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秀艷 趙艷麗 (佳木斯大學)
模因論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影響研究*
■曲秀艷 趙艷麗 (佳木斯大學)
模因論能夠?qū)σ恍┱Z言的使用、語言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很好的詮釋,為我們的語言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筆者結(jié)合相關(guān)的閱讀教學,將模因論的原理貫穿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通過模因論的引導來提倡學生積極的背誦經(jīng)典詞句,從而讓他們開展寫作練習,然后鼓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對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模因論;英語寫作;影響
大學生英語水平能力的高低能夠在英語寫作中體現(xiàn)出來,但是從目前的高校教學情況來看,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中,寫作能力是大學生最薄弱的。大學生在經(jīng)過多年的學習和詞匯的積累之后,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答題能力都是較強的,但是即使擁有大量的詞匯和豐富的知識,但是在寫作的過程中還是會出現(xiàn)詞窮的情況,一些句型和詞語雖然已經(jīng)掌握了,但是在寫作的過程中卻不能熟練的使用,甚至中式英語頻頻出現(xiàn)。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的語言沉淀較差,語言輸入不足。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比較注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但是經(jīng)過大量練習的學生還是在應(yīng)用的過程中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模因論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從而提高自己的英語寫作水平。
通過新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來詮釋文化進化的規(guī)律成為模因論。主要是想從共時和歷時的角度來對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文化之間的傳承進行詮釋。模因的首次提出是道金斯在發(fā)表的《自私的基因》中,是模仿基因(gene)一詞而來,讓人們自然而然的聯(lián)想到是與模仿有著極大的關(guān)系。在牛津詞典中,模因一詞的解釋是文化的基本單位,傳播是通過非遺傳的方式,尤其是通過模仿。
同時模因還是一種認知和行為方式,通過宿主來向周圍的群體進行傳播,在這一過程中自己也在不斷的復制。我們可以將模因分為四個階段,同化、記憶、表達和傳輸。同化指的是宿主對出現(xiàn)的模因進行理解和接受。記憶指的是模因在宿主記憶中不斷的深化,對宿主產(chǎn)生的影響越來越大。表達是指模因在宿主的記憶中不斷的融合與轉(zhuǎn)化,成為一種新的文字、語言和圖片。最后是傳輸,傳輸?shù)妮d體有圖書、光碟和照片等,傳輸?shù)倪^程也可以成為復制。
模因論和語言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他不僅僅是對語言的復制,同時也是對語言的發(fā)展,對其中的語言傳播規(guī)律進行了闡述。其實語言的本身就是模因,而模因通過語言的載體進行傳播和發(fā)展。
基因型語言模因指的是信息內(nèi)容通過各種方式向外進行傳播,其特點就是信息的自我復制和信息的套用,信息內(nèi)容相同但是其傳播的方式是不同的。直接套用的模式是以一種最為直接的方式進行傳播,在大學英語的很多寫作中都是對一些諺語、名言等直接套用,大學英語教師會在課堂上將一些經(jīng)典的英語句型等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不斷的積累詞匯和句型,為以后的英語寫作奠定基礎(chǔ)。相同的信息內(nèi)容不同的傳播形式的模因是以一種縱向的方式進行傳播的,在進行復制和傳播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信息的變異,但是這些信息的變異并不會影響信息內(nèi)容的傳播,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會鼓勵學生采用一些同義詞、近義詞來進行寫作,通過這些同義詞和近義詞來表達相同的意思。
表現(xiàn)型語言模式是指相同的語言形式,但是信息內(nèi)容的不同,在一些語言形式中嵌入一些不同的信息,然后進行傳播。其主要的傳播方式有三種,第一是同音異意的橫向傳播;第二是同形聯(lián)想傳播;第三是同構(gòu)異意橫向傳播。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運用這種表現(xiàn)型語言模因主要是希望學生能夠根據(jù)不同的語境,在相同的語言形式中加入一些不同的信息內(nèi)容,這樣就成為了一種新型的模因復合體。
寫作水平比較高的一般閱讀能力也是較強的,而一些閱讀有困難的同學其寫作能力也一般,因此在很多大學英語教師的觀點中,閱讀能力非常的重要,閱讀能力高了之后其寫作水平也自然得到提高。讀寫循環(huán)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特別的常見,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閱讀也是進行寫作的基礎(chǔ),通過閱讀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通過閱讀來讓學生了解寫作的表達特點,避免學生將書面語和口語混淆。
大學英語教師經(jīng)常會有針對性的為學生選擇一些閱讀材料,閱讀材料的難易程度要符合學生的水平,難度太高則學生難以接受,太低則沒有達到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材料的選擇應(yīng)該從一些比較權(quán)威的期刊中選擇,而不是從應(yīng)試教育的素材中選擇。在閱讀中學生能夠博采眾長,慢慢的積累經(jīng)驗和寫作技巧,從而逐漸的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任務(wù)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的寫作教學中是比較常見的,通常是教師將寫作的話題和要求傳達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討論,讓學生說出一些與任務(wù)相關(guān)的詞語、句型等,激發(fā)學生的語言儲備,為后續(xù)的寫作教學做準備。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寫出一篇作文是任務(wù)型教學法的典型特征,只要學生能夠運用英語詞匯,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即可,在語言的形式和準確性上要求并不嚴格。在學生寫作之后,教師會從他們中選擇一兩個具有代表性的錯誤,進行改正。通過講評這些錯誤來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再次的修改。
很多大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不高,他們錯誤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一些詞匯、語言的靈活運用上,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批改的過程中,首先是從書面上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批改,將這些嚴重的問題告訴學生,然后學生進行自我的修改,然后再次提高作文。然后教師根據(jù)學生修改后的作文進行再次的修改,這種教學的方式效果比較好,但是耗時較長,同時因為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這種教學方式的針對性不強,每個學生的水平都是不同的,出現(xiàn)的錯誤也是五花八門,因此這種教學方式現(xiàn)在都逐漸被淘汰了。
在大學生的寫作中,各種各樣的錯誤都可能出現(xiàn),很多錯誤學生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因此就需要有人來提醒他們。而大學教師的時間是有限的,尤其是課堂時間更是有限,通過教師來將他們中存在的錯誤一一點出是比較耗時的。因此往往都是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和糾錯來將他們作文中存在的錯誤揪出,根據(jù)心理學的研究,同學之間地位平等,讓同班同學將自己的問題指出更加能夠被學生所接受,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同時,同學之間會比較好面子,因此在有同學為自己指出毛病的過程中,自己也會格外的注意,對修改的地方記憶比較深刻,以后可能就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如此進行反復,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了不斷的提高。這種教學方式在大學教學的過程中還是效果比較好的,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也是經(jīng)常被用到的。
同化是模因論的第一個周期,是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運用模因論的基礎(chǔ)。首先應(yīng)該讓學生接受同化這種方式,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是要對大學生的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的能力進行提高,我們可以將聽和讀比作輸入,那么說、寫、譯就是輸出。輸入是基礎(chǔ),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而輸出是對輸入的體現(xiàn)也是對輸入的升華。因此在模因論的背景下,不能將寫作作為孤立的個體來看,而是需要聯(lián)系兩種輸入的途徑,將讀和聽結(jié)合起來,豐富同化的方式。現(xiàn)在大學英語教學的內(nèi)容是比較豐富的,但是還是缺乏一些創(chuàng)新性和時效性,教師在準備教材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網(wǎng)絡(luò)資源,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guān)的東西,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去選擇主題,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寫作感興趣,進入同化期。
完成同化之后就進入記憶期,同化的過程中是讓學生對模因的認知加強,而記憶則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記住模因。主要可通過幾個方式來進行,首先是記憶的方法,好的方法能夠讓學生更快的記住,比如循環(huán)記憶法和聯(lián)想記憶法都是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記憶能力的方法,針對某些單詞和語法,讓學生進行反復的記憶,強化在腦海中的記憶,這樣可以將學生的記憶更加長久,而聯(lián)想記憶法則是能夠讓學生更加快速的理解和記憶單詞,這兩種方式都是非常有效的,能夠極大地加強學生的記憶能力。
模因論的第三個階段就是表達,在大學英語的寫作教學中,表達是目的,之前做的鋪墊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引導學生用別人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一些經(jīng)典的語句其結(jié)構(gòu)和用詞都是非常準確的,因此讓他們利用這些語句來表達自己的觀念和想法是非常合適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模仿訓練,從自己已知的一些語言結(jié)構(gòu)中添加一些新的內(nèi)容,成為自己的語言,從而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在模因論中,表達和輸出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大學英語中應(yīng)用模因論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想要形成自己的語言就是需要通過不斷的模仿和反復的練習,在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完成從模仿到創(chuàng)新的轉(zhuǎn)變,教師需要做的是不斷的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將一些模仿的語句創(chuàng)新成自己的話語來表達,這樣就能夠逐漸的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總之,模因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著很大的作用,本文談?wù)摰膬H僅是在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作用,教師應(yīng)該在大學課堂中積極應(yīng)用這種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的寫作水平。
[1]蘭金萍.模因論視角下的背誦—仿寫—創(chuàng)新英語寫作教學模式實證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4.
[2]陳密.模因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對寫作的影響[D].山西師范大學,2013.
[3]夏寧滿.語言模因方法在外語寫作過程中的使用情況探究[J].當代外語研究,2012(04).
G642
A
1008-2549(2017)06-0104-02
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改工程項目(項目編號JG2014011130);佳木斯大學2013年教學研究專項項目:(項目編號JYWA2013-19);佳木斯大學2012年教育科研專項課題(課題編號:JKA2012-039);佳木斯市2012年度重點科研課題(課題編號:143);黑龍江省教育廳2012年度人文社會科學(面上)項目(項目編號:125223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