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孩子的奶奶總愛拿零食逗孩子:“你說是爸爸好還是媽媽好?答對了給你吃。”每次看到孩子左右為難的樣子,我心里就不舒服。但老公說我小題大做,過于敏感。請問,大人用這些話來逗孩子,真的合適嗎?
倪安安
答: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容易受成年人的言行影響。一旦成年人試圖用某些問題來割裂孩子對親情的理解,那么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將是極為不利的。
1.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媽媽好還是爸爸好,這種排斥性的二選一讓孩子左右為難。孩子選擇一方,就會擔心另一方不理自己。這種問題除了讓孩子擔驚受怕、不知所措外,沒有任何意義。
2.易養(yǎng)成見風使舵的性格
有些孩子很聰明,能夠揣摩大人的心理,專挑大人高興的說,并以此換取個人利益。在他們看來,對錯不要緊,只要討大人歡心,自己能得到實際利益就行了。這顯然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大為不利的。
3.易養(yǎng)成說謊的習慣
如果大人用好吃好玩的誘導孩子說假話,多次強化后,孩子就會說謊成性。孩子會發(fā)現(xiàn):“只要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說謊話不僅沒關系,大人似乎還很高興。”
4.易養(yǎng)成唯利是圖的性格
有的孩子會根據(jù)當時面臨的情況,說出討好大人的答案。實際上,這是鼓勵孩子以利益作為判斷父母好壞的標準。多次強化后,孩子易養(yǎng)成唯利是圖的性格。
有的孩子當著爸爸的面說爸爸好,當著媽媽的面說媽媽好,當著父母的面說一樣好。這樣的結果讓父母非常高興,卻讓孩子感到難以理解。
家長有必要認識到,我們要盡力保護孩子的單純和誠實,這是孩子學習所有美德的基礎和起點。此外,家人對孩子的教養(yǎng)態(tài)度要一致,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被其他長輩“爭寵”又不方便勸阻時,要及時參與進來,引導孩子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