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關佩英
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情境教學*
?北京/關佩英
本文從三個不同的層次闡述了創(chuàng)設情境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以境入情,體驗情感。教師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誘發(fā)學生對歌曲產生初步的情感體驗。創(chuàng)設童話情境入情,巧借畫面,圖境入情。以境動情,理解情感。教師在學生初步感知歌曲情緒的基礎上,進一步渲染烘托情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體驗歌曲。以境表情,升華情感。教師設計特定的情境,使學生充分宣泄情感。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自覺地、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從入情、動情到表情,愉悅身心,陶冶情操,體現(xiàn)音樂教學的審美教育。
入情;動情;表情
正文: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音樂教師是一個演奏高超的藝術師,把講臺當舞臺,把課堂當情感場,用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喚起學生的共鳴”。富有情感的話語道出了情感在音樂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對學生全面實施美教育,離不開這一重要因素。
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偏小,他們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還處于低級階段,他們很少去自覺地用心體會、理解一首歌曲,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情境這種教學手段,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境入情,以境動情,以境表情,使學生在充滿智慧和美感的情境氛圍中輕松愉快地學習,產生情感共鳴。
教師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景,誘發(fā)學生對歌曲產生初步的情感體驗,稱之以境入情。
(一)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入情 學生主動、自主地探索音樂源于他們對音樂的審美要求。兒童愛聽故事,尤其是童話故事,所以,在教學前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童話情境能使學生自然地入情。我在教《小烏鴉愛媽媽》時,先引導學生看課件,接著給同學們講了“小烏鴉孝敬媽媽”的故事。在一個普通的小樹林中,住著一只長大了的小烏鴉和它那年紀大了、飛不動了、不能自己找食吃的媽媽——老烏鴉。有一天,小烏鴉使勁的往家里飛呀、飛呀,它不吵鬧也不玩耍,急急忙忙的趕回家。小烏鴉急急忙忙的趕回家是怕媽媽餓壞了,它要把好吃的趕快帶回家里給媽媽吃。這只小烏鴉是一只多么懂事、多么可愛孩子呀!引人入勝的故事,把學生帶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去。
(二)巧借畫面,圖境入情 小學音樂教材中配有許多生動形象的插圖,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根據歌曲教學的需要,用電腦自己設計畫面。這些畫面采用了多種方法描繪音樂的內容,他比聲音更有直觀性,更便于教師的形象教學。在教《嚨咚鏘》這首歌時,我先讓學生觀察電腦中的圖畫,圖片的內容包括人們敲鑼打鼓慶祝新年、人們圍坐在一起吃餃子、小朋友們載歌載舞歡度春節(jié)等許多熱烈歡樂的場面。然后提問:“這是什么時候?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編一個故事講給同學們聽嗎?”于是同學們繪聲繪色地講自己根據圖畫編的故事,這樣,很容易地體會到了歌曲熱烈的情緒。
形象生動的畫面還是幫助學生入情的有效手段。教師可利用教學內容從兒童的審美情趣出發(fā),運用畫面的直觀性,直接訴諸兒童情緒性的感受與體驗。在教學《祖國,祖國多美麗》這節(jié)課時,我在課前搜集了一些表現(xiàn)新疆人民生活的圖片,我還配合圖片內容跳了幾段新疆舞蹈。讓學生從直觀的畫面中觀察新疆的小朋友和我們漢族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同學們從畫面上觀察到新疆的小朋友和我們有許多不同:他們喜歡戴飾物,女孩子的頭發(fā)愛梳成發(fā)辮,他們都喜歡唱歌跳舞……孩子們了解到了我國少數(shù)民族新疆小朋友的形象特征,感受到了新疆小朋友幸??鞓返纳睿⑾矏凵狭诉@個民族。在這種情緒的感染下,學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了歌曲的學習之中去了。
(三)借助音源入情 音源是指現(xiàn)代音樂課堂教學中,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而選用的生活中的自然音響素材。例如:自制打擊樂器發(fā)出的聲音、人體發(fā)出的聲音、塑料瓶模擬的水聲與蛙鳴聲、揉搓報紙模擬的風雨聲、盆桶發(fā)出的雷電聲、口技模擬的鳥叫聲等。比如:我在教《火車開了》這首樂曲時,先讓學生在課下自制打擊樂器,如在易拉罐里放些沙子制成簡易沙錘,把餅干盒裝飾一下做成小鼓。將牛奶瓶放些水制成了碰鐘。在課上,我指導學生用自制樂器模仿火車開動的聲音,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在學生初步感知歌曲情緒的基礎上,進一步渲染烘托情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體驗歌曲,稱之為以境動情。
以境動情除了創(chuàng)設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外,還應有一個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并能烘托和支持故事的場景,可以在課堂中設置。例如:學完歌曲《在農場》以后,我組織學生玩了一個游戲。我在教室里放了小豬、小牛和小雞的“家”,組織他們去喜愛的小動物家里參加聯(lián)歡會。喜歡小豬組的學生先隨音樂邊唱邊找小豬的家,其他學生拍手,接著由小牛組表演、最后由小鴨組表演。使學生體驗到身臨其境的快樂。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勞動帶來的喜悅。
教師設計特定的情境,使學生充分宣泄情感的方式稱之為動情。
(一)運用律動表情 在入情動情的基礎上,學生滿腔熱情地表達與抒發(fā)已經水到渠成。例如:在學習《誰會叫》一課的最后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們自己編了一些歌詞,他們根據自編歌詞中的內容,紛紛戴上了小動物頭飾進行表演—機靈的小雞、可愛的小鴨、活潑的小貓,我組織學生聽著動聽的音樂,讓他們唱著自己編的歌曲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音樂形象得到了升華。
(二)利用打擊樂器表情 在學習《小豬睡覺》這首歌曲時,我組織學生玩了一個游戲,我用白板出示一些小動物的家,有小雞、小鴨、小貓的家。房子旁邊放著鈴鼓、響板、碰鐘等打擊樂器,我讓學生先分組找找、敲敲、聽聽、說說,這些樂器發(fā)出的聲音像哪種小動物的叫聲。找學生把白板中的樂器移到小動物的家里,并進行樂器合奏表演。
綜上所述,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自覺地、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入情、動情到表情,愉悅了身心,陶冶了情操,體現(xiàn)了音樂教學的審美教育。
[1]《現(xiàn)代音樂教學理論與方法研究》.
密云區(qū)河南寨鎮(zhèn)中心小學)
*密云區(qū)教委首屆“中國知網杯”優(yōu)秀校本課程及論文評選活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