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情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新課的導入就是一節(jié)課的序幕,其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只有當學生有了這種學習的欲望時,才能積極參與到整個教學課堂中來,“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所以從上課鈴一響,師生進入教室起,就得形成良好的開端,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住。那么,怎樣導入新課、把學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住呢?下面就談談我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一、音樂感染導入法
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說:“音樂的魔力,足以使一個人對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覺,對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币虼?,在導入課時播放一首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歌曲,以喚起學生的想象,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例如,我在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課時,先播放《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出示雷鋒畫像及毛澤東主席的題詞,并相機問到:為什么雷鋒叔叔犧牲后能得到國家主席的題詞?還會把雷鋒叔叔寫進歌里,雷鋒叔叔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就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這樣的導入設計一開始就激發(fā)起學生對雷鋒的崇敬之情,喚起他們對課文的濃厚興趣,有了學習課文的渴望,為學生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又如,在教學《泉水》一課時,針對二年級孩子的學習特點,為了能激發(fā)起他們學習的興趣,課始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泉水叮咚響》的視頻,清澈的泉水和著優(yōu)美的音樂一路歡快地流響著,山美、水美、歌美,孩子們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仿佛自己就是泉水。播罷我問孩子們:“泉水一路叮咚叮咚地流跑著,你們知道它們要到哪兒去嗎?今天老師將和你們學習一篇課文,看看泉水究竟要到哪兒去了。”于是順勢進入課文《泉水》。這種音樂與語文有效地結合起來的導入方法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很快地進入文本情緒中來,這樣既渲染課堂氣氛,又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語文課更具魅力。
二、多媒體圖片導入法
圖片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如能借助投影或其他多媒體技術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出示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優(yōu)美的風景圖片加深學生的印象,更有利于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然后圍繞圖片提出一系列問題,就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例如,我在教學《日月潭》一課時,想到同學們當然也包括我都沒去過日月潭,對那里的風光不是很了解,于是我課前搜集了大量的日月潭風光圖,在上課一開始就展示給學生看,然后問問他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日月潭有哪些特點?日月潭美不美?美在哪里?再順勢導入“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日月潭,看看作者筆下的日月潭是什么樣子的?!边@樣既調動了學生認識日月潭的積極性,又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了參照物,加深了學生對日月潭的美好印象。又如,在教學《黃山奇石》《爬天都峰》等寫祖國風光的課文時我都使用了這樣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這種圖片導入法的教學,能夠把學生看不到的或想不到的一系列景象通過多媒體直觀地呈現(xiàn)于學生眼前,讓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很快進入以圖片為主的課文意境中來,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質疑導入法
質疑,疑是提出問題,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常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個“疑”可以是學生提出的,也可以是老師提出的,有了這個“疑”才會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發(fā)學生的興趣進而集中注意力聽課,去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例如,我在教學《最大的“書”》一課中,板書課題時,故意沒給課題上的“書”打雙引號,這時學生們異口同聲說:“老師你少打了雙引號?!蔽夜首髌婀值卣f:“書就是書嘛,為什么要打雙引號?”學生們說:“因為這個‘書不是指真正的書?!薄澳沁@“書”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呢?你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告訴老師吧?”于是學生們帶著問題進入到課文,在字里行間去尋找答案,通過自主學習理解了課文。這種導入巧妙地提出了學習任務,創(chuàng)設出了給學生探求知識的情境,進而去完成提出的學習任務,培養(yǎng)了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法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在教學中采用與課文有關的富有激情的語言來導入,會使學生受到直接的氣氛感染,把學生帶到形象生動的情境中。
例如,在教學《筍芽兒》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春天竹林里的美景,并隨著輕快的音樂動情地說著:暖和的春天來了,春雨姑娘彈著美妙的樂曲,春雷公公敲著大鼓,竹媽媽給她的孩子筍芽兒穿上一件件衣服,就這樣筍芽兒在大家的鼓勵下不斷努力,終于長成了一棵健壯的竹子,你們想不想去認識這可愛的筍芽兒和它交朋友呢。通過生動形象地描述把學生的思緒引進大自然中,引進了生機盎然的竹林里,學生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筍芽兒,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們就隨著老師的引導輕松愉快地進入了學習情境中。
五、猜謎引導法
謎語最受學生歡迎、喜愛的,因為謎語符合孩童好奇的興趣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我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習動機由潛伏狀態(tài)轉入活躍狀態(tài)。
我在教學《郵票齒孔的故事》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中間是畫,邊上是牙,走遍天下都靠它?!蔽疫呎f邊畫,學生邊看邊聽,很快就猜出謎底來了。這時,我不失時機地說:這郵票原先可不是這樣的,原先是沒有齒孔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小孔?是誰發(fā)明的呢?一下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種以謎語導入的方法先誘導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接著再通過一系列的設疑,以疑促學,以疑激趣,使學生一開始就處于興趣盎然之中,達到了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
導入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還有許多,比新舊知識聯(lián)系法、開門見山法等。以上幾點只是我教學中的拙見。我認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設計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不同學段、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巧妙設計,導入的內(nèi)容應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聯(lián),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激發(fā)起學生思維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