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金德
我愿做一枝青藤綠葉
——良好班集體之心理健康輔導活動課設(shè)計
文/潘金德
活動設(shè)計理念:
我班的學生多數(shù)來自農(nóng)村,每個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存在不同差異。多數(shù)是留守兒童和獨生子女,一方面過慣了嬌寵的生活,另一方面又缺少管教約束,致使大多數(shù)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很強,缺乏集體觀念和利他人意識。如果只求索取,不講付出,這樣的班級就象一盤散沙,不能稱之為班集體,充其量只是許多人坐在一起的場所。而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也不利于良好人際關(guān)系的形成,不利于健康心理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習生活的開展。初一新生可塑性還很大,通過主題班會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團結(jié)協(xié)作,互助謙讓意識,增強主人翁意識,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形成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
活動目標:
(1)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友情的溫暖,同學之間團結(jié)互助的意義,珍視新友誼。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技能,盡快融入新集體。
(2)通過活動體驗、討論,意識到自我約束的需要,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3)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意識,主人翁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
活動班級:七年級(2)班
課前準備:一些黑布條;籃球;多媒體課件;歌曲;學生練習的情景劇
教學過程:
(1)播放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2.學生表演情景?。?/p>
用黑布條把一些同學的眼睛蒙住,在教室的前方空地上設(shè)置一些障礙。如:放上幾條凳子、幾個籃球,中間拉一條繩子等。要求被蒙上眼睛的同學從教室的這一邊走到另一邊。
第一次:讓其他同學牽著被蒙上眼睛的同學越過障礙從教室的這一邊走到那一邊。
第二次:讓被蒙上眼睛的同學自個兒摸索著從教室的這一邊走到那一邊。
活動結(jié)束后,問:1、被蒙著眼睛的同學對這兩次活動的感覺有何不同?
(2)幫助別人的同學有何感覺?
學生體會:有其他同學牽著越過障礙,感覺很放心,很安全,沒有壓力。而自己一人跨越障礙時,感覺很孤立無助,老怕自己會摔倒。體會到當自己遇到困難時,有人幫忙的感覺真好。而牽著別人越過障礙的同學也說,自己能在別人遇到困難時幫助別人,能感覺到自己存在的意義等等。
(師引導):在你的記憶中,你有沒有覺得孤單無助的時候?你有沒有在遇到困難時,有朋友或親人或不相識的人幫你一把,讓你心存感激的時候?請你說出來,讓大家與你一起分享你的快樂或痛苦。
〔設(shè)計意圖〕:通過這樣一個情景表演,讓學生體會到,當自己遇到困難時,有他人幫助自己,這時我們就有雪中送炭,很溫暖的感覺;那么,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我們換位思考一下,我們是不是也應(yīng)該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遇到困難的人呢?使學生明白,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的需要。
(師敘述):大家知道,“眾”字是怎么寫的嗎?對,三人疊在一起成“眾”字,那么,同學們對這個眾字有什么理解嗎?
(生暢所欲言):(1)人多力量大
(2)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
(3)許多人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集體
………
(師又問):同學們知道,平時有哪些表示集體力量大的諺語或成語嗎?
(生回答):
(1)眾人拾柴火焰高
(2)眾志城成
(3)滴水成河
………
(師總結(jié)):那么,是不是象我們班有四十幾個人,這么多的人聚在一起,力量就一定很大呢?若大家自己只顧自己,不考慮其他的同學,這個班又會怎樣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表演。
表演一:一個同學手捧許多書,正從樓梯下面艱難的往上走來。突然,不知被什么東西拌了一下,書掉了一地。這時,許多人從他的旁邊走過。他們似乎沒有看到一樣,自顧自走過。這位同學站在那里,顯得很孤單無助。
(師引導):1.如果這位同學是你,你有什么感受?2.如果你正好從這位同學旁邊走過,你會怎么做?
通過學生的積極發(fā)言,讓學生理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意義。同時知道當別人有困難時,我們應(yīng)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理解“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體會到能幫助別人也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
表演二:教室很安靜,同學們正認真的做作業(yè)。這時,有一個同學輕輕的說了句什么,旁邊有個同學又接嘴說了一句,這時邊上的同學開始輕輕的笑了,其他同學見他們在笑,也你一句我一句的開始講話。不一會兒,整個教室就只聽到同學們講話的聲音,教室顯得亂哄哄的。
分組交流:四人為一組,交流討論對這一事件,各人所持有的感受,然后進行歸納、總結(jié)。同時,每組派一位代表進行發(fā)言。通過共同討論,得出班級的紀律、衛(wèi)生等都需要每一位同學的精心呵護。否則,班級就尤如一盤散沙,形不成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
〔設(shè)計意圖〕:通過情景劇的表演,讓學生切實體會遇到困難時沒有別人幫助的孤單無助;從而進行奉獻愛心教育。由表演二使學生明白一個良好環(huán)境的形成,需要人人都付出努力,若每個人都覺得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而在平時中不約束自己,那么優(yōu)秀班集體的形成將是一句空話。
師:在黑板上畫一棵只有青藤樹干,樹干上寫上七年級(2)班。請問這棵樹缺少了什么?
生答:樹葉、花朵、果實。
師述:我們是七年級(2)班的一分子,為了使我們班這棵青藤樹枝繁葉茂,繁花似錦。要求學生把自己所希望的班集體的特點以及為建設(shè)這個班集體自己應(yīng)該怎么做寫在老師分發(fā)的“綠葉”或“果實”形狀的紙片上。
生展示:
(1)我是臨時班長,愿意為班級出謀劃策,做好老師的助手。
(2)我喜歡打籃球,技術(shù)還好,我要為組建班級籃球隊出力。
(3)小學時我得過象棋比賽冠軍,可以教大家走象棋。………
綠葉和果實使樹煥發(fā)了生機,大家齊讀:“讓我做一片美麗的葉子?!?/p>
師小節(jié):彩虹的美麗在于他的七色光彩,班級的美麗在于我們每個人的獨特性。每個人都能在班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誰都無法替代。當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智慧和熱情貢獻給集體的建設(shè)時,班集體就會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展現(xiàn)出迷人的色彩,每個人都會為班集體的美麗感到自豪和驕傲。
〔設(shè)計意圖〕:通過活動感受到建設(shè)班集體,使之成為每一分子溫馨的“家”,需要各盡其能,發(fā)揮所長,奉獻集體。
根據(jù)活動四進行歸納、總結(jié),討論本周班集體需要探究完成的任務(wù)。
(1)設(shè)計我們的班徽,我們的座右銘。
(2)制定班集體的奮斗目標。
(3)討論學生日常行為的考核方案。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從心靈感悟到參與探究完成具體任務(wù)中感受自己是班集體的一分子,在班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增強主人翁意識。
結(jié)束語: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我們相聚在了七年級(2)班這個新家,這是三年初中學習生活的新起點,。在今后相處中,可能我們會有矛盾、會有挫折,但只要每個同學多為別人想一想,用心呵護我們的這個家,相信我們的班級將是一個充滿和諧、溫馨的大家庭。愿我們都做一片美麗的綠葉,把我們的新家裝扮得更溫馨、更和諧。學生齊唱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
設(shè)計本次心理輔導活動的初衷是緣于給新生做的創(chuàng)建新集體心理輔導。七年級新生已經(jīng)進入了新學校結(jié)識新同學,開始了新里程的學習階段,他們的內(nèi)心在無形中都有新的打算和期盼。而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一個團結(jié)和諧的集體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產(chǎn)生積極影響。在始業(yè)教育階段設(shè)計創(chuàng)建新集體心理輔導課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本次心理輔導活動課我總結(jié)了以下幾點心得:
(1)本次心理輔導活動設(shè)計的五個環(huán)節(jié)(暖身活動、談話引入、過程表演、心靈觸動、建設(shè)班集體大行動。)取之于貼近學生的生活素材,容易操作,學生參與積極,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怎樣抓住課堂上生成的問題,是活動輔導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如在本次心理輔導活動心靈觸動的環(huán)節(jié)中,有學生問:“我是不是可以當大樹的根?”在設(shè)計中忽略了這一點,課堂上面對生成的問題我給予充分地肯定,讓同學闡述根的作用,鼓勵他們充當根的角色。
(3)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課的評價標準是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的心理感受與之后對其行為的矯正效果,而不是以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如班級里的商某某基礎(chǔ)差,不能寫但說出了能為班級檢查衛(wèi)生,我讓同學們給予了熱烈的掌聲??傊?,不能將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課上成思想品德課。
(4)教師掌握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方面的知識也是制約性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一個原因。教師急需加強學習,充實相關(guān)的知識。不使自己的課堂成為“無米之炊”。
建設(shè)班集體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不同班級,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教育目標和內(nèi)容。建設(shè)班集體心理健康教育同樣又是伴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光靠一節(jié)課去實施“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在上課過程中,學生之所以有這么大的反應(yīng),就是因為他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接觸得太少了,突如其來的一節(jié)課讓他們感覺是那樣的好奇。學生的成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課。
(作者單位:浙江省景寧縣沙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