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宸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6-0106-01
也許是唐朝的韓愈的《師說》的過錯,讓一代又一代的“師”成了忠實的“傳道授業(yè)”者,更有甚者,死死地抱著“授業(yè)”而不放,讓自己的“得意弟子”成為了“著名”的“受業(yè)者”。這是千年中國教育的悲哀。難道新中國下的教育又要重蹈覆轍嗎?正值國人思索徘徊之際,黨和國家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弊端,作出了英明的抉擇,出臺了《新課程標準》,在其中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于是全國上下的“師”們掀起了一陣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潮。雖然這樣的好事情,讓人激動,但是持續(xù)地時間卻不長。為什么會如此呢?愚下認為,不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受傳統(tǒng)的“授業(yè)”思想作祟,幾千年來,“師”們都是忠實的“傳授”學業(yè)、“傳授”知識的功臣,也教出了知識“廣博”的“孔乙己”之流。也是因為此,在封建社會里“師”被放進了神壇,與“天、地、君、親”同受世人叩拜?!皫煛?,的確地位“崇高”??!也正是這“崇高”的地位,禁錮著一代又一代的“師”的思想,令其不能也不敢輕移“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的正道,使“師”不停地“授魚”“授魚”再“授魚”,從而造就了知識“廣博”而命運悲慘的“孔乙己”,造就了因知識豐富,在奧林匹克競賽上奪冠而動手能力極差的新學子。這樣的悲劇,它就在我們身邊,我們?yōu)楹尾徽嬲厝ジ淖儌鹘y(tǒng)的“授業(yè)”思想,變一味的“授魚”為“授漁”呢?
二是過于擔心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強,害怕課堂失控或是冷場?!皫煛眰儯銈儾皇窃缇徒踢^學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道理嗎?為什么如此不相信學生的能力呢?我想,許多老師都教過魯迅的《風箏》吧!在這篇課文中有一段“我”討弟弟的寬恕的細節(jié),應該不會陌生的。我在教授這一細節(jié)時,也曾按照《教師教學用書》上闡述的那般去引導學生對弟弟的那種“怒其不爭”的批評,突然一個學生舉手說:“老師,我認為這里的弟弟并非是忘記了哥哥小時對自己的事,而是弟弟對哥哥的原諒,因為文章前面已經(jīng)寫到哥哥對自己所作的事的悔恨,弟弟在這里說‘有個這樣的事嗎?只是不想讓哥哥沉浸在這種悔恨中,是對過去哥哥所作的事的一種諒解?!币苍S是我對這個學生發(fā)言的表揚,另一個學生也舉手說:“老師,您前面講到的在哥哥踐踏快要完工的風箏時,說弟弟只是絕望地站著,毫無反抗的意思,我不太贊同這種說法,而是認為弟弟并非沒有反抗的意思,只是弟弟沒有力氣反抗。因為,不僅文章第三自然段中點明了弟弟‘多病,瘦得不堪,而且在第四自然段中也說出了‘論力氣,他是敵不過我的?!蔽耶敃r就在想,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可小視。另外,對于“害怕課堂失控或冷場”,更是小事。因為讓老師放手給學生,并非是否定老師的主導作用,而是要求老師把主導作用做得更好做得更透。
也許,許多老師不僅擔心新授課,而且更擔心復習課,因為每個老師都清楚復習,特別是期末復習的重要,往往是“搞得好則贏,搞得不好則一敗涂地”,所以根本不敢放手給學生,而是不得不費時費力地去與學生“共同復習”,講解知識。對于此,我也曾經(jīng)這樣做過,只是其結果并不太理想,往往出現(xiàn)“油去燈不亮”。因為這,我也惱怒過,認為學生“太笨”??墒?,在過后的反思中,我意識到也許是這種方法存在問題。于是,在新的學期中,我就變通了一下,拿出一個班來搞我所謂的“自主合作式復習法”的實驗:先從班上找出幾個成績較好的又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做組長,接著把剩下的學生均分到各組,然后根據(jù)不同的課體,提出大致的復習方法和要求。(我將復習劃分成了以下幾步:通觀全篇,了解內(nèi)容,如果是文言詩詞,還要求能背誦;掌握生字詞;復習筆記,如果是文言還要求對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進行歸納;復習相關習題;復習檢測)幾期實驗下來,其結果均出我意料,竟期期比我仍按照原來的那種“共同復習”的班要好,并且差距在加大。驚愕之余,我才發(fā)覺采用“自主合作式復習法”的這個班的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fā)揮,無意識下在學生中形成了競爭態(tài)勢,班級的整體實力亦得到了提升。
三是與新課程標準對應的教學評價體系的出臺或是執(zhí)行滯后,擔心考試“出局”。對應的評價體系是主管部門操心的,那不是一個老師能夠真正改變的,但是,我并不認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會被考試淘汰出局。我在想,如果一個學生的能力達到了,會不能應對考試嗎?如果真是出現(xiàn)了“出局”,那也是暫時的,短期的,與長遠相比肯定是利大于弊。這一點,我是經(jīng)過證明的。
老師們,為了社會的真正需要,請走出光環(huán),走下神壇,去改變傳統(tǒng)的“授業(yè)”正道吧,千萬不要再把學生放在自己的“授魚”之下了。老師們,放手吧,真正給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自由,給學生一片自主合作的天地!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