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小熒星藝術幼兒園 伍婷君
個案研究:一個有自閉癥傾向兒童的社交訓練
江蘇省無錫小熒星藝術幼兒園 伍婷君
自閉癥亦稱孤獨癥,是廣泛性發(fā)育障礙的一種亞型,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fā)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
隨著家長維權意識和對孩子受教育權利的意識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自閉癥幼兒進入到普通幼兒園中。但是,自閉癥幼兒能否適應在普通幼兒園中生活?在普通班級集體中他的人際交往能力能否得到改善?針對以上問題我對我們班級的自閉癥兒童源源進行了系列的觀察。
源源(化名),男,4歲,進入幼兒園后教師發(fā)現其行為有自閉癥的傾向,后到專業(yè)醫(yī)院確診為輕度自閉癥。父母為普通公司職員,與祖輩共同生活。源源是獨子,根據母親介紹他從小語言發(fā)展就比較滯后,對于陌生的環(huán)境比較敏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玩。
第一階段:
時間:2015年9月
行為描述:
場景一:早晨入園,源源媽帶著源源走進了教室,老師面帶笑容得對他說:“源源,早上好?!痹丛戳ⅠR把頭扭向媽媽,眼睛朝著地板看。
場景二:源源在旁邊玩給小熊存零錢的游戲,潔潔問他:“你叫什么名字?”源源扔下手中的玩具,一邊嘴里喊著“啊”一邊跑開了。
分析與措施:
一些研究資料表明:自閉癥兒童在社會交往方面有著質的缺陷。無論是場景一還是場景二,我們都能看出源源對于陌生的環(huán)境和人有著比較排斥的心理,不喜歡目光的接觸,對于別人的社交行為表現淡漠,大部分的時間他都是獨自在玩“小熊存零錢”這種機械性動作重復的游戲,不參與集體活動。針對這種情況,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我們將采取以下措施:
㈠熟悉環(huán)境,建立信任的師生關系。
源源適應能力較差,那就更需要我們帶他熟悉班級還有同伴,平時多與他聊天、游戲,讓他對幼兒園的環(huán)境產生安全感。
㈡家園合作,強化專業(yè)性的干預。
針對源源這種特殊的孩子,幼兒園也只是起到集體環(huán)境熏陶的作用,所以我們會建議家長在課余帶孩子到相關專業(yè)機構進行學習,讓他得到專業(yè)性的康復訓練。
第二階段:
時間:2016年3月
行為描述:
場景一:早晨入園,源源媽跟著源源走進教室,老師一邊拉著源源的手一邊笑著對他說:“源源,早上好!”源源低著頭快速地說:“老師早上好!”源源媽說:“打招呼眼睛要看著老師?!币贿呎f一邊把源源的頭抬起來,源源的眼睛小心翼翼地看著老師,說了一聲早上好。
場景二:小朋友都在認真聽老師講故事,源源跑到琿琿的身邊把頭湊到他的面前盯著琿琿看,琿琿扭過頭把源源往旁邊推;源源又跑到萱萱旁邊盯著她看,萱萱臉上露出不高興的表情,推開源源繼續(xù)聽故事。
分析與措施:
從以上源源的行為中可以明顯看出老師采取的措施還是有了一定的成效。從場景一中源源走在媽媽前面,說明經過一個學期源源已經比較熟悉幼兒園的環(huán)境,能夠在媽媽的陪伴下主動走進教室。對于老師和他打招呼,他也能做出相應的反應,說明他已經能夠產生一些社會性的互動。在場景二中我們發(fā)現源源在這個階段特別喜歡盯著某些與他有過接觸的同伴看,這不難看出源源有了想要與他們進行交往的愿望,但由于他的語言發(fā)展比較滯后,所以他用盯著別人看代替了語言交往,希望能夠引起同伴的注意,雖然同伴對于這種打擾別人聽故事的行為非常排斥,但是源源樂此不疲,說明讀懂別人的面部表情對于源源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將采取以下措施:
㈠創(chuàng)造交往機會,激發(fā)社交愿望。
在自主游戲中我們帶領源源去小吃店吃飯,或者去娃娃家做客,讓他與同伴產生社會性的交往,體驗社會交往帶來的快樂。
㈡加強專業(yè)干預,學習社交技能。
上個學期源源開始去專業(yè)機構進行相關訓練,效果明顯,我們建議家長針對他現在情況要求專業(yè)老師教授他一些社會交往的技能。
第三階段:
時間:2016年9月
行為描述:
場景一:早晨入園,源源在媽媽的陪伴下走進教室,老師滿臉笑容得對源源打招呼,源源的眼睛左看看右看看,媽媽提醒他:“打招呼眼睛要看著老師哦?!甭犃艘院笤丛吹难劬β聪蚶蠋?,對老師說:“早上好!”
場景二:休息時間,源源把椅子搬到澄澄旁邊,澄澄把書放在他們中間,源源看了一會兒,突然從位子上跳了起來,接著又坐下去,重復幾遍這兩個動作后離開了。
場景三:準備放學了,小朋友都排好隊下樓,老師牽著源源走在最后一個,源源突然一邊掙開老師的手一邊用手指著前面喊道:“澄澄,等等我!澄澄,等等我!”
分析與措施:
經過一整個學年專業(yè)機構以及幼兒園的學習,源源的社會性有了逐步遞增的發(fā)展。單從晨間入園打招呼的情況來說,從小班的不愿意說,到中班能夠在成人的提醒下看著對方眼睛說,這種進步是非??上驳?。
最近我們發(fā)現源源有了一些與他人交往的意愿,如會把椅子搬到自己親近的同伴身邊,愛把手放在自己親近的同伴臉上,種種跡象都表明他想要和同伴進行社會交往。從場景二中可以看出,這段時間源源交到了一個好朋友澄澄,他能夠主動地坐在澄澄身邊與她看書,說明源源非常希望與好朋友進行社會性的互動;在場景三中對澄澄說:“等等我”,能夠看出源源對澄澄產生了依賴,他們建立了一種同伴的關系。但在場景二中還能看出,雖然源源與他人有了社會性的互動交往,但是這種情況持續(xù)的時間并不長。針對以上情況,我們將采取以下措施:
㈠在班級開展“幫幫團”活動。
我們發(fā)現,相比較老師,源源更喜歡和小朋友在一起。隨著他與同伴關系的改善,他的一些癥狀能夠得到暫時性的自愈,所以我們將嘗試請他的好朋友澄澄和源源一起學習、一起游戲,讓源源在同伴的幫助下進一步發(fā)展社會能力。
㈡在家中制定“串串門”計劃。
我們要求家長有計劃地帶孩子參加親戚朋友的聚會,去他的好朋友家中做客,進一步豐富孩子的群體生活經驗。
通過這一年多的追蹤觀察,我們發(fā)現源源在班級中的適應度、社交等都有一定的改變,為了進一步改善其人際交往能力,以便更好地融入到正常的學校生活中,教師在以下方面進行了思考:
㈠牢抓一日生活交往機會。
由于幼兒園每天入園和離園時人流相對比較密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非常有利于營造自閉癥兒童與正常人進行交往互動的氛圍。因為之前“打招呼”環(huán)節(jié)有了一定的進展,所以教師應該牢牢抓住這一契機,繼續(xù)鼓勵孩子主動和老師、同伴打招呼、問好。若孩子沒辦法主動回應,可以通過多次模仿來不斷地強化。
㈡開展班級“幫幫團”活動。
研究表明同伴的支持策略對于自閉癥兒童社會交往方面效果顯著。教師在班中選出1~2位善于與人交往的小朋友,在自愿的前提下陪伴源源一起玩耍。
通過一年多的觀察,我們發(fā)現在教師的支持、同伴的影響下源源在社會交往方面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在理解自閉癥兒童學習方式和特點的情況下,尊重他的個體差異,讓他在原有的水平上迸發(fā)出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