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小梅
摘 要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應立足于學生和教材的實際,以激發(fā)學習欲望,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本文論述了政治教學中如何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 情境創(chuàng)設 激發(fā) 政治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情境教學,就是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入或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學情境之中,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活其思維,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實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應立足于學生和教材的實際,激發(fā)學習欲望,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使政治課成為既讓學生明智,又促學生動情乃至“我欲將行”的課堂。下面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就情境創(chuàng)設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提高學生興趣
部分教師在上課時,不注重課堂的引入,只是照著課本按部就班地上課,教師沒有激情,學生缺乏興趣,整個課堂死氣沉沉,最終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處理好課堂情境導入,提高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非常重要。那么應該如何做呢?筆者曾在教學中做過這樣的嘗試:“關于環(huán)境問題”這部分內容的講課。在上課前對這一課做了充分的準備:一是在網上收集了我市和我縣的一些名勝古跡和一些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二是拍攝了同學們身邊一些亂扔亂吐等一些破壞環(huán)境的不文明行為;三是收集了當時中央新聞聯播正在播報的北京及周邊地區(qū)爆發(fā)的特大沙塵暴。上課時,先在多媒體上展示了我市的一些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同學們看了過后由衷地發(fā)出感嘆,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了:我國的河山多美;我們應愛我們的祖國;我們應愛護我們的大自然等等。那么,同學們是怎么做的呢?緊接著教師把準備好的第二部分同學們不愛護環(huán)境的不文明行為向同學們進行了展示,同學們看后低下了頭。教師引導:除了影片中所描述的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外,你能否再找出你身邊還有哪些破壞環(huán)境的不文明的行為(如,班級、學校、家庭、社區(qū)),同學們紛紛發(fā)言,找出了許多不文明的行為,課堂極其活躍。教師再次引導,這些破壞環(huán)境的不文明行為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嚴重的后果呢?這時向同學們展示第三部分內容:沙塵暴,同學們看完影片后,明白了沙塵暴的危害有多大、治沙防沙的重要性,同時也明白了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激發(fā)了學生保護環(huán)境,愛護家園的意識。通過這一系列的情景導入,使整個課堂生動有趣,學生積極動腦動手,思維活躍。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增加課堂趣味性
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精心設計適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各種情感環(huán)境中感知、認識、理解、訓練,讓學生的思維和智力活動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加深學生對問題、內容的認識和理解。
(1) 緊扣教材,設計小品故事,由學生自導自演,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的“擁有好心情”這一節(jié)內容時,筆者挑選了6 位自愿報名參加表演的同學,請他(她)們表演這樣兩個情景:一是用盡量夸張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展示人類最基本的四種情緒:喜、怒、哀、樂。二是當情緒不佳時,如何分別使用好“轉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理智控制”、“理性升華”、“改變認識”、“幽默”等六種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學生們在愉快的表演中,在認真的思考討論中,深刻領會到:健康的情緒都是事出有因的,健康的情緒都應表現恰當,應學會有意識地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時克服不良情緒,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使自己成為情緒的主人。
(2) 講故事,調節(jié)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如為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能運用“認識改變法”來調節(jié)自己的不良情緒,筆者補充知識,向學生介紹一種有關情緒調節(jié)的abc 理論。具體實現過程如下:講故事《秀才與棺材》(甲乙秀才一起去趕考,路上他們遇到了一支出殯的隊伍,看到那黑乎乎的棺材,甲秀才心里立即“咯噔”一下,涼了半截。心想:完了,趕考的日子居然碰到這個倒霉的棺材。他的心情一落千丈,走進考場后,那個“黑乎乎的棺材”在他腦中一直揮之不去,結果文思枯竭,最后名落孫山。乙秀才看到棺材時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轉念一想:棺材,棺材,有“官”才有“財”,這是個好兆頭。乙秀才十分興奮,最終金榜題名),然后讓學生討論他們的結果為何不同?并得出結論:心態(tài)影響人的行為,直至產生不同的結果。消極心態(tài)往往致人失敗,積極心態(tài)往往使人成功。因此,我們應該改變對引起不良情緒事物的看法,以致改變我們的不良情緒。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出abc 理論。a 即事件,b 即想法,c 即情緒、行為。
(3)聯系學生生活事例創(chuàng)設情境,縮短學生與課程內容的距離,使教學變得有情感、有魅力。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換位思考”這一內容時,筆者請班里的兩位男同學表演這樣一個場景:李浩和王強是好朋友,他倆的成績也一直不相上下。在剛結束的期中考試中,李浩的數學成績卻高出王強10多分,這在過去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王強悶悶不樂,他想:往常我們的復習資料都是公用的,這次肯定是李浩偷偷地買了別的資料,要不就是他通過其他渠道打聽到了考試題,怪不得他這陣子好像都對我躲躲閃閃。王強越想越氣,剛好李浩走過來問他考試失利的原因,他大吼道:“走開,我不想看到你!”表演結束后,筆者請同學們思考這樣三個問題:淤王強為什么氣憤?于王強的做法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盂如果換位思考,王強可以這樣想……。通過思考、討論,學生們明白:學會換位思考就是要做到克服偏激或走極端的思維習慣。偏激或走極端的思維習慣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使人遇事不冷靜,產生不良的后果。生活在團體中,如果每個人都能以一顆寬容的心,多記住他人的幫助,少想別人的過失,那么,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陽光燦爛、多姿多彩。
3聯系社會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身邊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熱門話題,包括社會重、熱點問題,讓學生通過學習來回歸教材,找出這些話題與教材理論知識的共通點,通過討論、演講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來認知、感悟、體會,從而來激發(fā)學生的愉悅心情和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一種最佳的教學情境,作為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克服老觀念、老思想,認真?zhèn)湔n,積極動腦,充分設置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才能讓自己的課堂更有趣、更豐富、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才能培養(yǎng)更多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敏捷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