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洪
摘要:文以載道,情為心聲。一篇好的課文,必定洋溢著感人的激情。即使是議論體裁的文章,也會蘊含著對人生、對社會、對自然、對真理的一往深情。中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始終貫穿情感教育,在注重語文工具性的同時,更要注重其思想性。從中發(fā)掘深刻的人文精神,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引導他們學會發(fā)現(xiàn)美、體驗美,進而創(chuàng)造美好的人生。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真情;意境
人類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具有豐富的情感:親情、友情、愛情,情真意切;歡情、豪情、悲情,情景交融。以情感為主線,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
一、基本途徑
1、深入挖掘教學內(nèi)容的情感內(nèi)涵。我們在鉆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是發(fā)現(xiàn),教材中的許多課文是作者經(jīng)歷了深厚情感體驗把積累的情感和知識內(nèi)容有機結合起來。課文中作者對大自然、人、物、生活以及祖國的熱愛之情,貫穿于其作品之中,這些都能激發(fā)學生的各種積極的情感,是語文教學與情感的結合點,可以成為我們教學的重點。
教材中選編的課文大多是從多方面反應作者對社會、人生、自然的感悟之情,大多都是膾炙人口的文章,集道德、人情、風景美于一體,幾乎每篇都涉及情感因素,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情感因素,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2、增強教學語言的感情色彩。情感是語文課堂教學中協(xié)調師生關系的紐帶,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氛圍,語文教師要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將自己的情感融于教學內(nèi)容之中,讓學生感到如聞其聲,如見其物,如臨其境,教師一個鼓勵的手勢,一個贊許的微笑,一個信任的眼神,都會給課堂帶來和諧的音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感情。
二、基本方法―情感滲透
語文教學的關鍵在于想方設法將埋藏在學生心靈深處的熱情激發(fā)出來,讓學生“情有所動”,將其置于激昂的情感之中,感受學有所得的喜悅,那么語文教學中如何才能把做到動之以情呢?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產(chǎn)生的一種有意識進行質疑問難、追求探究的心理狀態(tài)。在這種心理的促發(fā)下,閱讀者就能順利進入問題的提出、分析與解決的思維鏈中,充分體現(xiàn)思維的靈活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所謂習慣成自然,訓練有素的學生一旦進入臨戰(zhàn)狀態(tài),其質疑問難的習慣立即會使他與題目的設置者達成一種契合,而使問題的解決顯得游刃有余。相反,缺乏問題意識及習慣,面對閱讀對象的“陌生”,會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從而阻滯了思維活動,處理起問題來當然會生澀。
2、要引導學生重視閱讀,完善閱讀技能,提高閱讀效率。閱讀能力是由多要素、多層面、多層次組成的結構系統(tǒng):從縱向看,有閱讀感知、理解、鑒賞、遷移、創(chuàng)造五個能力層級;從橫向看,有閱讀選擇、思考、想象、記憶、時效五項能力貫串;從縱向看,有閱讀知識、智能、情志三維能力分支。這些分解開的能力要通過一系列閱讀方法的歷練才能綜合形成,要通過整體優(yōu)化才能健康發(fā)展。
縱觀中外林林總總的閱讀技法,從閱讀效率著眼,大致可濃縮為三大讀法:精讀法,略讀法,快讀法。三大技法分別反映了閱讀的深度、廣度和速度。尤其是略讀、快讀更是現(xiàn)代中學生,特別是臨場考生在訓練中必須諳熟兼?zhèn)涞木C合技巧。而由于“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傳統(tǒng)的單純精讀的影響久遠,長期以來,忽視了略讀和快讀,這恐怕也是造成“少慢差費”的原因之一。完善閱讀技能,應先學會“吟詠涵泳,文道兼收”的精讀,再學會“觀其大意,提綱挈領”的略讀,后學會“一目十行,過目成誦”的快讀,實行三大讀法的科學配伍,使閱讀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和速度,全面提高閱讀訓練的效率。
3、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科學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以及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边@段話為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正確對待學生閱讀提問指明了方向。過去我們總認為閱讀教學只要把知識點講清楚就行,對學生提問不加重視甚至反感。而在創(chuàng)造性閱讀教學中,我們把鼓勵學生提問放在教學的首位,并對學生的發(fā)問予以及時強化。有時候學生的發(fā)問可能是幼稚的或者是鉆牛角尖的甚至是錯誤的,我們也一樣給予關注,認真傾聽,肯定其大膽的行為,找出其中的閃光點。問無論是簡單的還是復雜的,無論是次要得還是重要的,無論是緊扣原文還是離本萬里的,我們都應一視同仁地作出回答,如果不回答,也應給予合理的說明。
三、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問題意識的情景
1、引用名人名言故事。
2、開展小組閱讀審問活動,使學生的思維產(chǎn)生共振,靈感得以激發(fā),誠如蕭伯納言:“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那么,每人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我們就有了兩個思想,甚至多于兩個思想?!?/p>
3、教師提供一個問題,引領學生由淺入深地展開質疑。
4、設置閱讀障礙,使熟悉的東西陌生化,或使文本內(nèi)容與日常觀念或者科學概念之間發(fā)生矛盾。從而改變學生慣性思維,使之產(chǎn)生憤悱的閱讀心理。
總之,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中所固有的,是由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決定的。語文教材中的優(yōu)秀篇章往往就是藝術品,而藝術必然要以情動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多渠道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除了上述四種途徑外,還可以通過體會詞語含義,熏陶學生情感;通過對文章主題的感悟或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影響學生情感等,努力激發(fā)、調動學生的情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丙勝.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J].學語文:2006(02).
[2] 傅春生.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J].廣東教育: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