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玉 戴清娥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315000)
類詞綴“-worthy”語法化及其動因分析
陳 玉 戴清娥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315000)
本文從當代美國英語語料庫中提取數據,從語法化角度對類詞綴-worthy的語義及其演變過程做了定量和定性分析。本文認為,從歷時視角來看,類詞綴-worthy的語法化演變源于詞的功能游移性,該演變過程符合語言經濟原則。
類詞綴-worthy;語料庫;語法化;功能游移;語言經濟原則
類詞綴是一類游移于自由詞素與典型派生詞綴之間且處于動態(tài)發(fā)展中的構詞成分,英語中的-worthy、-type、-shape等類詞綴早已引起學界的關注?;跉v時語料庫,Trips(2009)對三個英語后綴-ship、-hood和-dom的語法化過程進行了深入研究,發(fā)現它們都是由自由詞演變成詞綴的?;谟⒄Z語料庫,Renouf & Baayen(1998)探究了相關類詞綴如-shape(d)、mock-和-type的演變過程,稱它們的演變過程為“ 形態(tài)語法化”。學者們對英語類詞綴的研究成果加深了學界對類詞綴的認識,但對個體類詞綴 -worthy進行深入考察的相關研究較少。
本文基于當代美國英語語料庫(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定量和定性地分析worthy的語義及其演變進程,探究隱匿于該演變的動因。
當代美國英語語料庫是目前美國最新的當代英語語料庫,被認為是用來觀察美國英語當前發(fā)展變化的最合適的英語語料庫,由包含4.5億詞的文本構成。在語料庫中檢索“*worthy”,獲得N-worthy的結構,得到的基本數據如下:形符(token)數為5331。高頻的N-worthy 結構有noteworthy(2220,注:括號內數據為該詞形符數)、trustworthy(1258)和newsworthy(470)等。
1.N-worthy 的語義分析
本文從語料庫中提取到N-worthy 結構的形符數為5331。鑒于分析合理性和可行性,選取了頻次大于或等于5 的38例N-worthy 結構,根據-worthy的前搭配詞N 的語義的不同進行分類。N 的語義大體可分為四類,以下列舉了各類語義中高頻次的5例。第一類語義為 “心理活動”的動詞,如trust(1608)、blame(52)、cringe(42)、swoon(19)、splurge(6)。第二類語義為“動作”的動詞,如note(2228)、quote(29)、crash(20)、buzz(16)、drool(14)。第三類語義為“環(huán)境”的名詞,如sea(150)、air(33)、road(24)、garden(12)、museum(11)。第四類語義為“獎項、名譽、競賽”的名詞,如praise(185)、credit(108)、Oscar(53)、race(17)award(16)。
從中可以發(fā)現,前搭配詞N是中-worthy所影響的事物,環(huán)境或動作,-worthy的語義有向某種語義靠近的趨勢。-worthy與在語義為“心理活動”和“動作”的動詞搭配出現的頻次較高,此時-worthy增加了N的強度或其合理性,其語義為“值得,應該”。另在語義為“環(huán)境”的名詞類別中,-worthy強調N的環(huán)境適合性,語義變?yōu)椤斑m合(在某個環(huán)境)性”。在語義為“獎項、名譽、競賽”的名詞類別中,-worthy強調獲得(某個名譽)的能力,語義為“值得”。
2.N-worthy的歷時演變分析
上文共時分析了-worthy的語義,下文將主要探究N-worthy的頻率和其語義的歷時演變過程。本文提取了當代美國英語語料庫中高頻的N-worthy結構在1990-2015年間的歷年頻率數據。整理數據后,本文發(fā)現除trustworthy的頻次在2005年后迅速增高,其他詞的頻次均呈緩慢上升趨勢。大多數詞的頻次在2010-2015年間仍較低,在0-30之間,從中可以看出N-worthy在美國英語中不是常用結構。
從語義演變來看,在歷時美國英語語料庫(Corpus of Historical American English)中,N-worthy結構最早出現于19世紀10年代,共出現了3次,noteworthy,praiseworthy,trust-worthy各出現一次。此時的-worthy在語義上依然接近于自由詞,主要指“某個動作,心理活動或獎項有價值”。
20世紀以后,在N-worthy的用例中,前搭配詞N的語義展現多樣化。N的語義擴大到“環(huán)境”范圍,如“海洋”、“天空”等。此時,-worthy強調某個環(huán)境的適合性,其在結構中的語義被泛化為“適合(在某個環(huán)境)性”。最終,N-worthy結構的語義演變?yōu)椤斑m合(在某個環(huán)境)性”,“具有獲得(某個東西)的價值”或“(某動作)值得去做。N就是括號內可變化的語義,從中可見-worthy使用范圍還將進一步擴大,其語義也將不斷地泛化。英語純詞綴-ful是由full演變而來,其形式已經和它的自由詞形式區(qū)別開來。但-worthy作為詞類綴的使用已有200多年,卻仍然與它自由詞的形式相同,兩者仍處于共存現狀,由此可見-worthy尚處于語法化進程中。關于-worthy之后的演變,仍有待日后基于語料庫的考察。
從歷時視角來看,類詞綴-worthy和大多數英語詞綴一樣,都是源于自由詞。Marchand(1969:210)認為英語詞綴是由整個自由詞或是提取自由詞的部分成分演變而成。Bauer(1983:35)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自由詞往往先作為復合詞的第二部分出現,再演變成為后綴。由此可見,語法化歷程具有漸進性,這導致了語法演變過程中成分的不確定性和漂移性,即類詞綴在語法化演變過程中,可以自由詞、復合詞組成成分和詞綴這三種狀態(tài)出現,在特定條件下會向任何一端漂移。
類詞綴-worthy由自由詞worthy演變成為類詞綴-worthy,可見它的演變進程與詞類的漂移性和不確定性有關。在研究漢語詞類活用時,國內學者呂叔湘、饒長溶(1981:81-85)和張伯江(1994:339-346)等提出了功能游移說(functional shifting)。游移性就是指一詞多用和一詞兼類,如 “美麗”這個可作為形容詞也可作為名詞使用。Worthy即可作為自由詞出現,也可作為類詞綴出現,顯然是源于詞的功能游移性。
(1)a.He is trust worthy.
b.He is trust-worthy.
c.He is noteworthy.
由于worthy與其所修飾的詞的共現成了頻繁出現的組合,如(6)a所示,trust和worthy有凝固成詞的趨勢。最終如(6)b,c所示,trust和worthy固化成詞。這種頻繁共現的結構常常會固化成一個整體結構作為表達并廣泛應用,實現了從句法到詞法的演變,正如Givón(1971)說的:“今天的詞法曾是昨天的句法”。而類詞綴-worthy的這種演變過程的起因正是形容詞worthy的功能游移性。
類詞綴-worthy的語法化演變過程還包含了語義的泛化。Hopper & Traugott(2003:94)提出在語法化初期,詞的語義會重新分配或者轉移,但不會消失。類詞綴-worthy保留著自由詞worthy的部分詞匯語義,不是只有語法意義。當worthy作為自由詞時,其含有[+值得的]、 [+有價值的]、 [+相稱]等語義特征。而在N-worthy結構中,其語義演變?yōu)椤斑m合(在某個環(huán)境)性”,“具有獲得(某個東西)的價值”或“(某動作)值得去做”。在語法化演變過程,worthy的語義發(fā)生了泛化。
(2)a.The dress is worthy of note.
b.The dress is note-worthy.
c.The dress is noteworthy.
語言的經濟原則(the economy of language),簡單來說就是用最少的筆墨,寫出最好的表達,所以也被稱為省力原則(principle of less effort)。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Zipf(1949: 65)提出的,他認為人們在交際時傾向于選擇既能滿足說話者完整表達又能滿足聽話者完全理解所需的最少的語符,這就是語言的經濟性原則。從(7)a,b,c中語義為“值得注意”的結構由三個單詞worthy of note 逐步簡化為一個單詞noteworthy,該演變過程以單個詞的語義表達了多個單詞組成的結構所表達的語義,從而可見類詞綴-worthy的語法化過程符合語言經濟原則。
本文探究了類詞綴-worthy的演變過程,提取了語料庫中獲取的真實數據,從語法化角度,共時和歷時地對-worthy的語義及其演變過程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本文發(fā)現(1)從歷時視角來看,類詞綴-worthy在產生過程中發(fā)生了語義泛化,-worthy的語義從“值得”“有價值”泛化為“適合,匹配”。(2)類詞綴-worthy的語義與其所修飾的詞的語義密切相關,頻繁共現,從而固化成詞(3)類詞綴-worthy的語法化演變過程源于詞類的功能游移性。(4)類詞綴-worthy語法化演變符合語言經濟原則,以單個詞語義表達了多個單詞組成的結構所表達的語義。
[1]Bauer,L.English Word Formation[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Givón, T. Historical syntax and synchronic morphology:An archaeologist’s field trip [J].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1971,7(1): 394-415.
[3]Hopper, P. J. & E. C. Traugott. Grammaticalization(2nd ed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4]Marchand, H. The Categories and Types of Present-Day English Word-Formation: A Synchronic-Diachronic Approach [M].Munich: Verlag C. H. Beck,1969.
[5]Renouf, A. & R. H. Baayen. Aviating among the hapax legomena: Morphological grammaticalisation in current British newspaper English[A]. In A. Renouf (ed.).Explorationsin Corpus Linguistics[C].Amsterdam: Rodopi,1998:181-190.
[6]Trips, C.2009. Lexical Semantics and Diachronic Morph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hood, -dom and -ship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9.
[7]Zipf,G. K. 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Ecology [M]. NewYork:Hafner,1949.
[8]呂叔湘、饒長溶. 論非謂形容詞[J]. 中國語文,1981(2):81-85.
[9]邵斌、王文斌.基于語料庫的新興詞綴研究*——以英語“-friendly”為例[J]. 現代外語,2014(8):461-583.
[10]張伯江. 詞類活用的功能解釋[J]. 中國語文,1994,(5):339-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