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麗
【摘 要】在語言教學中,英語文學閱讀具有其他任何閱讀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以文學閱讀為依托的高三英語思維型教學模式,對學習者的思維能力發(fā)展將有深遠的影響,其豐富的英語教育文化內涵能更好地體現(xiàn)英語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最終達到總復習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三英語;文學閱讀;思維能力
以文學閱讀為依托的高中英語思維型教學模式指的是把握高中學生思維能力教育的最佳時期,以英語文學閱讀為載體,以語言為工具,組織課堂師生“雙主體”互動,激發(fā)課堂的思維活動有效促進學習者語言學習發(fā)展,培養(yǎng)文化和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并以高效的課堂教學質量帶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性人格的培養(yǎng)。
為了深入研究《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教育部,2003;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全面解讀高考“一點四面”的基本原則,提高復習的有效性,我縣成立了高考學科復習指導小組,筆者有幸擔任一節(jié)文學閱讀課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的教學任務,詮釋高三英語文學閱讀應用課的真正意義,本節(jié)課錄像在第三屆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名師大會科研成果展評中,榮獲一等獎。下面筆者擬以本節(jié)課為例來探討和分析如何構建高三英語文學閱讀思維型課堂。
一、高三英語文學閱讀思維型課堂教學的理論基礎
《課程標準》第九級對閱讀目標描述的一部分是能閱讀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節(jié),了解主要人物;對知識目標描述的一部分是在學習和交流中,能有效地運用語言提高認知水平,發(fā)展思維能力;第八級對情感目標目標描述的一部分是在用英語交流的過程中,能理解語言隱含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課程標準》教學建議部分則提出教師應幫助學生發(fā)展探究知識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應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能夠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應為他們獨立學習留有空間和時間,有機會通過聯(lián)想、推理和歸納等思維活動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課標還建議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設計任務時要使他們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審美情趣等綜合素質得到發(fā)展。
教育部提出高考要體現(xiàn)“一點四面”的基本原則?!耙稽c”就是要在高考當中體現(xiàn)立德樹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當中體現(xiàn)核心價值、傳統(tǒng)文化、依法治國、創(chuàng)新精神四個方向。因此,我們平時教學內容也要注意體現(xiàn)育人導向,體現(xiàn)正能量。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語篇的文化意識培養(yǎng)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的滲透性,將語言教學、文學閱讀及思維能力培養(yǎng)三方面有效融于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
二、以文學為主題的文本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
高三英語文學閱讀思維型課堂如只單純地復習文學課文,學生的閱讀量是不夠的。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收集材料并作文本分析,不僅要完成普通讀者對文本的理解任務,還要找出文本的教育價值,以完成課程目標。原著中作者的夢想已升華,書本里的情感已遠遠不夠表現(xiàn)她長大后的情感態(tài)度,可補充原著部分文本,豐富情感和本節(jié)課主線。本節(jié)課Part Two (Input literature) 筆者使用課本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文本及原著第34章Bums in the Attic文本,引導學生得出小女孩Esperanza父母的夢想是創(chuàng)造更好的居住條件,而女孩的新夢想——把閣樓給流浪漢住,這都是源于愛,父母愛孩子,女孩又把愛傳遞給需要愛的人。本課以dream和love為主題,以share your love為情感目標,師生進行了“雙主體”互動,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活動。而貫穿整堂課的同一問題What?蒺s their/her dream? 也很好地引導他們去把握主題和情感目標。答案生成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調動了存儲在學生大腦中的知識, 也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具體圖示如下: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not the house they thought they?蒺d get——They had a dream house.——parents?蒺 love —— to provide a better living condition for the family.
高考英語完形填空(也稱缺詞的閱讀),考查考生語感的流利程度、思維的靈活性、詞匯辨析能力和語篇概括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本節(jié)課Part Three(Application)使用2013年江蘇高考完形填空的文本,講述一位無家可歸者在命運改變前后對美國夢的不同認識,由此產(chǎn)生的新夢想——他租房分與無家可歸的人同住,認為所有人得一起渡過難關。這源于他得到鄰里的愛后,把愛傳遞給需要愛的人。因課堂時間有限,材料提前一天讓學生當家庭作業(yè)完成。教師適時對完形填空文本進行提問:What?蒺s his dream?(He wants to provide shelter for the homeless and share the love he got.),引導他們把握文本主題和情感目標。
課堂主體教學就是在“合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強化目標教學,指導自學歸納,引導反饋拓展”的基本框架下,通過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設計,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Part Four(Retrospection)教師課堂上指導學生運用回溯性思維方法講解完形填空,口述還原展示、辨析、比較答案產(chǎn)生的不同思維過程,也讓謬誤暴露出來。全班共同討論并允許有不同的看法,鼓勵標新立異的思維過程,優(yōu)選科學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教師再總結文本的結構,分析個別難句及文章線索,以思維導圖形式呈現(xiàn),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融入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去,經(jīng)過內化,形成自己的東西。
總結評價時,要引導學生學會——通過找到文學中的主題來完成完形填空的任務。文本處理完成后在PPT上有三道問卷調查題讓學生當場選擇,以加深印象。
A quiz:
1.Did you know the theme of this passage when you were doing the missing-word reading?
2.Did you know the clues of the passage when you were doing the missing-word reading?
3.If you know the theme and the clues of the passage, can you score highly?
教師看學生舉手情況并分析:文學主題和主線的把握對于完形填空解題提速及提分作用。引導學生在理清脈絡的基礎上總結本堂課習得的規(guī)律性知識,并納入各自的認知系統(tǒng),達到有效教學。
由于以上文本材料都是關于外國人物,教師也得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以猜人物小活動,提問“What?蒺s his dream?”延伸到杜甫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學生討論總結中國人自古以來也有大愛。
Guess who he is.
教師補充閱讀文本作為家庭作業(yè),要求學生閱讀文學作品Mother?蒺s Struggle (選自Uncle Tom?蒺s Cabin《湯姆叔叔的小屋》),完成完形填空(選自2012山東高考)。兩篇文本也以dream和love為主題,以share your love為情感目標,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從而培養(yǎng)文化和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
完形填空文本因受考題限制,遺憾無法選到純文學材料,但這五個語篇文本(包括作業(yè))的輸入應用,不僅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情感,還搭建思維的平臺,提高了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以文學為主題的產(chǎn)出與拓展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
閱讀課讀后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英語運用能力,是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滲透情感教育的一個很好的機會。Part Five (Creativity)教師分析文學文本呈現(xiàn)的內容在話題、功能、語用等方面的特征后,設計任務:Talk about your dream and what you would do to share your love.學生6人一組展開討論。
根據(jù)高三學生的認知、心理發(fā)展特點,教師通過提出期望,對學生提出挑戰(zhàn):You have a dream ( school) and you got much love. Share it, will you? I think you can. Can you? 激勵學生向著既定目標作出努力,他們之間可相互借鑒、補充,通過觀點的碰撞促進思維的發(fā)展,達到課堂評價方式與學生發(fā)展相適應。討論完畢后,學生在同學面前展示交流成果,同時收獲生成和成就感,提高了英語水平及學習興趣。
布置作業(yè)時,關于圍繞文學主題進行創(chuàng)造性產(chǎn)出與拓展部分還要加以延伸,可讓學生按照教師提供的行文結構框架,將已有知識與新獲取的知識加工整合和構建,繼續(xù)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完成寫作任務。
以下是一學生書面表達原作:
I have a dream. I dream to be a teacher as excellent as Mrs. Zheng who brings not only knowledge but also happiness to her students.
With time going by, my middle school?蒺s life came to an end. I become a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At first, I could not catch up with the classmates. As a result I failed in the first-month-test. At that time my world was black and I even wanted to give up. Mrs. Zheng kept encouraging me to face the difficulty bravely. She continually says that“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With the help of her, I went through the difficulty and made great progress.
So I dream to be a teacher like he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ream, I will make good use of every minute. And I?蒺m confident that my dream will come true one day.
結語
本節(jié)課以英文歌曲The Christmas Shoes導入,歌里也有dream,有l(wèi)ove,學生感受到每一個打動人心的作品都會有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在里面。從教學開始到結束,課堂就一直縈繞著愛的氛圍,也緩解了高三學生的壓力。
高三英語文學閱讀思維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注重閱讀文本質量的基礎上,融入思維訓練,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閱讀目標的達成,綜合發(fā)展其語言能力、語用能力和思維能力,使閱讀教學過程成為開發(fā)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個性和提高其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最終達到總復習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程惠云.英語閱讀文本的分析方法和案例[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6(6)
[2]鄭金洲.基于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案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陳勇.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4]張伊娜.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誤區(qū)[J].基礎英語教育,2008(1)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一般課題(FJJK15-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