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芻議教育“管辦評分離”

      2017-02-25 23:27:24許紅偉
      中小學校長 2017年4期
      關鍵詞:管辦辦學政府

      ◎ 許紅偉

      芻議教育“管辦評分離”

      ◎ 許紅偉

      “管辦評分離“是我國教育綜合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由于各種原因,尚未在全國各地得到有效落實,除了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對“管辦評分離”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領會不深的因素外,也與缺乏對“管辦評分離”的內涵、必要性,以及國家“管辦評分離”政策導向的正確認識有關。為此,從全面教育綜合改革的角度分析解讀“管辦評分離”顯得十分必要,有助于厘清“管辦評分離”這一重大教育決策的時代背景與現(xiàn)實意義,并得到全社會的支持,使教育綜合改革得到有效落實。

      管辦評分離;教育綜合改革;爭議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 — 2020 年)》明確提出了全面深化教育改革,重點落實“管辦評分離”這一重大改革的核心內容,促進教育走向全面依法治教、依法辦學,建立現(xiàn)代的制度體系、決策體系、信息公開體系、監(jiān)督管理體系、自主辦學體系和社會評價體系等,努力使“管辦評”在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更加完善。

      那么,如今教育界的管辦評分離進行得如何?筆者認為,有必要進行深入分析。

      一、推行“管辦評分離”的背景

      自改革開放至今,我國教育體制一直在變革中前行,這期間我國教育實現(xiàn)了幾次大的跨越,雖然和發(fā)達國家的辦學水平還存在差距,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政府管理教育水平的提高,這種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且有了可喜的提高。

      2012 年,上海首次代表中國參加 OECD 組織的 PISA 測試 (國際學生測評項目),取得了非??上驳某煽?,所有測試學科項目名列前茅。在隨后的 2015 年,上海、廣州、北京、江蘇四個地區(qū)代表中國第二次參加了 PISA 國際測評,成績雖不如 2012 年優(yōu)異,但仍然保持領先地位。這些國際性的權威測試結果表明,我國的辦學水平和國際化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雖然通過 PISA 測試,看到我國的辦學水平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某些地區(qū)的政府在管理教育中越位、錯位、缺位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督導工作機制不夠健全,社會公眾的教育參與度不高,導致學校的自主辦學理念嚴重滯后。國家在進行全面教育綜合改革時,為了讓政府、學校和社會三者之間能夠更好地配合、良性互動,轉變政府職能,促進教育向前發(fā)展,從而提出“管辦評”分離的概念表述。旨在進一步提高政府效能、激發(fā)學校自主辦學活力、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積極性。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厘清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權責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管辦評分離”的國家政策導向

      自 1985 年以來,我國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經歷了注重“管理”到注重“管理和辦學”再到注重“管理、辦學和評價”三個階段。

      改革“管理”階段以 1985 年頒布《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為重要標志,文件提出管理體制的重點問題是推動改革,明晰中央與地方的權責。大政方針和宏觀規(guī)劃由中央決定,基礎教育問題由地方負責層級管理,具體體現(xiàn)在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對學校的領導、管理和檢查等。

      改革“管理和辦學”階段始于 20 世紀 90 年代,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暴露了落后體制的弊端,因此在各個領域內改革勢在必行。在教育領域,1993 年 3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進一步明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轉變辦學體制,打破政府包辦的格局,朝著以政府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辦學的體制方向邁進。為了配合這次深刻的教育體制機制改革,1998 年 12 月,教育部《面向 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向社會公布,重點提出調動各方力量積極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形成以政府為主體、社會各界參與、公辦和民辦教育共同發(fā)展的新格局。

      改革“管理、辦學和評價”階段是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而展開的,這個時期教育的改革是以考試為教學杠桿的評價體制改革進行的。2004 年 2 月,教育部發(fā)布《2003 — 2007 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首次全面系統(tǒng)地提出對考試評價制度進行深化改革,同步推進完善相應的教育督導與評估體系。與此同時,作為衡量教育發(fā)展水平和引導教育發(fā)展方向的教育評價不斷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2010 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 — 2020年)》指出“政校分開、管辦分離”,建設現(xiàn)代學校制度、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深化辦學體制的改革思路,成為總攬未來教育發(fā)展全局的根本性綱領。2013 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tǒng)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至此,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管辦評分離”這一概念,其本意就是要處理好政府、學校、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構建政府適度管教育,學校規(guī)范辦教育,社會科學評教育的健康發(fā)展的新格局。

      2015 年 5 月,《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的若干意見》出臺,標志著我國以文件綱領為指引正式推進“管辦評分離”的教育國策。文件明確指出了推進管辦評分離的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確定了“管辦評”的政治方向,按照“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圍繞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為總的指導目標,同時明確其核心任務是落實學校作為辦學主體、激發(fā)學校自主辦學活力,從而使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改進其管理方式,建設成真正的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積極推進科學、規(guī)范的教育評價改革,建立健全政府、學校、專業(yè)機構和社會組織等多方面參與的教育評價體系。到 2020 年,基本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學校依法自主辦學、社會大眾依法參與和監(jiān)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為基本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同時,《意見》還詳細解讀和明確了推進依法行政,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tǒng)籌協(xié)調、規(guī)范有序的教育管理體制;推進政校分開,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社會參與的現(xiàn)代學校制度;推進依法評價,建立科學、規(guī)范、公正的教育評價制度;精心組織實施,切實把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等幾個方面。

      三、“管辦評分離”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一)對于“管辦評分離”的爭議

      “管辦評分離”這一牽動全社會的教育改革名詞,自出現(xiàn)以來在學術界就存在很多爭議,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對“管辦評分離”中“教育督導”的主要作用和職能存在巨大爭議。按照《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的若干意見》的改革精神,“管辦評分離”的主要作用是為了構建政府、學校、家長及社會的三方評價體系,政府和學校作為教育管理和辦學方向的教育主體,社會多元參與作為第三方評價體系架構,“教育督導”屬于教育行政體系對教育執(zhí)行過程中的監(jiān)督和調節(jié)一方,那么,它的功能仍然隸屬于政府機構范疇,還是屬于社會評價的范疇?

      二是在“管辦評分離”改革實踐中政府的角色是什么?在《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的若干意見》中,普遍認為政府是負責簡政放權,將辦學的主體權利交給學校。因此“辦學”的主體是校長,那么推進“管辦評分離”是否只有學校才有辦學的資格和權利,而政府不能參與辦學呢?然而,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學校選聘教師、經費的使用、學校間的合作辦學等,這些問題和項目的實施如果沒有教育行政部門參與,根本就是無法進行的。

      三是“管辦評分離”中對于實施教育第三方評價的評價對象也存在很大爭議?!肮苻k評分離”的意圖是為了鼓勵社會多元參與教育改革,對教育的水平進行客觀評價,通常的做法是引進獨立的第三方評價機構。但是,誰來約束第三方評價機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第三方評價機構又對誰負責?是僅僅評價學校的辦學水平,還是要對學校的辦學水平以及政府的管理職能水平一起評價?

      (二)“管辦評分離”政策的權威性不強,推進力不足

      自“管辦評分離”這一教育政策出臺以來,關于它的學習和爭論都是在政府如何簡政放權,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tǒng)籌權,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推進現(xiàn)代學校制度,引入第三方評價這一層面展開的。大多是學界在積極爭論,解讀政策的內涵與操作層面。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并沒有將其作為改革的抓手,進行系統(tǒng)性的推進并出臺統(tǒng)籌性文件,偶有部委或者少數(shù)地方政府出臺政策,至多也只是一些建議性的文件,屬于碎片化政策,不能系統(tǒng)使用。另外,很多相關的“管辦評分離”政策散落在其他文件中加以說明和解析,這樣的政策支撐導致“管辦評”的改革聯(lián)動性不足,協(xié)同性不夠,政策的權威性不強,不能觸動根本利益。

      (三)“管辦評分離”實踐性不夠

      自 2015 年《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的若干意見》出臺以來,“管辦評分離”在很多省份并沒有開展真正意義上的實踐,推進較快的地方政府也僅僅是搭起了框架,因為觸動到各方利益,所以試點很少,實踐經驗的反饋則更是少之又少。如何才能讓政策從書面文件走向實踐環(huán)節(jié),需要進一步的討論和探索。這涉及到很多實際問題:一是上級政府的頂層設計和落實的動力不足。迄今為止,“管辦評分離”沒有出臺明朗化的政府簡政放權和擴大省級政府統(tǒng)籌權的權力和任務清單,導致地方政府缺乏實踐抓手和制度保障。同時,中央政府未出臺系統(tǒng)性的針對性政策,沒有明確改革方向,地方政府不敢輕舉妄動,怕承擔風險,有搶跑嫌疑,改革探索囿于現(xiàn)行制度縮頭縮腦;二是沒有評價的標尺和工具來界定誰是合格的第三方。教育評價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是一門專業(yè)性很強的科學,很多國家和國際性組織研究多年,仍然拿不出科學有效的評價標準,這些不是靠政府行政措施所能解決的。因此,合理的機制和明確的責任,是培育可信賴的第三方教育評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四、教育“管辦評分離”的建議

      業(yè)內學者把我國過去的辦學過程形象地比喻成“政府既是運動員也是教練員又是裁判員”,一人扮三角,教育發(fā)展滯后,很難開創(chuàng)新局面;新的教育改革提法“管辦評分離”,到底是怎樣一個新的邏輯?筆者對“管辦評分離”的淺層次理解是“政府承擔教練角色、學校承擔運動員角色、社會作為裁判員”;而對“管辦評分離”的深層次理解應該是“政府作為教練對運動員給予科學的技術指導,運動員在指導下賽出最佳水平,裁判員對運動員給予公正客觀的評價并向教練反饋比賽結果”。這樣的比喻可能過于形象化,但是“管辦評分離”這場“比賽”,的確需要從討論層面走向實踐需要,“教練員、運動員和裁判員”可以深度地聯(lián)動融合。

      (一)做解決教育問題的“教練員”

      “管辦評分離”不是簡單的政府放權,大撒手不管。所謂教育放權是指教育行政部門把用人、財務和辦學自主等權力下放給學校,同時也能從政府層面幫助學校協(xié)調好各委辦局關系,把涉及學校辦學相關的自主權利歸還學校,解決學校辦學過程中的后顧之憂。目前,地方教育部門自主權越來越少,由于職能定位不清晰,權利交叉,存在相互推諉扯皮現(xiàn)象,教育部門的許多權力與人力資源部門、財政部門、發(fā)改委等職能重疊,導致教育權力被分散、分割,教育資源嚴重浪費。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亂象,必須從政府層面認真梳理,切實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放權。同時,作為“教練員“的教育行政部門還要認真貫徹國家的教育政策、方針和文件,成為訓練有素、業(yè)務素質超強、政治覺悟過硬的新型“教練員”。政府要構建服務型政府,鼓勵社會公民通過協(xié)商、對話等方式共同參與教育公共事務管理。

      (二)做靈活自主的“運動員”

      根據(jù)“管辦評分離”的指導性意見,學校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組織主體,教師是課程實施的主體,學生是課程學習的主體。學校作為“運動員”應該在得到教育行政部門放權后,積極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研究性和創(chuàng)新性,不斷加強學習,努力提升教學質量,規(guī)范辦學行為,為人民群眾提供高效、優(yōu)質、人性化的教育服務,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同時,應該制定嚴格的制度和教育規(guī)范,在法律制度范圍內行使辦學自主權,依法治教,有效杜絕濫用行政權力現(xiàn)象的發(fā)生,提升治理教育現(xiàn)代化水平。

      (三)做誠信可靠的“裁判員”

      自教育評價被教育行政部門作為督學的主要抓手,提上日程以來,關于第三方評價的機構選定和評價標準,一直是教育界的話題。那么作為在“管辦評分離”中發(fā)揮著“裁判員”重要作用的第三方評價,要研究的問題是如何發(fā)揮作用,起到教育測量和教育標尺的作用,做好教育參謀,從而全面提升教育管理和辦學水平。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最重要的是教育評價的權威性和科學性,而第三方教育評價機構的質量保證則來自其合理的組織架構、運轉經驗和評核的專業(yè)性與權威性。

      [1] 俞水,易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N].中國教育報,2013-12-05.

      [2] 楊小敏,高兵.北京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屬地之困—兼論教育改革的法治轉向[J].教育學術月刊,2014(9)

      [3] 高兵,楊小敏,雷虹.管辦評分離的本質探析與實現(xiàn)路徑教育評論[J].2015(3)

      [4] 《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若干意見》,2015年5月,教育部教政法〔2015〕

      [5] 柯進.管辦評分離何以從紙面走向現(xiàn)實[N],中國教育報,2015-10-13

      (作者:河北省廊房市教育局正處級督學)

      [責任編輯:劉斌]

      G40-011.8

      C

      1673-9949(2017)04-0018-04

      猜你喜歡
      管辦辦學政府
      治理迭代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wěn)提升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書長
      支部建設(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江蘇:管辦分開破解異地就醫(yī)難題
      依靠政府,我們才能有所作為
      “管辦分離”走向何方?
      政府手里有三種工具
      教育部: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轉變
      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
      南涧| 浦县| 琼结县| 阳朔县| 雅江县| 南靖县| 山阴县| 精河县| 耒阳市| 洛南县| 乳山市| 甘泉县| 遵化市| 卓资县| 应城市| 洛隆县| 伊宁市| 黄山市| 芒康县| 兴义市| 通辽市| 长春市| 邹平县| 晴隆县| 澄迈县| 鄂州市| 林甸县| 鸡东县| 漳浦县| 光泽县| 景洪市| 宜阳县| 临海市| 日喀则市| 郯城县| 古丈县| 连江县| 饶平县| 冷水江市| 漳浦县| 清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