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倩
“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用手又動腦,才能有創(chuàng)造?!焙喍痰囊皇變焊?,道出了學習的真正奧秘——實踐與思考。作為一名教師和班主任,我不光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也留心他們的綜合表現(xiàn)。在長期的一線教學中,一個現(xiàn)象引起了我的反思:為什么學生在上音樂、美術、科學等課時,興趣濃厚,參與性強,課堂氛圍活躍?經(jīng)過持續(xù)的觀察我得出了結論:這些課堂上,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師者,而是陪伴學生體驗過程、收獲感悟的引導者,教師用活動串聯(lián)起教學內(nèi)容,也用活動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
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及對教學質量的要求給了教師一個限制:規(guī)范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于是,刻板地分析講解、機械地要求識記、對成績一味地在意強調變?yōu)榱苏n堂上的主旋律……教師在重復著照本宣科,而學生也在疲倦中自動地取舍著學習內(nèi)容。這樣的課堂沉悶、壓抑,學生鮮有真正合作交流的機會。那么,學習是否可以擺脫這種陳舊的模式,讓實踐活動也在課堂上發(fā)光出彩呢?經(jīng)過教學實踐和活動反思,我有了一些粗淺的體會和想法,或許可以讓教師拓寬思路,進行一些新的嘗試。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概念,如何才能有效開展呢?我認為,一是整合教學內(nèi)容,拓寬學生閱讀的廣度,可以由一篇課文開啟學生閱讀思考的大門。這樣的想法得益于學校語文組參加的“用科學閱讀的方法提高小學生群文閱讀的能力”的課題研究。我曾經(jīng)設計并執(zhí)教過一節(jié)二年級的群文閱讀教學課《“百變”的狐貍》,以學過的寓言故事《狐貍和烏鴉》作為抓手,引出《伊索寓言》中另外三則關于狐貍的故事,有的講害人害己,有的講自作聰明,有的講巧解困境。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有著超乎想象的表現(xiàn),他們愿意主動閱讀,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獨特感受,狐貍的不同形象就在饒有趣味的閱讀活動中深深印在了學生的心上,同時,也激發(fā)了他們在課后閱讀《伊索寓言》的興趣。
在美國迪士尼公司的卡通巨制《瘋狂動物城》強勢登陸國內(nèi)各大影院之時,我觀看了影片,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不由得愛上片中那個柔弱但堅強的兔子朱迪,它最終的成功大逆轉不失為充滿趣味的活教材。于是,我將這部影片推薦給家長,希望他們帶領學生觀看。在此之后,一個想法突然萌生:是否只有兔子朱迪才能成為學生的偶像,那個在片中起到穿針引線作用的配角———狐貍尼克,難道不是更好的教育素材嗎?于是,一個關于《“百變”的狐貍》的后續(xù)活動一點點在我的心中成型……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背脤W生的觀影熱度還在,我組織了一次“小小影評會”,讓學生分享觀影感受,因為興趣濃厚,他們爭先恐后、暢所欲言。在充分交流后,我引入一個問題:“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感受過狐貍的‘百變’,《瘋狂動物城》中的狐貍尼克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這下班上可熱鬧了,一位學生說:“尼克很有商業(yè)頭腦,它騙取了巨無霸冰淇淋,用來改制成袖珍冰棍出售給倉鼠,還把冰棍的木棒售賣給木材廠?!绷硪晃粚W生反駁:“它雖然賺了錢,可是沒有道德,謊話連篇,而且制假賣假?!币粋€在班上并不起眼的小女孩將期待的目光望向我,我示意她說說自己的想法,她說道:“尼克陪著朱迪查出案件的真相,如果沒有他,朱迪也不會成為動物城的英雄,我覺得尼克挺好的……”很多學生響應了她的觀點,交流漸入佳境,這正是我希望聆聽到的。的確,狐貍尼克蠻橫,但他也有著向善向美的愿望,只是世俗的界定讓他無法走出那個被圈定的世界。我很欣慰,學生的發(fā)言給影片之外的“尼克”解禁……
這樣的教學活動,豐滿了學生對狐貍的認知,也在無形中教會了他們學會客觀理性地看待人和事。我想,這是傳統(tǒng)的課堂不具有的。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币虼?,教師不應是課堂的主角,應調整角色,設計大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有直接的體驗和感悟。但是,畢竟有教學任務這個硬指標衡量著教師的工作,活動的開展既要豐富于文本,又不能脫離文本,課上最樸實的活動就是開展與教材相關的閱讀實踐。
群文閱讀課題研究之后,教師大多回歸到之前的教學方式,認字、識詞、學寫、解文……因為,搜集大量的閱讀材料,在每一堂課上呈現(xiàn),畢竟是不現(xiàn)實的。那么,嶄新的模式應如何常態(tài)化呢?在一次聽課中,我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授課老師執(zhí)教的是《夜晚的實驗》一課,她改變了常規(guī)的授課思路,從課文結尾入手,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找到“超聲波的重要作用”,再通過補充閱讀發(fā)現(xiàn)“超聲波可以應用于許多領域”。在此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習以為常地拿著《拓展閱讀》安靜瀏覽、批注,迅速找到教師要求探究的內(nèi)容,通過交流真實呈現(xiàn)了他們已深刻體會到的斯帕拉捷實驗的科學及歷史意義。這樣扎實有效的閱讀實踐活動并沒有耗費太多的精力和時間,讓學生充分享受著閱讀的樂趣。這位教師的做法著實讓我深受感動和啟發(fā)。是啊,實踐活動不全是熱鬧、花哨的呈現(xiàn),褪下華麗的“活動外衣”,在一堂堂質樸的課上,實踐活動其實也可以安靜淡雅,課外閱讀就是最簡單有效的活動形式。
現(xiàn)在,我們班學生的課桌上也出現(xiàn)了拓展閱讀的書籍。學習了《人類的老師》,我們就會再來讀讀《有趣的仿生學》,學習了《祁黃羊》中的四次對話,我們就會一起讀讀《管仲的實話實說》……
這樣的實踐活動,一方面使學生突破了教材的限制,拓寬了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在豐富的實踐中進行語言訓練,受到了人文熏陶。
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所過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須的一切東西,便是我們生活教育的內(nèi)容?!?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了“課程生活化”的理念。就教材而言,每個單元最后的授課內(nèi)容必然是練習,其中的“處處留心”“口語交際”等,都滲透了在生活中學習的理念。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習的機會,教師可以把學習的背景擴大到廣闊的生活世界中。
隨著課程實施的推進,學生學習的平臺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場所也可以擴展到課外。當然,這些課堂之外的教學活動要得到家長的認可和支持,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學習效果才能得到保障。教師要勤與家長交流,讓家長意識到自己也可以成為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的老師。有了角色的定位,可以增加家長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他們也就更樂意參與到活動中來。比如我們班開展過“一家齊上陣,共同寫春聯(lián)”“家庭歇后語大賽”“中秋美文誦讀”等活動,都得到了家長的積極參與和高度評價。所以,要想活化學習,家長,是學生的課外學習活動中至關重要的一員。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順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可以使學習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的頭腦不再是裝滿知識的容器,而成為等待點燃的火花。只要讓學生動手動腦,用好兩寶,在回歸生活和社會的過程中去體驗快樂,分享收獲,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喜歡、期待、真實有效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