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鄧顯鶴交游述略

      2017-02-24 18:30:26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7年5期
      關(guān)鍵詞:鄧氏陶澍魏源

      王 意

      (湖南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鄧顯鶴交游述略

      王 意

      (湖南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鄧顯鶴是清代中后期湖南頗具影響力的文人,在整理湖湘文獻方面貢獻極大,梁啟超贊其“湘學復興之導師”,他的成就與其交游活動密不可分。他一生交游范圍廣泛、人物眾多,交游對象多為經(jīng)世致用的官員與學者。鄧顯鶴通過詩歌酬唱、游山賞水、序跋題畫和互贈書籍等方式與友交往,不僅增強了彼此的友誼,而且為鄧顯鶴帶來政治、學術(shù)、生計方面的效益,也對鄧顯鶴的詩學與思想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鄧顯鶴;交游;政治;學術(shù)

      鄧顯鶴(1777-1851)字湘皋,號南村老人,湖南新化人,是清代中葉知名文儒,在詩文創(chuàng)作和文獻整理上成績斐然,嘉慶九年(1804)中舉。然其才高運蹇,晚年始官寧鄉(xiāng)訓導。鄧氏“博涉群書”,勤思益學,一生筆耕不輟,尤其是他??摹洞竭z書》為船山學說顯揚后世功不可沒,梁啟超贊其乃“湘學復興之導師”,[1](P4 283)足見鄧氏對后世頗具影響。鄧氏平生交游很廣,“足跡半天下”,時人樂于與之交友[2](P6 007),本文以鄧氏的《南村草堂文鈔》、《南村草堂詩鈔》等著作及與其交游名流的詩文集、書信等材料為基礎(chǔ),對其交游群體進行考察,發(fā)現(xiàn)其所交之人多系政治、學術(shù)等方面卓越之士。筆者試圖對這些人作點討論,以期能知人論世一助。

      一、與官員的交游

      曾燠,字賓谷,江西南城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進士,官至貴州巡撫。與曾燠訂交前鄧顯鶴就非常崇拜他,“幼齡見公詩,謂是古賢哲?!盵3](P143)兩人訂交在鄧氏游歷南昌時,曾燠喜聞并驅(qū)車前往,兩人互贈詩集開始的。當曾燠拿到鄧氏詩集時,鄧氏大喜并作詩以記之,詩中稱贊曾燠“卿月照四?!保谄涿媲爸t稱“賤子”。[3]( P143)曾燠的詩作對鄧氏啟迪頗深,“日來讀公詩,壯思益勃發(fā)”[3]( P144)。鄧氏認為曾燠不僅對江西詩派“獨辟宗門”,而且是江西詩中興之人,極為推崇曾燠。[3]( P144)其實曾燠對鄧氏也頗為贊賞,在《長歌贈鄧湘皋》夸贊其“朱鳳獨鳴千仞”、“百鳥見之羞羽毛”,肯定鄧氏在湖南詩壇的地位,朗讀鄧氏的詩文如“廟堂揮彩毫”、“稍吐胸中豪”,甚至萬物都聆聽得入神,浩氣回蕩在天地間。[4](P158)因此,曾燠“轉(zhuǎn)運兩淮主持風雅”之時特招鄧氏入幕府為其點定詩文,鄧氏利用此機會遍游東南,廣交好友,眾人為其才華折服。[5](卷七八)由上可論鄧曾兩人在詩文上志趣相投,相互欣賞,鄧氏協(xié)助曾燠點校詩文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水平,擴大了鄧氏在詩壇的影響力。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慶七年(1802)進士,官至兩江總督?!坝嗯c公(陶澍)里居不遠,弱冠同踏省門”[6](卷一三七P332)和“憶弱冠應(yīng)省試至長沙”[7](P44)可推測鄧陶二人早年赴長沙參加鄉(xiāng)試相識訂交。而后陶澍“視漕南來”,而鄧氏恰巧“留滯淮南”,兩人會面頻繁,“別后手書甚勤”[6](卷一三七P356)。陶澍返鄉(xiāng)特意在鄧氏寧鄉(xiāng)訓導官署停留一晚,兩人商訂《資江耆舊集》??乱?,第二年,鄧氏“攜稿走金陵,而公已病矣,然且力疾批閱”。[6](卷一三七P356)鄧氏得知陶澍之子去世噩后為其子修訂墓志,并寫信寬慰友人。[7](P198)由此可見兩人交情極深。此外,鄧陶兩人在政治上也有往來,鄧氏夸贊陶澍“君如江漢水,包絡(luò)沅湘大”[3](P73~74),并勉勵其實現(xiàn)政治抱負,報效朝廷,造福百姓。后來鄧氏得知陶澍任兩江總督兼治鹽政,鄧氏寄詩祝賀,就河、漕、鹽三者向陶澍提出己見,如“鹽務(wù)一節(jié),緝私不如減價”。[7](P196~197)陶澍對于鄧氏的才學甚為欣賞,道光五年(1825),陶澍推薦鄧氏修編《安徽通志·藝文志》,安徽文風尤盛,尤其桐城派人才濟濟,卻招募鄧氏參與修志。另外陶澍為《南村草堂詩鈔》作序稱與鄧氏相交已有二十多年,“每晤則其詩境益深敻”[3]( P3),可見鄧陶相交多年,為鄧氏的才情所折服。以上可知鄧陶二人在學術(shù)與政治方面互動頻繁,而且誼切苔岑。

      程恩澤,字春海,安徽歙縣人,嘉慶十六年(1811)進士,官至戶部侍郎。程恩澤《訂交鄧湘皋同年學博》載“同譜偶然耳,對面不相識。神交共千里,何況幾席側(cè)?!盵8](卷二P198)可知鄧與程恩澤是鄉(xiāng)試同年,彼此早已心照神交,但直到此時才訂交。兩人經(jīng)常寄贈詩作和詩酒酬唱,如《移居后連日大雪賦呈春海學使》[3] ( P249)、《醉思命日作,復用前韻和春海學使》[3]( P250)。鄧氏贈程恩澤《南村草堂詩鈔》并稱“平生知己數(shù)人,君其一人”,還邀其為之作序。[3]( P1)從程恩澤《賀湘皋移居》“君下榻敝齋,相得甚歡,又精醫(yī)術(shù),時與老親診視?!笨芍囀纤抻诔潭鳚稍⑺瑑扇讼嗾勆鯕g,且鄧氏精通醫(yī)術(shù),為程母治病,可見二人交情益厚。鄧程二人在政治上有諸多互動,如程恩澤任湖南學政時,鄧氏以湖南教育現(xiàn)狀建議其“先去其心賊。然后教以文,優(yōu)劣明黜陟”。[3](P242)另外鄧氏以擔任訓導所聞所見與程恩澤討論教育體制中的治學與教學之道,并就學官設(shè)置與選拔弊端方面提出要“嚴校官之選、重校官之權(quán)、厚校官之祿”。[7] (P180~181)由上不難發(fā)現(xiàn)鄧程二人在詩文和政治上往來頻繁,是莫逆之交。

      裕泰,字余山,滿洲正紅旗人,官至閩浙總督。道光十一年(1831),裕泰為陜西布政使,鄧氏作詩其送別“相望淚承頤”可知兩人感情深厚,鄧氏祝愿裕泰“望公總師干,重來奠我疆”,并分析當?shù)孛耧L民情,勉勵裕泰“時務(wù)方殷勤,擔當貴勇敢”,期盼他能“待公韓范勛,周召其無忝”。[3]( P280~281)而后裕泰調(diào)任安徽布政使,鄧氏再寄詩期盼裕泰能解決大水造成的災(zāi)荒,詩云“轉(zhuǎn)粟江濆有福星”。[3]( P283)鄧氏回憶自己與裕泰相識十年歡聲笑語,高度評價裕泰“人識公才第一流”,鄧氏春廷試北上,裕泰“遠錫資斧”。[3]( P321~322)道光十九年(1839),裕泰為鄧氏《重訂〈楚寶〉》作序,夸贊鄧氏“操筆嚴慎,詳審精密,凡原書罅漏舛謬者,無不彌補駁正”。[7](P72)由上可知鄧裕二人友誼深厚,兩人在政治和詩文上常有交流互動,裕泰對鄧氏多有資助。

      除以上四人外,鄧氏還與眾多朝廷大員交游,如林則徐與鄧氏在武昌相遇,林則徐請鄧氏為其先公《飲鶴圖》題詩,可見林則徐頗為欣賞鄧氏的詩歌造詣。林則徐得知鄧氏兒子鄧琮和侄子鄧瑤赴京參加科考,“先寄車貲”,又“重錫資斧”,鄧氏對林則徐贈送車貲盤纏甚為感激,作詩“此去全家載公德”,還贊揚林則徐“體國憂勤”;[3](P316~317)時任貴州巡撫的賀長齡聞鄧氏整理??躲湎骊扰f集》,“寄助百金”資助鄧氏的文獻整理事業(yè),解決了鄧氏此時的燃眉之急[7] (P70);陶澍女婿胡林翼因陶子墓志拜訪鄧氏,[7](P198)可知胡林翼與鄧氏也有交集。左宗棠“憶乙亥年之春,先生(鄧)與宗棠同住碧湘宮家仲氏宅”,兩人就明史辯論一番,可知鄧左二人在交游中有學術(shù)互動[9](第10冊P66),左宗棠頗為肯定鄧氏在詩學和文獻整理方面的貢獻,才有鄧氏去世后左宗棠為其書寫挽聯(lián)哀悼:“著作甚勤,四海才名今北斗;風流頓盡,百年文獻老南村?!盵9](第13冊P428)曾國藩亦是如此,在鄧氏故去后撰寫的墓表稱贊:“其于湖南文獻,搜討尤勤,如饑渴之于飲食,如有大遺隨后驅(qū)而為之者?!盵5](卷七八)與鄧氏交游的官員眾多,這里不一一贅述。

      二、與學者的交游

      歐陽輅,字澗東,湖南新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94)舉人。《清史列傳》稱歐陽輅“博學通書”,與同鄉(xiāng)鄧氏常常“出詩互證”。[2](P5 972)歐陽輅坦言與鄧氏相交近三十年,唯獨只喜歡鄧氏的言論。[3](P3)可知二人交往時間長,且志趣相投。嘉慶十三年(1808),歐陽輅會試不中,鄧氏寄詩安慰“秦代長城天塹險,漢家諸部列侯多。不封亦是尋常事,可怕郵亭醉尉呵”[3](P27)。鄧氏與歐陽輅都樂于詩歌創(chuàng)作,常常為了詩歌時而爭執(zhí)時而歡笑,但是絲毫不影響兩人的友誼。[5](卷七八)總之,雖然鄧氏比歐陽輅小了十一歲,但不影響兩人的交友。而他們的同鄉(xiāng)關(guān)系,為兩人的交友創(chuàng)造了地緣優(yōu)勢,加之兩人樂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興趣使得兩人關(guān)系更為親密。他們在詩歌方面相互切磋,共同進步,這為兩人日后在詩壇上都頗具影響力奠定了基礎(chǔ)。

      晏貽琮,字幼瑰,號湘門,湖南新化人,嘉慶十二年(1807)舉人?!缎禄h志》稱“邑人名宿見貽琮詩,盛稱之目”[10](卷二四P1 795),可見晏貽琮精于詩歌,在詩壇享有盛名。鄧氏“(嘉慶)壬戌春,初見(晏貽琮)于邵陽郡城”,[7](P93)可知鄧晏二人訂交于嘉慶七年(1802)。嘉慶十六年(1811),鄧氏會試再次落第,此時心情低落,回憶曾向友人述說心中惆悵之情,“幾年挾策素心違,又束征裝出帝畿…一事關(guān)心倍惆悵,倚閭吟望苦慈幃”。[3](P41)嘉慶二十年(1815),晏貽琮“以疾卒于家”,鄧氏“客揚州聞訃,既為位以哭”[7](P93),為天妒英才而痛心疾首,賦詩三首以寄哀思,[3] (P72)還為晏貽琮詩文集作序和寫“行狀”[10](卷二四P1 796),可見兩人情深意重。后來鄧氏“宿遷道中遇中秋”作詩回憶曾經(jīng)與友人去年此時“城南載酒邀”,現(xiàn)在卻是“同有天涯淪落感,不堪相憶各魂消”的孤獨凄涼。[3](P41)晏貽琮于詩壇早有盛名,他與鄧氏志同道合、交情甚深,所以二人的交往中對鄧氏詩學水平的提高必然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姚瑩,字石甫,安徽桐城人,嘉慶十二年(1807)中舉,次年為進士。道光五年(1825),鄧氏在安徽與姚瑩登大觀亭約游白鶴峰,兩人一見如故便訂交,鄧氏對此前姚瑩任臺灣道期間抵御英國侵略者并取得勝利表示贊揚,對姚瑩陷入“冒功之獄”[11](卷三八四P11 670)深感同情,有詩云:“有客來滄海,新經(jīng)戰(zhàn)伐余。驚心循吏傳,流涕治安書。赤手還山后,狂歌識面初。艱難時事迫,西望一踟躕。”[3](P202)同年十月,姚瑩北上,鄧氏賦詩送別,“同心天譴一相逢,可惜逢時是離別……丈夫不灑別離淚,對子不覺先頓傾”,可見此時鄧氏與姚瑩交情漸深,已難舍難分,并以“如爾人才豈易得……男兒未可輕測量”鼓勵姚瑩。[3](P205~206)鄧氏南歸時,姚瑩亦對鄧氏依依不舍,如姚瑩贈別詩“漫鼓清冷瑟,含愁獨夜聽”。[12](卷三P53)姚瑩也非常欣賞鄧氏的才華,為其《南村草堂文鈔》作序稱贊此作可與全祖望的《鮚埼亭集》媲美,可見姚瑩對鄧的評價非常高。[7](P2)

      魏源,字默深,湖南隆回人,道光二年(1822)舉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進士。鄧魏二人訂交于嘉慶十五年(1814),當時兩人同時赴京,從魏源“足不九州蒞,寧免井蛙愚”[13](P576~755)可見魏源認可游歷天下才能見識廣闊,由此可推鄧魏二人不僅關(guān)系不淺,而且鄧氏足跡遍及天下廣泛交游對魏源產(chǎn)生了影響。道光元年(1821),鄧氏得魏源書札后,“以詩代簡”回復魏源,詩中提及“思君不能至”、“與子歡相待”可見兩人關(guān)系甚好,“吾衰不復振”表明自己老了,而魏源不僅年輕,堪比藺相如,期盼魏源“待子承明廬”,能夠“放子出一頭,勉旃副時譽”,表達鄧氏勉勵魏源功業(yè)名譽雙收。[3](P162~163)當魏源鄉(xiāng)試中舉,鄧氏遙有詩寄“魏子舉京兆,褎然作南元”表示祝賀。[3](P172)道光十八年(1838),鄧氏路過揚州留宿于魏源絜園,當時魏源生活清貧,鄧氏作詩寬慰魏源“貧能將母謀潔養(yǎng),窮坐著書多古芬”。[3](P328)道光二十三年(1843),鄧氏《沅湘耆舊集》??瓿?,魏源就書名“沅湘”值得商榷而致書鄧氏,并陳述將“沅湘”改為“三湘”的理由。[13](P921~922)1845年,魏源在完成《圣武記》和《海國圖志》后贈寄手稿給鄧氏,希望得到鄧氏的“誨正”,并敘述自己即將擔任東臺縣令不知能否勝任而擔憂,最后感嘆“吾兩人相望如晨星, 又迢遞千里, 不知此生尚有合并之日否?”可知魏源對兩人相隔千里無法相見的思念之情,期待有生之年還能與鄧氏相見。以上可論鄧魏二人雖年齡相差17歲,卻絲毫不影響二人交游,兩人以詩書互贈,學術(shù)交流頻繁,是志同道合的忘年之交。魏源的成長進步,離不開鄧氏的鼓勵。

      除以上所述四人外,鄧氏還與眾多學術(shù)名流交游,其中不乏師友后學,如與魏源并稱“相中三杰”的鄒漢勛、何紹基都曾受教于鄧氏,鄧氏與他們亦師亦友。鄒漢勛,字叔績,湖南新化人,咸豐元年(1851)舉人。《新化縣志》載:“當漢勛孜孜為學,時人無知之者,唯同縣老宿鄧顯鶴異之,常以夸詫于眾,惜其才量”,“出與名流結(jié)納,以擴見聞,招至寧鄉(xiāng)學舍,同編蔡忠烈道憲遺集,刊行之,漢勛編校之役自此始,知名亦自此始”[10](卷二四P1 371~1 372)由此可見鄧氏關(guān)照提攜默默無聞的鄒漢勛,助其廣交名流增長見識,使鄒漢勛由此為人所知,后來鄧氏整理刊刻《船山遺書》也不忘“薦漢勛司其校”[10](卷二四P1 372)。當鄒漢勛陷于“邵陽之獄”時,鄧氏聽聞后“頓足涕泣”,并四處為其奔走,解其囹圄之災(zāi)。[10](卷二四P1 372~1 373)何紹基,字子貞,湖南道縣人,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面對鄉(xiāng)試落榜的何紹基,鄧氏作詩安慰“如君名父子,奚止張吾楚。觀其邁征志,直欲無往古。當為千歲計,瑣瑣不足數(shù)?!盵3](P268)并鼓勵期盼他有朝一日能“君行奉庭闈,杰句驚中朝”。[3](P269)由此可論鄧氏對于后學甚為賞識器重,不僅鼓勵安撫他們考取功名,還極力為其引薦結(jié)交名流,擴大他們的見聞與名氣,甚至可以說鄧對于他們學術(shù)進步與學術(shù)交流起到不可小覷的作用。

      三、交游的特點及其影響

      通過探討鄧氏與一眾官員、學者的交游關(guān)系,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鄧氏的交游特點和為人品質(zhì):

      其一,從交游對象看,鄧氏的交游對象年齡跨度大,既有前輩晏貽琮、曾燠等,又有后學魏源、鄒漢勛等。包含社會各階層,既有官員,其中不乏有有封疆大吏,如曾國藩、左宗棠等,還有普通學者,如歐陽輅、晏貽琮。交游對象遍及全國,如江西、安徽、兩淮、兩廣、云貴等地。

      其二,從交游方式來看,鄧氏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詩歌酬唱。與鄧氏往來的官僚文人都少不了詩歌酬唱,反映了晚清官僚士紳崇尚以文(詩)會友。詩歌酬唱常見于春游秋宴、飲酒集會、吉慶喪吊、離別贈送活動中,這不僅能抒發(fā)個人情感,還能切磋學問,增進彼此間的感情;第二類是游山賞水。這亦是當時士大夫休閑活動和人際交往的基本形式,鄧氏的交游亦不例外,如與姚瑩同游白鶴峰,當時鄧科考失意,仕途無望,只有在游山賞水中可以釋放內(nèi)心的失意與苦悶,寄情于山水間;第三類是序跋題畫和互贈書籍。既有應(yīng)邀題畫,如林則徐請鄧氏為其先父畫作題詩,也有主動贈書求序,如鄧氏邀請姚瑩為其著作寫序。因為士大夫作為文人群體,對題詩贈書有特殊的情感。這種交游方式突出了鄧氏才識過人被普遍認可,也反映了當時學者熱衷于著書立說的社會風尚。運用以上交游方式聯(lián)絡(luò)感情,對交通和通訊不發(fā)達的當時是尤為重要增進感情的媒介途徑,而且這些詩作不僅有利于他們彼此的學術(shù)交流與進步,而且對于后世極具文學和史學價值。

      其三,從交游的結(jié)果來看,鄧氏通過廣泛的交游獲得豐厚的政治資源,雖然這些資源未能給他的仕途上升創(chuàng)造機會,卻可以讓他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其次通過互贈詩文,還可以提升鄧氏的學術(shù)造詣。最后為鄧氏的生計提供經(jīng)濟保障,也促成了鄧氏整理刊刻湖湘典籍,而且對擴大鄧氏的名氣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假設(shè)沒有鄧氏交游遍及全國,就不可能讓鄧氏有機會與封疆大吏和學術(shù)名儒交友的機會,更不可能成就鄧氏顯赫的名聲。

      不管是地方大吏還是當世名儒,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即正直有為、經(jīng)世致用(學),這些官員都是宦海清流派,政績可見一斑,尤其是曾、左等人還是晚清倡導時務(wù)救國的中興名臣,他們的經(jīng)世致用思想顯著。那些學術(shù)名儒除了在學術(shù)上有極深的造詣和成就外,他們還特別關(guān)注現(xiàn)實社會需求,用經(jīng)世思想治學。鄧氏與他們交游時間長短不一,但是和他們志同道合,建立了一生的友誼,其實從側(cè)面也可以反映鄧氏正直的秉性,所謂物以類聚,同氣相求,鄧氏也具有經(jīng)世致用思想。

      總之鄧氏一生交游廣泛,在與官員的交游中,鄧氏不僅獲取了他們的信任,而且給仕途踟躕的鄧氏提供了入府為幕僚的機會,解決了鄧氏生活所需,還創(chuàng)造了鄧氏進一步擴大了結(jié)交達官名儒的契機,鄧氏借機表達了自己的政治述求;與當世名儒的交游中,他們的學術(shù)互動使鄧氏學術(shù)得以精進,對鄧氏的思想形成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另外也促進了那些后學的成長、進步、發(fā)展。正是由于他們志同道合,更加增進了鄧氏與他們深厚的情誼。中國古代傳統(tǒng)社會中文人交游是形成社會關(guān)系網(wǎng)絡(luò)的重要方式之一,這種以交游為中心的人際關(guān)系建構(gòu),不僅有利于交游雙方的政治和學術(shù)交流互動和進步,還為懷才不遇而無法實現(xiàn)政治理想的文人提供了一條參政議政的途徑,同時有益于擴大這個群體經(jīng)世致用思想的影響力,使經(jīng)世致用思想蔚然成風。

      [1] 梁啟超.梁啟超全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 王鐘翰.清史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7.

      [3] 鄧顯鶴.南村草堂詩鈔[M].長沙:岳麓出版社,2008.

      [4] 續(xù)修四庫全書編委會.續(xù)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賞雨茅屋詩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 [清]繆荃孫.續(xù)碑傳集[M].江楚編譯書局刊校,1910.

      [6] 續(xù)修四庫全書編委會.續(xù)修四庫全書·集部·沅湘耆舊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 鄧顯鶴.南村草堂文鈔[M].長沙:岳麓出版社,2008.

      [8] 續(xù)修四庫全書編委會.續(xù)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程侍郎遺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9] [清]左宗棠.左宗棠全集[M].長沙:岳麓書社,2009.

      [10] [清]關(guān)培鈞.新化縣志[M].1872(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11] 趙爾巽,等.清史稿(38冊,卷384)[M].北京:中華書局,1977.

      [12] 續(xù)修四庫全書編委會.續(xù)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后湘詩集二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3] 中華書局編輯部編.魏源集[M].北京: 中華書局, 1976.

      2017-06-09

      湖南省2017年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湘學復興之導師’鄧顯鶴思想研究”(CX2017B614)成果之一

      2095-4654(2017)05-0070-04

      K252

      A

      責任編輯:余朝暉

      猜你喜歡
      鄧氏陶澍魏源
      陶澍為御史能言
      清風(2024年10期)2024-12-31 00:00:00
      【評論】腹腔鏡下全直腸系膜切除術(shù)保留或切除鄧氏筋膜對男性直腸癌患者術(shù)后泌尿生殖功能的影響:中國PUF-01隨機臨床試驗的初步結(jié)果
      陶澍:道光時期第一賢臣
      同舟共進(2022年6期)2022-07-11 00:50:03
      中江有碉樓精巧神奇名鄧氏
      巴蜀史志(2021年2期)2021-09-10 13:17:04
      論魏源早期理學思想及其轉(zhuǎn)變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00
      北部灣地區(qū)客家祭祖儀式音樂考察與研究——以合浦鄧氏墓祭活動為例
      樂府新聲(2019年3期)2019-10-17 02:17:18
      腹腔鏡TME術(shù)中直腸前間隙的解剖分離技巧
      漫畫
      讀書(2014年11期)2014-09-10 07:22:44
      魏源對西漢四家詩的評說
      渟涵無際 瑰辯洪音——評陳蒲清《陶澍傳》
      万载县| 张家界市| 封开县| 绥滨县| 达拉特旗| 清流县| 海丰县| 桑日县| 宝山区| 得荣县| 蒲江县| 南华县| 敖汉旗| 祥云县| 灵武市| 铅山县| 吉安县| 武宣县| 东乡县| 民乐县| 长乐市| 吐鲁番市| 建昌县| 青铜峡市| 吉林市| 赤水市| 钦州市| 鲁甸县| 罗平县| 嘉祥县| 壤塘县| 阳西县| 封开县| 杭锦旗| 普陀区| 平远县| 鲜城| 昌都县| 合肥市| 扎鲁特旗| 威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