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
美國經濟學家薩姆·鮑爾斯前些日子造訪上海。夜間餐敘之際,話題聊到經濟學家阿爾伯特·赫希曼,剛剛得意完自己人生故事的薩姆·鮑爾斯由衷感嘆“赫希曼是真正的傳奇”,甚至斷言,如果赫希曼多活十年,那么他很可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事實上,諾貝爾獎得主阿瑪?shù)賮啞ど舱f過類似的話,他將赫希曼稱之為“當代最偉大的知識分子”。赫希曼的人生,穿梭于不同語言文化與不同大陸之間,他的職業(yè)也在間諜、士兵、經濟學家以及政策建議者之間轉換,他的影響也外溢到政治、社會學、哲學甚至文學等領域。
杰里米·阿德爾曼為赫希曼寫的傳記名為《入世哲學家:阿爾伯特·赫希曼的奧德賽之旅》。所謂“入世哲學家”,其實正是源自對于赫希曼的三重致敬,即他不僅是一個“屬于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思想家”,而且他確實在世界各地生活,并且努力形成為自己對于世界的思想體系。
作為德國化的猶太人,赫希曼享受了那個時代可能最好的教育之一,而他的家庭也遭受了那個時代普遍的傷痛,這從一開始就奠定了他的人生基調,加上他的個性,使得他的學術道路與人生命運也呈現(xiàn)相似的氣象。即使躋身不同序列的金字塔尖,他卻始終無法完全委身某種理念或者身份,有一種隱而不言的憂郁氣質。
閱讀赫希曼的人生,比好萊塢電影還精彩。他一生冒險無數(shù),卻不事張揚,他青年時代就有拯救斯特勞斯、夏加爾、杜尚、漢娜·阿倫特文化英雄于納粹鐵幕的傳奇故事,但對于身邊最親近的人也從不吹噓甚至主動談及,這恰恰是一個內向的人如何做出杰出外向工作的案例。
這本傳記非常精彩,或許應該再一次閱讀,重新?lián)炱饘τ诤障B臒崆?。畢竟他屬于那種,一旦開始進入,即使暫時不會再讀,卻也始終無法釋懷的學者,因為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已經與過去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