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活自己的命

      2017-02-28 23:52王蒙池田大作
      上海文學 2017年2期
      關鍵詞:王蒙生命人生

      王蒙+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人具有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尊嚴的生命。每個人活過人生的春夏秋冬,在生命上銘刻無上寶貴的體驗。

      王蒙先生曾這樣強調:

      “我尋求的是感動的體驗”,“感動就是為體驗生的與死的滋味,就是到銀河系、到大地、到神州河山中走一趟的滋味”。

      還說過:“喜對天下,處處可喜。”

      這些話都表現(xiàn)了向前看的信條,探求人生的深刻價值,創(chuàng)造活下去的感動與喜悅。

      王蒙:生命的過程是一個一個體驗的過程,體驗是生命的證明,是生命的收獲,是覺悟,即最終做到有所理解有所燭照的準備?;钜槐椋w驗一遍,然后你才可能有所覺悟,入光明境。

      喜悅是對于生命的感恩,是感謝世界、天地、自然和主宰(或主導理念)、生命的獲得。若是有神論者,應該感謝神性的主。若是無神論者,同樣應該感謝物質的大自然、大世界。

      喜悅是無條件的。就是實際上能活著,就是與億萬同類、生命、日月星辰共處,就是在其中體驗,苦惱,體會,得到什么悟。眾星眾沙眾物,誰能擁有你這份幸運呢?

      池田大作:據(jù)天文學說,活在地球上的人的身體是大恒星的超新星爆炸被釋放到宇宙的重元素組成的。我認識的天文學家也說:“說‘我們的身體是星星做的,是天文學家的常識?!庇钪娴男袨殛P系到一個生命體的誕生。

      無法想像,世界何其多的現(xiàn)象與現(xiàn)在的自己關聯(lián),給與影響啊?,F(xiàn)在的自己活下來,蒙受何其多的人恩惠啊。能深深感受、感謝這一點的心里有喜悅。而且,自己得到培養(yǎng),再用感謝之心培養(yǎng)人報恩,也會是喜悅。

      創(chuàng)價大學講堂前立著美國惠特曼的像。這位詩人曾指出:“尊重從別人那里受到的恩的性情,抱有感謝之念的性情,是甚為必要的。這就是主要問題,根本要素?!薄熬臀冶救说纳摹⒅鱽碚f,我注意其中的感謝部分。不論說到了什么,根本上覺得是最好最高的部分?!?/p>

      感謝是積極地創(chuàng)造性地活。

      今天要說我的巨大喜悅就是寄托未來的青年們成長的情形,青年跨越苦難大大進步的報告。

      杜甫有這樣的詩句:“男兒功名遂,亦在老大時。”

      我把人生的最后事業(yè)定為教育。

      也傳來很多關于創(chuàng)價學園、創(chuàng)價大學、美國創(chuàng)價大學的畢業(yè)生活躍在世界上的報告。上過札幌、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巴西的創(chuàng)價教育幼兒園、學園的人也在奮斗。

      曾在創(chuàng)價大學留過學的中國學生也在日中交流等各界大顯身手。

      創(chuàng)價學會以青年為中心傾力于和平運動,而年輕一代成長顯著,各地領導人、有識之士也對創(chuàng)價青年們貢獻社會大為感動,寄予期待。

      王蒙:池田先生的成就我也都知道,想冒昧地分享您的喜悅。

      活過了,做了有益于青年與大眾的事,積德行善,播下善的種子,人們得到安穩(wěn)與光明,減少痛苦與焦灼。還有比這更好的嗎?比權力、金錢、名聲與地盤更重要。

      池田大作:完全贊同。

      在庶民當中和庶民共同活下去的人生才有可靠的充實與喜悅。

      創(chuàng)價學會以建設和平社會與確立自他共同幸福為目標,每一個會員日日信、行、學生命尊嚴的佛法。而且在世界各地域,男女老少日常聚到一起開座談會,鉆研佛法,并交談各自的信仰體驗、人生體驗,互相鼓勵。

      有致力于地域貢獻以及和平、文化、教育運動的活動體驗,有解決了家庭問題、構筑一家和樂的生活體驗,還有克服了經(jīng)濟困難、工作上取得成績的體驗,戰(zhàn)勝了重病的體驗。

      跟人生的考驗戰(zhàn)斗,戰(zhàn)勝被視為宿命的苦難的體驗,給人帶來多么大的勇氣,不得而知。

      不光自己,要和大家共同構筑人生的喜悅。堅持這樣的生活方式時,自己的宿命變成使命,自己的體驗變成大家的希望。這里不是有很深的價值創(chuàng)造嗎?

      無論多么苦惱,鼓勵活下去,告訴活的喜悅,給與活的力量。這里有文學的根本意義吧,有佛法的精髓。

      《法華經(jīng)·如來壽量品第十六》說“眾生所游樂”,人本來是為了喜悅歡樂才生到世上的。佛法就是為了在自己的生命中確立誰也奪不去的大歡喜境界。

      王蒙先生也到了可說是人生最后總完成的最豐富的年代,什么樣的時侯能感到深深的喜悅呢?

      王蒙:我相信,身邊發(fā)生的大事小事都是幸福,都是吉祥,都是造化。

      就步入八十歲的2014年來說,我的長篇小說新作《悶與狂》出版,得到讀者的許多鼓勵??赡苓^了年我也衰老了,但今年還能筆走龍蛇,熱情洋溢。

      夏季我還能在海里游泳,享受陽光和海風。

      最近剛剛寫完了論述孔子與《論語》的《天下歸仁》。四十七位著名書法家書寫我作品中的章句,國家博物館要舉辦活動。2014年春天,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紀念我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六十年的文集,四十五卷,一千六百萬字。

      更高興的是我能支持維吾爾族青年攝影家?guī)鞝柊嘟恼掌?、隨筆集《我從新疆來》的出版。此書的出版對于今天的新疆人來說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一個人有應該做的事,有做得成的事情,這已經(jīng)夠讓人感動的了。

      2014年有許多文藝界朋友離世,歌唱家王昆和她的丈夫、作曲家周巍峙,作家張賢亮,文學評論家何西來等。周巍峙享年九十九歲,無論多么長壽,早晚非分別不可。

      我對釋尊說的生老病死、成住壞空,心有戚戚焉。實在悲傷,但也可以說大悲無悲。生命終結,與宇宙、與世界合而為一。

      我還想起百歲作家馬識途先生與其兄、一百零四歲的馬士弘先生的新書聯(lián)袂發(fā)布會。馬先生書法精湛,他寫的對聯(lián)“人無媚骨何嫌瘦,家有詩書不算窮”。還用隸書寫了左宗棠的對聯(lián)“能耐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妒是庸才”。能不感動乎?

      池田大作:講得太好了。

      文豪雨果寫道:“對于但丁、米開朗基羅那樣的人來說,老就是成長?!贝嗽掃m用于剛才您說到的先生們,還有王蒙先生。

      日蓮大圣人也說人生年輪疊加的理想姿態(tài)是“必顯年少,福重至也”。

      精神隨著歲月越來越高,創(chuàng)造越來越新,喜悅越來越深。這是人生命具有無限可能性的證明??傊?,因為是長壽社會,這個時代可說是一息尚存就探求造成喜悅與感動的道路。

      王蒙:關鍵是充滿愛心。愛他人,愛世界。(對各種事情)興趣盎然,生活的興趣,工作的興趣。失敗了,研究怎么樣才能轉敗為勝,對此也涌起興趣。

      也許現(xiàn)在對許多事情不滿,還有很多事情說不清道不明。然而愛與興趣并不是出自對一切的滿意,也不是出自對困惑的問題全都能明確地分析。愛與興趣出自人的生命、身體、良心,以及成長、知識積累,更加以愛和興趣為必要。

      我還有一些小的建議。不要認為興趣只在大事上,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小興趣。例如我喜歡自己榨果汁、做豆?jié){,還喜歡解幾何題,練繞口令。還有小動物,昆蟲也行,很喜歡養(yǎng)蟈蟈。

      不要被世界的負面信息迷惑。一些女作家在作品中憤慨:“世界上的男人哪個也靠不住。”不要誤解,這不是在貶低男性。這就是期待出現(xiàn)高尚的、有責任感的男人。

      多給自己留幾條路,養(yǎng)成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能力,這也很重要。相信東方不亮西方亮,此路不通,那條路一定通。簡單地說,只要你自己不阻止自己,任何外力都不能難住你。

      池田大作:不錯,無論處于什么樣的環(huán)境,造成自己人生的是自己。不要忘記根本在于主體的自己。

      《近思錄》說:“人心作主不定,正如一個翻車,流轉動搖,無須臾停。所感萬端,若不做一個主,怎生奈何。”

      確立不動搖的自己是中國思想所探究,佛法起初所教導的。

      釋尊說:“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他人怎會是(自己的)主人?若好好調整自己,就得到難得的主人?!?/p>

      佛法還在包括自己與環(huán)境的大次元上把握“自己”,即“依正不二”原理。進行生命活動的主體(正報)與其身所依據(jù)的環(huán)境、國土(依報)是不二的。

      而且在考察環(huán)境給人以影響、改造人的作用上,倡導人是主體,更好地創(chuàng)造、改變環(huán)境的積極的生活方式。

      徒然嘆息自己的地位、境遇、環(huán)境,受其折騰,這樣的人生很不幸。用自己的挑戰(zhàn)與努力一步兩步地改善現(xiàn)狀。能磨礪、發(fā)揮其智慧與力量也是宗教的使命。

      我相信,有喜悅與感動的人生絕不是別人賜與的,而在于哪怕再辛勞,忠于自己,自己也要有益于人,為社會,為未來創(chuàng)造價值。

      要活得樂觀

      池田大作:“樂是心之本體?!贝嗽捠敲鞔枷爰彝蹶柮鞴膭罨疾《酂赖牡茏拥摹?/p>

      時有憂愁、痛苦、迷惘,但反省自身,無愧于良心,誠摯篤實,就必然有快樂。

      可窺見他關懷弟子的心情,并且在教導,端正自己的心,此中有健康地生活的道路。

      王蒙先生曾做過考察,心的健康在對于別人的善意、善良、明朗之中。抑制腐蝕心的嫉妒、憎惡、傲慢、鼠肚雞腸等,理性地生活,這當中有健康。

      克服自身內(nèi)在的以自己為中心的陰暗沖動,加強關懷他人的善的作用,關系到健康的生活。

      王蒙:孔子有言,“仁者壽”,老子說“無死地”。就是說,不要自己把自己逼進困境或絕地,關入病態(tài)的牢籠。

      人常常會以己度人,自己氣量狹小,就覺得到處是明槍暗箭。若造就一個善良的自己,就能哪里都發(fā)現(xiàn)善人良友。自己兇惡,所到之處就碰見敵人。自私自利的人最得意的是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自私。心健康的人對于天地、日月、親友以及自己的上司、下屬的印象多半是健康的,向前的。

      那么,遇見壞人怎么辦呢?首先是可憐他,其次是嘲笑他,然后應試試幫他脫離苦海。

      仁者是善待他人。對他人好,就是對自己好,自己也能安心,起碼不鬧心、煎心。

      《紅樓夢》有的版本說是薛寶釵,有的版本說是林黛玉,有這樣的詩句:“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這未免太痛苦。

      池田大作:《紅樓夢》里年輕的林黛玉有才有貌又富貴,心卻嘆息不已。背井離鄉(xiāng),沒有父母兄弟,孤零零一人,又動不動得病。雖然有被喻為“金蘭之契”的朋友薛寶釵,但她也嘆息不離心。

      另一方面,林黛玉寄身的名門賈家陷入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互相憎惡、你爭我奪的悲慘而衰敗。

      雖然時代狀況不同,但只要人被糾紛、憎惡、欲望等心的暗黑所束縛,就得不到真正的自由,不可能走確切的幸福之路。

      孔子在《論語》中明確地說“修己以安人”。

      《大學》的“皆以修身為本”,《老子》的“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近思錄》的“立己”,魯迅先生則強調“必須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會,改造世界”,可以說,凝視自己,駕馭自己,形成自己,在中國思想中常常被當作最大的課題。

      這是也和佛法共鳴的主題。

      天臺大師智作為映照自己身影的明鏡,基于《法華經(jīng)》把十界(十界互具)的法理體系化,用《摩訶止觀》等闡說,指明了生動的生命觀:萬人通一心,內(nèi)在了十種生命境界(十界),經(jīng)常顯現(xiàn)哪一種。

      概略地說說十界:

      ①“地獄界”,深受苦難、失去自由的最底層狀態(tài)。

      ②“餓鬼界”,變成總不能滿足的欲望奴隸被折騰的狀態(tài)。

      ③“畜生界”,迷失道理,被眼前利害擺布的愚蠢狀態(tài)。

      ④“修羅界”,總要勝過別人的慢心。嫉妒陷害優(yōu)秀的人,輕蔑弱者。

      ⑤“人界”,平靜安穩(wěn)的像人樣的狀態(tài)。

      ⑥“天界”,欲求被滿足時的喜悅。

      ⑦“聲聞界”,聞教而得到一部分悟的境界。

      ⑧“緣覺界”,以各種事情為緣,用自己的力量獲得一部分悟的境界。

      ⑨“菩薩界”,堅持求悟的不懈努力(求道)和為他人幸福的行動(利他)。

      ⑩“佛界”,覺知貫徹于宇宙與生命的根源之法,為救助他人而不斷戰(zhàn)斗,體現(xiàn)無限慈悲與智慧的生命。

      特別重要的是指明誰都具備“佛”的尊極生命這一點。從“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之類生命所束縛的日常生活變?yōu)槌b佛法,使自身中佛界生命發(fā)光,天天為人們、為社會而行動,我們把它叫做“人性變革”。

      王蒙:池田先生講的《法華經(jīng)》的十界之說非常明快,一般人也非常容易懂。此說使我們反省自身的精神狀態(tài),檢視精神弱點,發(fā)揮自己所具有的最大力量,擺脫地獄、餓鬼、畜牲的狀態(tài),達到緣覺、菩薩、佛界。有了這樣的自覺,人生的苦難與愚蠢不就少了嗎?

      人的驕傲與可愛在于他的靈魂。他的內(nèi)心,他的七情六欲。如今我們能知道,地球是唯一的生命家園。多么可貴?。⊥瑫r,我們的靈魂充滿不安,心里有巨大的痛苦。七情六欲給自己與他人帶來了很多的傷痛、憤懣、分裂以及瘋狂。

      我曾不止一次地面對親友的精神疾患發(fā)作,那時我想到佛教的“悲”的概念。不止一處,我見過名為“大悲”的佛寺。

      “大悲”,我認為是巨大的慈悲與同情。要從高的境界,從光明之處,注視蕓蕓眾生的苦難,注視盲目的、該承擔的事情完不成的煩惱,以慈悲與同情的心、大慈大悲的心救助受苦受難的眾生。

      人應該思索自己的“大悲”,體驗人生的“大悲”,自己跨越煩惱,升華、打開、轉換自己的心的境界。從大的慈悲與同情起步,就能得到更加健康無敵的精神境界吧。若借用佛教用語,就是人應該打開、創(chuàng)造自己的大光明境。

      池田大作:您談了重要之處。

      王蒙先生認為慈悲之路上有健康之路,實在是卓見。

      我聽一位很熟識的名醫(yī)說,平常堅持把為社區(qū)為人們的活動當作自身使命的人即使得重病住院,也在操心為人做點什么。自己最嚴重,卻想要鼓勵煩惱的友人。這種為慈悲的實踐而生的人患病或臨死也堅強。由此能窺見一個人給周圍的人帶來爽快的感動,并最后完成無悔的滿足的人生的想像。

      我也看見很多同樣的可貴姿態(tài)。這種例子也屬于王蒙先生所說的“更加健康無敵的精神境界”吧。

      慈悲的實踐就是菩薩道。

      為人類的健康與和平奔走的現(xiàn)代化學之父鮑林博士也強調:“若問我們必須做什么,我們應努力立足于人生命的‘第九(十界的第九個)即菩薩界的精神而行動?!?/p>

      博士對我們?yōu)槭澜绾推降呐ι畋砉缠Q。最后在舊金山會見時,九十二歲的博士鼓勵了三個與疾病作斗爭的人之后過來了。他本人一輩子為人、為和平堅持菩薩行動。

      天臺大師智的《摩訶止觀》等書中舉出四項一切菩薩應立下的誓愿。

      第一,“眾生無邊誓愿度”,發(fā)誓跟所有的人共苦,予以救助。

      第二,“煩惱無量誓愿斷”,發(fā)誓斬斷一切煩惱。

      第三,“法門無盡誓愿知”,發(fā)誓學習了解佛的全部教導。拿現(xiàn)代來說,相當于決心學習所有的思想、學問、文化等人類的精神遺產(chǎn)。

      第四,“無上佛道誓愿成”,發(fā)誓堅持佛道修行,達到最高的悟的境界。意思是在救助他人的實踐中本身也提高境界。

      在這里特別要說的是“斬斷一切煩惱“的真意。

      大乘佛教的精髓絕不是為使苦惱或欲望消除。因為這些是本然具有的,不可能消滅。

      正如王蒙先生所洞察的,“人的欲望至少能升華為理性及智慧”,目標是欲望升華為追求真理的意欲,苦惱升華為救人的智慧。

      天臺大師智說“一切煩惱即是菩提”,日蓮佛法道破“燒煩惱之薪,菩提之慧火現(xiàn)前”。這就是指向把貪、嗔、癡這些煩惱轉變?yōu)闉槿藗?、為社會、為和平的偉大的煩惱?/p>

      為構建自他共同幸福而發(fā)揮最大的智慧,付諸行動。顯示其具體的實踐途徑的就是大乘佛教的極說中的極說。

      王蒙:煩惱即菩提的說法非常好,偉大而崇高。我也在自己以往的生活中切實感受過。所有的不幸、苦難、痛苦都是提升精神的資源,變成一種修煉,使我向悟道、向正確的道路邁進。越經(jīng)歷人生的種種磨難,越得到更多的感動與啟發(fā)。

      在這個意義上,羅曼·羅蘭也這樣寫道:

      “正視苦難,祝福它!充滿歡愉,充滿苦難!兩者是姊妹,都是神圣的。她們鍛煉人世,使偉大的靈魂充實。她們是力量,是生命,是上帝。”

      不愛快樂與苦難雙方,他就快樂和苦難都不能享受。品味它們,才知道人生的價值,才明白告別今生時的幸福。

      我本人生在這個世界上以來,不如意的事情有很多。

      小時候父母的不和,國事家事的悲劇與混亂,成長環(huán)境也不如愿,少年得志卻當頭一棒,“戴帽”二十多年。希望、困惑、等待,失去親人的悲傷,各種難以理解的充滿惡意的對待……把這些堆積起來,比山還要重。

      然而,我一步一步地走過來了!

      回想這一切,我沒有怨恨。要是沒有現(xiàn)在說的艱辛,就不能說活過。

      也由于這些遭遇,我遇到很多的朋友、師長,知我、愛我、幫助我的人。我說自己是逢兇化吉,遇難呈祥,我有九條命,七種吉祥。

      我其實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不光是遇上了許多好人好事、好機緣、好朋友,而且我心里有一朵蓮花,永遠開放。它就是愛,就是學習的樂趣,就是信賴與信心。

      池田先生的人生不是也遇到很多困難嗎?

      池田大作:王蒙先生談了寶貴的人生體驗,一定會使很多人鼓起勇氣。

      回顧我青春時代,和同代人一樣,想忘也忘不掉生在戰(zhàn)爭年代的事情。即使在如此黯淡嚴峻的時世中也有各種善的相遇。

      戰(zhàn)爭期間患肺病,吐著血在工廠干活,醫(yī)務室的婦人熱心地給我看病,鼓勵我:“年輕輕的,加油!”“絕對活下去!”(也曾這樣鼓勵我自己)戰(zhàn)敗后的荒廢時期,由于糧食難,去近郊的千葉農(nóng)家買東西,可憐我病弱的婦人把貴重的地瓜分給我很多。

      我最大的幸福是遇見人生的師匠戶田城圣先生,而且在戰(zhàn)敗后的混亂中支持、保護事業(yè)瀕臨困境的戶田先生。

      我從青春時代當作口號的箴言是“一個人站立時堅強的是真正的勇士”,“波浪越高遇到障礙越頑強”。

      苦難創(chuàng)造了師弟奮戰(zhàn)的歷史,苦難增強了師弟的紐帶,一切都成為我的驕傲。

      其實,戶田先生本身也尊崇卓越的教育家牧口常三郎先生為師匠,共同堅持和平的信念,遭到橫暴的軍政府鎮(zhèn)壓,同樣被捕坐牢。

      牧口先生死在獄中,兩周年忌辰時戶田面對師匠的遺容說:

      “您的慈悲廣大無邊,把我也帶進了監(jiān)獄?!?/p>

      為正義、為和平追隨受難是榮譽。這種終極的人之路、師弟之路令我從心里感動。

      看看先人們,為崇高的理想而生,人生如高山之巔,自然風也大,但很多人活得很樂觀。

      經(jīng)歷了坎坷人生的王蒙先生也強調“樂觀原則是健康的”。有一顆樂觀的心,面對種種困難也能勇敢地活到底,發(fā)現(xiàn)人生的深深喜悅。

      正面意義上的旺盛的樂觀主義是健康生活的秘訣吧。

      王蒙:上一章我們談到了蘇軾,他的一生也不平坦,但也有成功,是饒有趣味的人生。被流放惠州時,他享受荔枝的美味、和好友的交往。

      消滅人的身體也許很容易,但消滅一個人的意志與好心情就難了。有大才,才能有大悟、大智大勇、慈悲與光明,這樣的人才能有金剛不壞之身。

      單純樂觀是不夠的。很多喜劇演員總逗我們笑,但那并非就是正確的樂觀生活方式。

      關于這一點,一位中國的年輕作家說得好:“有最深刻的悲觀才能樂觀。”

      這是什么意思呢?按我的理解是不要一味地天真爛漫,認定能夠上天堂,等待白馬王子、圣賢英豪出現(xiàn),對世界不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這樣才能堅持樂觀。

      樂觀的兄弟是行動。不伴隨行動的樂觀是愚蠢,是迂闊。不伴隨行動的悲觀是孱弱,是狂亂。伴隨行動的悲觀是深邃的,是向上的開始。伴隨行動的樂觀是光,是自我拯救。有行動,理解悲觀,才終將得到超越與完成,達到精神的高峰。

      池田大作:要活得更好,具有主體性意志,付諸行動,對于這種人來說,面對不得不悲觀一切的事態(tài)就會是一個機會,生命的偉大力量覺醒,獲得偉大的真理之悟。

      已經(jīng)說過,我的恩師戶田先生在戰(zhàn)爭期間因軍部權力的鎮(zhèn)壓而坐牢。在嚴酷的監(jiān)獄中,他天天唱誦《南無妙法蓮華經(jīng)》,反復讀《法華經(jīng)》,迫近真髓,也讀日蓮大圣人的遺文,不停地思索。

      《法華經(jīng)》開經(jīng)的《無量義經(jīng)》里有一處怎么也想不通,那是贊嘆佛的部分。

      “其身非有亦非無,非因非緣非自他,非方非圓非短長”等,有三十四個“非”,反復否定地贊嘆,要表現(xiàn)的佛之“其身”到底是什么呢?

      苦思冥想的結果,恩師在獄中終于覺知了“佛乃生命”。

      尊極的佛不在別的世界,就在自己的生命里,在所有人的生命里??梢哉f,這時佛法作為生命尊嚴的宗教在現(xiàn)代復蘇了。

      恩師下定決心,畢其一生弘揚這個真實的佛法。一個人站在戰(zhàn)敗的廢墟上,把復生與希望的光送進每個苦難民眾的胸中。

      由于佛法的信仰,人們搞自身的人性變革,戰(zhàn)勝宿命,打開確實的幸福,進而度過為人、為社會、為和平做貢獻的人生。

      恩師也是數(shù)學家,他說:“科學注視外界向真理的世界邁進,同樣,宗教向生命內(nèi)部追求真理而發(fā)展。不明白這兩個為人類的幸福而探求真理的潮流的根底,就不能理解科學與宗教的問題?!边€說:“真正的宗教并非與科學相反,必須做科學的實驗證明?!?/p>

      我認為,今后科學與宗教攜手探明生命真相的時代會到來,其中符合現(xiàn)代的把精神與文化活性化的信仰將發(fā)展。

      所謂信仰,也可說是終極的信念,是發(fā)揮自身內(nèi)部存在的偉大力量的源頭。無論有什么也要以旺盛的樂觀主義積極地把握,擁有能向前活的“信念”取勝人生,這是很重要的吧。

      要以一顆健康的心活下去,王蒙先生認為重要的條件是什么呢?

      王蒙:第一是堅持理念。那也許是宗教、信仰,也許是道德、規(guī)則,或者也許是攀登哲學的山峰,也許是科學探索。

      第二是心態(tài),是胸懷,那也會是對一切災變的應對能力。

      第三是學習,感興趣,思考,討論,哪怕只是跟自己討論。

      第四是興趣廣泛。偉大的興趣,例如在某個領域求道,藝術也可以。小小的興趣,例如吃喝或者打牌。

      第五有親友。還要珍惜婚姻生活和家庭。如果沒有家人,至少要有朋友。

      池田大作:各自很寶貴。與身體的健康同時,如何按自己的方式積累這種精神充實的努力呢?總之不要忘記“活得像自己”。

      我想起了近代日本的國民作家夏目漱石。

      他從小在家里連連不走運,但青春時代,得到良友,發(fā)展了文學教養(yǎng)和實力。

      雖然是這樣,年輕的漱石不定心于自己走的路,還得了神經(jīng)衰弱。在跟苦惱搏斗的過程中達到的不是被他人擺布的浮萍似的“他人本位”的生活方式,而是為“自我本位”而生,為自己活。

      漱石殷殷鼓勵青年要堅強起來,為獲得幸福尋找活得像自己的路,勇敢地惡戰(zhàn)苦斗,直到能夠從心底叫喊:“啊,這里有我應該走的路!終于發(fā)現(xiàn)了!”

      恩師戶田先生教導的也是“他這樣就可以,在世上這樣就是幸福,為他人活,為對境活是錯誤的”。強調的是“活自己的命”、“活自己”這一點。

      不要跟人比較而自卑,不要羨慕別人而迷失自己。即使與人諧調,也要自己像自己那樣地朗朗前進,這不是很重要的嗎?

      猜你喜歡
      王蒙生命人生
      感動王蒙的一句話
      人生中的某一天
      這樣對待你,你還說他很好?
      人生悲喜兩字之間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王蒙強調莫用網(wǎng)絡“瀏覽”代替“閱讀”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獨一無二的你
      王蒙:繁華人生“尷尬風流”
      斜倚人生
      岳阳市| 三原县| 寿阳县| 岱山县| 芜湖县| 舒兰市| 双柏县| 佛冈县| 伊春市| 普兰县| 松阳县| 奎屯市| 榆社县| 贺州市| 宜兴市| 延安市| 牡丹江市| 小金县| 南皮县| 瑞昌市| 民乐县| 延吉市| 和静县| 阜阳市| 巴楚县| 五原县| 仪陇县| 赤壁市| 北海市| 丰城市| 甘泉县| 曲松县| 乌拉特前旗| 洪洞县| 曲沃县| 娱乐| 通海县| 荥经县| 嘉峪关市| 星子县| 平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