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松尾芭蕉俳句悲秋意象的抒情性

      2017-03-11 08:16:35
      文化學(xué)刊 2017年12期
      關(guān)鍵詞:孤雁羈旅俳句

      (大連理工大學(xué),遼寧 大連 116024)

      【文學(xué)評論】

      論松尾芭蕉俳句悲秋意象的抒情性

      殷玥

      (大連理工大學(xué),遼寧 大連 116024)

      松尾芭蕉在詠秋悲秋俳句中運用了大量的意象,如秋暮、秋風(fēng)、秋月等,其悲秋的豐富性和深刻性在于他不僅把這些意象看作客觀的自然現(xiàn)象,而且?guī)в袕娏业闹饔^情感,他將主觀情感投射到客觀秋色之中,使秋色超越了純粹的客觀物理性質(zhì),從而成為獨特的審美意象。芭蕉的悲秋和他的人生經(jīng)歷、藝術(shù)追求、宗教信仰相關(guān),主要體現(xiàn)在羈旅之情、無常之感、暮年之嘆等情懷之中,而與之相關(guān)聯(lián)的意象也與芭蕉本人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追求高度契合,本文將對松尾芭蕉俳句的悲秋意象進行深入分析。

      芭蕉;悲秋;意象;抒情性

      日本俳人松尾芭蕉(Matsuo Basho,1644-1694)多有詠秋俳句,句中常見諸如秋風(fēng)、秋月、秋暮之類物象,其中往往寄寓著俳人感秋、悲秋的情緒。這些詠秋俳句中的物象已然不是單純的客觀物象,而是情志化了的物象,即意象。一般來說,“象”即是具體的物象,通常指一個單獨的客觀事物形象。古人頗有說到物象的,如白居易在《金針詩格》中明確寫道:“單謂物象之象,日月山河蟲魚草木之謂也”。[1]由此可見,物象可以說是具體的客觀的存在,其是意象存在的客觀物基礎(chǔ)。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詩人對秋天的物象進行主觀情緒上的陶洗、篩選、化合與點染,進而上升為帶有詩人主觀色彩的意象。詩人把這些跳躍式的意象有機地組合起來,使詩歌可以在簡簡單單的意象中將這暮色蒼茫的秋意完美地勾勒出來,給人以悲涼滄桑之感?!段男牡颀垺分姓劦剿^情志化的物象:“是以詩人感物,聯(lián)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qū);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zhuǎn),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2]詩人與物象耳目相接、心神相蕩,心物相感之時,意象便隨之生成。

      相反,詩歌又是詩人情緒的反映。詩源于情,情動而意生。詩人情感將物象浸潤,而物象也折射出詩人的情感,是詩人情感的結(jié)晶。悲秋之情亦然,通過具象之物將抽象之“愁思”形象具體地表現(xiàn)出來,從而讓悲傷可感、可觸。南朝劉勰則這樣說到:“神用象通,情變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應(yīng)?!盵3]這說明意象的形成是情感不斷豐富和積聚的過程,從而達到心與物的交融。芭蕉借物象以抒情,又寄情志于物象,既能取自外物的形貌,又能與內(nèi)心的思理相吻合,而這份融通,則有賴于芭蕉內(nèi)心豐沛的情感。品讀其俳句,我們可以領(lǐng)略其中濃濃的羈旅之情、暮年之嘆、無常之感?!跋笊谝?,故尋象以觀意”[4],以芭蕉所詠物象為線索,我們可以梳理芭蕉的感秋、悲秋之情志,進而把握其俳句文學(xué)的意象之美。

      一、羈旅之情

      錢鐘書在《管錐編》中說:“舉遠行、送歸、失職、羈旅者,以人當秋則感其事更深,亦人當其事而悲秋逾甚?!盵5]誠然如斯,身在旅途,難免有漂泊之感,易生孤寂之情。在芭蕉的信念中,人生即旅行,旅行即人生,他是行旅中的詩人,在旅途中品嘗人生況味,感悟俳諧之道。

      芭蕉的筆下常出現(xiàn)秋風(fēng)、秋月、老馬、病雁等意象,或渲染途中的荒涼,或引以為自況,寄托孤寂與辛酸。以下幾首俳句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在意象中寄寓了羈旅情懷。

      ①野ざらしを心に風(fēng)のしむ身(哉決心死荒野,秋風(fēng)吹我身)

      ②馬に寢て殘夢月遠し茶のけぶり(馬上驚殘夢,月遠茶煙升)

      ③病鴈の夜さむに落て旅ね哉(離群病雁哀,寒夜獨落,旅程將如何)

      俳句①運用了秋風(fēng)意象。此句作于芭蕉庵大火之后,詩人深感世事無常,仿佛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但他沒有放棄探尋藝術(shù)之旅,開啟了荒野之行。秋風(fēng)蕭瑟,這一物象本來就容易引發(fā)凄涼之感,而秋風(fēng)中的送別,更難掩一份滄桑與悲壯,毅然決然之中,似有駱賓王“風(fēng)蕭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的氣概??梢哉f,芭蕉在這首俳句中將秋風(fēng)意象與羈旅情懷融會一體,獲得了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

      俳句②使用了秋月意象。陰歷二十日以后,月光暗淡,山麓幽暗,芭蕉乘馬夜行,數(shù)里未聞雞鳴,忽見農(nóng)家茶煙升起,意識到天近拂曉,正是曉夢殘眠的時間。觸景生情,清冷漂泊之感油然而生,其詩意恰如杜牧《早行》詩中的“垂鞭信馬行,數(shù)里未雞鳴。林下帶殘夢,葉飛時忽驚。霜凝孤鶴迥,月曉遠山橫。僮仆休辭險,時平路復(fù)平”。秋月茶煙與寂寥漂泊,此景此情在芭蕉的吟詠之中如水乳交融。

      俳句③使用了病雁意象。詩人深夜不眠,聽見雁鳴。按常理推測,夜里的大雁大概是離群的孤雁,是否病雁,則未必然,所謂“病雁”,應(yīng)是俳人自況。當時的芭蕉身染惡寒,病倒旅途,夜深孤雁,念及己身,引發(fā)悲苦之情。孤雁的用典或許來自杜甫《孤雁》詩:“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6]不同的是,杜甫詠“孤雁”,芭蕉嘆“病雁”,不過二者又有相通之處。杜甫寫孤雁,實際是比喻自己流離失所,漂泊異鄉(xiāng)的慘淡之悲。芭蕉寫病雁,實際是比喻自己孤身重病,或恐不久于人世的悲涼之情,芭蕉將孤雁悲鳴與自己的病痛之苦融會一處。

      所謂“遷客自憐之情,適與風(fēng)景相會,易動其悲”[7],芭蕉并非遷客,但行旅寂寥,難免感物傷情。秋風(fēng)、秋月、馬、雁等,既是芭蕉所感之物,也浸染了芭蕉所傷之情。在物象與情緒的交融之中,芭蕉完成了悲秋意象的書寫。借助這些意象,芭蕉羈旅情懷中的寂寥、孤獨乃至悲愴都有了依托。蕭蕭秋風(fēng)、冷冷秋月、離群病雁,這些原本樸素的物象也就染上了芭蕉的思緒,變得意味深長。

      二、暮年之嘆

      生與死,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死亡的來臨,誰都無法回避,但又難以預(yù)知其時。不過,秋季景物最易引發(fā)詩人對死亡的感觸與思量。暑往寒來,秋處其交,正如詩中所言,“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對于草木而言,秋季正是生與死的臨界點,對于詩人而言,秋季景物仿佛是誘發(fā)死亡意識的一個機關(guān)。“不見秋之前是樂生,既見秋之后則是憂死”[8],晚年的芭蕉也是如此,面對秋季景物生出暮年之嘆。此處擬舉三例,借以解析芭蕉秋季意象中的暮年之嘆。

      ④此秋は何で年よる雲(yún)に鳥(今秋為何夕,恰如云中鳥)

      ⑤秋深き隣は何をする人ぞ(秋深風(fēng)更寒,鄰家居何人)

      ⑥この道や行く人なしに秋の暮(日暮漸已晚,路上更無人)

      俳句④中,云中鳥是詩眼。云中鳥是中國古典詩歌傳統(tǒng)的一個經(jīng)典意象,李白詩:“譬如云中鳥,一去無蹤跡”,隱喻自己的自在遨游;陶潛詩:“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表明自己回歸田園的心跡。芭蕉借用這一物象,卻寄托了不同的情緒。他望見云中之鳥,漸飛漸遠,而終不知去向何方,念及己身,正可自況,想到自己已經(jīng)步入暮年,還在旅途中艱辛前行,在俳諧之道上的苦苦摸索。芭蕉自評此句:“下五字有肝腸寸斷之感”,可以推斷徘人的悵惘仿佛化身為那云中之鳥。

      俳句⑤中,“秋深”并非是有形的物象,而是可以感知的時節(jié)。徘人夜宿旅舍,注意到隔壁有人,雖然不知道鄰人從事何種營生,但想必同為行人旅客,于是,漂泊之感似乎共鳴。但在那秋深夜寒的烘托之下,孤寂之感卻陡然倍增。徘人將這無形的秋深夜寒與心底的漂泊孤寂交融一處,構(gòu)建出深刻的孤獨之境。

      俳句⑥用“秋暮”意象。晚秋日暮,旅途孤寂,情景契合,此句與前一句同樣,寫于元祿七年(1694)。此時的芭蕉身患瘧疾,被惡寒、頭痛的病苦所折磨,加之親人逝世,門人(指荷兮)離去,心境之凄絕黯然不言而喻。俳句中,深秋日暮,旅途之中又是人跡斷絕,其中可以讀出孤獨與絕望,也可以品味到此行無悔的悲愴色彩。徘人用語質(zhì)樸平淡,但沉痛悲凄的情緒溢滿其間。秋已深,日漸暮,相應(yīng)地,芭蕉人到暮年,老衰病苦。時序與人事正相契合,秋暮和徘人也融為一體。

      以上三句是芭蕉晚年悲秋俳句的代表作。句中,徘人對景物描寫做了淡化處理,而是通過平淡的敘述和深刻的象征性來襯托心境。無論是云中鳥,還是秋暮、深秋都是平常物象,但其中寄托著旅人的孤獨,誘發(fā)了徘人的暮年之嘆。

      三、無常之感

      時序更替,春去秋來,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光陰流逝。秋季物象有蕭瑟之感,往往誘發(fā)詩人感傷于此生之不永,喟嘆于世事無常。芭蕉是一位敏感的徘人,面對永恒的天體、歷史的陳跡,往往有所感觸,生出人生短暫的悲嘆。此處,筆者擬舉四例加以分析,以期捕捉凝結(jié)在意象之中的無常之感。

      ⑦道のべの槿は馬にくはれけり(道旁木槿花,馬兒吃掉它)

      ⑧義朝の心に似たり秋の風(fēng)(義朝寂寞心,好似秋風(fēng)涼)

      ⑨秋風(fēng)や藪も畠も不破の関(秋風(fēng)啊野草荒原不破關(guān))

      ⑩荒海や佐渡によこたふ天河(瀚海佐渡夜,高空橫天河)

      俳句⑦句用的物象是木槿。正如白居易的詩句“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所詠,木槿花期短暫。芭蕉似乎并不滿足于“一日”之短,他筆下的木槿花甚至還來不及充分享有那短暫的“一日之榮”,就被馬吃掉了。值得注意的是,此句之前一句寫的是棄兒:“猿を聞人捨子に秋の風(fēng)いかに?!蹦鹃缺緛砭突ㄆ诙虝?,卻還慘遭橫禍。人的生死或許就在旦夕之間,而且也無法自己掌控,當然,句中所寫也許不是眼前的真實,而是徘人直覺中的虛構(gòu)。但這虛構(gòu)的無常似乎能呈現(xiàn)出視覺沖擊強烈的畫面感,讓人生出無盡的惆悵。

      俳句⑧⑨使用了秋風(fēng)的意象。此二句是芭蕉行至美濃時,在常盤娘娘墓前有感而作。遙想當年繁華,埋沒在眼前的荒草從中,榮枯生死仿佛就在一瞬之間,只有那秋風(fēng)瑟瑟,年年吹拂。徘人作為歷史的旁觀者,深感歷史之浩淼與人生之短暫。此時的秋風(fēng),已然是芭蕉無常心境的真實寫照。

      俳句⑩使用了銀河、瀚海的意象。秋夜的銀河清晰可見,眼前的瀚海波濤翻滾。這些都是永恒的,而腳下的佐渡是古時戰(zhàn)場。在天地之間,人是渺小的,在歷史面前,人生是短暫的。芭蕉行旅途中,面對古跡,感嘆世事變遷。徘人將天地之永恒與人生之短暫放在17個音節(jié)之中,樸素的詞語和強烈的對比把無常之感凸顯出來。

      芭蕉在行旅之中,感觸天地的永恒喟嘆人世的無常,用永恒的靜止和變化不居的萬象精準地表現(xiàn)了自己的無常之感。

      綜上所述,筆者以幾種情志為線索,對芭蕉俳句文學(xué)中悲秋意象的抒情性做了梳理與解析。王夫之說:“人有秋心,天有秋氣,物有秋容?!盵9]由于人的“秋心”和物的“秋容”、天的“秋氣”具有同感相通之趣,所以當三者相合時,作為自在之物的秋便會被賦予情感和生命,從而具有了豐富的內(nèi)涵和感人的魅力。[10]芭蕉的詠秋俳句就是如此,徘人的悲秋之心與外部世界相感應(yīng)相契合。在芭蕉審美經(jīng)驗的淘洗與篩選中,一些外部世界的物象被賦予了徘人的情感和思考,并轉(zhuǎn)變?yōu)榫哂袑徝纼r值的文學(xué)意象。據(jù)此,日本美學(xué)家今道友信認為,東方美學(xué)和藝術(shù)重視的是一種基于意象的思考,是一種“浮游于形態(tài)和意義之間的姿態(tài)”??偠灾?,芭蕉在詠秋俳句中,進行了物象的情緒化加工和情緒的物象化處理,從而達到了情景交融、物我一體的藝術(shù)境界,這也正是芭蕉悲秋意象的抒情性的精髓所在。

      [1][2]馬良春,李福田.中國文學(xué)大辭典(第六卷)[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393.393.

      [3]劉勰.文心雕龍(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2.369.

      [4]王弼.周易略例:明象[M].北京:中華書局,1980.247.

      [5]錢鐘書.管錐編[M].北京:中華書局,1979.105.

      [6]杜甫.杜工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226.

      [7][9]王夫之.楚辭通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263.263.

      [8]霍劍波.解讀悲秋主題的生命意識[J].社科縱橫,2011,(10):92-94.

      [10]唐永澤.論中國古代文學(xué)中的“悲秋”意識[J].曲靖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6,(2):72-76.

      I313.072

      A

      1673-7725(2017)12-0059-04

      2017-09-22

      殷玥(1992-),女,安徽安慶人,主要從事日語語言文學(xué)研究。

      周丹】

      猜你喜歡
      孤雁羈旅俳句
      趣說俳句
      了解羈旅詩
      Prevalence of anxiety among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字字珠璣?余音裊裊
      字字珠璣 余音裊裊
      ——崔涂《孤雁二首·其二》賞析
      課外語文(2020年5期)2020-01-10 01:01:52
      天涯游子的象征
      楓橋夜泊
      新派俳句的傾向
      名作欣賞(2017年19期)2017-07-15 07:25:11
      6萬字的情書
      關(guān)于松尾芭蕉俳句漢譯的研究
      宜丰县| 额尔古纳市| 井陉县| 江油市| 韶山市| 马公市| 合肥市| 静海县| 巴塘县| 抚松县| 区。| 娱乐| 阿城市| 抚顺市| 峨山| 荔浦县| 旬邑县| 余姚市| 曲沃县| 馆陶县| 蓬安县| 措美县| 山阳县| 莲花县| 阿克| 耿马| 五台县| 屏边| 汤原县| 平凉市| 隆安县| 股票| 成都市| 双鸭山市| 全州县| 郁南县| 兴城市| 吴堡县| 崇文区| 双江| 扶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