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甌江小學 陳世根
芻議如何指導小學生寫作
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甌江小學 陳世根
寫作是語文學科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在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教育理念下,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就越發(fā)顯得地位突出。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的寫作教育也進行了相應的調(diào)整,把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提前到了低學段——在學生還沒有足夠文字積累的情況下,即開始了寫話訓練,由此可見寫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分量。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寫作設定的目標為:“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據(jù)我的理解,就是要讓小學生達到會找話題、樂于表達、敢于下筆、釋放個性、善于分享的層面,指向?qū)W生素養(yǎng)的教育,而不追求他們能夠妙筆生花、章法精到。
基于這樣的小學生寫作培養(yǎng)目標,我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小學生寫作。
“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不吐不快?!边@是葉圣陶先生對寫作的精辟見解,可見,寫作教學的首要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使他們由被動地作文轉(zhuǎn)向主動地傾訴。
在這方面,主要是給小學生打造一個愿意寫作的氛圍和環(huán)境。有些教師對小學生的寫作訓練是強制性的、高壓性的,硬性要求學生寫什么內(nèi)容、寫多少字。對于社會閱歷還比較淺的小學生來說,下筆即成文是相當困難的。在教師的壓力下,他們往往一聽到寫作二字就覺得沉悶、壓抑、緊張,在這樣的情緒下,他們想的是逃避,而不是主動表述。所以,教師在寫作訓練中,應著力給小學生們打造一個寬松、愉快、自主的寫作環(huán)境,盡可能讓他們在寫作過程體驗到愉悅感。如,想讓學生練習敘事寫作,教師只給他們設定一個寬泛的范圍,只要是敘事即可,不硬性規(guī)定非要寫同學、媽媽等特定的角色敘事,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找到話題,容易找到自己內(nèi)心的表述點,寫作時就比較輕松。另外,也不宜硬性規(guī)定寫多少字——我們都知道,在實踐的撰文中是沒有字數(shù)要求的,一般是意盡而止,所以要求學生寫到規(guī)定的字數(shù),他們往往會糾結(jié)于湊字數(shù),而將本來可以寫得很好的內(nèi)容組裝得像打了補丁的虬節(jié)百衲。因而,我對學生的要求一般是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自主選題,文章可長可短,要求的不是字數(shù),而是情節(jié)表述完整。這樣學生的寫作壓力比較小,寫的又是自己有真情實感的內(nèi)容,興趣自然就比硬性訓練要高很多。
敢于下筆,其實是說的小學生的寫作自信。我們成年人日常寫作時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這樣寫好不好?別人會怎么看?這句話會不會被別人笑話、會不會得罪人?這句話有沒有吹牛的嫌疑?——這一系列的猶疑,都是自信心不足導致的。小學生同樣也有這樣的問題,雖然他們疑慮的角度與成年人不同,如他們可能會考慮:我表揚那個老師,語文老師會不會生氣?我描寫這個同學,小明會不高興嗎?這句話會被老師批評嗎等等,但總的問題是一樣的,就是自信缺失。這樣本來精彩的思想就會被自己改成了“左右逢源”式的老生常談,文章自然也就沒有生機。
在這方面,我采取“速寫”訓練的方法提升他們的自信。就是讓學生們養(yǎng)成眼見、耳聞、心想即下筆的習慣,要求他們不經(jīng)過腦子寫東西。要求是每天至少寫三個短句或短文,將他們遇到的事情、人物或者是心中所想第一時間寫出來,不要求工整,也不規(guī)定必須用什么本,隨手撕一張紙也可以。最核心的要求是不思考、快速。如,下學路上低頭看見了螞蟻,馬上就寫“我下學路上,偶然一低頭,看見了兩只螞蟻,它們在一起搬一粒米?!痹偃纾趯W校見到了老師,就寫“今天劉老師的樣子怪怪的,好像不高興?!薄@個任務并沒有給學生增加多少作業(yè)負擔,只要求他們即時簡明表述即可。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們普遍都養(yǎng)成了心動即寫的習慣,改掉了前怕狼后怕虎的毛病。這個方法結(jié)合鼓勵、表揚,效果會更好。
小學生寫作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不知道寫什么。本來有豐富多彩的生活,卻不能將之落實到文字上,特別是老師給了較寬的寫作空間,給了他們自主選擇的權(quán)力,但感覺還不如老師給定詳細的范圍更容易下筆。
出現(xiàn)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平時的積累不足,一方面,小學生本身生活閱歷少,另一方面,他們不善于將遇到的寫作材料裝到自己的素材庫中。
對于這個問題,我采用的指導策略是培養(yǎng)學生“揀”素材的習慣和能力。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那“米”在哪里?一是指導學生們從生活中找,二是指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
生活是寫作最直接、最豐盛的素材庫。學生們隨時隨地都可能遇到可以寫的內(nèi)容,但為什么又覺得沒有話題呢?問題是沒有“觀察”意識,不能將“看”到的、“聽”到的轉(zhuǎn)化為記憶和感知,也就是所謂的“熟視無睹”。對于此,一是要教會學生觀察。如,想讓學生寫一篇運動比賽的文章,我就帶領(lǐng)學生們到操場上看其他班上體育課,并用手勢、語言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視線:“看,這位同學起跑時的動作和表情,再看那一位,動作不一樣——看,這個同學跑得多自信,看他的表情和動作——”通過這一類的觀察指導,學生們就會逐漸掌握觀察的方法,不再會“視”而不“睹”了。二是前面所提到的“速寫”訓練,讓學生將遇到的人和事立即寫出來,也能有效培養(yǎng)他們對素材的收集能力和意識。
另外,一個人再豐富的生活閱歷也是有限的,要想拓展學生的視野,打開他們的寫作空間,教師還需引導學生通過大量、大范圍的閱讀來積累素材。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教師一定不能采取“放羊”的方式,只要求學生閱讀,而對他們閱讀的內(nèi)容、方法不進行管理和指導,效果并不好。我通常會在一定時間內(nèi)根據(jù)學生的學段和寫作訓練需要指導他們閱讀。如,需要訓練學生寫人物、敘事,那就多讓他們閱讀一些人物傳記、小說類的文本,如果訓練學生寫物、寫景,則可以向他們推薦一些自然人文、科普類的文本。
指導閱讀還有一個功效,就是可以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指導他們學習讀本的寫作技巧和遣詞用句,組織學生們進行模仿寫作練習,對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也是有極大助益的。
有了豐富的積累,就形成了自己的素材庫,學生在寫作中就如帶著答案“作弊”一樣,何愁沒有話題?
本文針對小學生寫作教學的目標,在激趣、自信和積累三個方面進行了指導小學生寫作的探討??偟膩碚f,就是在小學階段,教師不應急于對學生進行寫作技能上的過度“拔高”教育,而應將精力集中于對他們寫作素養(yǎng)的訓練,為他們將來提升寫作能力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