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很多教育者在努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教學活動的同時陷入一個共同的困惑:社會上存在的各種負向價值(如“拜金”“拜權”“精致利己”“唯利是圖”“崇洋媚外”等)對學生產生較大影響,削弱了學校價值觀教育的效果。筆者認為,學校價值觀教育沒有取得良好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也在于其往往僅聚焦于正向價值的傳遞,而對學生的負向價值體驗有所忽視。價值從內涵上既包含正向價值又包含負向價值,在豐富的社會生活中也廣泛存在著負向價值,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體驗到這些負向價值的存在。如果學校價值觀教育忽視負向價值,沒有積極應對學生面對負向價值時的真實體驗,就脫離了學生真實的社會生活境遇。教育者應對負向價值保持敏感,引導學生將自己對負向價值的體驗進行描述、反思和交流,幫助學生在價值沖突中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從而形成良好的價值品質。
(摘編自:孫瑞玉,《負向價值:學校價值觀教育不可忽視的領域》,《中小學管理》201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