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何謂尊嚴教育

      2017-03-09 08:12:48
      關鍵詞:理性個體意識

      劉 睿

      何謂尊嚴教育

      劉 睿

      (湖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430062)

      尊嚴需要教育的啟蒙,進行任何形式的尊嚴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必須對何謂尊嚴教育從理論上作出清晰的界定。尊嚴教育以引導個體自覺、理性捍衛(wèi)人的尊嚴為基本目標,即通過各種方式有意識地引導個體平等尊重人的人格和合法權利,以保障人的尊嚴;通過各種方式有意識地引導個體不斷進行道德完善和自我創(chuàng)造,以提升人的尊嚴。尊嚴教育以培養(yǎng)人的尊嚴意識為中心任務,即培養(yǎng)人在觀念和行動中理性的尊嚴意識。尊嚴教育以構筑一切教育的靈魂為價值定位,即滲透到所有教育活動之中,并將“捍衛(wèi)人的尊嚴”落實為一切教育活動的最高原則和限制性原則,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尊嚴教育的主要渠道。

      尊嚴;人的尊嚴;尊嚴教育;尊嚴意識

      保障和提升全體民眾的尊嚴是當今黨和政府的執(zhí)政理念,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全社會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進行不懈的努力。在眾多應該加強的環(huán)節(jié)中,尊嚴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這是因為“尊嚴需要教育的啟蒙,人只有通過啟蒙才能認識到尊嚴對于生命的價值和意義”[1]。進行任何形式的尊嚴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必須對何謂尊嚴教育從理論上作出科學的界定。尊嚴教育是有意識地引導全社會自覺、理性地保障和促進人的尊嚴的簡稱。迄今,國內(nèi)外學界對人的尊嚴問題的研究成果雖頗為豐碩,但尊嚴教育的重要性尚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甚至“尊嚴教育”是否是一個可以成立的概念還尚未形成共識。當前只有極少的人直接使用“尊嚴教育”這一稱謂,且在有限研究成果中,對尊嚴教育的內(nèi)涵闡釋得還不夠充分。

      “尊嚴教育”不同于諸多相對成熟并已形成基本共識的具體學科或其分支以及知識點的教育,從字面看似乎是一個比較具體且明晰的領域,但事實上因“尊嚴”這一概念內(nèi)涵的豐富性,尊嚴教育也具有相當寬廣的外延,并且跨越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多個學科,因而科學界定尊嚴教育是一項相當艱巨的理論任務,非一人一時能夠完成。本文僅是一個嘗試,旨在引發(fā)學界對這一問題的思考。

      明晰教育目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準確定位教育的核心任務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基礎,把握教育的獨特價值有助于找到完成任務的有效渠道。本文借鑒學界關于人的尊嚴研究的理論成果,以對“人的尊嚴”這一概念的內(nèi)涵分析為基礎,舍棄對尊嚴教育的意義、內(nèi)容、方法、過程等具體方面的說明,重點嘗試直接界定并解析尊嚴教育的基本目標、核心任務、尊嚴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價值定位及其實施的主要渠道,希望引起學界對何謂尊嚴教育議題的關注和探討,并為當前尊嚴教育實踐提供一定的理論啟示。

      一、尊嚴教育以引導個體在行為中自覺、理性捍衛(wèi)人的尊嚴為基本目標

      每一個人都欲求幸福,尊嚴感是人的幸福感的重要源泉,學界有人據(jù)此提出,尊嚴教育應該以培養(yǎng)人的尊嚴感為目標①黎禎在《論尊嚴教育》一文中提出:“尊嚴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尊嚴感的教育,它理應包括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法律意識的教育?!眳⒁娎璧?《論尊嚴教育》(《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不可否認,尊嚴教育在某種意義上的確是為了提高全體民眾的尊嚴感,但個體尊嚴感作為人的一種內(nèi)在情感體驗,其形成在根本上并不依賴于外界傳授的觀念內(nèi)化,而是依賴于“自我的尊嚴在現(xiàn)實中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提升”這一事實的刺激,也即尊嚴感是實踐中“尊嚴得到有效捍衛(wèi)”這一事實對主體的刺激所導致的必然情緒反映的結果。因而尊嚴教育應該以引導個體在行為中自覺、理性保障和提升人的尊嚴作為基本目標,這一目標的落實是全體民眾尊嚴感形成的前提與中介,也是教育活動的最佳著力點。這里的“人”包含但又不限于個體自身,而是指向任何人,即不考慮個人的出身、性別、相貌、財富、地位、教育、職業(yè)、成就、年齡、與本人關系疏近等所有具體或偶然的因素,只要具有人的基因組特征,其尊嚴都應得到保障和提升。把握尊嚴教育目標的關鍵是對何謂尊嚴,特別是何謂“人的尊嚴”形成清晰和理性的認識,以此為前提,尊嚴教育目標中所包含的“保障”“提升”等詞語的具體指向,也即應該如何捍衛(wèi)人的尊嚴,方能得到正確的闡釋。

      (一)尊嚴與尊嚴主體的界定

      “尊嚴”一詞在漢語中來自甲骨文,“尊”的字形為祭祀等禮儀中用于盛酒的器具,因與祭祀有關而意味著神圣不容侵犯,引申發(fā)展出貴、大、重、上之義;嚴,有急、緊、敬、威之義。尊嚴的英文一詞dignity來自拉丁語dignus和dignitas,意思是“有價值的”(worthy),“應 (值)得的”(deserving)。在希臘和古羅馬文獻中,這兩個詞指的分別是某種值得贊譽和崇敬的東西或某種杰出和非凡的特性。從中西詞源分析可知,“尊嚴”這一概念的最初含義意指神圣、高貴、莊嚴、有價值、杰出、值得贊賞、敬重、不容侵犯、敬畏等。不同的人將尊嚴用于不同的對象,明晰尊嚴主體是正確理解人的尊嚴內(nèi)涵和樹立合理尊嚴觀的前提。

      學界大多數(shù)人都主張人是唯一的尊嚴主體,這一觀點主要來自西方傳統(tǒng)理性主義倫理學,其論證的主要思路是:自然界其他生物都只能服從自然規(guī)律和按照本能來生活。萬物中僅有人能夠憑借其內(nèi)在的理性做到道德自律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從而超越內(nèi)在動物性和外在自然力量的束縛成為自由的存在物,所以人是唯一的尊嚴主體。其他所有非人事物的尊嚴要么來自對人的自由和理性的擬人化思考,要么來自人的想象。

      關于尊嚴主體的另一不同的觀點來自當代生態(tài)倫理學。一些生態(tài)倫理學學者提出宇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要素都是平等的主體,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具有和人一樣的生存權利。比如動物解放和權利論者彼得·辛格在《動物解放》一書中提出,動物也具有和人一樣感受痛苦和愉快的能力,因而動物應從人那里獲得“平等的關心”的道德權利[2];阿爾貝特·施韋澤在《敬畏生命》一書中提出,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價值和存在的權利,對非人的生命的蔑視最終會導致對人自身的蔑視,但“自然不懂得敬畏生命,它以最有意義的方式產(chǎn)生著無數(shù)生命,又以毫無意義的方式毀滅著它們”[3],只有人能夠認識到敬畏生命,能夠認識到休戚與共,能夠擺脫其余生物苦陷其中的無知。

      西方傳統(tǒng)理性主義倫理學和當代生態(tài)倫理學各自的觀點雖一直受到對方的質(zhì)疑和批判,然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分別看到了真理的某一側面,因而我們對尊嚴主體的理性思考應該是挖掘和綜合這兩大流派所蘊含的科學觀點:人因其獨有的理性、自由、道德性和創(chuàng)造性等內(nèi)在精神性力量構成宇宙中唯一的尊嚴主體,但人在根本上也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為人的生存提供物質(zhì)基礎和前提,并且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和足以造成任何個人、甚至整個人類瞬間灰飛煙滅的力量,因而對人的尊嚴的捍衛(wèi)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以尊重自然規(guī)律和保持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為前提,同時人應該盡量做到主動尊重、關懷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福祉。

      (二)人的尊嚴的內(nèi)涵分析

      1.“人的尊嚴”的兩種基本意蘊與范式

      近代以來,學界對人的尊嚴的內(nèi)涵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思考。綜合其成果可以發(fā)現(xiàn),人的尊嚴是一個立體概念,大致包含著地位與價值兩層意蘊,與之相對應,具有報償性尊嚴和普遍性尊嚴兩種基本范式。

      人的尊嚴首先意指人相對于他人、他物的更高、更優(yōu)越的地位,通常具有兩重不同含義:其一,指少數(shù)人因身份、財富、特權、職位、成就、貢獻等優(yōu)勢而相對于其他大多數(shù)人的更高貴的地位。這是古代和當今普通民眾對人的尊嚴的常見理解,尊嚴更多象征一種“榮譽”,美國學者Sensen將之稱為古代范式[4]。這一意蘊的尊嚴僅為少數(shù)人所持有,所提出的規(guī)范性要求是具有更高地位的主體在社會生活中應得到更高級別的禮儀待遇,同時也必須履行與其地位相稱的義務。其二,指作為類存在的人因其理性或自由相對于自然其他萬物的提升與高貴,這一意蘊的尊嚴資格為任何具有正常理性的人所具有,但會因個體的理性和自由實現(xiàn)度不同而呈現(xiàn)出度的區(qū)別。對人的尊嚴的這一理解來自古希臘,但在近代得到理性主義倫理學的廣泛認同。這一意蘊的尊嚴對個體提出了規(guī)范性要求:一方面,個體在處理與他人關系中不得把任何人降格為自然界其他事物,即禁止將人“物”化,也就是必須尊重他人人格中的人性(理性)及以其為基礎個體的意志、選擇;另一方面,個體在處理與自我關系中應盡量將自己作為人的高貴本性,即理性充分實現(xiàn)出來,也即運用理性擺脫當下感性的欲望、激情的束縛,使自身的生活方式超越動物性的本能,做到行為節(jié)制、舉止端莊、意志堅強、成績卓越,最終充分展現(xiàn)人的精神的高貴性并發(fā)掘個體特有的才能、稟賦。簡而言之,人的尊嚴的地位意蘊的規(guī)范性要求是,人應當盡其所能認可和尊重他人作為人的理性本質(zhì)和杰出成就,同時更應該自我珍重和自立自強。成功者將從社會獲得更多的物質(zhì)和精神獎賞,人的尊嚴的地位意蘊體現(xiàn)了尊嚴的報償性。

      人的尊嚴的價值意蘊指任何人作為人本身,只要具有人類基因組的特征,就應該成為其他所有人無條件捍衛(wèi)和珍視的內(nèi)在價值與絕對價值。對人的尊嚴的這一理解主要源自康德。康德明確指出,尊嚴是一種內(nèi)在價值與絕對價值。所謂內(nèi)在價值,意指不依賴任何外在條件與其本身的用處,自身的存在就具有價值;所謂絕對價值,是指在任何條件下都不可替代、不可交換的至高價值①關于內(nèi)在價值界定的原文為:“但是,構成某物唯有在其下才能是目的自身的那個條件的東西,則不僅僅具有一種相對的價值,亦即一種價格,而且具有一種內(nèi)在的價值,即尊嚴?!标P于絕對價值界定的原文為:“規(guī)定一切價值的立法本身必須具有一種尊嚴,亦即無條件的、無與倫比的價值。”參見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4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443-444頁)。。人的尊嚴價值意蘊隨著人格平等和普遍人權觀念的傳播逐步深入人心,美國學者Sensen稱之為尊嚴概念的當代范式[4]。人的尊嚴價值意蘊所提出的規(guī)范性要求是任何人作為人本身,無論其身份、地位、性別、理智、年齡等具體情況如何,其人格、合法權利及其物質(zhì)載體都必須得到無條件尊重,這是捍衛(wèi)人的尊嚴的底線,代表所有人都具有平等的人格尊嚴和權利尊嚴。人的尊嚴的價值意蘊體現(xiàn)了尊嚴的普遍性。

      2.“人的尊嚴”作為精神需求與保障對象的屬

      性分析

      康德曾指出,尊重和愛構成人內(nèi)在兩大基本需求與行為內(nèi)驅(qū)力。人的尊嚴需求隸屬于人的高級精神需求,這一需求存在于人性的低微性和高貴性的統(tǒng)一之中。人具有精神的無限性、堅韌性和自我完善能力,這是人性中高貴的一面;人同時具有精神的脆弱性、易受傷害性和有限性,這是人性中低微的一面。人的尊嚴既體現(xiàn)在人內(nèi)在的高貴性對其低微性的不斷揚棄和超越之中,也體現(xiàn)在人難以遭受來自同類的傷害、踐踏、侮辱的底線之中。前者是人生而具有的趨勢,后者是人維護自我的本能。所以捍衛(wèi)人的尊嚴需要不斷提升人的精神和才能的境界,以免使人墮入被動物性本能或感官快樂所支配以至于喪失人應有高貴性的境地,同時也需要平等保障任何個體作為人本身的人格尊嚴和權利尊嚴,使人免遭同類的侮辱、傷害和踐踏[5]。

      人的尊嚴不僅是一項高級的精神需求,還是一項必須得到道德和法律規(guī)范保障的對象。對任何個體而言,捍衛(wèi)人的尊嚴既是可以要求他人必須尊重自己的權利,同時也是自己對其他任何第三方必須尊重的義務。我們可以借助尊重與愛之間的區(qū)別來進一步闡明人的尊嚴的內(nèi)涵。愛作為一項道德義務,包括對私密關系領域特定成員的愛的義務和出于人道主義立場對第三方普遍仁愛的義務,其核心要求是積極幫助他人。但除了用法律規(guī)定的私密關系領域特定的愛的履行義務外(比如父母對子女的撫養(yǎng)和教育義務,子女對父母的贍養(yǎng)義務等),對第三方愛的義務一般屬于不完全義務,即當事人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自由選擇其履行的對象和履行的方式。違背愛的義務的反面行為在非私密關系領域中,特別是對陌生人關系領域中,社會一般只能進行道德譴責,卻并不能進行強制性的法律懲罰。而對人的尊嚴的保障則屬于完全義務,即人在任何時候?qū)Υ魏嗡叨急仨殶o條件履行的義務,不得有例外,其反面行為是禁止,不僅應遭受道德譴責,還可能面臨法律懲罰。

      (三)尊嚴教育基本目標的具體指向和方式

      由以上對人的尊嚴的內(nèi)涵分析可知,人的尊嚴具有普遍尊嚴和報償性尊嚴兩種基本范式。前者主要針對人相對于他人的人格尊嚴和權利尊嚴而言,是必須無條件保障的對象;后者主要針對人高貴于他物的道德修養(yǎng)和價值實現(xiàn)而言,是必須得到提升的對象。缺乏對人的尊嚴的“保障”,缺乏對人的尊嚴的“提升”,都將可能使人墮落于“物”的存在狀態(tài),從而喪失人應有的尊嚴?!氨U先说淖饑馈焙汀疤嵘说淖饑馈被闂l件、互相促進,構成“捍衛(wèi)人的尊嚴”兩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和基本路徑。因而尊嚴教育基本目標的具體指向是:必須通過各種方式有意識引導個體平等尊重人作為人本身的人格和合法權利,以保障人的尊嚴;必須通過各種方式有意識引導個體不斷進行道德完善和自我創(chuàng)造,以提升人的尊嚴。理性捍衛(wèi)人的尊嚴的具體方式包括:自尊自愛、自立自強、追求卓越、自我實現(xiàn)、遵守法紀、敬畏權利、平等視人、以禮相待等。但必須始終堅持的是,對人的尊嚴的捍衛(wèi)必須以保持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尊重自然規(guī)律為前提。

      二、尊嚴教育以培養(yǎng)人的尊嚴意識為核心任務

      意識是行為的先導,全體民眾具有較強的、合理的尊嚴意識是其在行為中自覺、理性保障人的尊嚴思想認識的前提。根據(jù)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所創(chuàng)建的情緒ABC理論,人對特定事件刺激的情緒和行為后果是由其對該事件的認知、解釋和評價所決定,理性的尊嚴意識,特別是理性的尊嚴觀是引導個體面對生活中各種際遇形成適宜尊嚴感的觀念基礎。正因為尊嚴意識對個人捍衛(wèi)尊嚴的自覺性、具體方式選擇和尊嚴感的形成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尊嚴教育應該以啟迪和培養(yǎng)人的尊嚴意識為核心任務,而正確把握尊嚴教育核心任務的關鍵是對尊嚴意識及其分類具有清晰和全面的認識。

      簡言之,尊嚴意識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以及分析問題、處理問題中所形成的捍衛(wèi)人的尊嚴的自覺意識和思維習慣。尊嚴意識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尊嚴意識包含三個層次的內(nèi)容:一是人們能夠認識和理解尊嚴的內(nèi)涵及其價值;二是人們在自身尊嚴遭受侵犯時懂得自覺采取有效的方式來補救;三是人們能自覺捍衛(wèi)其他主體的尊嚴。狹義的尊嚴意識指主體能夠自覺、充分意識到尊嚴的價值。尊嚴意識有正當和非正當之分。所謂正當?shù)淖饑酪庾R是對尊嚴內(nèi)涵、價值及其捍衛(wèi)方式持有正確的理解,所謂非正當?shù)淖饑酪庾R是對尊嚴的內(nèi)涵、價值及其捍衛(wèi)持有錯誤的理解。尊嚴意識還有觀念中的意識和行動中的意識的區(qū)分。前者指個體在觀念中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尊嚴的內(nèi)涵、價值和捍衛(wèi)尊嚴的合理方式,后者指個體在實際行動中能真正做到自覺捍衛(wèi)自我和他人的尊嚴。觀念中的尊嚴意識是行動中的尊嚴意識的認識論前提,行動中的尊嚴意識是觀念中的尊嚴意識導向的必然結果,二者在本質(zhì)上是“知”與“行”的關系。因人容易受激情、欲望、利益、環(huán)境壓力等各種內(nèi)外因素的影響,所以知行很難統(tǒng)一,這決定了從觀念中的尊嚴意識走向行動中的尊嚴意識二者之間存在著巨大鴻溝和飛躍。停留在觀念中的尊嚴意識屬于一種較弱的尊嚴意識,由認知走向行動的尊嚴意識屬于一種較強的尊嚴意識。尊嚴教育所要培養(yǎng)的應該是廣義的、正當?shù)膹娮饑酪庾R。

      科學、理性的尊嚴觀是個體形成正當尊嚴意識的基礎,也是人的尊嚴意識的核心內(nèi)容,因而人的尊嚴意識的培養(yǎng)應當以合理尊嚴觀的培育為前提。尊嚴觀屬于尊嚴意識中的認知部分,意指尊嚴概念在人們意識中的呈現(xiàn)或人們對尊嚴概念的理解和設想,人們對何謂人的尊嚴以及應該如何捍衛(wèi)人的尊嚴的認識構成尊嚴觀的主要內(nèi)容。雖然個體并不一定總是能夠做到知行統(tǒng)一,但若個體處于理性狀態(tài),其行動一般是在觀念的指引下進行,因而在正常情況下,尊嚴觀能指導個體對自身尊嚴需求滿足度的感知或評價,也能指導個體對實現(xiàn)和捍衛(wèi)自身尊嚴具體方式的選擇。不同的人往往具有極其不同的尊嚴觀。有的人對人的尊嚴的內(nèi)涵、根據(jù)、主體、實現(xiàn)路徑、人與自然的關系等持有正確的認識,有的人則持有錯誤的認識。社會主流尊嚴觀的合理性是有效捍衛(wèi)廣大民眾尊嚴進而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認識基礎。

      當今中國社會中流行著各種有失偏頗的尊嚴觀,比較有代表性的有財富權勢至上尊嚴觀、自由至上尊嚴觀、人類至上尊嚴觀等。財富權勢至上尊嚴觀認為,“財富與權勢是人的最高價值體現(xiàn),是所有其他價值的源泉與衡量尺度。其他一切價值,如物質(zhì)工具,審慎、智慧、仁慈、文雅等品性,甚至親情、友情、愛情,最終都是為了幫助人攫取財富與權勢,如若不能為之服務,則一文不值”[6]。自由至上尊嚴觀主張,自由本身具有最高價值,是應該無條件得到尊重的對象。自由至上尊嚴觀一般不關注自由與道德之間的關系,因而無法解決個人自由與他人自由如何和諧共存的難題,具有走向極端個人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的邏輯必然性。人類至上尊嚴觀認為,人是宇宙中心,是宇宙的目的,是萬物主人,自然只是人類的原料倉庫和改造對象,“控制”與“支配”自然是其兩大基本信條[6]。錯誤的尊嚴觀往往會將社會和民眾實現(xiàn)和捍衛(wèi)人的尊嚴的努力引入歧途,因此,當下中國尊嚴教育的一項迫切任務就是清理和批判實踐中的錯誤尊嚴觀,在全社會范圍內(nèi)進行合理尊嚴觀的培育。

      尊嚴意識的培養(yǎng)以合理尊嚴觀的培育為前提,但培養(yǎng)人的尊嚴意識不能僅限于合理尊嚴觀的培育,尊嚴意識的養(yǎng)成還包括內(nèi)在動力機制的構建,后者是實現(xiàn)從觀念中的尊嚴意識走向?qū)嶋H行動中的尊嚴意識的必要條件。筆者曾就“你是否能夠意識到尊嚴極其重要”這一問題對841名大中學生和研究生進行過問卷調(diào)查,并同時對134名學生進行了深入訪談。問卷結果顯示:46.4%和43.5%的學生表示“總能”和“一般能”意識到尊嚴對一個人極其重要。但根據(jù)對134名學生的訪談記錄顯示,有68.8%的學生表示自己有過向他人卑躬屈膝、自卑自賤的經(jīng)歷,有61.9%的學生表示曾有聽任他人對自己公然羞辱而不進行恰當回應的經(jīng)歷。筆者還對由學生、教師和工人組成的296名對象進行過調(diào)研,在被問到“你覺得當前中國大眾是否具有很強的彼此尊重和平等尊重他人的意識和習慣”時,僅有7.1%的受訪者認為絕大部分人都有很強的彼此尊重和平等尊重他人的意識和習慣,而38.3%的人則對此持否定態(tài)度,還有24.5%的人則認為只有那些有錢有勢的人才能得到尊重,普通民眾尤其是社會底層民眾根本得不到尊重。而針對“人格是否被他人尊重”的問題,僅有12.4%的學生、6.3%的教師和12.1%的工人表示自己的人格從未被侵犯;針對“權利是否被他人尊重”的問題,亦僅有16.1%的學生、7%的教師和12.8%的工人表示自己的權利從未被他人所侵害。以上數(shù)據(jù)顯示,盡管絕大部分民眾在觀念中能夠認識到尊嚴對于人的價值以及捍衛(wèi)人的尊嚴的必要性,但超過半數(shù)的人并沒有在行動上養(yǎng)成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的意識與習慣,人們也普遍感知其人格和權利尊嚴沒有得到外界的尊重。這些情況說明當下對社會大眾進行行動中的尊嚴意識培養(yǎng)的迫切性。

      完成培育個體的強尊嚴意識這一中心任務還需要諸多輔助條件,比如通過各種渠道對受教者進行關于人格平等、自由、權利、法治、德性、尊重、自我實現(xiàn)、理性、價值等多個范疇及其相互關系的啟蒙與辨析;結合合理尊嚴觀的具體要求,對人進行心理、行為習性的訓練和疏導等??傊?培育人的尊嚴意識的最終目的是使人不僅能在觀念上意識到捍衛(wèi)人的尊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在行動中也能做到總是自覺地、理性地捍衛(wèi)人的尊嚴。

      三、尊嚴教育以構筑一切教育的靈魂為價值定位

      康德曾指出:“人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成為人。除了教育從他身上所造就出的東西外,他什么也不是?!盵7]可以說,一切教育在本質(zhì)上都是為了展現(xiàn)和提升人的尊嚴,這可以從對“教育”的詞源和詞義分析中得到證明?!敖逃痹谙ED文中的原意是“引出”,即通過引導,使人擺脫蒙昧無知、脆弱、束縛于本能的狀態(tài),不再以“有罪”而是以“最值得贊嘆的偉大奇跡”的目光審視自身;不再乞求超自然的神力、世俗王權、他人的扶助等,而是盡最大努力依賴自身的理性實現(xiàn)潛能、追求卓越,并獲得內(nèi)在的價值感。人正是依靠教育逐步擺脫動物性本能的束縛走向自我約束、自我創(chuàng)造、全面發(fā)展、社會化,從而自立、自主、自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這是一個生命體逐步超拔、高貴于自然其他萬物的過程,即一個不斷展現(xiàn)和提升人的尊嚴的過程。從廣義上講,任何學科和形式的教育在本質(zhì)上都隸屬于尊嚴教育。有些學科,比如語言、自然、科技、管理等,從內(nèi)容看與尊嚴教育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但人努力掌握這些學科的知識技能也是為了提高本人自主生活和自我創(chuàng)造的能力與機會,從而超越動物受本能或外界支配的生存境遇,體現(xiàn)人自身的高貴性。所以這些教育活動在終極意義上也是為了實現(xiàn)和提升人的尊嚴,即從屬于尊嚴教育??傊?尊嚴教育構成人類所有教育活動的靈魂,而努力構筑自身為一切教育的靈魂正是尊嚴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價值定位,準確把握這一價值定位,有助于我們在實踐中全面推進尊嚴教育。

      尊嚴教育構筑一切教育的靈魂,首先要求我們把尊嚴教育的基本目標和中心任務滲透到人類教育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并通過各種具體教育活動得以貫徹和實現(xiàn)。這對人類所有教育活動提出了一個至高原則,也是一個限制性原則,即無論出于什么目的,無論什么形式的教育活動,都必須能夠促進人的尊嚴的保障與提升,而絕不能侵犯或有損人的尊嚴。根據(jù)這一限制性原則,那些為了考分和升學率把學生當成學習機器,蔑視、侮辱差生和調(diào)皮學生,不尊重學生的人格、自由意志、合法權利,即不尊重對方自由、自覺的主體的行為,都或直接或間接地違背了人的尊嚴的原則,屬于教育活動中應該限制或禁止的行為。

      受基本目標和核心內(nèi)容決定,尊嚴教育主要通過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渠道而推進。尊嚴教育構筑一切教育的靈魂對這些主要渠道或陣地提出了更為直接和明確的要求,即這些領域的教育活動必須以尊嚴教育作為核心任務和最高原則。具體到德育活動,努力將尊嚴教育構筑為自身的靈魂,有必要采取兩個措施來推進目前德育工作的發(fā)展和完善。其一,凸顯和加強尊嚴教育在各種教育綱領性文件中的地位。很多國家都將保障人的尊嚴直接寫入憲法,我們可效仿之并修改當前的德育大綱,將“引導學生自覺、理性捍衛(wèi)和提升人的尊嚴”作為基本目標寫入《小學德育綱要》《中學德育大綱》《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在《小學生守則》《中學生守則》《大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家長教育行為規(guī)范》中進一步強化和細化自尊自愛、自立自強以及尊重他人的人格、合法權利等規(guī)范的具體要求??傊?應該將尊嚴教育明確規(guī)定為一切德育工作的基本目標和核心任務,同時還應該配套制定落實尊嚴教育的具體細則。其二,在德育實踐活動中應該按人的成長規(guī)律分階段逐步推進尊嚴教育。鑒于幼兒園、小學的學生心智和理性都僅萌芽和起步,此階段德育的重點可放在培養(yǎng)孩子文明、禮貌、尊重他人的規(guī)則意識和習慣;鑒于中學階段學生心智雖得到一定發(fā)展但不成熟,易于受情緒支配,此階段的德育的重點可以是強化其自尊自愛意識和法律意識;鑒于大學階段的學生心智已基本成熟,具有較好的理性思維,此階段尊嚴教育的重點可以是強化學生的理性尊嚴觀及行動中自尊自愛和尊重他人的強意識??傊?任何階段的德育活動的具體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方式的設定都應圍繞著尊嚴教育而展開。

      尊嚴教育對德育的要求同樣適用于法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法律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養(yǎng)公民的法律意識,但在根本上應將培養(yǎng)個體對公民權利的敬畏感以及運用法律作為基本武器來捍衛(wèi)自身和他人的權利尊嚴的意識作為核心任務和最高原則。同理,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將培養(yǎng)個體自尊自愛以及尊重他人人格、權利的意識和習性作為核心任務和最高原則。

      [1] 巢傳宣.人的尊嚴與教育[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11(2):27-30.

      [2] 彼得.辛格.動物解放[M].孟祥森,錢永祥,等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14.

      [3] 阿爾貝特·施韋澤.敬畏生命——五十年來的基本論述[M].陳澤環(huán),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9.

      [4] Oliver Sensen.Kant’s conception of human dignity[J].Kant-Studien,2009,100(3):309-331.

      [5] 任丑.人權視閾的尊嚴理念[J].哲學動態(tài),2009(1):24-29.

      [6] 劉睿.論以和諧為取向的尊嚴觀建設[J].江漢論壇,2013(4):73-77.

      [7] 伊曼努爾·康德.論教育學[M].趙鵬,何兆武,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

      [責任編輯 勇 慧]

      G40

      A

      10.3969/j.issn.1009-3699.2017.05.017

      2017-08-18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10CKS028).

      劉 睿,湖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哲學博士,主要從事倫理學、教育學研究.

      猜你喜歡
      理性個體意識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增強“四個意識”發(fā)揮“四大作用”
      人大建設(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識不會死
      奧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人大建設(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學習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學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
      “本轉職”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歸
      理性的回歸
      汽車科技(2014年6期)2014-03-11 17:45:28
      對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五家渠市| 太仆寺旗| 任丘市| 朝阳市| 清苑县| 张家口市| 弋阳县| 山阳县| 拉萨市| 中阳县| 衡山县| 荆门市| 南平市| 云林县| 新民市| 抚顺市| 临城县| 乡宁县| 瑞丽市| 绥化市| 松原市| 页游| 关岭| 彰化市| 五原县| 乌兰浩特市| 锡林郭勒盟| 镇远县| 泽州县| 民勤县| 汨罗市| 右玉县| 平凉市| 绍兴市| 拉孜县| 嫩江县| 新绛县| 扶沟县| 宕昌县| 牡丹江市| 中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