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舒凡,殷 銘
(1.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學院,江蘇連云港222006;2.連云港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江蘇連云港222006)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五年制高專班級管理
孫舒凡1,殷 銘2
(1.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前教育學院,江蘇連云港222006;2.連云港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江蘇連云港222006)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研究的一種新型模式。它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fā)展為主要內(nèi)容,將注意力由原來的關注防御和修復損傷轉向提升生活品質。基于五年制高專班級管理的特殊性,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出發(fā),班主任通過轉換管理角色和創(chuàng)造積極環(huán)境等策略改善班級管理模式,以增加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生體驗到存在的價值和奉獻的快樂,從而促進五年制高專班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五年制高專;班級管理;積極心理學
五年制高專即俗稱的五年制大專,是指招收初中畢業(yè)生、實行五年一貫制培養(yǎng)的??茖哟蔚母叩冉逃?,是中等職業(yè)教育與高等職業(yè)教育高度融合的一種教育模式。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維活躍、創(chuàng)造性強,但是人格發(fā)展不夠健全,心理不夠成熟。傳統(tǒng)的教育管理模式存在著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陷,難以適應五年制高專班級管理的需要,這就決定了五年制高專學生的教育管理應該有別于普通高專學生的教育管理。在彌補傳統(tǒng)的教育管理模式面對五年制高專生的教育管理短板方面,積極心理學的有關理論可以提供理論借鑒和實踐支撐。積極心理學是以“一個中心,三個支撐點”來開展研究的,即以研究主觀幸福感為中心,在主觀層面、個體層面、群體和社會層面上分別以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人格特質、積極的社會環(huán)境為研究的三個支撐點[1]15。它倡導研究愛、感激、智慧、寬恕和樂觀等人類的美德,用積極的心態(tài)來解讀人的各種心理現(xiàn)象和心理問題并賦予其積極的意義,以此激發(fā)個體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將積極心理學的有關理論應用到班級管理中,是對五年制高專開展新型班級管理的一種有效嘗試。
隨著積極心理學的發(fā)展,相關理論在很多領域得到了應用和推廣,教育管理已經(jīng)成為應用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又一個重要領域。積極心理學以學生外顯的和潛在的積極力量、積極品質為出發(fā)點,以增強學生的積極體驗為主要途徑,最終培養(yǎng)學生個體層面和集體層面的積極人格[2]261。它強調(diào)教育不是單純糾正學生的錯誤和不足,更重要的是研究和發(fā)現(xiàn)學生的各種積極因素和正能量,并在教育實踐中充分利用這些積極因素和正能量。積極心理學所倡導和推廣的積極教育體現(xiàn)了積極心理學與教育領域之間不可割舍的密切關聯(lián)。
傳統(tǒng)心理學以研究消極心理、治療人的精神或心理疾患為其使命,其研究重點更多地放在暴力問題、精神疾病等消極方面[3]199。傳統(tǒng)心理學與傳統(tǒng)教育存在著相同的弊端,即更多地關注眼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往往著重于學生有問題怎么辦、如何消除學生當下的問題,是一種防止問題、堵截問題的教育。它過分致力于克服缺點,往往忽視每位學生發(fā)展的可能性與多樣性。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積極心理學則致力于研究人的發(fā)展?jié)摿兔赖碌攘己闷焚|,在培養(yǎng)學生人格品質上存在理論優(yōu)勢,因此更適合運用于教育管理領域。與傳統(tǒng)心理學相比,積極心理學重視通過增進個體積極的情緒體驗來培養(yǎng)個體的積極人格,為個體提供穩(wěn)定的內(nèi)在動力,使之成為個體產(chǎn)生幸福感的源泉。積極心理學倡導的積極教育提倡不斷激發(fā)和挖掘學生的潛力和創(chuàng)造力,重視學生的差異性,鼓勵學生全面發(fā)展,并重點關注學生本身的、可供引領和激發(fā)的積極因素,用一種建設性的眼光、建設性的思維去正面引導學生,塑造他們更完美、更健康的人格。因此,積極心理學指導下的積極教育是對傳統(tǒng)教育的一種補充和發(fā)展,是對傳統(tǒng)心理學中存在的消極傾向的消解,使原來具有片面傾向的傳統(tǒng)教育變得更全面、更合理[2]266。
教育培養(yǎng)的終極目標、根本目標是發(fā)展人、完善人。學校教育的宗旨固然包括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更重要的培養(yǎng)具有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并能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人才。要達到這一目標,傳統(tǒng)心理學的教育模式就顯得力不從心。而積極心理學融入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使這一問題得到順利解決。因為積極心理學倡導的積極教育不僅把人的優(yōu)點視為克服缺點的工具,而且把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點作為教育的核心目標,致力于找尋激發(fā)每一個學生積極力量的機制,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教會他們快樂地生活,使學生不僅懂得如何在順境中感受幸福,而且能在逆境中積極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獲得快樂,從而獲得幸福人生。這一理論目標與學校教育目標不謀而合,所以在教育領域廣泛推廣、應用積極心理學理論,有助于實現(xiàn)學校教育目標。
傳統(tǒng)教育通常僅僅關注學生的弱點和錯誤,已經(jīng)難以符合時代對培養(yǎng)新型人才的要求。時代要求給學生教育管理注入積極因素,倡導打造學生的健康心理和激發(fā)學生的心理潛能。這是因為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物質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以后,學生不再僅僅追求物質生活條件的滿足,希望精神生活得到關注和改善已經(jīng)成為他們最迫切的需要。近幾年,由于心理健康問題而導致的學生休學、退學,乃至自殺、兇殺等惡性事件頻發(fā),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這說明解決學生心理層面問題,關注學生的幸福、良好品德、高質量生活等個人層面和集體層面的積極品質[4]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為此,學校必須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教育學生養(yǎng)成看待世界的積極心態(tài),培養(yǎng)他們積極的心理機能,使他們的人格發(fā)展不斷得到完善。將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與理念運用于教育管理,能夠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發(fā)掘每個學生的潛力,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使學生在感受集體溫暖的同時,能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來。
大部分學生選擇就讀五年制高專的主要原因是中考成績不理想,難以進入普通高中學習,進而失去進入大學深造的機會。由于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文化基礎不扎實,這些學生不進入高中學習參加高考,容易產(chǎn)生“低人一等”的失落感。而社會輿論對高專的偏見也導致這部分學生認為自己雖然在大學學習,但屬于一種無奈的選擇。有些五年制學生在入學初期就對自己和周圍環(huán)境缺乏正確的認識,無法樹立足夠的自信投入新的學習生活。針對這些情況,學校尤其是班主任需要營造積極的班級氛圍,提高班級管理效果,密切與學生的聯(lián)系,善于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新的環(huán)境中盡快樹立自信心。
與接受過普通高中系統(tǒng)化教育的三年制高專學生相比,五年制高專學生的心理成熟度較低,情緒不夠穩(wěn)定,很容易受社會風氣、周圍朋友以及電影、電視等傳播媒體的影響。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他們大多采用消極逃避甚至更極端的方式處理問題。有些學生雖然自主意識逐漸覺醒,但是缺乏社會經(jīng)驗,思維較片面,自我意識發(fā)展不夠完善,無法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容易產(chǎn)生自卑、逆反等負面心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班級管理的難度。
對于社會性存在的人而言,需求歸屬感是一種天性[5]。五年制的學生也有一股強烈的對班級歸屬的訴求,在思想上、情感上和心理上渴望班集體能夠給予他們“家”一般的溫暖。因此,很多學生在入學伊始多方尋找“同類”,在與“同類”的交往中由于共同的經(jīng)歷、相似的性格而產(chǎn)生“同病相憐”的感覺,進而發(fā)展成一個個“小群體”。這些“小群體”僅僅在學習和生活中產(chǎn)生較小的時空交集,彼此間缺乏足夠的溝通和交流,容易導致班級出現(xiàn)“四分五裂”的狀況,給班級管理帶來很大困難。這就要求學校要努力創(chuàng)造積極舒適的班級環(huán)境,慢慢融化學生曾經(jīng)封閉、自卑的心靈,使他們在班集體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走出“小群體”,融入班級大家庭。
五年制高專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不斷成熟的階段,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只要教師以自身淵博的知識指引他們,以積極的處事態(tài)度感染他們,就能激發(fā)他們潛藏著的發(fā)展可能性,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積極心理學倡導的積極教育,把立足點放在學生固有的積極能力和積極潛力上,致力于通過增加學生的積極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質,是一種內(nèi)涵更加豐富的教育理念。在班級管理中,教師如果能將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觀念貫徹始終,無疑是對傳統(tǒng)班級管理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賞識教育主張把賞識運用到教育教學中,提倡教育者運用欣賞、鼓勵的態(tài)度去看待、評價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這種以尊重、信任、寬容、激勵為原則的教育方法,遵循了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切合學生心理成熟的過程,在尊重個性、尊重差異的基礎上看到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用欣賞的眼光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可貴之處,從而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促進學生不斷地進步和成長[6]。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發(fā)現(xiàn),一個沒有受賞識激勵的人僅能發(fā)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賞識激勵后,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4倍。因而在班級管理中,教師的賞識激勵至關重要;任何學生都需要不斷被賞識、被信任、被寄予厚望,進而產(chǎn)生一種被鼓舞、被期待的積極心理效應。針對五年制高專學生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自信心這一特點,來自班主任和其他任課教師的鼓勵與認可就變得尤為重要。適當?shù)谋頁P與肯定可以使學生慢慢樹立自信,學會客觀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用積極的態(tài)度和飽滿的情緒參與文化學習和班級生活。
班主任要幫助學生經(jīng)常體驗愉快的情感,使學生產(chǎn)生做事的興趣,更愿意從事有創(chuàng)造力的事情,從而產(chǎn)生“螺旋式上升的情感體驗”[2]268-269。由于五年制高專學生缺乏正確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情緒波動大,容易產(chǎn)生負面情緒,因此在面對集體活動時,容易出現(xiàn)逃避傾向。而積極心理學認為,社會活動和體育活動是情緒提升的兩種有效的實踐方式,因此班主任要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和帶領學生主動參加校園文化活動,比如運動會、各類比賽和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班主任還要鼓勵學生走出校園,投入到社會和志愿服務中去,比如讓學生去參加義務支教、到敬老院為老人服務,使學生在集體活動中通過積極的情感體驗來促進人格發(fā)展,感受存在的價值和奉獻的快樂與幸福[2]269。
在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一直占據(jù)主導地位,致使除了班委會和團支部成員外,其他學生缺乏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班級管理,班主任要采取適當?shù)姆绞?,實行換位管理,促使學生轉換自身角色,增強對班集體的責任意識。因此,班主任不應該再是“主要管理者”的身份,應善于轉換角色,將班級管理放權給學生,提高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鍛煉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學生在具體的管理活動中發(fā)展健全人格。這就要求班主任要提前培養(yǎng)一支優(yōu)秀的班干部隊伍,設立民主的團支委、班委選舉制度,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同時,班主任要把自己視為班級的普通一員,在班級管理中對班干部多一分支持、少一分“干預”,由班干部帶領學生通過科學的方法推動班集體建設、解決班級存在的問題。此外,五年制高專學生處于容易受到朋友影響的年紀,班主任還應該成為學生的朋友,甚至“偶像”。因為只有得到了學生的尊敬、仰慕和信賴,班級管理工作才能更順利地開展。
五年制高專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特殊階段,情緒敏感容易起伏,負面消極情緒無法避免。很多學生即使出現(xiàn)了心理問題,也礙于自尊心羞于向專業(yè)輔導教師訴說。長此以往,這些負面情緒得不到合理的疏導,容易導致更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還要善于做學生的“心理醫(yī)生”,及時發(fā)現(xiàn)有異常心理狀態(tài)的學生,并主動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學生緩解負面情緒,提高學生的情緒控制能力,避免學生越陷越深無法自拔。對那些少數(shù)后進學生,班主任應該加大對他們的關注度,通過多種渠道全面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努力打破他們的心結,與他們進行對話,幫助他們進步和成長,從而消釋學生的消極情緒,為培養(yǎng)其積極情緒創(chuàng)造更大的空間。
積極心理學強調(diào)積極環(huán)境建設尤其是和諧人際關系建設的重要性。在班集體這個大環(huán)境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班集體之間的和諧關系是班級管理有序進行的潤滑劑,不僅有利于學生人格的發(fā)展和完善,而且有助于營造團結幸福的班集體。課堂、宿舍等屬于學校的物理環(huán)境,在班級管理中,良好的物理環(huán)境的作用不可小覷,它是班級管理順利開展的空間基礎[7],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教室、宿舍等學習場所的美化活動,利用舒適、清潔的教室環(huán)境穩(wěn)定學生的心境,使他們能夠專心致志地投入學習。班主任可以發(fā)動學生在教室里張貼內(nèi)容積極向上的標語和名人字畫,或者放置綠色盆栽、設置特色角落,讓學生愿意走進教室學習。教師還可以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參與到宿舍美化的評比活動中,使學生們在共同布置宿舍的過程中,增進與舍友之間的友誼,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關系。
總之,基于五年制高專學生的特殊心理特點,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應該及時地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管理模式,嘗試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探索和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善于以積極的方式教育引導學生,培養(yǎng)其積極的情緒體驗,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提升抗逆力,增強自信心,使他們欣賞自己、悅納自己,發(fā)自內(nèi)心地熱愛班級生活,積極主動地參與班級管理,從而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以幫助他們順利實現(xiàn)社會化。
[1]朱翠英,凌宇,銀小蘭.幸福與幸福感:積極心理學之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鄭雪.積極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徐學俊.人格心理學:理論·方法·案例[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
[4]錢曉玲.積極心理學應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探究[J].林區(qū)教學,2017(2):120-122.
[5]趙明芳.淺析五年高職班級管理的人文關懷[J].青海交通科技,2015(5):67-70.
[6]張權利.淺談賞識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基礎教育論壇,2015(1):43-45.
[7]郭惠芬.積極心理學視角下五年制高職班級管理模式探究[J].職教通訊,2014(20):65-69.
Class Management of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Positive Psychology
SUN Shufan1,YIN Ming2
(School of Pre-school Education,Lianyungang Normal College,Lianyungang 222006,China;2.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Lian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Lianyungang 222006,China)
Positive psychology is a new mode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which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human beings,and take the human health,happiness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s the main content.It turns the attention from defense and repai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uman life.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classmanagement in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we can try to improve classmanagement mode by shifting management role of teachers,creating a positive environment to increase students'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The methods above enabl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value of existence and the joy of dedication,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lassmanagement;positive psychology
G715.1
A
1009-7740(2017)03-0074-04
2017-07-26
孫舒凡(1988-),女,江蘇連云港人,助教,碩士,主要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