”。在分析品悟第一條線索時,我主要運用“欣賞畫面入境,品讀想象生情”的方法,將德國大街小巷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情境配上音樂展示出來,讓學生在欣賞畫面的同時入情入境,陶醉在這一片花海當中。
這種通過讀、悟來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讓學生徜徉于文本中,在讀中想象,以讀促悟;在想象中品讀,以悟促思;在品讀中悟情,以思促情。在剖析文本語言時,我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放飛想象。我相信,此時此刻,學生看到的就不僅僅只是一個個華麗辭藻所堆砌的句子,更是作者所要描繪的一種空靈恬靜的畫面。讀所見——穿透文本語言,這難道不正是情境教學的魅力所在嗎?
畫所見——走進文本意境
《我爸爸》(教學片段)
師:誰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心目中爸爸的樣子呢?
生:我覺得我爸爸像狐貍一樣聰明。
生:我爸爸像鐵塔一樣高。
……
師:孩子們,爸爸真的像老虎一樣威猛嗎?真的像鐵塔一樣高嗎?
生:不是的。
師:那你們?yōu)槭裁匆@樣畫呢?
生:爸爸并不是什么都會,他也不是無所不能的超人,但他是我爸爸呀,所以,在我心中,他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我爸爸真的很棒,我愛我的爸爸。
生:我爸爸身上有很多缺點,不喜歡運動,睡覺愛打呼嚕,但我還是很愛他。
在逐頁讀完繪本之后,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作者筆下的爸爸形象,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以我手繪我心”的情境,根據(jù)小學生的思維認知發(fā)展特點,繪畫、講故事是他們非常感興趣的學習方式。事實上,這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對他們具有特別的吸引力,樸拙的畫筆下,反映出了孩子們最真實的內心世界,“我爸爸像大樹一樣高大”“我爸爸像狐貍一樣聰明”……一個個充滿童趣的回答,詮釋的是陣陣溫情,升華的是繪本的主旨。
畫所見——走進文本意境。有價值的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我們打造出了生動、精彩、充滿張力和活力的課堂,讓我們享受到了詩意的時光。
抒所思——深悟文本情感
《老人與海鷗》(教學片段)
師:為什么海鷗們如此眷戀這位既平凡又偉大的老人呢?
生:老人對自己非常吝嗇,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他卻把微薄的工資省下來,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喂養(yǎng)海鷗,這位受人尊敬的老人真的是把海鷗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女。
師:你能夠抓住關鍵語句去分析,真好。
生:王老師,我看過很多人與動物之間和諧相處的新聞。我認為這位老人的做法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反思、去學習。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救助街邊的流浪狗,為保護動物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人與海鷗》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有深意的記敘文。我希望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能夠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善良的種子,讓他們明白“萬物皆有情”這個道理。
為了讓孩子們體會到老人是在何種艱辛的情況下堅持喂海鷗、陪伴海鷗,我借助于資料袋里面關于老人的生平故事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老人對海鷗的無私奉獻,然后我再引導學生來看待發(fā)生在老人遺像前的一系列“意想不到”,這樣的處理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他們抓住關鍵詞句,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通過故事補充以及配樂播放PPT這種積極有效的情境創(chuàng)設,孩子們的思維打開了,他們抒發(fā)所思所感,這樣的情感輸出促進了學生更好地與文本進行對話,這不正是涌動著旺盛生命力的智慧課堂的體現(xiàn)嗎?
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可以改變我們的課堂。行走于真教育這條幸福大道上,我希望自己能夠像李吉林老師那樣,做一個充滿激情與智慧的老師,追求自然、靈動的課堂,追求師生詩意的棲居。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北滘鎮(zhèn)承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