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亞楠
摘 要在西方教育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基督教教育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基督教誕生于羅馬帝國的全盛期,自誕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教育的發(fā)展,雖然是出于宗教目的而發(fā)展教育,但我們不能忽視其在教育史上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基督教教育也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著的,并不是固步自封的,從最初的弱小的萌芽期,發(fā)展到壟斷教育領域的階段,神性的教育思想已成為歐洲中世紀文化教育的基本指導思想。
【關鍵詞】西歐;基督教;基督教教育
1 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教育的萌芽
在古羅馬帝國時期,出現(xiàn)了基督教,并且基督教是與世俗文化和教育相對立的,逐漸地由弱小變的強大,以至于到最后產(chǎn)生了基督教的文化教育系統(tǒng),并且,其在西歐教育史上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基督教是在公元1世紀左右產(chǎn)生的,當時的羅馬帝國正處于其強盛時期。帝國的強大和繁榮是以奴役、壓迫人民的奴隸制和向外進行擴張為基礎的。當時被奴役、被壓迫的勞動人民在強大的帝國政權下,根本不能作出有效的反抗。唯一的出路就是到宗教中去尋找精神上的安慰。恩格斯說,基督教“最初是奴隸和被釋放的奴隸、窮人和無權者、被羅馬征服或驅(qū)散的人們的宗教。”這就體現(xiàn)了基督教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有巨大的生存空間,并且很快地就在羅馬帝國傳播開來。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者在早期對基督教徒實行了殘酷的迫害、鎮(zhèn)壓,但盡管如此卻還是沒能阻止基督教的傳播。到了2世紀的后半期,基督教教義逐漸地發(fā)展成為帝國統(tǒng)治階級能夠接受的一種宗教形態(tài),很好地迎合了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需要,于是,基督教便逐漸地變成了羅馬的帝國統(tǒng)治者對人民進行精神統(tǒng)治的工具。在公元4世紀的初期,當時的羅馬皇帝承認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合法宗教,并且于4世紀末期將其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在基督教最早期的教育活動中,都是以成人為教育對象的。信徒在進入教會之前,都要由教會長老首先對入教者進行有關教義、教規(guī)的教育。到了后來,這種教育逐漸擴展為一種學校機構,即初級教義學校。另一種教會的教育機構是高級教義學校,是為年輕的基督教學者提供能夠深入研究基督教理論的場所。在上述所提到的學校中,都是由主教或基督教的大師給信徒講授神學以及一些其它的高深學問,而一般的基礎科目則由助手們進行講授。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傳教士們在傳播基督教時,要與世俗文化進行斗爭,所以除了深入研究教義外,還要熟悉和研究世俗文化,也就是希臘、羅馬的文化。而且在有的學校中,也開設了邏輯學、物理學、天文學、語義學、倫理學、哲學等課程。在這些學校中培養(yǎng)出了一批很有學問的傳教士和神學家,對當時基督教的傳播與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2 中世紀時期的基督教教育的鼎盛發(fā)展
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中世紀則是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由外來“蠻族”建立起來的,其文明程度遠遠低于羅馬人。因此,當時西歐的文化教育水準大幅度下降,而且古希臘、羅馬的文化成就則逐漸被埋沒、被遺忘?!捌浣Y果正如一切原始發(fā)展階段中的情形一樣,僧侶們獲得了知識教育的壟斷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滲透了神學的性質(zhì)。”
中世紀的教育是在基督教的寺院中開始的,并長期地被基督教所把持、壟斷。大約在公元6世紀,修道院就開始辦學校,學校的課程基本上都是在七藝的范圍內(nèi),在當時由于缺少書籍,所以教學多采用語言授受的方法,由教師來念書中的文字,同時為學生講解其大意,而學生則逐字逐句地進行記錄,不過有時教師也會采用一問一答形式的教學方法,但是這種教學方法枯燥,并且機械化。教會學校在開辦修道院學校外,也在大教堂中興辦了一類學校,將其為大教堂學校又稱“主教學?!薄5搅?世紀末9世紀初時,西歐各大教堂均興辦了這種類型的學校。大教堂學校所開設的課程也沒有超出七藝的范圍。盡管這些教會學校都是以基督教教義的研究和教學為前提的,但與此同時也造就了一批人才。
西歐在11世紀末到15世紀,教育發(fā)展的主要特點是中世紀大學的產(chǎn)生,以及隨著西歐中世紀城市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開始出現(xiàn)了世俗行會學校、城市學校,從而打破了教會壟斷教育的局面,但是,中世紀歐洲大學的興起,即是西歐社會開始走向繁榮昌盛在文化方面的初步體現(xiàn),也是中世紀教會發(fā)展極其繁榮和鼎盛的結果,因此中世紀大學的建立與教會都有著各種各樣的依附關系。在中世紀大學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大學是在修道院學?;蛘呤谴蠼烫脤W校的基礎上建立并發(fā)展起來的,比如說著名巴黎大學就是在三所教會學校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法律層面上,中世紀大多數(shù)大學的創(chuàng)辦不是經(jīng)由皇帝的敕令、就是經(jīng)由教皇的訓令而批準的,就連像巴黎大學、牛津大學這樣比較悠久的一些大學,他們也都試圖從教皇那里尋求對其畢業(yè)生教學權利的認可,進而來增強他們的學術地位。教會對大學的控制,主要是在教學內(nèi)容方面,中世紀大學分為文、法、神、醫(yī)四個學院,我們由此可以看到,教會把神學列為大學的課程,體現(xiàn)了教會在大學課程設置方面的話語權。盡管早期的中世紀大學沒有能夠掙脫宗教的束縛,甚至有些大學的控制權還直接掌握在教會的手里,但中世紀大學的興起,在西歐教育史上是一偉大的創(chuàng)舉。
3 結語
基督教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對于基督教教育歷史影響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雖說基督教教育的神學色彩濃厚,但也不可對基督教教育進行全盤的抹殺,雖然在這一時期基督教會對教育進行壟斷,產(chǎn)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教會早期創(chuàng)辦的一些學校成為了以后中世紀歐洲大學的先驅(qū),對中世紀歐洲大學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而且通過對歐洲教育史的梳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歐洲教育史上的一些教育制度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也與基督教會有一定關系。
參考文獻
[1]王天一,方曉東.西方教育思想史[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
[2](美)E.P.克伯雷,任寶祥,任鐘印譯.外國教育史料[M].上海: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3]吳式穎.任鐘印.外國教育思想通史第三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4]吳式穎.任鐘印.外國教育思想通史第四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5]劉愛蘭.從民族宗教到帝國宗教——基督教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歷程[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2(01).
[6]毛麗婭.試論基督教與西歐中世紀早中期的學校教育[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9(20).
作者單位
河北大學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