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嵐
邊城,一座湘西邊境的小城,衍生出的卻是那令人沉醉的故事。
在那白塔下有著祖孫二人,他們管著一條渡船,有一條黃狗,在這個民風淳樸的地方安靜地生活。其中那孫女翠翠向來是無憂無慮的,她像是一只自山林中歸來的小獸,在家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并守候著年邁的爺爺,這故事聽著便是一幅和美的景象。爺爺?shù)纳眢w也算硬朗,總是固執(zhí)地守著渡船,仿佛洞悉了世間萬事,覺得自己所剩不多的時光也只能信守天命了。
在過路人眼中,這一家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群山寂靜時,只有這一家是最亮的星。在他們自己心里,早出晚歸幫人渡河,是渡別人也渡自己,在這之中體驗山林之力,感悟大地之靈,誰又能像他們這般快樂,像他們這般自由。
偶爾得著空閑,那爺爺也會給孫女講講她母親的故事——那是一個凄婉的愛情故事,卻在孫女的心中種下了對于愛情迷惘的向往。
但生活畢竟是生活,沒人能避開苦難。
翠翠苦惱于生活的平靜。作為一位孝順的孫女,她要照顧年邁的爺爺,也要守護這一方水土;但作為一個懵懂的少女,無法抹殺的是她心中對于外界、對于繁華以及對于愛情的好奇。鄉(xiāng)鎮(zhèn)逢年過節(jié)時的熱鬧總是勾人,但她無法對木訥的爺爺吐露心聲。兩種不同的念頭在她的腦海中盤旋、碰撞,她企圖逃離,反復掙扎,受盡折磨。
他們的生活曾經(jīng)是一杯清茶,而現(xiàn)在卻已是一杯濁酒,烈而模糊,向著不可見底的深淵墜落。
暴雨后,那筆直的白塔映襯著薄霧與晨露,任憑東升的朝陽將它染成耀眼的金色,人的苦難與不幸從這天的黎明開始,在閉上眼睛后結(jié)束。
爺爺對于這些自然是不懂的。作為半截身子已埋入黃土的人,他只想著如何安頓翠翠的將來,故也不怎么考慮翠翠的想法,即使有,翠翠的回答也是含糊的、虛假的,這讓木訥的爺爺只是顧著自己的想法行事。翠翠肆意的胡思亂想也讓她自己擔驚受怕,因為缺少與外人的交流,她找不到人陪她一同承擔內(nèi)心的矛盾,痛苦替代了快樂,一如復雜替代了簡單。
在這個平凡的地方,可怕的未來其實僅是一念之想。
翠翠不僅要顧及自己,也要照顧爺爺,這大概便是最大的悲哀,她最親近的人給予她的卻是最大的束縛,讓她無法飛翔。
暴雨后,白塔倒塌,絕望淹沒了一切。
在《邊城》的最后,沈從文給了這樣一句似是而非的話:“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這句話里能讀出什么呢?或許是無奈,也可能是悲哀。只能說這是一種無力的安慰,獻給幾乎失去了一切的翠翠,愿她往后的日子安好。
冬天,那白塔已然再次聳立,可是當陽光再次照耀它時,翠翠看到的也只不過是一座廢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