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俏
村上春樹在《朗姆咖啡和御田燉煮》中寫道:“在歐洲,我最中意的是一杯熱騰騰的朗姆咖啡,但是日本的冬天沒有朗姆咖啡,卻有御田燉煮?!边@樣一寫,對吃喝不留神的讀者未必會將兩者印象混為一談,以為御田燉煮跟朗姆咖啡的意境有的一拼。但實際上,若要用人作比的話,朗姆咖啡就似歐洲街頭的紅臉少女,而御田燉煮則好像日本鄉(xiāng)間的粗樸大媽,給人的印象都是溫暖二字,但趣味大不相同。
御田燉煮的名字很值得考據(jù)一番,會這樣翻譯,可能是以日語名oden直接轉(zhuǎn)了漢字,又加上燉煮的做法說明,這才有了這個萬無一失的好名字。另有一個名字是“關(guān)東煮”,因為現(xiàn)在能吃到的御田燉煮都是關(guān)東式的,也十分具有日本風(fēng)味。而對于國內(nèi)大城市的青少年來說,最親切的名字則莫過于“熬點”,這是大規(guī)模使用著便利店的一代才會曉得的名號。
Oden直接用諧音翻譯成了“熬點”,又有久熬才成美味點心的意思在里頭。每到下雨天,或是天氣寒冷的夜里,直沖進離家最近的便利店,要一碗簡簡單單以醬油燉煮,卻又滋味清淡鮮美的熬點,那真是再叫人感動鼻酸不過的事情了。
有些日本人吃御田燉煮講究順序,要從最精致的吃起,最后才是最粗樸的,但有的則說順序要相反,須從最粗樸的吃到最精致的。村上就自嘲說,自己吃御田燉煮“沒規(guī)矩”,每每連吃兩個雞蛋,之后來一捆海帶。講究的人則是從海螺串到扇貝,從魚板到芋頭,最后再吃蘿卜一塊,并喝湯,如同儀式一般。
這種規(guī)矩對我來說也是有點摸不清頭腦的,因為除了少數(shù)幾次在高級料理店吃到過精裝一般的小碗御田燉煮之外,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在街頭的大排檔,也就是日本人所說的“屋臺”吃御田燉煮。大家都是不管順序先后,也不管要不要吃足一套,任憑自己的喜歡讓老板盡量撈好吃的上來。對于我超級喜愛的蘿卜、筍尖、芋頭、粉絲結(jié),那真是吃幾個都不足以盡興的,尤其是御田燉煮中的鮮滋滋熱騰騰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的蘿卜,幾乎是一條對我整個人生“不愛吃蘿卜”和“愛吃蘿卜”的分界線。
而對于脆骨雞肉、黃金魚板、黑輪魚卷等那幾種精致的口味,反而倒覺得沒能發(fā)揮御田燉煮的豪氣,讓人覺得胃口局促了些。所以總的來說,御田燉煮還是隸屬于民間的食物,一刻意造作,就失去了迷人可愛之處。最具有人氣的御田燉煮,便是那粗糙大鍋中沸騰翻滾的蘿卜芋頭們,這才能讓人徹底忘記那又濕又冷的天氣。
(趙元疆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