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永健
所謂“點例”,就是敘述較為簡略,用字極少的例證。如果把僅舉一例稱為“點例”,那么,我們可以把略舉一組事例,甚至一句一例的寫法,稱之為“面例”。在高考應試作文中,鑒于閱卷的秒評模式,含蓄的記敘文極易被誤判,于是易于明扣主旨的議論文大行其道,獲得眾多考生的青睞。自2015年出現(xiàn)任務驅(qū)動型作文命題以來,模式化的議論文更是獨占鰲頭。寫作議論文,最有力度的論證方式是事例論證,但是由于部分考生文字能力有限,無法駕馭較長的繁例,于是簡潔明了且頗具語勢的面例便成了首選。在應試作文中運用面例,一般一段可以連續(xù)使用多個相關(guān)的事例。事實上,無論是嚴謹?shù)淖h論文還是優(yōu)美的散文,要材料豐富、形象豐滿、意蘊深刻、文采斐然,都離不開面例。面例既是構(gòu)建文章大廈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又是為大廈增光添彩的裝飾材料,兼具實用性與裝飾性。因此,善于運用面例,是高考作文謀取高分的重要籌碼之一。
一 排比式面例
排比式面例,也即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句式相仿的點例來證明一個觀點。運用排比式面例構(gòu)段須注意如下問題:一是點例之間一定要有內(nèi)容上的相似性;二是根據(jù)論述需要,簡要概括人物或形象的主要事實;三是在分述點例時,盡可能保持語言句式的相似,從而形成排比式關(guān)系,豐富文章內(nèi)容,彰顯氣勢與文采,增強論證效果。在排比式面例中,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多個人物事例構(gòu)成排比關(guān)系,一種是一個人物的多個事例構(gòu)成排比關(guān)系。
例1 瞧瞧歷史吧!歸有光八次落第,于是有了《項脊軒志》這樣的雋永文章;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負”這樣的豪氣壯語;英國的大將軍威靈頓七敗七戰(zhàn),于是有了永垂千古的美名!莫說挫折不可戰(zhàn)勝,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鮮血、慘淡的人生。莫說痛苦只可放大,真正的智者只會把這痛苦當作前進的動力!
(云南高考優(yōu)秀作文《那時花開》節(jié)選)
這個文段中的事例屬于多個人物事例構(gòu)成排比關(guān)系的面例。文段列舉了歸有光、勾踐、威靈頓三個人物點例,每個點例均著墨不多、點到為止,但言簡意賅,直接論證“真正的智者只會把這痛苦當作前進的動力”這一主旨。三個點例有中有外,雖然略顯陳舊,但是面例鋪排,氣勢酣暢,給人以排山倒海的雄辯氣勢。
例2 朔風凜冽,他與冷月做伴,北顧中原,將“生是大漢人,死是大漢臣”的高貴銘記在心靈深處。胡笳幽怨,他與孤冢為伍,悵望大漠飛雪,將“榮華富貴,千金封侯”的許諾忘卻得一干二凈。地窖冰冷,他將滿口氈毛與草皮一塊咽下,渾身的熱血卻沸騰著一個至死不渝的信念……銘記祖國,精忠報國。飛雪飄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錚錚傲骨卻敲響千秋的絕唱……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猶能忘。
(四川高考優(yōu)秀作文《永遠的蘇武》節(jié)選)
這個文段中的事例屬于一個人物的多個事例構(gòu)成排比關(guān)系的面例。文段列舉了蘇武“與冷月做伴”“與孤冢為伍”“將滿口氈毛與草皮一塊咽下”等三個點例,成功地塑造了蘇武正義凜然、無懼困難、矢志不渝的忠臣使節(jié)的形象。作者通過點例渲染,面例鋪排,運用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來襯托蘇武的堅強愛國,凸顯了蘇武“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猶能忘”的高貴品質(zhì),并將“銘記與忘記”的主題自然貼切地融于其中,毫無斧鑿之痕。
二 對比式面例
對比式面例,也即運用相對或相反的兩組點例形成對比,是非曲直一目了然,文章的主題也能得到鮮明的凸顯。運用對比式面例,要注意所對比的事物是否具有可比性,如無可比性,也就失去了對比凸顯主旨的必要性。在實際寫作運用中,對比式面例又可以分為橫比式面例和縱比式面例兩種。
例3 樹叢中,兩個人正漫無目的地走著。一個人,是高唱“不在紅塵中,塵緣看得清”的隱士。另一個人,是走過一路坦途,從未遇到荊棘猛獸的商界精英。隱士對待生活總是一副玩世不恭的姿態(tài),自認名、利、愛、恨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生活就是霧里看花。商人深諳塵世中紅男綠女的嬉笑怒罵,執(zhí)著地相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山西高考優(yōu)秀作文《平凡與偉大》節(jié)選)
這個文段屬于橫比式面例。所謂橫比式面例,就是將發(fā)生在同一時期、同一區(qū)域的兩種性質(zhì)截然相反或互有差異的事物進行列舉比照,通過這樣的比照,對錯誤的或不好的事物予以否定,對正確的或美好的事物予以肯定。文段中的兩個人物,一個具有傳統(tǒng)意味,一個富有現(xiàn)代精神,遇事一個悲觀,一個樂觀,展現(xiàn)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tài)及其沖突,比照鮮明,能夠很好地論證文章“遇到不愉快不順心的事情時,不妨換個角度想一想”的寫作主題。
例4 站在歷史的海岸回溯那一道道歷史溝渠:楚大夫沉吟澤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揚鞭東指,壯心不已;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采菊……他們選擇了永恒??v然諂媚污蔑蒙蔽視聽,也不隨其流揚其波,這是執(zhí)著的選擇;縱然馬革裹尸魂歸關(guān)西,也要揚聲邊塞盡掃狼煙,這是豪壯的選擇;縱然一身清苦終日難飽,也愿怡然自樂躬耕隴畝,這是高雅的選擇。在一番番選擇中,帝王將相成其蓋世偉業(yè),賢士遷客成其千古文章。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溫柔富貴夢鄉(xiāng)中疲軟筋骨麻木神經(jīng)?有多少人愿選擇清貧,選擇質(zhì)樸,選擇剛?。课镉麢M流流盡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壯志,阿諛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千百年民族精魂大氣磅礴還有誰唱?五千年傳統(tǒng)美德源遠流長還有誰傳?選擇永恒,不是要我們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選擇永恒,不是讓我們漠視生命麻木不仁。
(湖北高考優(yōu)秀作文《選擇永恒》節(jié)選)
這個文段屬于縱比式面例。所謂縱比式面例,就是把同一事物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狀況進行對照,著重揭示事物在發(fā)展變化中的不同之處,從中發(fā)現(xiàn)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和它所蘊涵的道理。這個文段列舉了古代的楚大夫、魏武帝、陶淵明等點例,將古人的大義凜然與今人的平庸麻木作了鮮明的比照,揭示了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人心靈的貧瘠。最后,呼吁人們要反問內(nèi)心世界,做出清醒的選擇,極具說服力。
三 設問式面例
設問式面例,也即以設問或反問形式增強句式效果,串起一個個典型例證,句式整齊,語勢強烈,讀來頗有氣勢。在考場作文中,反問句和設問句也是運用得較頻繁的兩種修辭手法。同時,也是《考試大綱》中要求掌握的八種修辭手法中的兩種。因此,學會運用這兩種修辭手法,是提高高考應試作文水平極為快捷的途徑之一。設問式面例可分為設問式面例和反問式面例兩種。
例5 并非用甘蔗汁澆灌出來的甘蔗就是甜的。孩子的成長需要磨礪,孩子的能力只有在磨礪中才能形成。馬卡連柯曾一針見血地說:“過分的溺愛,對孩子而言是一種毀滅?!边@并非危言聳聽??稍娺^傲立懸崖的孤松?在寒風中它的干為何巋然不動?那是由于它從巨石中探出身體的時候,已經(jīng)飽受了苦難的摧殘。可曾見過翩躚飛舞的蝴蝶?在陽光下它的雙翅為何那么雄?。磕鞘怯捎谄评O而出的時候,它用盡了一生的力氣把體液擠往雙翅?!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白玉不毀,孰為珪璋”。古人雖已遠去,但言猶在耳??! (湖南高考優(yōu)秀作文《放飛孩子》節(jié)選)
這個文段屬于設問式面例。所謂設問式面例,也即在面例論證中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回答的一種方式。文段列舉了“孤松在寒風中巋然不動”和“蝴蝶在陽光下雙翅雄健”兩個點例,采用了設問的方式自問自答,論證了“遭遇挫折方能成功”的觀點,語勢強大,給閱卷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6 你會因喜愛北國的皚皚白雪而對南國的椰林海風不屑一顧嗎?你會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橋流水、青瓦白墻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嗎?你會因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經(jīng)典名著《紅樓夢》嗎?你會因鐘情流行音樂而厭煩“沉悶乏味”的古典音樂嗎?——古希臘哲人曾說,人是感情的動物。因此,面對大千世界,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喜好憎惡往往會影響到對人、對事的看法。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架天平,有個自己的標準,用來衡量周遭的一切。 (湖北高考優(yōu)秀作文《心中的天平》節(jié)選)
這個文段屬于反問式面例。所謂反問式面例,也即在面例論證中為了加強語氣,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或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的一種方式。文段列舉了“對南國的椰林海風不屑一顧”“否定西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不看經(jīng)典名著《紅樓夢》”“厭煩‘沉悶乏味的古典音樂”四個點例,采用反問的方式追問讀者,作者其實并不需要讀者的回答,因為答案已經(jīng)在反問點例中得到了明確的呈現(xiàn)。
四 假設式面例
假設式面例,也即通過對假設條件下可能產(chǎn)生結(jié)果的推測,來證明論點正確的一種論證方法。因其點例用假設復句構(gòu)成,所以稱其為假設式面例。在高考作文應試中,假設式面例是寫作的救命稻草,當考生遇到寫作的瓶頸而無法繼續(xù)行文之時,不妨使用假設式面例救場,一定能獲得“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驚喜。假設式面例可分為正反對比假設式面例和例證假設式面例兩種。
例7 其實,歷史已不止一次向人們鳴響了警鐘,假如當初蔡桓公聽信了扁鵲之言,他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嗚呼呢?假如當初馬謖采納了王平的建議,他又怎會遺恨街亭而伏誅于武侯麾下?話又說回來了,如果當初秦孝公不聽取商鞅之諫而變法,何以能稱雄于六國?如果我們共產(chǎn)黨人不聽取李鼎銘先生的意見而精兵簡政,又何以能變成貴州的“小老虎”而吃掉龐然大物的“東洋驢”呢?綜上所論,不難看出:善納人言者,昌;不納人言者,亡! (貴州高考優(yōu)秀作文《善納人言》節(jié)選)
這個文段屬于正反對比假設式面例。文段采用假設的方式,列舉了蔡桓公、馬謖兩個反面點例及秦孝公、共產(chǎn)黨人兩個正面點例,形成對比,誰對誰錯,一目了然,有力地論證了“善納人言者,昌;不納人言者,亡”的道理。此外,這個語段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將舉例與說理有機地融為了一體。一句一例,再加之反問句的貫穿,使文章不僅層次清晰、內(nèi)容緊湊,而且氣勢充沛、語言雄辯,讀之有力,聽之雄壯,極具震撼力。
例8 如果我是米洛斯的維納斯,我決不舍棄“美貌”;如果我是古希臘的柏拉圖,我決不舍棄“才學”;如果我是威尼斯的夏洛克,我決不舍棄“金錢”……如果我只是我自己,那么我決不會放棄“誠信”。
(陜西高考優(yōu)秀作文《抉擇》節(jié)選)
這個文段屬于例證假設式面例??忌僭O自己是維納斯、柏拉圖和夏洛克決不會舍棄“美貌”“才學”和“金錢”,讓讀者推想,明白其意圖:“我”不是上述三人,而是“我自己”;既是“我自己”,就決不放棄“誠信”。正是有這一組點例的排比,才將作者的意思不露聲色地表達了出來。
五 引用式面例
引用式面例,也即在每個點例中,有意引用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以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說明自己對新問題、新道理的見解。其作用是使論據(jù)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富有啟發(fā)性,而且語言精練,含蓄典雅。引用式面例可分為直接引用式面例、化用式面例和重組式面例三種。
例9 讀莊子,讀到的是空靈的澄凈,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護月亮的樹,他甘愿“曳尾于涂中”,為的是守護那純凈的心靈之樹。讀李白,讀到的是瀟灑與不羈?!把鎏齑笮Τ鲩T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鑄就了他的豪邁與飄逸。讀司馬遷,讀到的是剛直與堅韌。面對殘酷的刑罰,面對眾人的嘲笑,他沒有屈服,他依舊屹立在歷史的巔峰上?!巴ü沤裰儯梢患抑浴?,剛正不阿,留作正氣滿乾坤;幽怨憂憤,著成信史照塵寰。讀李清照,讀到的是凄婉與哀傷。“花自飄零水自流”是怎樣的一絲惆悵;“梧桐更兼細雨”是怎樣的一縷憂傷。
(安徽高考優(yōu)秀作文《讀·感悟》節(jié)選)
這個文段是直接引用式面例,是引用的初級階段??忌谇f子、李白、司馬遷及李清照等點例中,均對其能夠表現(xiàn)自身品格的名句進行了直接的引用。在考生筆下,這一個個歷史人物信手拈來,莊子的空靈澄凈,李白的瀟灑不羈,司馬遷的剛直堅韌,李清照的凄婉哀傷,猶如一束束生命的花朵,散發(fā)著古典的芬芳,沁入讀者的肺腑,給人以意味深長的啟迪。盡管直接引用式面例是引用的初級階段,但是對于增加應試作文的厚重感和文化味,依然舉足輕重,甚至有時候一個引用,就可以讓考生多得一兩分,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例10 喜歡深閱讀的人,會喜歡在春天踏青,感受風乎舞雩的愜意;會喜歡在夏夜談心,感受蛙聲一片的欣喜;會喜歡在秋天登高,感受落木蕭蕭的壯美;會喜歡在雪夜神游,感受萬樹梨花的涼意。深閱讀,讓我們在忙碌中擁有一份閑情,在快節(jié)奏中暫停腳步,讓心靈擁有純凈如水般的溫暖和感動。深閱讀的幽遠與閑適,似水般流淌著對生命的感悟,似云般拂掠著塵世的感動。 (甘肅高考優(yōu)秀作文《守住內(nèi)心的深度》節(jié)選)
這個文段是化用式面例。所謂化用,就是截取詩詞的某一部分直接變成自己的作文語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語言去演繹詩詞的意境,而使語言變幻多姿,情韻悠悠;就是根據(jù)語境和表達的需要,或拆散重新組織,或化用其意境,手法多變,搖曳多姿。化用式面例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意蘊深刻,為文章主旨服務;二是保留原句中的關(guān)鍵詞,讓人一讀就能想到原句。文段化用了《論語·先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中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杜甫《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截取恰當,演繹精妙,使文章平添了無數(shù)墨香韻味。這種既使文章顯文采,又使文章有文化底蘊的化用,沒有一定的文化積淀是不可能辦到的,因此,考生必須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
例11 我駕過李白的輕舟,騎過義山的青鳥,朝發(fā)于白帝,一夜越過了巴山,猶留有幾分豪氣。 (虞翔、陳潔《我們這樣學語文》節(jié)選)
這個文段是重組式面例。所謂重組式面例,指的是打碎原有詩文中的名句,重新加以組合,或取出詩文中的一部分字詞來表意,從而表達想要表達的意思。文段中“輕舟”“白帝”與“青鳥”“巴山”分別是李白和李商隱詩文中的內(nèi)容,這里作者先分別截取原詩中的這些詞語,再重新加以組合,從而很好地表達了作者閱讀古典詩詞過程中的那份激情和喜悅。這種間接性的引用,其文字內(nèi)容別開生面,有一箭雙雕之效。
六 擬人式面例
擬人式面例,也即在點例論證中,把事物像人一樣來寫,把本來不具備人的一些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具有和人一樣的特性。擬人式面例以形象性、生動性的語言吸引讀者。
例12 雄鷹說:“蝸牛奮力可以爬上金字塔頂峰徜徉,而我勇于反省自己,也可以展翅翱翔,傲視藍天。”綠葉說:“紅花耀眼出眾,獨當一面,而我勇于反省,也可裝點春色,為人們帶來美的享受?!毙∠f:“雨滴奮力可以沖破云霄降落,而我勇于反省,也可以俯視山川,為人類默默耕耘?!蹦憧矗笞匀辉趦A聽“吾日三省吾身”之道;你聽,大自然在吟唱“反省,是你在教我成長”之曲。那么,作為人類,作為孔圣之后,我們怎能無動于衷呢?
(貴州高考優(yōu)秀作文《生命因反省而精彩》節(jié)選)
這個文段屬于擬人式面例。作者通過雄鷹、綠葉、小溪的說法,列舉了蝸牛、紅花、雨滴三個點例,并將點例與抒情主人公“我”聯(lián)系在一起。之后,考生還以“大自然在傾聽”“大自然在吟唱”繼續(xù)渲染鋪陳,以表達“勇于反省自己”的主旨。整體而言,擬人式面例能夠“化物為人”,賦予物以人的特性,從而使物具有人的言行與思維,讓文章更為形象靈動,進而吸引讀者。但是擬人式面例一定要把握得當,否則,易于流于低幼。
七 比喻式面例
比喻式面例,也即在各個點例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式。重慶一中周鵬老師說:“所謂‘比,就是指作者有話要說,但不單調(diào)地直說,而是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以相似、相類、相關(guān)甚至相反的事物、情景作比來描述,使道理與形象相得益彰,從而使自己的話變得有趣、易懂、形象,也就是變直說為喻說?!笔聦嵣?,將比喻運用到議論文中,能使文字生動形象,給人以鮮明的印象;能使抽象的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例13 星辰是天空的眼睛,天空的臉頰上生滿了無數(shù)只大大小小的眼睛。太陽是一只熾熱的眼睛,讓我們不敢直視它的烈焰金光,有如人們對炙手可熱的權(quán)貴的向往與敬畏。月亮是一只溫柔的眼睛,不論陰晴圓缺,悄然看著從古到今的人們。“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靜謐流淌的淡黃色光芒中,人們獲得了安寧溫和的一刻。至于數(shù)不盡的星辰,則如同昆蟲的復眼中呈現(xiàn)的景象?!缎⊥踝印分袑懙溃覀?nèi)庋劭吹降男浅?,也許在億萬年前已爆裂死亡,此刻它們的光芒到達我的瞳孔,是最神秘的意外。 (江蘇高考優(yōu)秀作文《懷想天空》節(jié)選)
這個文段屬于比喻式面例。作者將星辰、太陽、月亮分別比喻成天空的眼睛、熾熱的眼睛、溫柔的眼睛,進而引發(fā)聯(lián)想,把上下古今熔為一爐,給人以哲理的啟迪和審美的雅趣。其實,具有想象與聯(lián)想特質(zhì)的比喻,就像是哈哈鏡,它使生活有了某種程度的變形,于是使自己的文字更能打動人,更具藝術(shù)魅力。
當然,面例的分類與運用不是絕對的,在實際的寫作中,多種手法并用的情況非常普遍,也更具審美價值。需要強調(diào)的是,面例應有代表性、多角度多側(cè)面性,可以從時間的跨度、空間的差異、物種的界限出發(fā),走過千年歷史的滄桑,跨越中西海陸的鴻溝,任思緒馳騁,讓哲理高揚。如此,我相信考生那充滿書卷氣與才華的作文,一定會獲得閱卷者的認可,進而獲得高分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