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忠
中國書法藝術是一門古老的漢字書寫藝術,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文化瑰寶。從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書法一直散發(fā)著獨特的藝術魅力。中國書法有著深遠的漢字書法傳統(tǒng),同時,在國際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歷史地位,很早以前就傳入了其他國家。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書法在對外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中國書法家及其書法作品頻頻到國外舉辦展覽或到國外巡回展出。優(yōu)秀書法作品作為高雅禮品,經常用于對外交往活動中,這些活動對于促進改革開放,增進國際友誼,繁榮中國書法藝術,都發(fā)揮了積極的文化作用。
進入電腦信息時代,許多人電腦打字的速度特別快,可是拿起鋼筆的瞬間卻會忘記許多中國漢字的寫法。這種提筆忘字的情況不斷蔓延,對于正在學習漢字的中小學生而言,如何在電腦打字與書寫之間平衡,已不僅僅是學生個人的事,而是關乎中國漢字的文化歷史傳承問題。對于學習漢字的重要性,教育部做了有力的說明:“規(guī)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是有效進行書面交流的基本保證,是學生學習語文和其他課程,形成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熱愛祖國文字,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并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是現(xiàn)代中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yǎng),也是基礎教育課程的目標之一?!?/p>
中國基礎書法教育絕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教育。首先是德育教育。中國書法家歷來講究書品和人品的完美統(tǒng)一。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經典書法作品都是二者完美結合的優(yōu)秀典范。同時,中國基礎書法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極好載體。練字就是練人,學寫字就是學做人。書法學習中有豐富的教育元素,關系到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全面發(fā)展,可以產生育德、啟智、健體、審美的綜合效應,啟迪人的觀察、發(fā)現(xiàn)、欣賞、鑒別、動手、兼顧、應變、創(chuàng)新等能力。一幅好的書法作品,不光表現(xiàn)了書寫藝術,其內容、形式及所用物質材料和環(huán)境要求等,與文史地哲數(shù)理化生等各科都有關系。所以,中國書法教育是基礎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育部有關文件稱: “在重視學生掌握計算機漢字輸入技術的同時,必須繼續(xù)強調中小學生寫好漢字。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寫字教學應當加強,不應削弱?!苯逃繉腥胫行W教育課程中,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藝術等課程中開展書法教育,在普通高中設置與書法有關的選修課程;規(guī)定在小學三至六年級的語文課程中,每周安排一課時的書法課;同時在小學一、二年級的語文課教學中要把寫好硬筆字作為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在三至六年級的地方課程中安排毛筆字教學,每周一課時。以現(xiàn)代教育觀念和立場重新審視一下中小學的基礎書法教育,發(fā)現(xiàn)中小學基礎書法教育,仍舊處在陳舊、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困境中難以自拔,為此,不能不引起人們深深的憂慮。
中小學課程表上有書法課,學生手里有書法課本,然而學校卻缺能教書法的老師。實際上,這又不僅僅是一個缺老師的問題,背后是許多關于中小學書法課存在的爭議:當代中小學生該不該學習書法?中小學生學習書法有哪些利弊?直到現(xiàn)在,人們對這一問題仍持有不同的看法。一種觀念認為,單純地講學習毛筆字,當然沒有什么壞處,但現(xiàn)在小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很重,英語、語文、數(shù)學以及音樂、舞蹈等課程,這些都需要占用孩子的有效時間。如果孩子再去學習書法,而他又不感興趣,這無疑增加了學生的負擔。與此相反,有人認為,現(xiàn)代社會已進入電腦時代,學習毛筆字幾乎沒有什么用處。在上個世紀,中國人扔掉毛筆,用上鋼筆,中國社會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在電腦時代,許多人幾乎連鋼筆也不用了,寫材料、寫論文、寫信可以用電腦打出來,留言可以發(fā)短信,問候可以打電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小學生學習毛筆字無疑是一種歷史的倒退。
書法課果真會增加學生負擔嗎?學校的書法課只是在課堂上教學,老師進行示范、講解。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用毛筆臨摹。給學生指導,教給學生握筆姿勢、運筆方法等,書法老師不布置家庭作業(yè)以及課下作業(yè)。這樣,學生不用在家里花時間去練字,不需要為書法花費額外的時間。從現(xiàn)在來看,書法課沒有增加學生的負擔,學習毛筆字更不是一種歷史的倒退。有教育界人士稱,學習毛筆字,并不是讓每個中小學生成為王羲之、顏真卿。因為漢字仍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和中國文化的傳播,國外學習、使用漢字的人也越來越多。用毛筆學習漢字,有助于學習者對漢字產生興趣,有助于了解漢字之美,有助于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F(xiàn)在課本上也有漢字 “人、日、月、馬”等漢字的演變過程,但如果用書法去體會,學生會有另一種感覺。
書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內容,不是可抓或可不抓的。中小學階段沒有打下書法基礎,對全面發(fā)展會留下難以彌補的缺陷。據(jù)一些學校對學生書寫水平與語文學習成績相關情況調查,結論是兩者呈正比例。同時,有的地方和學校出現(xiàn)了 “寫字好的無差生”的情況。學生因寫字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增強了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習成績。
國家教委早已明確規(guī)定書法課為中小學的二級教育課程,應受到與體、音、美等科目同樣的對待。但是,不少地區(qū)不少學校,還是把 “書法”課叫做 “寫字”課。在這里, “書法”被 “寫字”置換了,書法教學淪為語文課 “寫字訓練”的延續(xù)。其實, “書法”和 “寫字”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教學目標。無論是學校的領導和教師還是教材的編寫者,都應該明確這一點而不能含糊其詞或混為一談,否則不但顯現(xiàn)出中國書法教育觀念的陳腐和偏狹,還使書法作為獨立的學科難有出頭之日。因此,把 “書法”和 “寫字”這兩個概念梳理清楚,再談中小學書法教育,就有正確的立足點了。
概括來說:“寫字”是工具的、實用的, “書法”是欣賞的、藝術的。 “寫字”教學是教學生如何辨識并寫端正的漢字,書法教育是教人們如何欣賞和創(chuàng)造藝術的美。我們承認中小學書法有工具的和藝術的兩重性格,而中學書法則主要是凸現(xiàn)它的藝術性格了。書法的藝術性格是什么?是美育。對中小學生而言,即情操教育。書法藝術在情操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它可以幫助學生通過書法了解獨特的中國民族審美意識;幫助學生陶冶情操豐富感情,去俗取雅去粗取精;幫助學生提高審美境界,凈化心靈。如果還把中小學的書法教育定位在 “寫字”的層面上,書法何時才能浮出水面成為真正的獨立的藝術學科?教育界有識之士曾多次大聲疾呼,還書法學科以應有的地位,或把書法課和寫字課分開來上,使書法課成為真正獨立的藝術學科。無奈陳舊觀念難改,只能令有識之士徒喚奈何。
隨著中國教育大環(huán)境的不斷改善,特別是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全面實施,中小學書法教育擺脫困境,突出重圍,以現(xiàn)代書法學科的嶄新面目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應當是為期不遠了。但是現(xiàn)在,許多學校的書法課并沒有走上正規(guī),在中小學書法教育方面,許多學校沒有書法老師,不上書法課;有的學校讓其他課程擠占了書法課,課程表上的書法課依然形同虛設。有課有書缺老師,成為許多中小學遇到的現(xiàn)實問題。有的學校由班主任、語文老師,這些老師書法課暫時是開起來了,書法課的教學情況可想而知。
中小學書法老師從哪里來?相關的業(yè)內人士認為,一種情況是由并不懂書法的語文老師、班主任兼任兼而代之。實際上,書法課程有著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書法握筆姿勢、運筆過程,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這些教師大多沒有提過毛筆,自己也沒有接受過書法方面的專業(yè)訓練,對書法學習過程并不清楚,甚至對書法沒有興趣。這樣的老師來上書法課,書法課真正淪為 “走過場”。書法教師的另一種來源大多是由學校愛好書法,略有書法基礎或業(yè)余愛好書法的別科教師所擔任。這些老師往往有一定的書法基礎,對書法教學有濃厚興趣,在書法老師緊缺的情況下,他們教書法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他們或許能寫得一手較好的毛筆字,輔導學生臨摹一本字貼也聊可勝任,但從一個書法教師的基本素質來要求,就相距甚遠難以勝任了。但是,這樣的老師仍需要接受較系統(tǒng)的書法專業(yè)的學習,對書法教學應有較全面的了解。中小學教師要完成從語文老師到書法老師的崗位轉變和角色轉換。目前,教育部門在這方面并沒有專門的培訓。在語文教學之余,這些書法教師應堅持鉆研書法,對真草隸篆進行系統(tǒng)學習,以此變成學校的專職書法老師。
中小學各科師資隊伍中,其人員之雜亂,專業(yè)水平之參差不齊,莫過于書法師資隊伍了。客觀原因是書法作為獨立學科起步較晚。雖然大專院校書法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是當前中小學書法教師一種理想的來源,而目前,大專院校書法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數(shù)量也很少。即使有,學生的就業(yè)去向多種多樣,大都奔向各級書協(xié)、各藝術館等專業(yè)單位做書法家去了;其畢業(yè)生真正投身到中小學做書法教師的不能說沒有,但少得實在可憐。
一個書法教師的基本素質是什么?因為書法教學具有理論課教學和實踐課教學的雙重特點,它對一個書法教師的基本素質要求,即知識結構和能力的要求也非常嚴格。簡略說來有三個方面:首先是書法專業(yè)知識,包括書法發(fā)展史、書法理論、書法美學、文字學和書法創(chuàng)作及對書寫工具的認識和掌握等,這是正確把握書法藝術及其創(chuàng)作的思維系統(tǒng)的 “物質”前提。其次是教育科學知識,即教育學、心理學及教學法等知識,這是成功的書法教學必須具備的教育科學理論。再是與書法相關的學科知識,如哲學、文學、邏輯學、美術、音樂、舞蹈等,這些相關學科影響著書法的發(fā)展,也影響著書法教師的人品和書品??傊?,書法教師既要有雄厚的專業(yè)知識和創(chuàng)作經驗,又有循循善誘機智組織教學的能力,通過書法教育教學,把豐富的文化知識和創(chuàng)作體驗,科學地、最大限度傳授給學生,以弘揚書法教育事業(yè)。這就是一個書法教師應有的素質。以此來檢查中小學的書法教師隊伍,合格者能有多少?回到問題的基本層面上,有課有書缺老師,書法教師的師資到底如何解決呢?
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國學的重要內容,小學生接受書法教育,不論對學書法的小學生,還是中國經濟、文化的發(fā)展,都是一件好事。古人對中國書法之美有許多精彩的描述:“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索靖書如飄風忽舉,鷙鳥乍飛;簫子云書如上林春花;鐘繇書如云鵠游天?!睗h代的蔡邕曾著有 《筆論》,其中寫道:“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書法的審美由此可見一斑。實際上,不僅僅藝術家需要美育,包括科學家、技術人員在內,現(xiàn)代社會每個人都需要美育。書法教學是美育的重要途徑,許多大書法家、藝術家的審美品格都是在少年時期埋下了種子。書法老師如果沒有專業(yè)的訓練,難以勝任這一工作崗位。同時,中國文字有 “六書”之說,形聲、象形、會意、指事、假借等,雖然語文課也涉獵,但唯有書法課可以更好地展示這些造字之法,學生更容易認識漢字的發(fā)展規(guī)律,從而對漢字產生感情。此外,中國書法注重書品與人品的關系,書如其人, “心正則字正”,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內涵。漢魏風骨、唐之法度、宋之意韻,書法美學詞匯與藝術文化、人格人品詞匯連在一起。哲學上的儒、道、釋、佛,也都在書法上有所反映。書法教育是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素質教育的特征是 “面向全體,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個性”,這與書法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書寫方法,使他們掌握好一定的書寫技能,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的基本素質,特別是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是書法教育的目的。
中國書法將漢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藝術融為一體,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漢字書寫的美學價值得到了超越國界和超越漢字使用范疇的承認。中小學的書法教育,是培養(yǎng)中小學生審美素質的重要途徑,有其它藝術學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中小學書法教育可以陶冶學生情感、培養(yǎng)審美能力和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文化的理解,既有利于寫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進學識修養(yǎng)。中國書法只有在普及的基礎上,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書法創(chuàng)作者的文化水平、思想水平、理論修養(yǎng)提高了,才能對書法有更深入的理解,才能創(chuàng)新出彩,創(chuàng)作出好作品,推動書法藝術的發(fā)展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