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逸婷++付智強++李明+++姚佳晨++呂佳育++余玨玲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隨遷的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本文基于對寧波市3所初級中學初一年級農民工子女英語學習狀況的調查,從內部因素(學生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老師因素、學校因素、家長因素)兩個維度來分析影響農民工子女英語學習的因素,探索促進農民工子女英語學習和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途徑。
[關鍵詞]農民工子女 英語教育 影響因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0-0128-02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國際化進程腳步日益加快,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也日漸突出。目前英語是中小學校義務教育階段重要的必修學科之一,由于種種原因,大部分隨遷的農民工子女在英語學習方面水平低下。因此,了解影響農民工子女英語學習的因素,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對于激發(fā)農民工子女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農民工子女英語學習現(xiàn)狀
在調研中,我們對寧波市3所招收農民工子女的初級中學進行了抽樣調查,抽樣對象包括初一年級的農民工子女和城市學生,現(xiàn)狀分析如下。
與城市學生相比,農民工子女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大部分農民工子女自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較差,而大部分城市學生則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屬于中等偏上。授課教師認為農民工子女與城市學生確實存在較為顯著的差距,學習興趣也不濃厚。調查中,有近一半的農民工子女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這一點也在任課老師處得到了印證。農民工子女缺乏興趣主要表現(xiàn)為被動學習,課堂不能集中注意力,課后不能主動學習,學習的態(tài)度有待改善。通過對教師和家長的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農民工子女的學習態(tài)度并沒有得到老師、家長的認可。具體表現(xiàn)為作業(yè)敷衍了事,不愿多花時間思考,正確率低;幾乎不主動預習和復習。接近四成的受訪家長表示其孩子每天學習英語的時間少于半小時。
另外,農民工家庭中家長的學歷普遍較低,高中以上的家長屈指可數,很多家長甚至從未接受過英語教育,難以為孩子提供相關輔導。很少有家長為孩子報名參加英語補習班,但還是會為孩子購買一些如輔導用書、復讀機等資料和工具。
二、影響農民工子女英語學習的因素
通過文獻梳理和實際調查,我們認為影響農民工子女英語學習的因素主要包括學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教師及學校因素等三個方面。
(一)學生自身因素
與城市學生相比,農民工子女在英語學習中有以下顯著的特點。1.學習基礎薄弱。農村小學或者民工子弟小學的英語教學起步時間晚,師資力量欠缺,對英語教學重視不足。導致學生難以打下堅實基礎,影響以后發(fā)展。2.學習動機不明確。在日常生活中,農民工子女缺乏運用英語與外國人交流的機會,對英語的理解與運用僅僅停留在課堂和書本中,體會不到學習英語的成就與樂趣。英語學習僅僅是應付學校要求,難以在思想上真正重視。3.學習習慣不科學。課堂上大多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極少發(fā)言、交流。在課外沒有良好的聽讀、背誦詞匯句式的習慣,對于課后非紙質作業(yè),多忽略不做。對于紙質作業(yè)存在馬虎、遲交、漏交、抄襲等問題。此外,缺乏學習主動性,幾乎沒有預習、復習、上課做筆記的良好習慣。4.學習興趣不濃厚。農民工子女對于現(xiàn)有的初中教材內容,包括課文、語法、句式等適應度不佳,在學習英語時普遍自信心不足,難以產生成就感,甚至存在畏懼心理。隨著年級的升高,英語學習難度逐漸加深,其接受、掌握新知識的信心會越來越弱,基本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5.性格原因。開朗的性格是學習英語的有利心理因素,外向的學生在英語口語學習上更占優(yōu)勢。農民工子女小時候生活在農村,進入城市后大多較為內向,加之學習水平、生活條件等與城市學生存在差距而易產生自卑心理,導致學習上更加被動。
(二)家庭因素
良好的家庭氛圍是提高孩子學習水平的重要保障,農民工家庭與城市家庭相比有自身的特點。1.家長文化水平偏低。較低的學歷說明大部分農民工英語水平低下,有的甚至從來沒有接受過英語教育,難以在學習上給孩子提供指導。導致農民工子女經常出現(xiàn)有問題得不到解決、知識無法鞏固、作業(yè)質量難以保證的情況,進而影響其學習的效果。也未能真正了解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在學習上對子女的要求并不高,相比于學習,農民工更關注孩子的生活狀況。2.農民工工作強度大。農民工在城市中多從事體力勞動,工作時間長,薪資較低,且工作不穩(wěn)定。長時間在外工作導致農民工把重心放在工作上,缺乏對子女學習的有效監(jiān)督,使得子女在英語學習上較為松懈。3.居住環(huán)境不理想。農民工因流動性強,一般租住在其工作的城鄉(xiāng)結合部,多為民房、工棚,空間狹窄擁擠,條件簡陋,周邊環(huán)境比較嘈雜,衛(wèi)生臟亂,人員成分復雜,難以為農民工子女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甚至極易讓他們沾染上不良習氣。
(三)教師及學校因素
民工子弟有其自身的特點,教師授課方法和學校環(huán)境不一定能夠很好地契合他們的需求。1.教學方法不適合學生需求。大部分的農民工子弟學校乃至城市中學中,英語教師在內容上主要以講授語法、單詞、課文內容以及書本問題為主,在方法上多為填鴨式教育,口語練習的時間較少。教師主導課堂,未能把課堂還給學生。在課堂互動中不能充分考慮到民工子弟的性格特點。造成民工子弟易被忽視。2.師生關系不盡融洽。大部分教師都跟農民工子女有過英語學習上的溝通交流,但多是站在老師的立場上,不能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由于多數農民工子女較難管理,很多老師有時難以做到心平氣和地與學生交流,這也導致一些農民工子女對教師產生畏懼感,使得師生關系疏離。3.教學軟實力較弱。民工子弟學校在英語教學硬件上已有很大進步,但在一些軟件方面與城市學校相差甚遠。特別是師資力量的差距將很大程度上制約民工子弟的英語學習。
三、對策建議
若要從整體上提高農民工子女的英語學習成績,單靠任何一方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學校、教師、家長三方的共同努力。
(一)注重引導,培養(yǎng)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多種重要角色,他們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團體的管理者,更加是學生的朋友和心理的輔導者。英語教師的工作對學生英語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1.尊重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鞭r民工子女多存在著自卑心理,對學習英語存在畏懼感。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幫助農民工子女樹立自信。在英語學習中要多鼓勵他們,讓他們在贊美中樹立起對學習英語的信心。[1]在與民工子弟交流時,要選擇合理的溝通方式,避免打擊他們的自信心。2.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美國心理學家特魯·赫伯認為,幽默是一種最有趣、最富有感染力、最有普遍意義的傳遞藝術。課堂上教師運用風趣語言完成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也可以讓原本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的同學體會到學習英語的快樂,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2]3.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可以為英語水平較低的農民工子女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同時還要注意循序漸進,保證所有學生不掉隊。4.鼓勵學生協(xié)作學習。教師因時間精力有限,無法在課外為所有英語學習困難的同學提供輔導,這就需要英語成績較好的同學幫助。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合作,以優(yōu)帶差,互助學習。5.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教師要經常與農民子弟及家長溝通。多關注農民工子女的課堂表現(xiàn),了解他們英語學習情況及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征求他們對英語課的意見和建議。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做好農民工家長的思想工作,向他們闡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不僅事關孩子的升學,也關乎他們將來能否適應社會國際化的需求。通過多方互動,實現(xiàn)提高孩子英語學習的目標。
(二)加大投入,營造氛圍
學校教學環(huán)境對教學質量有著重要影響。為提升教學成效,學校要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物質條件和學習環(huán)境。1.增強學校硬件設備。硬件設備是幫助學生學習的重要物質保障。豐富的電子教學資源可以把視、聽、說有機地結合起來,刺激學生的各個感官。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提高學習效率?,F(xiàn)在大部分學校都裝有多媒體設備,但部分設備的使用率不高,還是以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主,說明學校的教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積極開發(fā)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多媒體可以彌補教師在教學上存在的漏洞,如標準發(fā)音的錄音材料可以彌補教師發(fā)音不標準的缺陷,讓農民工子女學到純正的英語,提高他們的口語和聽力水平。教師利用課件可以把教學內容圖文并茂地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覺得學習英語沒有那么枯燥。如果教學資源能夠與教師的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優(yōu)勢,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最好的學習條件。2.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讓學生在課后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學校應該重視營造英語學習氛圍,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英語晨讀、出英語板報、編寫英語校報等增加學生與英語的接觸機會。也可定期組織英語特色活動,如英語口語、寫作競賽,或用英語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潛能。每學期學??梢耘e辦一些講座,為學生如何高效學習英語提供一些指導,并組織一些英語成績突出或者進步明顯的學生分享英語學習經驗。
(三)家長助力,多方互動
家長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甚至比學校教育對孩子有著更深遠的影響,父母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農民工不僅要在生活上照顧子女,更要關注子女的學習,承擔起監(jiān)督子女學習的責任。1.轉變思想,重視英語教育。當今社會已逐漸轉變?yōu)橐粋€知識型社會,不能單單只靠體力勞動,沒有知識,人就失去了在社會上的立足之本。農民工應把目光放遠些,讓子女多學習一些英語知識,不僅僅是為孩子升學考慮,也是為了能讓孩子參加工作后能夠適應社會國際化的需求。2.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家長有義務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保障孩子在課后可以安心完成作業(yè)。雖然農民工家庭經濟條件不占優(yōu)勢,但家長還是應該在可承受范圍內加大對孩子英語學習的投入。3.與教師、學校保持溝通。雖然一些家長不能提供學習上的指導,但是可以通過交流多了解孩子當前的學習狀況。家長可以經常向孩子詢問其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翻閱孩子的作業(yè)本,了解其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要注意方式方法。尤其初中的孩子正處于叛逆的青春期,家長在溝通時要以鼓勵和贊揚為主,多跟孩子講道理,盡量避免責罵孩子。農民工子女一般都比較缺少關愛,家長要在與孩子的溝通中,給予他們愛和支持,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
四、結語
農民工子女的英語學習問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處理時往往存在著一定的難度。要想提高農民工子女整體的英語水平,需要教師、學校、家長三方的全力支持,更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只有通過多種途徑,讓農民工子女聽得懂英語課、有興趣學習英語、有信心學好英語,農民工子女英語學習問題才能得到較好的解決。
【參考文獻】
[1]劉莉.農民工子女英語后進生管理策略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2]熊芳紅.農民工子女的英語教育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學周刊·學術研究版,2012(02):202-203.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