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鳳凰涅槃①
      ——對西爾維婭·普拉斯詩歌中認(rèn)同危機(jī)的解讀

      2017-03-10 07:00:32盧云川
      紅河學(xué)院學(xué)報 2017年1期
      關(guān)鍵詞:埃里克森維婭鉤子

      盧云川

      (云南師范大學(xué),昆明 650500)

      鳳凰涅槃①
      ——對西爾維婭·普拉斯詩歌中認(rèn)同危機(jī)的解讀

      盧云川

      (云南師范大學(xué),昆明 650500)

      西爾維婭·普拉斯是繼艾米莉·狄金森和伊麗莎白·畢肖普之后最重要的美國女詩人。她被稱為美國“自白派”中最具才華的詩人。令人扼腕的是,她卻在生命的盛年選擇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筆者借助德國心理學(xué)家埃里克森的“認(rèn)同危機(jī)”理論,通過對西爾維婭后期的詩歌解讀,揭示詩人解決身份危機(jī)的心理歷程。

      西爾維婭·普拉斯;詩歌;認(rèn)同危機(jī)

      一 引言

      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認(rèn)為一個人人格的發(fā)展貫穿其整個生命周期。在每一個極端個體都會遭遇一個認(rèn)同危機(jī),前一個危機(jī)是否安全度過對個體應(yīng)對下一階段危機(jī)的能力有著直接的影響。埃里克森強(qiáng)調(diào)說:“雖然青春期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危機(jī)時期,但一個人同一性形成并沒有始于青春期的開始或在青春期完結(jié)的時候結(jié)束,它貫穿了一個人的整個生命周期,然而這一點(diǎn)往往是個體或社會都沒有意識到的”。[1]122

      二 喪父之痛

      西爾維婭八歲時父親的死是她生命里第一次遭遇死亡,成為了她對死亡病態(tài)好奇心及喪失安全感的原因,并影響她終生。二十一歲時,她甚至親自嘗試了一次。死亡對她而言再熟悉不過。她一次次努力構(gòu)建健全自我的掙扎均告失敗,加上丈夫的離開,絕望的情緒以及倫敦陰冷的天氣,使她決定用一種絕美的形式終止這一切,即放棄身體的束縛以獲得解脫。在她后期的大量詩作中均能看出她自殺的想法和通過死亡解決其認(rèn)同危機(jī)的觀點(diǎn)。

      從她在家庭及詩學(xué)中各種身份的掙扎,可以看出西爾維婭陷入了一種對自我身份混亂的沮喪和失望中,這是她從未預(yù)料到的。由此,“時間必須停止,必要的話可以通過死亡使其停止”。[1]152正如她在日志中所寫,“當(dāng)你獨(dú)自坐在房中,聽著時鐘滴答滴答,看著刺眼的日光燈,沒有什么是真實(shí)的,無論過去或?qū)?。每一個過去或?qū)矶际怯僧?dāng)下構(gòu)成的,因此若你沒有過去或?qū)?,你可以拋棄虛無的空殼選擇自殺”。[2]

      從父親在她八歲時死于糖尿病起,死亡就像個忠實(shí)的朋友陪伴著她,在她有不確定感的時候,她總是試圖求助于它。當(dāng)她二十一歲還不太可能成為一名作家時,她試圖投入它的懷抱。她吃了大量安眠藥,但在昏迷中吐了出來。兩天后,人們在她房子下一個隱蔽的地方找到并救了她。十年后,她又試了一次。她成功了,拋棄了她虛無的殼。在她后期的很多詩作中都涉及到死亡的主題,但其中最著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收錄在《愛麗爾》 詩集中,以《早晨之歌開始》,以《冬天》結(jié)束?!斑@些詩篇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飽受折磨的女人赤裸裸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內(nèi)心世界”。[4]

      三 死亡之歌

      (一)認(rèn)同危機(jī)四伏

      埃里克森把人生粗略的劃分為八個階段,在每一個階段人都會遭遇一個“認(rèn)同危機(jī)”。[1]97一個人一旦失去“一種個人的同一性和持續(xù)性”,即感覺人生沒有方向、一事無成、沒有認(rèn)同感,那么他/她很可能遭遇了認(rèn)同危機(jī)。普拉斯在幼年父親去世之時遭遇了她人生早期的一個很嚴(yán)重的“認(rèn)同危機(jī)”,因此她幾乎窮盡一生,一直在試圖解決她的身份危機(jī)。例如,她嘗試通過在舊我中重生來獲得一個嶄新的新我?!洞獭愤@首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詩中,有兩個形象,一個老蜂王一個新蜂王。老蜂王是這樣的:“她很衰老/她的翅膀撕破了,/她長長的身體/摩擦著身上的絨毛/可憐,赤裸,毫無皇后氣質(zhì),甚至是可恥的/……/我絕不做一個苦工/雖然我已經(jīng)努力勞作了很多年?!?(16-19, 23-25行)。在詩中對做苦工的拒絕是顯而易見的。詩中的主人公認(rèn)為,她永遠(yuǎn)是一個皇后,而不是一只工蜂;雖然她已經(jīng)辛勤勞作了很多年,衰老了,但她也不愿意成為辛勤勞作的犧牲品,淪為一個苦工。因此,在詩的最后兩節(jié),老蜂王是“在飛翔”,并且“在孤獨(dú)和創(chuàng)造中重生”。[5]158但是,就像Pamela所說,“阻礙她自我轉(zhuǎn)型的正是詩人內(nèi)心的身份沖突?!盵5]159因此Pamela認(rèn)為,“她很難為自己的未來構(gòu)建一個方向,因此,難怪她想重獲新生卻總是失敗,并導(dǎo)致她不斷重陷于舊世界中的舊我而無法自拔。”[5]183另外,在她早期的詩作中她試圖妥協(xié)于自我的掙扎。 但在后期,她的詩中對已經(jīng)分裂的自己的妥協(xié)顯示出一種越來越明顯的不甘心,并最終完全拒絕了這樣的妥協(xié)。相反,詩中都選擇了完全拋棄身體的束縛。在經(jīng)過數(shù)次解決自己身份沖突無果的情況下,普拉斯陷入到一種無盡的絕望中,“這種絕望隱藏在厭惡,憤世嫉俗,或者對特定情境和特定人的長期的蔑視的情緒中——這樣的厭惡和不悅只能說明個體對自我的蔑視 ”[1]105不能夠構(gòu)建一個健全自己,再加上失望及憎恨最終使她陷入到對自己的無用和無助的藐視中。于是她決定讓自己擺脫這個世界,“因?yàn)樯钤谔摷俚氖澜缋铮菬o法忍受的,是生不如死的,而這樣的生活只有通過死亡才能擺脫”。[6]

      從這個意義上說,普拉斯已經(jīng)將自己生不如死的生活視為 “鉤子”即束縛,她一直想極力掙脫。安娜及其他評論家,認(rèn)為“對普拉斯而言,鉤子這一意象有著負(fù)面的含義,代表著生活同表象人格的聯(lián)系。”[5]83這樣的解讀是有依據(jù)的,因?yàn)槠绽怪饾u把擺脫身體的束縛視為個人人格掙扎中最理想的結(jié)果。因此,鉤子的形象一再地出現(xiàn)在她的很多詩作中,其中一首即為她最著名的《愛麗爾》。詩中充滿了不祥和的語氣?!昂谂?莓果拋出深色的/鉤子……/一口口黑色鮮甜的血,/一片片陰影。“(10-14行)這一意象再次出現(xiàn)在《榆樹》中:“我被哭喊聲占據(jù)了身體/到夜晚它就跳出來/用它的鉤子,找尋可以愛的東西/我被這寄居在我身體里的/黑色東西嚇壞了”(28-32行)。從這一意象中可以看出,靈魂在哭喊,找尋它的存在方式。Frazer在他的書The Golden Bough: A Study in Magic and Religion中寫道,“鉤子是原始部族的人們用于阻止靈魂脫離肉體束縛的常見工具”。[7]就像《偵探》這首詩中的女人哀嘆的一樣,“山谷里火車汽笛尖叫回響,正如鉤子上的靈魂?!保?行)

      (二)認(rèn)同危機(jī)的解決

      Emile Durkheim認(rèn)為,總體而言自殺行為總是受某些非正常的強(qiáng)烈情緒的影響。[8]就像在《所有死去的親人們》一詩中,普拉斯說道:“這些無法擺脫的逝去的人啊,/……/伸出他們巫婆般的雙手要把我拖進(jìn)去”(14,21行)。這是一首普拉斯早期的作品,但“從中已經(jīng)可以看出她后期詩作中死亡主題的征兆”。[9]保羅是一位臨床心理學(xué)家,他認(rèn)為,普拉斯似乎對死亡有太強(qiáng)烈的沖動,特別是在她后期的詩作中尤其明顯。因?yàn)樽詺⒌幕孟笫侨绱宋?,它可以表達(dá)個人的強(qiáng)烈情緒,特別是對普拉斯而言,尤其如此。“年輕人將自殺看作是找尋身份和獲取經(jīng)驗(yàn)的方式。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人不愿意放棄這樣的沖動,他們很享受處于自殺的沖動中。他們渴望通過自殺的沖動獲得活著的感覺。[10]66因此,普拉斯自殺的想法和她最終選擇自殺與她詩作中死亡意象的出現(xiàn)是有聯(lián)系的。

      在普拉斯關(guān)于死亡的詩中,最著名同時也是最為人們稱道的是《拉撒路夫人》。詩中的夫人是一個半神話的人物,是模仿圣經(jīng)中被耶穌救活的拉撒路而創(chuàng)作的人物。在不同的讀者眼中她有著不同的形象。她可以是一個猶太人,一個脫衣舞娘,一個奇跡“ 她可以是一個傳奇性的人物,一個受難者,忍受了各種各樣的苦難?!盵11]144她似乎感受到死亡對她的召喚,對她而言死亡是必須完成的事情?!拔抑挥腥畾q。/跟貓一樣我有九條命。/……/ 每十年就死一次”(20-21, 24行)。她說,每次的死亡都完成得“異常的成功。我這樣做,感覺就像在地獄”(45行)她甚至吹噓,“死亡跟其他所有東西一樣,/是一門藝術(shù)” (43-44行)。整首詩就是一個女人的獨(dú)白,訴說著她的痛苦和崩潰的內(nèi)心。

      同樣地,在《生日禮物》這首詩中,“她的生日變成了她的死期”,[11]133她想要的禮物就是死亡?!翱傊@一年,我對這份禮物不過分期望。我畢竟還是意外活過來了。那時,我多樂意以任何可能的方式自殺?!保?13-15行)。她表明,很久以前她就已經(jīng)死去,活著只是意外,而死亡才是她的宿命(這很容易使我們想起她二十一歲時的自殺,正是由于吞了過多的安眠藥導(dǎo)致她嘔吐才活了下來)。她時刻能感受到死亡的氣息?!?他們就是一氧化碳,/我吸入他們到我的血管,甜如蜜/ 血管里充滿了看不見的,成千上萬的/微塵,計(jì)數(shù)著我生命的年輪。”(40-43行)她渴望死亡,甚至“敬仰”死亡?!白屛覀冇萌玑t(yī)院餐具一樣的它享用最后的晚餐。/……/如果這就是死亡,/我會敬仰他的深沉莊嚴(yán),他永恒的雙眼”(26,56-57行)。在《偵探》中,也有一例死亡,但事實(shí)上,“房子里根本沒人?!保?6行)沒有人是因?yàn)槟莻€女人早已經(jīng)死去,但她還在做著她應(yīng)該做的事情,還在擦拭家具;但她已經(jīng)不存在。這樣的死亡并不由刀箭,毒藥,或者電擊完成,“就如同蒸汽般消散/ 先是嘴,然后是胸/……/隨后是干旱的樹林……/ 整座房子”(26-27, 31, 36-37行)。死亡終于到來,這是令人窒息的氛圍的必然結(jié)果(在這樣的氛圍里甚至連陽光都是“毫無激情的”(19行),“愛情消逝了,母愛耗光了”[12],“只是樹上有只烏鴉。見證?!?40行)

      1963年2月11日,普拉斯終于擺脫了肉體的“束縛”,在她倫敦的家中用煤氣自殺了?!哆吘墶贰笆撬詈笠皇自?,詩中現(xiàn)實(shí)的煩擾顯而易見”。這首簡短的抒情詩描述了已死的女人展示給她死去的孩子看的場景。[13]在《邊緣》中,普拉斯把自己的一生視為她畢生的作品,一部在她的寫作中已經(jīng)完成的著作:“這個女人是完美的。她的尸身上帶著微笑,洋溢著成就感”(1-3行)。

      四 結(jié)語

      西爾維婭·普拉斯在其32歲的時候早早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埃里克森認(rèn)為,我們在人生的此時或彼時都會不同程度的遭遇認(rèn)同危機(jī),這些危機(jī)代表的不一定都是負(fù)能量。只有當(dāng)我們成功地解決了各種認(rèn)同危機(jī),我們才能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zhàn)。相反地,如果人生中某一個階段的危機(jī)沒有被成功解決,自我(ego)將會受到傷害,而這種傷害會讓下一個危機(jī)更加的難以應(yīng)對。顯然,普拉斯的認(rèn)同危機(jī)沒有得到妥當(dāng)?shù)慕鉀Q,最后把她逼到了絕境。援引巴提摩爾瓊斯霍普金的一位心理學(xué)教授凱·杰姆森(Kay Redfield Jamison)的話:“普拉斯對自我身份的尋求往往演變成通過自殺或死亡來完成真我的探求。她成為了一個世人眼里的文學(xué)奇葩并不光是因?yàn)樗髌防锏脑S多奇思妙想;非常遺憾,普拉斯的魅力所在更多的是她提前結(jié)束了自己嘈雜、不安的人生,雖然這不應(yīng)該是大家稱道的地方?!盵10]66

      注釋:

      ①文章所選詩篇及詩句均來自Sylvia Plath, Collected Poems, ed. Ted Hughes (1981;London: Faber; New York: Harber & Row, 1992).

      [1]Erikson, Erik H[omburger].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 1980.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94.

      [2]Plath, Sylvia. The Journals of Sylvia Plath 1950-1962. Ed. Karen V. Kukil. London: Faber & Faber, 2001.

      [3]Plath, Sylvia. Collected Poems, ed. Ted Hughes (1981;London: Faber; New York: Harber & Row, 1992).

      [4]Slavitt, David R. “Reader’s Notebook: A Critic on the Poetry Scene.” New England Review 18.2 (1997): 169.

      [5]Pamela J., Annas. A Disturbance in Mirrors: The Poetry of Sylvia Plath.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88

      [6]Judith, Kroll. Chapters in a Mythology: The Poetry of Sylvia Plath. New York: Harper Colophon Edition, 1978.

      [7]Frazer, Sir James. The Golden Bough: A Study in Magic and Religion. Hartfordshire: Wordsworth Editions, 1993.

      [8]Durkheim, Emile. Suicide: A Study in Sociology. Trans. John A. Spaulding and George Simpson. Ed. George Simpson. New York: Free Press, 1966.

      [9]Folsom, Jack. “Death and Rebirth in Sylvia Plath’s Berck-Plage.” 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 XVII.4 (1991): 521-535.

      [10]Quart, Alissa. “Dying for Melodrama: Why Does Sylvia Plath Still Seduce the Adolescent Psyche?”. Psychology Today Nov-Dec. 2003: 66.

      [11]Rosenblatt, Jon. Sylvia Plath: The Poetry of Initiation. Chapel Hill, NC: Universisty of North Crolina Press, 1979.

      [12]Dobbs, Jeannine. “‘Viciousness in the Kitchen’: Sylvia Plath’s Domestic Poetry.” Modern Language Studies 7.2 (1977): 11-25.

      [13]Alexander, Paul. Rough Magic. Cambridge: Da Capo Press, 2003.

      [責(zé)任編輯劉貴陽]

      The Interpretation of Identity Crisis in the Poetry of Sylvia Plath

      LU Yun-chua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China)

      Sylvia Plath, with her marvelous talent for words, is renowned as the most dynamic and admired American female poet after Emily Dickinson and Elizabeth Bishop in the 20th century. She committed suicide at the age of 32 in London, at the prime of her life. Her own life is inseparable from her poems. The thesis endeavors to explore Plath's late poetry writing experiments with identity and the search for an authentic voice among her inner chaos with the help of Erik Erikson's “Identity Crisis” theory.

      Sylvia Plath; poetry; identity crisis

      I106.2

      A

      1008-9128(2017)01-0088-03

      10.13963/j.cnki.hhuxb.2017.01.025

      2016-05-03

      盧云川(1979-),女,云南姚安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xué)。

      猜你喜歡
      埃里克森維婭鉤子
      驟停的不是夢想
      歐洲杯賽場上的生死時速
      埃里克森:歐錦賽十三分鐘生死救援
      我的神奇寶物
      誰和誰好
      快樂語文(2018年15期)2018-11-29 10:23:17
      哄睡師,為你編織一段睡眠的童話
      幸福的一家
      《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穿關(guān)之“鉤子困帶”考
      中華戲曲(2017年2期)2017-02-16 06:53:24
      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階段理論探析
      精鉤子
      金山(2016年5期)2016-05-30 14:18:17
      南京市| 绥中县| 黄冈市| 巴彦淖尔市| 文登市| 郴州市| 马关县| 凭祥市| 宣汉县| 玉环县| 海原县| 唐山市| 西昌市| 梧州市| 松溪县| 柘城县| 桦川县| 甘洛县| 武定县| 鲁山县| 临武县| 广德县| 长沙县| 会泽县| 广河县| 青田县| 新和县| 崇州市| 临沭县| 都昌县| 临安市| 建德市| 达日县| 灌阳县| 通化市| 涟水县| 定西市| 临夏县| 图木舒克市| 梁平县| 肃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