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廣園小學 陳翠芳
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自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實踐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jīng)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xù)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課外閱讀積累是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日積月累好詞佳句,并經(jīng)歷理解、感悟、鑒賞、記憶的復雜過程,使好詞佳句成為學生自己語言倉庫中的“活詞典”?!坝胸S富的語言積累”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ch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兒童主動積極閱讀積累的基礎(chǔ)。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兒童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老師向?qū)W生介紹有名的歷史人物、科學家愛讀書的故事,以榜樣的力量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葉圣陶先生指出,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高興處還他個高興,在驚喜處還他個驚喜。所以,教師要注意引發(fā)學生在朗讀中動情、生情,自然而然地主動積累語言。因此我們鼓勵學生在讀到自己特別欣賞的材料時,可以美美地甚至是搖頭晃腦、舞足蹈地大聲讀出來。學生在聲情并茂的美讀中自然而然的記住了這些語言材料。
“背誦是積累知識、豐富語言材料的好方法”。首先是多動口,要求學生每天朗讀一定時間的課外讀物,同時某些篇段要求做到熟讀成誦。因為出聲朗讀能準確、完整地讀完作品的內(nèi)容,試著讀出語氣,讀出感情,便有助于理解作品。如果背下來了課外閱讀材料中的好詞佳句、精彩段落,那學生語言倉庫中定會越來越豐富,學生要用時則“信手拈來”。我們還要教給學生防止遺忘的方法。告訴學生,讀到能背下來時不要停下來,應(yīng)再讀幾遍,這樣才能記得牢,背誦后忘得最快的是開頭十幾天,因此,在熟讀成誦后隔三差五就要復習一下。
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 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一些他們認為有價值的內(nèi)容或感興趣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有可能是其對作品的瞬間領(lǐng)悟和理解,需要及時記錄,以防稍縱即逝,這時候,用一支鉛筆圈、點、勾、畫、批、注就顯得尤為重要。每學期我們應(yīng)該要求學生準備一個摘抄本或采花蜜:中年級:摘錄好詞好句,概括主要內(nèi)容,有繪畫天賦的則配上與文章內(nèi)容相符的畫。高年級則添加讀后感受或體會。
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把自己需要的,喜歡的內(nèi)容或圖畫剪下來,貼到札記本上,不管怎么貼都可以。旁邊還可以配上用彩筆自畫的插圖。這樣,學生在讀讀,剪剪,貼貼,畫畫中獲取了知識,積累了語言。學生掌握了積累語言的方法,就有可能在實踐中樂此不疲,進行廣泛的閱讀和摘錄。如報紙剪貼本等。
學生積累語言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我們教給學生積累語言的方法,讓學生樂于積累,學會積累,使他們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語言倉庫,使學生在今后語言運用方面得心應(yīng)手,游刃有余。
拓展閱讀是以課文為本,帶讀、學習與本文相關(guān)的課外資料,即“課內(nèi)作為課外的依托和憑借,課外作為課內(nèi)的補充和發(fā)展”。它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實踐提供了更為科學和廣闊的空間。
讀書還要勤于動筆。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外閱讀應(yīng)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我們要求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還要寫好讀書筆記,讀寫結(jié)合,以讀促寫。根據(jù)年級的差異,我們讓低年級學生學會寫摘抄式筆記,即教會學生在讀書時,遇到優(yōu)美的字、詞、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話諺語,把它摘抄在讀書筆記上;中年級則是指導學生在讀過書之后寫下對所讀書主要內(nèi)容及體會;高年級在此基礎(chǔ)上更進一步,要求寫好讀后感,還要求能寫出書評批注等。我們安排了每天安排20分鐘作為學生的閱讀課,由老師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輔導學生寫好閱讀筆記或閱讀報告。一段時間下來,學生養(yǎng)成了很好的讀書習慣,促進了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高。
閱讀交流活動可以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它為正在進行課外閱讀的同學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臺,既可以讓收獲者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又可以吸引還沒有投入閱讀活動的同學。如,利用好早讀課,把它作為學生讀書讀報交流的平臺,任何同學都有機會把最近讀到的精彩內(nèi)容與大家交流、分享,把自己喜愛的好書好報向大家推薦。在校園閱讀課上,班里進行了賽詩會、朗誦會、故事會、演講賽,讀書報告、讀書筆記評比展覽等活動。其次,班里還根據(jù)主題閱讀活動進行階段性成果展示,展示活動形式多樣:或小書簽評比,或創(chuàng)意讀書卡、創(chuàng)意小圖書評比,或手抄小報電子報評比,或讀書心得展板展出,或優(yōu)秀讀書筆記廣播……閱讀交流活動的有效開展,把班級的閱讀氛圍進一步推向高潮,吸引了更多同學投身閱讀活動。
大多數(shù)家長和孩子一同讀書的時間非常少,很多父母把空余時間花在了看電視或娛樂上,忽視了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而讀書,恰恰是溝通最好的橋梁。我有意識地利用家長課堂這一平臺,特別是寒暑假,利用校訊通告訴家長我們學校正在開展讀書活動,告訴家長班級中最近推薦的讀物,孩子閱讀的情況。告訴家長哪些書可以購買給孩子,哪些書適合家長與孩子共讀,告訴家長一些親子閱讀方面的方法,漸漸地,家長對孩子的閱讀重視了起來,嘗到了親子閱讀的甜頭。鼓勵家長學生參加書香家庭的評比活動,我和孩子共成長的征文活動。促進了學習型、讀書型家庭建立。親子讀書帶來的好處遠不止這些,因為父母的模范作用是無限的,在潛移默化之間,一方面給孩子作出了好的榜樣,另一方面也營造了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學習型、讀書型社會的建立,正是來源于無數(shù)個讀書型的家庭。
通過閱讀,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情感,對學生人格的塑造也有積極意義。讀書讓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去觀察、去閱讀,到書的海洋里去積累語文,到廣闊的生活中去運用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