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紅
對學生的習作指導(dǎo),教師不應(yīng)貪多求全,更不應(yīng)該浮于表面,而應(yīng)關(guān)注學情,從學生的真實需要入手,聚焦核心困難,選擇某一點作為核心內(nèi)容,以“微型”的方式,集中力量解決要害問題。這樣才有可能達到“一課一得”“有練必得”的理想境界,使每一次習作指導(dǎo),都可以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微小而具體的“小確幸”。
下面,筆者以“動作描寫”微型習作指導(dǎo)為例,與各位分享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一個動作,把準習作癥結(jié)之脈
學生的現(xiàn)有認知水平是“動作描寫”微型習作指導(dǎo)課的起點。脫離了學生實際,教學即成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關(guān)注學生的現(xiàn)有認知、實際寫作基礎(chǔ),發(fā)現(xiàn)他們的畏難所在,于需要處點撥,于困難處幫扶,對癥下藥,有的放矢,才能產(chǎn)生“四兩撥千斤”之功效。
學生的小練筆,最能真實地反映問題——
“我躡手躡腳地走過去,拿起手機,回到自己的房里?!保ā锻低低媸謾C》)
可以說,這份材料(平時練筆中這樣的情況比較普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自己的生活。但是,“拿”字掩蓋了太多本來應(yīng)有的精彩,沒有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地支撐,人物是無法站立在讀者的面前的。由此,“動作描寫”微型習作指導(dǎo)便成為學生提高習作水平的現(xiàn)實需要。
二、一個片段,品悟名作描寫之妙
經(jīng)典讀物凝聚著作者的智慧心血,反映了文學的精妙韻味,傳遞著人物形象的性情品位,應(yīng)該成為孩子們細細品味的精神食材,成為習作的參考范本。
曹文軒的《草房子》格調(diào)高雅,自始至終充滿美感,曾獲“冰心文學獎”“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等榮譽,在描寫人物方面獨樹一幟,堪稱經(jīng)典。這本書中的經(jīng)典片段自然也就成了學生揣摩品味的范本。
課堂上,教師出示《草房子》片段:她被白鴿的突然起飛與那么強烈的翅響驚得緊緊摟住外婆的胳膊,靠在外婆的身上,微微縮著脖子,還半瞇著眼睛,生怕鴿子的翅膀會打著她似的。
接著,教師引導(dǎo)學生關(guān)注作者用了哪些動詞來描寫紙月這個人物,以及是怎樣修飾人物動作的。在交流中,學生發(fā)現(xiàn)動詞和修飾語配合著用,能起到傳遞人物的情感,揭示其內(nèi)心世界的作用,進而體會到作者準確、傳神的遣詞造句的訣竅。
學生思維的火花被點燃,教師趁熱打鐵,出示這樣一段話:
媽呀,這下完了!他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媽媽正給他曬尿濕的被子!要是地上有條縫該多好??!正巧老師走過,打趣道:“這么大的孩子還要尿床啊!”“撲哧!”紙月笑出了聲。桑桑氣呼呼地( )到被子邊,用力( )下,“呼哧”“呼哧”進了家門,往地上一( )。他狠狠地擦了一下鼻子,惱怒地( )了一眼媽媽,跑了。
這段話并不長,但是學生仍能讀懂桑桑的內(nèi)心世界——因尿床的事情被人發(fā)現(xiàn)而惱羞成怒。如何通過動作描寫反映主人公的心理呢?有一大部分學生寫著寫著便抓耳撓腮,面露難色。正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教師適時播放電影《草房子》剪輯。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十幾秒,但是真切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活動,給了學生以最為直觀的指導(dǎo)。交流時,大家各抒己見,發(fā)現(xiàn)同樣是寫桑桑來到尿濕的被子邊,“跑”是寫實,而“沖”則是藝術(shù)的表現(xiàn),表現(xiàn)了桑桑惱羞成怒的心理;而“拽”比起“拉”“扯”,更能表現(xiàn)桑桑心中的怒火,想盡快讓尿濕的被子從大家的視線中消失……
從《草房子》原著的文字賞析,到電影片段的改寫,循序漸進,步步深入,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到:動作描寫不是動詞的簡單堆砌,而是穿插在語句中的精彩。精妙的動詞,能夠傳遞人物的情感,揭示人物細微的內(nèi)心世界,人物形象也會因此而栩栩如生。
三、一個鏡頭,捕捉動作細微之別
蘇霍姆林斯基說:觀察對于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直觀性是一種發(fā)展觀察力和發(fā)展思維的力量,能給認識帶來一種情緒色彩。正如烏申斯基說,兒童是“用形式、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學生雖然置身于沸騰的生活之中,但是他們卻缺乏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生活中有畫面,生活中有細節(jié),生活中有文字。
教師再次出示學生習作《偷偷玩手機》片段,放手讓學生自評。這時,他們發(fā)現(xiàn),其實有更傳神的寫法。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兒童認識世界遵循的是先行后知的規(guī)律,他們對外界的認識往往通過自我活動獲得。于是,為了讓大家身臨其境,有的學生自告奮勇地站起來表演偷拿手機的過程。短短幾分鐘,喚醒了學生對生活的記憶,也打開了他們的思路。
孩子們已不再面露難色的,有的只是自信與從容?!扒樽泽w驗起,言由心中生”,他們筆下,流淌著汩汩童真與童趣。瞧——
生1:我赤著腳,踮起腳尖兒,一步一步地向前邁去,多想像小貓咪一樣,腳底長出厚厚的肉墊子??!突然,爸爸翻了個身,我嚇得一下子撲到在地上,大氣也不敢出。見爸爸沒有動靜了,我才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伸出手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把抓住床頭柜上的手機,一溜煙,跑了。
生2:我縮著脖子,彎著身子,悄然無聲地在地板上挪動。我的心“怦怦”地敲擊著胸膛,好像隨時要蹦出來似的。我大氣也不感出,屏住呼吸,只覺得腦袋“嗡嗡”作響。突然,我眼前一亮——哇,那金色的手機,正一閃一閃地誘惑我呢。我側(cè)著耳朵,聽爸爸有沒有動靜,呵呵,只有均勻的呼吸聲。我鼓起勇氣伸長手臂,捏住了手機,又悄悄地退了出來。
當然,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有慢鏡頭讓學生靜心欣賞,也不可能有“精彩回放”,這就要求學生能用敏銳的目光去捕捉,去發(fā)現(xiàn),去欣賞,去辨別,留意稍縱即逝之景,描述與眾不同之物,表達發(fā)自肺腑之情。
正所謂“見微知著”,這樣的微型習作指導(dǎo),省時、輕松、扎實、低耗、高效,能成為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小確幸”。如此日積月累,學生的習作水平提高將不再是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