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洪波,劉嘉寶
【政治學研究】
堅持“四個自信”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問題探索
曲洪波,劉嘉寶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沈陽110136)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產(chǎn)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歷史虛無主義對意識形態(tài)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影響,它顛覆了主流歷史觀認識,對人們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構成了嚴重沖擊,導致了不良社會思潮的泛濫。遏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傳播,要加強思想文化建設,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思想,促進先進文藝作品的創(chuàng)作,始終堅持"四個自信"是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最有效方法
歷史虛無主義;四個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了重要講話,其中強調了:“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三個自信”的基礎上提出“文化自信”,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四個自信”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發(fā)展中的一個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點。然而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傳播與影響成為思想界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這一思潮以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與建設的歷史為主要特征,對黨的執(zhí)政地位和國家意識形態(tài)帶來了不可忽視的沖擊,在人們的思想上造成不可估計的混亂,很容易使人們出現(xiàn)對政治信仰動搖,價值取向扭曲,和理想信念逐漸模糊的問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思潮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有一個歷史過程,它通過極力否定和貶低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與建設歷程,給人們的思想帶來了較大的迷惑性。其政治性傾向明顯,名義上是借著“理性思考”“重新評價”的旗號,實質上則是通過否定正確的歷史觀來消解文化自信,從而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以來領導人民斗爭建設的歷史來否定現(xiàn)下社會主義建設的所取得的成就,進而通過這一思想來懷疑甚至否定了中國在近代以來所做出的歷史選擇和發(fā)展道路,在思想領域中造成了一定的混亂。這股思潮利用“學術反思”和“理論創(chuàng)新”等幌子,借“還原歷史”之名,通過對歷史評價的假設推斷代替史實,緊握歷史邊緣末節(jié)無限擴大,拿當代現(xiàn)社會標準去比較特定歷史環(huán)境等方式宣傳其所主張的歷史價值觀。這一思潮之存在與發(fā)展,對社會主義中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產(chǎn)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借助錯誤的歷史認識,通過顛覆對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改革和歷史建設的認識體系,通過否定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對社會主義理論中內涵的歪曲、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批判和對社會主義文化的抹黑來達到其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治理的政治目的[1]。
(一)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否定了社會主義道路
對社會主義道路的否定,體現(xiàn)在對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間段的具體問題的衡量上。例如,20世紀上半期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對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是必然的歷史性的選擇,他們卻認為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是“激進主義”的產(chǎn)物,突出反映在對社會主義進入中國和中國人民選擇社會主義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中國近代應該走西方式的道路。這種觀點沒有從當時國家的社會情況加以考慮,忽視了從基本實際情況和反帝反封建遺留下的任務的角度分析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同時,也沒有從20世紀初時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與發(fā)展的宏觀背景來看待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客觀環(huán)境。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jīng)過艱辛探索,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突破了社會主義蘇聯(lián)模式而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給予了否認。有的觀點否定了社會主義改革是通過對社會主義道路的不斷深刻的探索,片面強調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而否定“四項基本原則”這一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保障,否定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主張改革要走西方道路[2]。這實質上是否定了建國后我們逐步探索和形成建設有中國特色主義道路的決定。中國共產(chǎn)黨自成立以來九十多年的歷史證明只有堅定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救國,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可以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的歷史證明只有社會主義發(fā)展好中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歷史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完成“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
(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否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在社會主義建立與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形成的指導方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于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當中,從踐行中不斷總結深化,并被實踐不斷證明和檢驗的理論。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社會主義理論的否定,體現(xiàn)在對于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上錯誤的認識,它否認中國已經(jīng)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認為中國是“前資本主義社會”,否定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后我們已經(jīng)進入了社會主義的,也否認了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客觀事實,更否認了國家自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開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實際成就。對于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他們把改革開放前30年的歷史與改革開放后三十多年的歷史相對比較,以改革開放開始后的歷史否定改革開放之前的歷史,甚至有人污蔑改革開放之前是一部“荒唐史”,也有人否定改革開放理論的正確方向,認為這種改革是一個保守的改革,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問題,提出要全面照搬西方的道路和理論。有的歷史虛無主義觀點否定社會主義本質理論,認為“消滅剝削”和“實現(xiàn)共同富?!笔强罩袠情w,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空想。而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理論,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否認市場經(jīng)濟中有的社會主義特點,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中過度強調公有制的基礎地位和國家宏觀調控,是“反市場經(jīng)濟”的行為,他們主張全面向西方自由市場經(jīng)濟理論學習。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產(chǎn)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與時俱進的科學指導,是真理與價值的有機統(tǒng)一,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為社會發(fā)展進程規(guī)劃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堅定和尋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引了方向。理論問題在黨的性質,關系國家命運,民族復興和人民和諧十分重要。社會主義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強大的理論指導和邏輯支撐,是經(jīng)過歷史的選擇和實踐考驗的優(yōu)秀理論。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階級性、哲學基礎和價值觀上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根本相左的。
(三)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否定了社會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會治制度,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經(jīng)濟制度包括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jīng)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jīng)濟制度,以及建立在基本政治經(jīng)濟制度上的其文化制度,社會制度等[3]。制度問題關系國家體制,關系國家建設,民族團結和人民發(fā)展,制度自信源自于制度確立,制度創(chuàng)新,制度自覺,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和實行,不是主觀的意見,而是由國家的國情和性質所決定的,也是通過國家在歷史上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程度的所確立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否定社會主義制度體現(xiàn)在對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否定,鼓吹私有制。他們否定歷史上公有制曾經(jīng)起到的推動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促進社會進步、實現(xiàn)社會公平中所起到的作用,而刻意放大公有制在具體實行中的一些缺點和不足之處,將西方私有制理論視為普世價值,將資本主義語境下保護私人財產(chǎn)不可侵犯作為人類歷史發(fā)展的永恒法則,都是對社會主義基本經(jīng)濟制度給予徹底否定。對于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也是不惜余力加以否定,他們借用西方“憲政理論”來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中國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把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稱之為缺乏民主和自由的體制,鼓吹西方的三權分立、多黨制等政治制度,這種觀點妄顧西方政治道路和制度在近代中國走不通的客觀歷史事實,也無視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不斷完善和進步。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企圖在于通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來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能力[4]。我們認識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是歷史選擇的,是經(jīng)過了不斷實踐基礎上產(chǎn)生的帶領中國人走向民族復興的制度保證。在人類進程上,還沒有一個民族,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一套外來的制度、跟在他人身后尾隨實現(xiàn)進步的。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不能離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而是要不斷豐富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四)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否定了社會主義文化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帶有特定政治目的,作為一個政治思潮,同時也是一項文化思潮[5]。從近代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起源來看,20世紀20年代興起的“全盤西化論”是其思想起源。“全盤西化”的基本觀點是徹底否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張徹底認同西方文化。1929年,由胡適作《中國今日的文化沖突》一文中,明確出現(xiàn)了“全盤西化”這個詞匯。重申“中國必須充分接受現(xiàn)代文明,特別是科學、技術與民主”,胡適指出:“我們必須承認我們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上不如人,機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會、道德上都不如人?!边@一觀點在改革開放初期再度死灰復燃、登臺亮相。它借助20世紀80年代的“文化熱”討論熱潮,漸成一種社會思潮,例如以紀錄片《河殤》為代表的文化虛無主義所提出的輕蔑黃土文明,歌頌海洋文明(藍色文明),把國外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價值觀念認作普世價值,其本質在于通過否定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反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我們可以在其中看到有這樣一個隱形的規(guī)則,表現(xiàn)在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中,能看出“全盤西化”與歷史虛無主義相依相存,民族虛無主義同文化虛無主義都是由歷史虛無主義引出的,有些人不僅扭曲近現(xiàn)代的歷史,而且對中國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華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也隨意涂黑。在一些人的筆下,中華民族變得愚蠢,丑陋,也布滿了奴役性,停滯不前,不接受實際情況等;而是江河日下的“黃色文明”來形容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寄現(xiàn)代化的希望于西方的“藍色文明”。
(一)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顛覆了主流歷史觀認識
歷史虛無主義屬于一種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唯心史觀。在歷史觀中,歷史虛無主義表現(xiàn)出的是對待歷史的錯誤態(tài)度,其哲學本質是歷史唯心主義,它往往將唯物史觀污之為“機械決定論”,而本身卻夸大意識的作用,不顧經(jīng)濟政治的客觀條件鼓吹所謂“抽象的人性”在歷史中的決定作用。歷史虛無主義堅持的是形而上學的方法論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辯證法相悖。歷史虛無主義拋棄了科學的階級分析法和歷史分析方法,把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與當時的具體社會歷史條件相隔離,主觀的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帶有明顯的價值傾向和價值訴求,別有用心。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實踐和社會主義改造、發(fā)展以及改革開放的實踐,以此來否定當前我國的主導意識形態(tài),搖晃作為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消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扭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企圖搖動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執(zhí)政領導地位,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否定人民的歷史選擇。
正確的歷史觀也就是唯物主義歷史觀,與樹立“四個自信”理念是密切相關的?!爱斀袷澜?,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chǎn)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6]。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報告中所說,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的英勇奮斗和艱苦探索以及改革創(chuàng)新的歷史,將一個飽受欺凌、積貧積弱的國家變成了一個在國際上有地位有尊嚴、國內繁榮昌盛、充滿活力的新中國?;仡欀袊伯a(chǎn)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都印證了“四個自信”的可靠依據(jù)。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黨史、國史的歪曲與否定,則在歷史觀上影響到了人們的價值判斷。
(二)歷史虛無主義消解了人們的政治信仰
所謂的政治信仰,是指在一定時期、特定環(huán)境及特定的社會氛圍下,人們對提出的社會某種政治意識、理念、行為等有著完全的信服,并有著全心全意去執(zhí)行的意向。它是以客觀事實和社會大環(huán)境為基礎,能夠起到良好指導人們進行政治行為一種思想。在當今的我國,這種政治信仰表現(xiàn)為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體系以及對中國共產(chǎn)黨摸索這種道路的思想和做法保持高度的相信和贊同。然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傳播與影響會對這種信仰產(chǎn)生錯誤的指引。我們應該看到當前的全球化總體上還是西方主導的全球化,西方在相當一段時期內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領域還占據(jù)主導地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泛濫也是這一背景條件下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反映,政治信仰有它的特殊性,會對人潛移默化產(chǎn)生導向、規(guī)范、凝聚、激勵作用,科學的政治信仰會讓人們正確選擇什么樣的政治活動需要去參與,如果被歷史虛無主義錯誤引導必然會造成不利于國家團結穩(wěn)定的情況。
(三)歷史虛無主義導致了不良社會思潮的泛濫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不是單獨發(fā)展的,它常常與其他各類錯誤思潮相互作用,共同存在。近年來,盛行于思想界、學術界之中的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憲政思潮、普世價值思潮等往往與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共存共生,成為今天影響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不可忽視的現(xiàn)象,也共同構成了影響國民“四個自信”培育與形成的思想因素。例如,新自由主義主張的“市場是完全自由的競爭”、“倡導個人主義”,“反對公有制”等都與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中反對公有制經(jīng)濟的主體地位,反對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等有異曲同工之處。民主社會主義反對階級分析理論,主張超階級的平等與公正、主張指導思想多元化等,與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反對階級分析法,否定黨的領導多有契合之處。西方憲政主義是一個價值系統(tǒng),以西方法制為外衣,西式民主為內部結構,用分權制衡為枝杈,以個人自由為最終目的。這些思潮與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放慢多有交叉之處。
(一)從理論上駁斥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四個自信”的重要論述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作為一個整體的理論體系。其中文化自信是基礎和源泉,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與血脈,是精神支持和心理基石,是形成道路、理論、制度自信的最重要的精神基礎。只有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高度自信,才能在此基礎上上形成對道路、理論、制度的自信。而文化自信又有賴于對我國悠久歷史的正確體認,對中國共產(chǎn)黨和新中國歷史的正確學習和認同。是以文化成為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力量為支撐的具有中國主體性的偉大事業(yè)。以文化自信為基礎前提下,一個國家和民族才能建立牢靠的文化底蘊,從文化理念中堅定不移的走社會主義道路。理論自信是靈魂,在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引領發(fā)展、凝聚人心的標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立足于時代特點,更植根于對歷史發(fā)展的教訓總結和深刻反思。正是對世界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際發(fā)展歷史的研究,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實踐好與不好兩面的經(jīng)驗總結,才實現(xiàn)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批駁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離不開對社會主義發(fā)展歷程的科學分析,離不開從社會主義理論發(fā)展視角的有力駁斥。制度自信是根本,制度一個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載體和平臺,沒了制度的保障其他事情都沒法辦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出生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片優(yōu)厚的土地,成長在以人民為基礎群體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發(fā)展時間創(chuàng)造,扎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引下建立并不斷進化的。從歷史生產(chǎn)與發(fā)展的角度,對社會主義制度自信進行分析和闡述,有利的批評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錯誤觀點。道路自信是表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是達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是社會主義理論、制度、文化創(chuàng)新性與優(yōu)越性的集中體現(xiàn)。要從中國近現(xiàn)代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角度總結道路發(fā)展的經(jīng)驗,并更好的堅持這一道路。
(二)多管齊下遏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傳播
遏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應該從多方面努力,共同遏制歷史虛無主義的擴散。社會監(jiān)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思想動態(tài)和社會輿論的跟蹤調查,積極地跟蹤把握思想領域的新動態(tài)及其表現(xiàn)形式,特別是對利用網(wǎng)絡等新媒體傳播老、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情況加強監(jiān)督和引導,有效遏制不良社會思潮的傳播與影響。同時,堅持用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要創(chuàng)作優(yōu)秀的作品傳達給社會大眾,傳播社會主義發(fā)展的主旋律,歷史題材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應該更多的表達中國人民在探索民族復興的歷史過程中優(yōu)秀事跡,以“四個自信”的價值理念引導社會價值導向,通過各種媒體途徑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有效開展形式多樣、貼近民眾、喜聞樂見國史、黨史教育,強化人們對于近現(xiàn)代歷史發(fā)展的正確認識。
加深對歷史虛無主義理論的分析與研討,升華批判水平。關于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還有很多理論性的問題需要追尋和研習,對于這個思潮的來源,理論基礎,和哲學基礎,及其傳播的社會基礎,與其它社會思潮的聯(lián)系等方面的探索,不僅停留在政治層面的批判,更應該有針對性地研究,進行科學的批判。這樣的研究不僅需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作為指導,也要歷史學等進行科學的分析,再把這些科學的,有思路的研究成果,通過一定的渠道向社會傳播,把歷史虛無主義的危害,對社會的影響讓社會大眾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通過對這一思潮的的批判,對"四個自信"的認真研習,接納理論研究成果的牽引,對歷史虛無主義保持否定和堅決的態(tài)度[7]。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是我黨與人民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不停努力總結出來的符合中國國情的成果[8]?!凹仁俏覀儽仨毑粩嗤七M的偉大事業(yè),又是我們開辟未來的根本保證”。任何一個成熟的理論,都是在與錯誤觀點不斷斗爭中走向完善和成熟,在不斷批判錯誤觀點中逐漸為人民大眾所接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演變中要不斷夯實基礎,排除錯誤思潮的干擾,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批判,是這一過程中的重要課題。
[1]陳連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4(20):99-100.
[2]張冬冬,孫建華.社會主義制度與價值統(tǒng)一下的核心價值體系建設[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3-27.
[3]楊春風,金民卿.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貢獻[J].理論探索,2011(5):16-19.
[4]林書紅.新媒體傳播中歷史虛無主義“導向”不容忽視[J].理論導報,2014(12):14-15.
[5]楊方.接受西方倫理學應有的四道視角[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1):62-63.
[6]冷興邦.時空軸上讀懂中國夢[J].出版廣角,2014(7):88-89.
[7]趙建超.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4(5):17-19.
[8]佟海濱.在不斷豐富“四個特色”中增強“三個自信”[J].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13(2):24-26.
(責任編輯:游媛媛)
How to Resist Thought Trend of Historical Nihilism by Persisting in Four Self-confidences
QU Hong-bo,LIU Jia-bao
(Institute of Marxism,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Shenyang 110136,China)
The trend of thought of historical nihilism exerts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the confidence in our path,guiding theories,political system and our culture.It endangers the safety of ideology.It overtur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ainstream conception of history,greatly impacts people’s right historical conception and values,thus leads to the overflow of the harmful ethos.To resist the spread of the trend of thought of historical nihilism,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culture construction,stick 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promote the creation of advanced literary works.Conclusively,to persist in the four self-confidences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resistthe trend of thought of historical nihilism.
historicalnihilism;four self-confidence;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05
A
1672-8572(2017)04-0056-06
10.14168/j.issn.1672-8572.2017.04.10
2017-04-20
2014年遼寧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L14BSZ039);2016年度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L201637)
曲洪波(1978—),男,遼寧撫順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政治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