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亦宗
因為那首唯美、浪漫而又讓人感覺溫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寂寞的冬夜,我拿起了《海子詩選》。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可一路讀下來,心頭浮現的,卻是顧城的這兩句詩,覺得恰恰可以用來總結海子。海子遠遠沒有我想象的那么溫暖,他的浪漫,帶有一種悲愴的性質。那首《黑夜的獻詩》的開頭,寫得如此驚心動魄,幾乎找不到一點點生命的安慰:
黑夜從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豐收后荒涼的大地/黑夜從你內部上升
你從遠方來,我到遠方去/遙遠的路程經過這里/天空一無所有/為何給我安慰
大地是荒涼的,而“光明的天空”也已經被黑夜所遮蔽了。關鍵在于,“黑夜”誕生于荒涼的大地內部,人在天地之間的處境,竟是如此凄涼。讀到這一首詩時,突然覺得海子的內心距離《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如此之遠,仿佛黃昏和黎明之間永遠難以靠近的距離,中間是無盡的黑夜。那么,我們該怎么理解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的“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如何理解這道“幸福的閃電”?
夜色在漸漸加深,向外望,是小區(qū)一幢幢樓房的側影,下面則是小區(qū)的花園,廣場舞歡快的節(jié)奏隨著夜風陣陣拂來,可以想象起舞的人們那歡快而陶醉的表情。仿佛世界被一種世俗的歡樂給攫住了,喧嚷之中,人們的心靈也被涂成了五顏六色,有著花花綠綠的世俗的喜悅,細細回味,卻覺得這種喜悅之中有一種莫名的惆悵與荒涼。翻閱著《海子詩選》,看到這么幾句:
靈魂啊,不要躲開大地/不要躲開這大地的塵土
我突然模模糊糊想到了海子的選擇,大地雖然荒涼,雖然滿是“塵土”,與詩人格格不入,但這畢竟是我們生存于其中的大地,是承載著我們的悲歡哀樂、青春與歷史的大地,是我們生命的源頭與終點,是一切情感和思想的起點。我們在大地之上成長與行走、掙扎與追求,一個詩人,如果要繼續(xù)帶著自己的詩句前行,就必須擁抱大地,用自己的心靈負載大地上所有的生機勃勃和荒涼寂寞。大地之上,有我們永遠的“家”。
所以海子在黑夜的深處,寫下了那么多關于春天、麥子和陽光的詩句,他要依靠這些意象的光芒,來照亮他所面臨的荒涼的生存處境。當這些意象化為他筆下生動的詩句,所有的光芒便凝聚成了一道閃電,劃破了大地之上的黑夜,照亮了內心。是的,荒涼的黑夜來自他的內心,而春天、麥子和陽光同樣來自他的內心。在《黑夜的獻詩中》,他寫下了他所面臨的荒涼與黑暗,但同時,他也寫下了自己的行走與歌唱,那是一個詩人行走于大地之上,面對熙熙攘攘的塵世時應有的心態(tài),這首詩的結尾是這樣的:
走在路上/放聲歌唱/大風刮過山岡/上面是無邊的天空
想到這里,原有的荒涼之感不見了。初冬的夜色中,仿佛也有點點的光芒在閃動,想要望穿這澒洞的塵世。那是黑夜里一道幸福的閃電,是詩人一直在眺望的黑色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