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國公民受教育權平等問題研究

      2017-03-12 04:28:20雷雅
      隴東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教育權憲法公民

      雷雅 涵

      (隴東學院政法學院,甘肅慶陽745000)

      我國公民受教育權平等問題研究

      雷雅 涵

      (隴東學院政法學院,甘肅慶陽745000)

      隨著公民法治觀念的提升,作為憲法性權利的受教育權平等性問題引發(fā)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公民受教育權的兌現(xiàn)直接關系到人民生活的富足,國家的興旺發(fā)達與長治久安。當下我國法律對公民平等受教育權的保護較之前有所發(fā)展,但同時存在涵蓋經(jīng)濟、政治、法律及文化等方面問題。法律方面法律制度的缺失與乏力應該是影響教育發(fā)展最為重要的一個因素。基于此,順應發(fā)展,追根溯源,研究受教育權平等性問題已刻不容緩。

      教育;教育權;平等

      根據(jù)達爾文的進化論,一個自然人要在自然狀態(tài)中獲得生存,就必須獲得相應的求生技能;一個社會人要在社會狀態(tài)中有所作為、有所突破,就必須獲得相應的知識與素養(yǎng);一國公民要在國家建設中有所貢獻,就更有必要掌握先進知識。而知識獲得最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教育。教育權作為公民一項重要權利在憲法文本中予以了肯定,隨著2004年憲法修正案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引入憲法,教育權平等性問題由此引發(fā)了更多關注。當今世界,教育已不單單是一個社會和國家問題,更是整個國家在新的戰(zhàn)略布局中一個關鍵的基礎性問題。

      一、受教育權的概念及法律淵源

      學術界認為受教育權是公民生存權之外一項重要的社會經(jīng)濟權利,它于1919年被德國《魏瑪憲法》首次予以明確規(guī)定,自此以后其他法治國家統(tǒng)統(tǒng)效仿。但經(jīng)過查閱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18世紀末受教育權就已經(jīng)被載于憲法。法國憲法作為法國大革命產(chǎn)物,在1793年被稱之為《雅各賓憲法》,它沿襲了憲法訂立之初的制憲精神,比較全面徹底地反映了處于新階層的資產(chǎn)階級政治需求,并在一定范圍內(nèi)彰顯小資產(chǎn)階級和工人農(nóng)民的利益。該憲法序言第22條明確規(guī)定:“教育是各人所必需的。社會應盡其一切可能來贊助公共理智的發(fā)展,并使各個公民都得享受教育”。雖然這部憲法并未施行,但是這部憲法所包含的民主思想以及對受教育權的規(guī)定對其他國家法治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教育相較教育權對我們而言并不陌生,人降生伊始其生存能力都是很有限的,不及于動物。要擺脫自然中的劣勢而能夠自助、發(fā)掘潛能來生存與發(fā)展,這都離不開教育。教育就是通過一定媒介向他人傳授生產(chǎn)生活知識與技能、文化規(guī)則、價值理念的一種社會活動。當今社會,受教育對于一個人的存在與發(fā)展影響甚遠。隨著法治、人權觀念的提升,各個國家對教育投入都有所增加?!坝械膰彝ㄟ^修憲將受教育權納入憲法權利體系,而這些國家或由于修憲程序嚴格,憲法解釋制度的發(fā)達,或處于實用主義考慮,能夠用法律或判例解決‘與時俱進’的問題就不必再勞駕憲法?!盵1]如我國憲法第46條第1款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針對“齊玉苓”一案,于2001年8月13日發(fā)布了“關于以侵犯姓名權手段侵犯憲法保護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是否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該批復明確指出,“陳曉琪等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了齊玉苓依據(jù)憲法規(guī)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權利,并造成了具體的損害后果,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國家提供各種保障保護公民受教育權,這項權利的存在是公民接受公共教育的前提,也是公民生存與發(fā)展的根基。從概念得知,受教育權包括兩個方面要素:一方面是公民均可上學接受教育,另一方面是國家需提供各種保障來保護這一權利的實現(xiàn)。諸如建立與配給各種教育設施,培養(yǎng)高素質、專業(yè)性教師。

      二、我國公民平等受教育權之發(fā)展現(xiàn)狀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教育權平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在1999年之前對教育平等的界定比較寬泛,被關注度低。在此之后教育平等被關注程度有所提升。

      第一階段始于1978年3月18日的全國科學大會,鄧小平對知識分子的性質進行了深刻的闡明,并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進行了闡述。會議重拾知識分子是國家建設成敗的大問題,自此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理論得以構建。5月開始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經(jīng)過大范圍的研討,確定了學校要以教學為中心,人才只有在正常的教學秩序中才能培養(yǎng)的信念[2]。1983年國慶前夕為北京景山學校的題詞“三個面向”,更為我國教育發(fā)展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我國的教育水平相較之前確實有很大發(fā)展。但仍然存在高等教育入學率低,九年義務教育在一些地區(qū)無法普及的問題。在這一階段,教育平等的界定是以消極方式進行的。

      第二階段是1999年至2001年,教育平等開始成為社會焦點問題?;诮?jīng)濟與就業(yè)壓力,教育部自1999年出臺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開始擴大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數(shù),此外2000年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在這個時候,教育的積極理念才得以在人們生活中彰顯。教育平等才有所發(fā)展。

      (一)我國公民平等受教育權之立法現(xiàn)狀

      為了促進國家公民受教育權更好更全面地發(fā)展與普及,國家在制度層面做了一系列努力,最令人振奮的舉措便是進行了教育立法。教育立法,顧名思義就是由享有法定權限的國家立法機關或授權的國家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nèi)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認可和修改關涉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的一系列活動[3]。教育立法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艾F(xiàn)代國家的教育,具有直接促進經(jīng)濟科技發(fā)展,開發(fā)人力資源的巨大經(jīng)濟功力價值;同時具有促進社會整合,促進人的心智發(fā)展,促進社會平等、社會凝聚和文化認同等非功力價值?!盵4]自1949年開始,特別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立法進入了一場大革命時期,從無到有,從點到面。相繼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教育法》《職業(yè)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一大批關涉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這些法律對受教育權平等性問題進行了規(guī)范。如1993年制定,2006年修訂的《義務教育法》第4條明確規(guī)定:“凡具有中國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chǎn)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并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钡?條“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合理配置地方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并采取措施,保障農(nóng)村地區(qū)、民族地區(qū)實施義務教育,保障家庭經(jīng)濟困難和殘疾的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薄睹褶k教育促進法》第5條“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國家保障民辦學校的辦學自主權?!钡?7條“民辦學校的教師、受教育者與公辦學校的教師,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薄督逃ā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yè)、財產(chǎn)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機會?!钡牵S著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我國關涉平等教育的立法也出現(xiàn)了捉襟見肘狀況。具體而言,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

      1.以教育為主的立法數(shù)量不多,且法律位階較低。目前我國關涉教育的立法情況是:立法機關制定的七部法律以及行政機關制定的十幾部行政法規(guī),此外,都是行政規(guī)章和規(guī)范性文件。

      2.法律作為具有強制性的行為規(guī)范受其與生俱來的滯后性影響,以教育為主的立法發(fā)展現(xiàn)狀明顯落后于教育現(xiàn)狀。法律創(chuàng)設之初并不能窮盡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法律趨于完善的過程亦是社會生活不斷挑戰(zhàn)法律的過程,這是法律滯后性的必然結果?!叭缑褶k高校學生受教育權的平等問題。再如受教育者的程序性權利、法律救濟?!盵5]

      3.教育立法缺乏體系性。教育是一個體系完備、動態(tài)發(fā)展、聯(lián)系廣泛、服務社會的過程。與此相適應的教育立法也應該是系統(tǒng)的,立法者在制定關涉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時就應該注意關涉教育的法律條款之間、基本法律與單項條例、國務院行政法規(guī)和地方行政法規(guī)之間的協(xié)調。但是現(xiàn)存在的《義務教育法》第27條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4條之間就存在著明顯法律條文沖突。

      4.關涉教育的法律存在現(xiàn)實操作層面困境。我國教育立法抽象性、規(guī)范性條文過多,法律條文規(guī)定也過于籠統(tǒng)。操作層面規(guī)定捉襟見肘,讓利益當事人權利受到侵犯時的救濟無從下手,可訴性不強。諸如發(fā)生在2005年天津的一個案子,案情如下:“當事人張某系天津師大外國語學院英語教育專業(yè)在讀學生,2005年3月17日的一天,學院臨時組織‘英語學科教學論’考試,張某因大四畢業(yè)在即,在外聯(lián)系工作,考試當天無法按時返回,情急之下請他人代考,結果在考試過程中被監(jiān)考教師當場發(fā)現(xiàn)并上報學院。學校在此次事件發(fā)生后,于3月24日對張某作出了‘關于對外國語學院學生張某考試作弊問題的處理決定’,開除了張某學籍。張某因此向當?shù)胤ㄔ禾崞鹆诵姓V訟。在庭審過程中,作為原告張某訴稱,自己平時表現(xiàn)良好學習優(yōu)異。對于3月17日找人代考臨時舉行的‘英語學科教學論’考試,是因客觀原因不能返回,倉促之下所做。事后本人也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并作出了深刻反省與檢討,但校方仍作出開除學籍的處分,剝奪其受教育的權利,這樣的處分明顯過重?!盵6]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根據(j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對案件做了審理。高校在此案中具備行政主體資格,可以對學生依據(jù)相關規(guī)則進行處分?!督逃ā?2條雖規(guī)定了學生對學校處分享有申訴權,但沒有具體規(guī)定申訴程序,使得這項權利無法行使。

      5.不平等條款的存在?!读x務教育法》關于適齡兒童在戶籍所在地就近上學問題,有些兒童到了學齡,但因戶籍不在目前居住地,被學校拒之門外。

      (二)我國公民平等受教育權之行政執(zhí)法現(xiàn)狀

      行政機關作為權力機關意志的執(zhí)行機關在進行行政事實行為時,諸如教育投入,地區(qū)或是部門之間的差異投入,直接關系到公民平等受教育權的落實。首先,城市和農(nóng)村本源性的差異導致政府在資源分配中有所偏向,加之農(nóng)村智力型勞動人力嚴重缺失,政府相關扶持無法到位。必然使公民的國家法定受教育權被隱形侵害。受教育權不平等最為突出的表現(xiàn)為農(nóng)村與城市之間,農(nóng)村文盲率遠遠高于城市,與之相適應的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公民大都集中在城市。除此之外,少數(shù)民族聚集區(qū)教育資源配給明顯不足。諸如我國一些民族院校,這里有來自全國56個民族的兄弟姐妹,很多少數(shù)民族同學是來自西藏和新疆維吾爾地區(qū)。由于其大多數(shù)長期生活在民族聚居地,生活中都以本民族語言為主,當?shù)貪h語老師比較匱乏。這從客觀方面限制了其漢語的學習,導致一些民族學生更是在背井離鄉(xiāng)進入大學之后,才開始用普通話進行簡單的會話溝通。作為學習媒介的語言在知識的學習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捎捎谡Z言障礙,使他們知識的學習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內(nèi)地高校里外語課程的設置。漢語本來對他們而言就比較生疏,加之學校配給的掌握外語水平的少數(shù)民族教師數(shù)量有限,所以學生們只能用其生疏的漢語跟隨漢族老師學習另外一種全然陌生的語言。

      學?;蔚陌嗉壴O置,人為化的定性,直接挫傷受教育者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例如重點學校、重點班設置。這種持續(xù)人為地制造和擴大教育資源投入差異致使教育條件差異大、教育質量不均衡。以權擇校、以錢擇校的腐敗現(xiàn)象屢屢發(fā)生。2004柴靜曾經(jīng)做過一檔節(jié)目叫做《命運的琴弦》,該節(jié)目深刻揭露了藝考黑幕,當然十年之后招考黑幕并沒有得到絲毫改善,相反倒是腐敗更加猖狂。2013年11月因招生問題被調查的原中國人民大學招生處處長蔡榮生,其在2005至2013年間,利用職務之便,在招錄考生、調整專業(yè)等事項上為他人謀取不當利益,收取非法財務。這就隱形地侵犯了其他利益相關人的受教育權。

      省份之間名額分配差異影響了本來權利平等、機會均等的受教育權的實現(xiàn)。教育平等是指國家以最為穩(wěn)妥的方式使每一個有需公民能夠得到與其才能、需求相適應的教育。但是就目前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我國的受教育權不止于城鄉(xiāng)之間差異、還有差距頗大的發(fā)達與欠發(fā)達地區(qū)?!霸谵r(nóng)村的基礎教育中,也存在著與城市一樣的擇校問題?!盵7]而這些現(xiàn)象都是對法律所保護的公民平等受教育權的侵犯。追根溯源,名額分配不平等主要源于以下兩方面。首先,學校層次的地域性歧視。高考雖然并非是中國公民獲取學歷的唯一途徑,受中國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一考定終生的觀點已深入人心,高考在人的一生中也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在面向全國招生的高考招生中,因為名額分配的差異性,高考招生明顯向中心城市、發(fā)達地區(qū)傾斜?!稗r(nóng)村生源與城市生源在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上存在很大差異?!盵8]此外,也有來自社會群體對學校地域性歧視,如2016走上江蘇衛(wèi)視《一站到底》舞臺的甘肅籍學生丁俊霞,丁俊霞就讀于甘肅隴東學院,因平時各項成績優(yōu)異被學校推薦,其以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寬廣的知識面,成為甘肅唯一成功入圍半決賽的選手。但是主持人在介紹來自隴東學院的丁俊霞時用了“村里來”的詞眼。其次,省級之間考試分數(shù)不平等。從歷年的全國各地高考招生分數(shù)線來看,雖然近幾年經(jīng)濟發(fā)展相對滯后的西部地區(qū)分數(shù)線持續(xù)比較低,卻是存在不同題不同分問題,落后地區(qū)生源仍占不到所謂的優(yōu)勢。

      (三)我國公民平等受教育權之救助保障現(xiàn)狀

      行政機關怠于行使法定職權,致使公民受教育權不能及時受到保護。如齊玉苓案,齊玉苓被侵權事件發(fā)生于1990年,但發(fā)現(xiàn)自己被侵權已是與案發(fā)有九年之隔的1999年。錄取學校及招錄單位在招錄之前所進行的資格審查竟全然沒發(fā)揮效用。

      行政主體濫用或是不當行使自己的法定職權,直接影響到公民受教育權的平等享有。一些企事業(yè)單位,為了加快本單位的快速發(fā)展,吸引外商或是技術性人才,跟對方在談判過程中,不惜許諾給對方各種福利或是優(yōu)厚條件,包括其子女可享受到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方整體利益,但侵犯了本地區(qū)其他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權,這與法律嚴格的本義解釋是相悖的。

      對侵犯教育權的處罰力度較輕。針對“齊玉苓案”,35000元的精神損失賠償,兩種完全不一樣的人生。作為原告的齊玉苓雖然通過法律手段,在事后對自己的權利進行了救助。但是作為被侵權的她所遭受的損失卻是難以估算的。這種審判結果源于相關法律法規(guī)過于乏力。

      三、我國公民平等受教育權之路徑選擇

      教育權的不斷演化亦或是完善是社會法制發(fā)展的必然之勢。可是社會生活多樣化,法律滯后性使受教育權被侵犯、教育權被剝奪的案例比比皆是。面對我國公民受教育權的發(fā)展現(xiàn)狀,探究其成因。應該從如下入手加以實現(xiàn):

      (一)完善立法層面

      面對法律滯后的特征及法律規(guī)范的缺失與不足,加強關于受教育權平等性的立法已迫在眉睫,雖然憲法條文明確規(guī)定了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墒浅橄笤瓌t性的憲法條文根本無法滿足行政機關、公民的現(xiàn)實操作。法律的健全是實現(xiàn)依法行政的前提,更是依法治國的根基。以憲法為基礎而制定的《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已形成一套有關公民受教育權的法律體系,可這些法律中有一些法律條文已不合時宜或是相互沖突,因此應加快相關法律的修改,加快教育考試法、教育投資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訂立,此外侵犯教育權的行為也應納入刑法考量范圍之內(nèi),完善有關教育權的法律法規(guī),加大懲治處罰力度,切實從嚴從實保權。

      (二)司法保障層面

      當公民受教育權被侵犯或是剝奪時,其訴訟地位大都陷于尷尬境地,當然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不止于法律的捉襟見肘,更是憲法司法化問題得不到明確闡釋所致。中國憲法司法化第一案是齊玉苓案。它帶給中國法制的警醒是憲法不僅要發(fā)揮政治宣言的功能,更應當從神壇走向世俗,融入百姓生活,發(fā)揮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為民所用的價值。加快司法獨立程度發(fā)展,提高法官素質,使法官在審判過程中處于獨立地位,不受憲法、法律之外因素干擾和影響。此外法官在司法審判過程中要勇于革新和突破。

      (三)行政執(zhí)法層面

      應嚴格取締小學入學的年齡歧視、戶口歧視、身份歧視以及高等院校在招生過程中的地域歧視、研究生招生的學歷歧視。當然這些歧視現(xiàn)象的存在依賴于我們現(xiàn)有政策以及人們片面的認知,只有更改或是廢除歧視性政策,提高國民認知水平,才會有利于公民受教育權平等的實現(xiàn)。這是行政機關的主戰(zhàn)場,行政機關發(fā)揮著主要積極作用,作為權力機關的人大也應該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積極的監(jiān)督作用。保障學校應有的設備供給,大力縮小學校與學校之間因地域而存在的差異,加強區(qū)域間教師的定期交流、輪流制。

      四、結語

      眾所周知,人類與生俱來所具有的基因賦予做出各種行為實施各種法案的潛能,而這種潛能的發(fā)揮與落實依賴于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取決于學習。國家發(fā)展程度與國民素養(yǎng)的高低直接取決于國家公民所接受的教育。受教育權平等的實現(xiàn),是社會向前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馬嶺.法律上的受教育權之立法依據(jù)[J].公民與法,2009,3(3):31-34.

      [2]特約評論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N].光明日報,1978-5-11(5).

      [3]李宜江.高等教育法規(guī)概論[M].第1版.安徽: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77-78.

      [4]顧相偉.各國憲法受教育權相關規(guī)定之比較[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0,5(5):40-42.

      [5]秦奧蕾,張禹.論受教育權的憲法效力-以基本權利的實現(xiàn)為視角[J].中國教育法制評論,2003(3):41-65.

      [6]姜明安,畢雁英.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學案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55-56.

      [7]莫紀宏.受教育權憲法保護內(nèi)涵[J].法學家,2003(3):45-54.

      [8]于恩明.我國公民受教育權探析[D].石家莊: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32-34.

      【責任編輯 朱世廣】

      The Equal Rights of Citizens’ Education in China

      Lei Ya- han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LongDong University,Qingyang 745000,Gansu)

      As the promoting of citizen's concept of rule,the issue of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right has arous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Citizens’ right in education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prosperity of the people’s life,the prosperity of the state and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Although the protection of the equal right of education in China's has been more advanced than before presently,there are economic,political,legal and cultural issues.The absence and weakness of the legal system should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Based on this,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study of the equality of education right should not be delayed and we should follow its development vein and trace its source.

      education;right of education;equality

      D911.2

      A

      1674- 1730(2017)04- 0103- 04

      2017- 05- 09

      雷雅涵(1988—),女,甘肅慶陽人,助教,碩士,主要從事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研究。

      猜你喜歡
      教育權憲法公民
      論公民美育
      憲法伴我們成長
      性/別少數(shù)者在受教育權實現(xiàn)中面臨的挑戰(zhàn)及其對策
      反歧視評論(2021年0期)2021-03-08 09:13:06
      《憲法伴我們成長》
      中國跨性別者受教育權實現(xiàn)狀況及法律對策
      反歧視評論(2019年0期)2019-12-09 08:52:48
      營利性民辦學校中受教育權保障的問題與對策
      法大研究生(2018年2期)2018-09-23 02:19:54
      尊崇憲法 維護憲法 恪守憲法
      人大建設(2018年4期)2018-06-26 08:38:16
      孤獨癥兒童受教育權保障研究——基于湖南省的實證調研分析
      隱私保護也是公民一種“獲得感”
      十二公民
      電影(2015年4期)2015-11-29 07:32:17
      新化县| 高台县| 余姚市| 尼木县| 石景山区| 达州市| 池州市| 霞浦县| 肥乡县| 西和县| 大安市| 莱芜市| 开江县| 景谷| 广宁县| 理塘县| 赫章县| 盐津县| 珠海市| 英超| 精河县| 新宁县| 菏泽市| 库伦旗| 五指山市| 雅江县| 惠州市| 潞城市| 彭阳县| 江口县| 四会市| 永登县| 封开县| 千阳县| 舞钢市| 长子县| 柘荣县| 体育| 海淀区| 应城市| 临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