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升艷
【摘 要】近年來,隨著會計人才市場供需矛盾的不斷加劇,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yè)人員面臨著較為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因此為了幫助在校學生提高會計實踐能力,強化基礎培訓知識,高職院校都大力地推進和開展會計電算化這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這門課程的設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會計實操能力,從而幫助他們解決就業(yè)問題。文本通過分析目前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現狀,從市場人才的需求層面對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的人才培養(yǎng)和教學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會計;人才市場;需求矛盾;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
通過分析近年的職位調查報告和經濟形勢可以得出,市場對財務類專業(yè)的人員需求較大,同時總體上企業(yè)越來越看重會計人員的理論功底和具體的實踐能力,例如他們會要求所招聘的會計人員的學生具備相關會計職業(yè)資格證書,還需要他們對財務軟件和系統(tǒng)有所了解。但是現在許多高職院校在會計電算化的教學過程中更偏向于理論方面的培養(yǎng),對于財務軟件和其他具體實踐方面的培養(yǎng)有所欠缺,這樣就與社會和企業(yè)對人才的需求不一致。在這個大前提下,如何根據社會的具體需求來重新對會計人員的培養(yǎng)方式和教學重點進行調整,已經成為了目前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的不明確
本科通常比較注重學生的理論水平,而高職院校應該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因此在課程的設置過程中,高職院校要和本科院校有所區(qū)別,直接的實踐教學應該占據大部分的比重,如果沒有這個鮮明的特色,高職類院校的會計專業(yè)人員會出現理論能力薄弱和實踐能力不強的困境,這樣在這種教學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會計專業(yè)學生將無法與同等條件的本科學生直接進行競爭,就業(yè)問題就隨之產生。因此,高職院校在會計電算化教學方面首先要做好市場調研,明確學生的人才培養(yǎng)定位,如果一旦人才培養(yǎng)目標錯誤,將會導致會計電算化課程步入誤區(qū)。
(二)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參與度不高
目前大部分的高職院校都是“老師授課、學生聽”,這種教學方式對教學人員的授課感染力和個人魅力要求較高,如果教學人員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學生也就無法積極地參與到課程當中,從而難以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長此以往,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主動性都不能得到有效發(fā)揮,一味的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也會使學生產生視覺和聽覺的疲勞。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屬于操作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將無法達到設置這門課程的初衷。
(三)教學過程中無法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會計電算化的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屬于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尤其是具體的實踐教育是會計電算化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根據調查研究發(fā)現,很多高職院校老師仍然按照教材照本宣科,這樣就導致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有限,只能學習一些傳統(tǒng)的理論知識。由于我們處在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如果學生不能及時地了解一些最新的經濟知識,無法掌握先進的會計電算化技術,就很容易被社會所淘汰。在這一前提下,高職院校在會計電算化的教學過程中,應該不定期地分享一些最新會計案例給學生,這些案例知識往往都是課本上所沒有的,但是對會計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具有重大作用,可以啟發(fā)學生對會計知識的思考和領悟。
(四)教學評價體系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對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評價依然遵循傳統(tǒng)的以考代評的考核體系,這種模式主要優(yōu)點是操作簡單、直觀和見效快等,但是其弊端也很明顯,比如它不能全面和系統(tǒng)地評價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同時還缺乏多樣性和靈活性,單一的試卷統(tǒng)一評分方式容易打消一些想學習課外知識的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應該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體系,建立起全面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對許多不能量化的指標(主動性、創(chuàng)造力、實踐能力)也適當的賦予權重納入考核體系。在這種考慮個體差異性的考核體系下,才能全面科學地對教學進行評價。
二、針對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以企業(yè)需求為導向,對課程進行優(yōu)化和調整
高職院校往往致力于為社會培養(yǎng)各種技術應用型人才,而會計電算化課程的開設就是為了給企業(yè)輸送一批實踐能力強的技術人才。因此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會計基礎崗位,高職院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應立足于企業(yè)的需求,例如應該考慮設置一些針對通用財務軟件(用友、金蝶等)的使用和維護的培訓課程,同時還應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高職院校要對以往的教學重點進行重新設定,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財務和辦公軟件的操作和維護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具體實踐能力。另外,還應該不定期地組織不同行業(yè)的會計管理人員在學校對學生進行實操培訓,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適應和融入社會。
(二)改變目前單一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體系
前面提到高職院校目前的教學方式單一,缺乏系統(tǒng)性,這也直接地導致了學校培養(yǎng)的技術型人才無法滿足市場和社會的需求。所以在會計電算化教學方面,學校要根據社會調研情況,順應市場需求,結合高職院校的辦學特點,來改善會計電算化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教學方式的改善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法改變:一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采取講練結合的方式,主要是讓學生自己來操作,有問題再統(tǒng)一讓老師解決。二是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訓練比賽,讓他們在比賽中感受壓力,這樣有助于提高他們自己動手能力。三、項目驅動教學法,教師設定項目,讓學生模擬實際工作崗位,使他們在模擬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從而及時地糾正實訓錯誤。
(三)提高會計電算化師資水平
作為一名會計電算化老師,首先要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其次老師要及時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熟悉會計電算化軟件更新情況,使得自身教學水平能夠跟上時代的腳步。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學??梢园才艑嵱栒n老師多去企業(yè)實踐,只有走進企業(yè),才能使得教學人員更好地了解真實的會計電算化環(huán)境,找出自身的教學問題,做到與時俱進。
(四)建立實訓基地和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高職院校的會計電算化水平和企業(yè)的實際情況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非常有必要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幫助高職院校提高會計電算化教學水平。首先學校可以提供學生到企業(yè)實習的機會,并督促學生完成實習報告,通過學生的實習經驗,來輔助教學人員及時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順應市場需求來培養(yǎng)會計電算化人才。其次,學??梢愿髽I(yè)合作建立實訓基地,派專門的會計人員作為基地教學人員,讓他們來教授學生會計電算化,這樣能夠有利于學生更快地提高實踐水平。
三、結論
在推動會計電算化的教學中,學校和具體教學人員應該首先對會計電算化教學的課程設置進行深入分析,應保證課程的專業(yè)知識覆蓋大部分的會計基礎和原理知識,同時還需做好社會調研,清楚地了解到社會對會計人員的具體要求,這樣才能更好地改善和優(yōu)化教學方式。只有通過一定的社會實踐,并且在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高職院校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會計電算化人才,以滿足和適應社會的人才需求。
【參考文獻】
[1]李愛紅.翻轉課堂的微課程改革在實訓課程教學中的實證研究—以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為例[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13(06)
[2]韋素琴.淺析中職校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 科技資訊,2014(01)
[3]高建立,馬繼偉等.高職高專財會類專業(yè)學生會計電算化能力的培養(yǎng)[J]. 財會月刊,2010(18)
[4]楊曉芳.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yè)建設現存問題及解決途徑[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3(03)
[5]周燕.構建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質量評價標準的研究[J].知識經濟,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