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在線】
孔子曾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蔽膶W的土壤因其純潔性才得以哺育人類。而金錢、名利的污染卻會將其變?yōu)榘岛诘哪嗾樱氯藗兊囊暵牎?/p>
屈子曾在澤畔行吟,以香草美人自喻,懇求君王傾聽自己的愛國之音,卻被現(xiàn)世曲解為矯揉造作的畸形情感;花木蘭曾替父從軍,千里走單騎,惟愿父親在家能頤享天年,而如今只為謀取蠅頭小利,眾省紛紛爭搶花木蘭的籍貫;杜甫心憂天下,將人間疾苦化為筆底波瀾,書寫晚唐詩史,而今卻被各路人馬惡搞,只為賺取微許錢財。我們仿佛可以看到文學的土壤逐漸被浸染,失去其純潔??吹轿羧辗饰值耐寥乐饾u貧瘠,露出淡漠的血色。
那么中國的文學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失去其純潔的呢?又是被什么奪去了其純潔呢?其實答案,我們心照不宣。是從名利開始浸染文學的那一刻起,是被無數(shù)鼻子靈敏的人開始以文學為謀利手段的那一刻起,無數(shù)人心之向往的文學便開始黯然失色。人們涌到諾獎獲得者莫言的故里,將其當作發(fā)財圣地;張家界巍峨高峻的青山上被刻上不倫不類的“哈利路亞山”。只為招徠更多的游客。江蘇某地因熱播電視劇的火爆,將其古亭原有的和諧破壞,掛上蘇軾“親筆”所寫的瑯琊閣;一樁樁、一件件,如此司空見慣的事情在神州大地上每天都在發(fā)生。而我們的文學底蘊如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快要走到人生盡頭,只能默默地看著子孫們?yōu)榱艘患核嚼嗳プ约荷砩系难狻?/p>
難道文學就不能在利益至上的世界中保持其純潔嗎?在重商主義盛行的倫敦,工業(yè)的煙囪在塞納河畔釋放濃煙,而梭羅卻能蟄伏于瓦爾登湖湖畔,摒棄物欲享受,創(chuàng)作出驚世的《瓦爾登湖》,展現(xiàn)躁動世界的寧靜??ǚ蚩▽懽鞲首觥八廊恕保瑪嘟^與外物的聯(lián)系,內(nèi)心構筑屬于他個人的《城堡》。文學的純潔性亦在這種修煉中得以保存,流傳于后世。
其實,保持文學性,才能為我們謀得更為長遠的利益,給予我們更多的享受。保存其純潔性,才能讓文學的土壤長出豐碩的大麥和青稞。心心思念文學的純潔與無邪,才能讓我們的精神得到純凈。讓我們的心靈棲居在詩意的土壤上,得到安寧。
問題診斷
文章的問題較為明顯,一開始就暴露了主題上的偏差,將材料中探討的“文化”問題轉移成了“文學”問題,窄化了概念。具體表現(xiàn)在文章里,文化與文學交雜,搖擺不定,不知所云。除此之外,文章的結構有些冗余,大量材料的堆砌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加之主題的不確定使得文章的說服力明顯不足。語句不通順,行文不流暢也是明顯存在的問題??傮w來看,主題、結構和文字是要改善的三方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