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山
摘要:目的分析在對抑郁癥伴心臟神經癥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接受抑郁癥伴心臟神經癥治療的患者148例,分為接受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治療組74例與對照組74例。結果治療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段HAMD評分情況以及臨床治療有效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抑郁癥伴心臟神經癥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案的運用可以改善不同時間段患者的HADM評分情況,提高了臨床治療的質量,是一種理想的聯合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和運用。
關鍵詞:中西醫(yī)結合;抑郁癥;心臟神經癥;解郁方劑;帕羅西汀
中圖分類號:R259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1-0104-02
抑郁癥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精神心理疾病,隨著我國居民生活和工作壓力的不斷加大,這一疾病的發(fā)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而心臟神經癥屬于抑郁癥患者較為常見的一種伴發(fā)癥狀,主要是因為患者自身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而出現的一系列以心血管系統為主的癥狀,對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和阻礙[1,2]。本次實驗研究將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間在本院接受抑郁癥伴隨心臟神經癥治療的患者148例作為實驗的對象,分析了在對抑郁癥伴隨心臟神經癥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為提高療效提供了基礎和保證,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間在中牟縣人民醫(yī)院接受抑郁癥伴隨心臟神經癥治療的患者148例,按照患者治療意愿的不同分為接受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74例為治療組和接受西藥治療的74例為對照組,其中治療組中,男31例,女43例,年齡最大75歲,最小18歲,平均年齡為(48.7±4.2)歲;病程在2~12 a之間,平均為(7.4±1.8)a。對照組,男32例,女42例;年齡最大73歲,年齡最小12歲,平均年齡為(46.9±5.1)歲;患者病程在3~11 a之間,平均病程為(7.1±1.9)a。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1.2.1治療組患者給予解郁方劑聯合帕羅西汀治療,解郁方劑的組成藥物包括:柴胡15 g,川芎12 g,石菖蒲15 g,酸棗仁20 g,當歸10 g,月季花10 g,合歡花10 g,玫瑰花10 g,百合20 g,大棗5枚、白芍12 g,隨癥加減:有脾胃虧虛加黃芪和白術各15 g;有肝腎陰虛加生地12 g,玄參和麥冬各10 g;有飲食停滯加神曲和山楂各15 g,麥芽12 g,每天1劑,分早晚2次口服,連續(xù)治療4周。帕羅西汀的劑量為每次20~40 mg,每天口服1次,連續(xù)治療4周。
1.2.2對照組給予帕羅西汀治療,每日口服的次數、劑量以及治療時間等均與聯合治療組相同。
1.3觀察指標分別觀察和記錄本次實驗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不同時間段的HAMD評分情況以及臨床治療效果,為實驗統計和分析提供數據基礎和保證。
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各個時間段HAMD量表評分情況為患者得分越少表示患者的抑郁情況改善的越好。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采用HAMD減分率進行評定,患者治療后HAMD減分率在75%以上為治療顯效;患者治療后HAMD減分率在50%~75%之間為治療有效;患者治療后HAMD減分率在25%~50%之間為改善;患者治療后減分率小于25%為無效。
1.4統計學分析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本次實驗研究中出現的所有相關數據進行收集、整理以及分析,患者HAMD評分情況以及治療效果分別采用均數標準差(x±s)和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用卡方(χ2)分析,組間構成比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實驗數據結果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為P<0.05。
2結果
2.12組治療前后HAMD比較見表1。
2.22組治療結果比較見表2。
3討論
抑郁癥在中醫(yī)屬于“郁證”的范疇,且中醫(yī)認為郁抑癥這一疾病的主要病變在于臟腑,與患者的心臟與肝臟有著密切的聯系,主要是因為肝氣不疏郁于胸中,或者是心血不足,神失所養(yǎng)導致的,患者在臨床中也非常容易伴發(fā)心臟神經癥,應該采用中西醫(yī)聯合療法辨證的為患者實施治療[3~4]。
解郁方劑中柴胡、川芎、石菖蒲、酸棗仁、當歸、月季花、合歡花以及玫瑰花、百合、大棗、白芍等藥物具有養(yǎng)心安神、疏肝解郁、行氣活血止痛以及安五臟、和心志等效果,這些藥物的聯合運用可以達到解郁的功效,同時,辨證治療中各種藥物的加減也可以針對性的對患者實施治療[5]。帕羅西汀屬于苯基哌啶類的化合物,其抗抑郁的強度與三環(huán)類抑郁藥物相似,但是副作用明顯較少,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抑郁癥的臨床治療中,其與中醫(yī)解郁方劑的聯合應用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因此,可以說中西醫(yī)聯合治療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6]。在本次試驗研究中,聯合治療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段HAMD評分情況以及臨床治療有效率均明顯優(yōu)于單一治療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治療前HAMD評分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對抑郁癥伴心臟神經癥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案的運用可以改善不同時間段患者的HADM評分情況,提高了臨床治療的質量,是一種理想的聯合治療方法,值得予以臨床推廣和運用。
參考文獻:
[1]趙劍華,張靜霞,張碧云.解郁膠囊聯合鹽酸度洛西汀腸溶片治療抑郁癥48例[J].中醫(yī)研究,2016,29(01):15-17.
[2]汪瑜菡,陳立偉.心可舒片聯合氟哌噻噸美利曲新片治療心臟神經癥臨床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03):304-306.
[3]劉璇,劉紅敏,虢周科.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抑郁癥伴心臟神經癥臨床研究[J].中醫(yī)學報,2012,27(07):873-874.
[4]馬榮,葛桂敏.自擬更年解七方對肝郁血虛型更年期抑郁癥與艾司西太普蘭的療效對照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04(12):109-110.
[5]馬寶琳.心臟交感神經節(jié)生物阻滯術聯合中藥治療心臟神經癥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03(22):7-8.
[6]陳煒.壯醫(yī)佩戴療法聯合鹽酸帕羅西汀片治療抑郁癥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1):1209-1212.
(收稿日期:201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