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向陽+李懷亮+司紅玉
摘 要:武術文化是中國悠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著豐富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和實用深刻的技能實踐,其中包含了中國先賢們創(chuàng)造的東方哲學思想與智慧。而《水滸傳》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產(chǎn)生于明代,將宋、元以來有關水滸好漢的故事、戲劇、話本有機結(jié)合,經(jīng)作者整編,創(chuàng)作而成。這部名著在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與殘酷的同時,塑造了魯智深、李逵、武松、林沖、宋江等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其中所描寫的武術精神、拳術套路、武功絕技與武術倫理理念與武德使得這部小說更為廣大讀者所喜愛,而其完整的武術脈絡與深刻的武術理念也成為這部小說的點睛之筆。
關鍵詞:水滸傳 武術文化 武術價值 武術魅力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7)1—0029—03
《水滸傳》全書主要講述了在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水泊梁山懸旗起義,以及聚義之后與朝廷相抗,最后接受朝廷的招安替皇帝四處征討的故事。這部著作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文本本身包含的信息量巨大,有超出原著故事和文學之外的意義。該書自問世以來,已經(jīng)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水滸文化”,而其中所包含的武術文化無疑是諸多文化中最為精彩的一部分,正是得益于此,水滸傳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更為立體與真實,并為后世廣為流傳?!端疂G傳》中所涉及的武術文化來自宋元時期,它不僅僅包括對武術釋義,武術的精神以及武術技能,還有對各種兵器,各路拳法與門派的詳細描寫,而其中所蘊含的武術內(nèi)涵更是對于現(xiàn)代體育理論的發(fā)展與進步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1 《水滸傳》中的武術釋義
武,止戈為武,消停戰(zhàn)事。術,思通造化,隨通而行,指運動。“武”“術”二字合在一起,最早用以形容戰(zhàn)爭的藝術,即軍事技能。在《水滸傳》一書中多用“武藝” “本事”或“手段”幾個來詞代指武術。武藝,又稱武術或者國術。從我國歷史發(fā)展來看,有許多歸屬于武術類的名詞,春秋戰(zhàn)國時期被稱作稱作“技擊”屬于兵技巧一類,漢朝時期則使用“武藝”一詞,并一直延用至明朝末年,在清代初期又借用南朝《文選》中“偃閉武術”(那時泛指軍事)的“武術”這一詞匯,而在民國時被稱作“國術”,在新中國成立后又沿用清朝的稱謂“武術”一詞。[1]《水滸傳》中寫道“這宋江自在鄆城縣做押司,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盵2]等各處。就是以武藝來描寫的。本事,并不是指一個人所懷有的技藝和才藝,而是對當時諸種武術的稱謂,也可以當做本領來理解。比如介紹浪子燕青的時候說“舞的、唱的、彈得、吹的無有不會、無有不能,一身本事、無人比的”。這里可以看出燕青習得本領之眾多。[3]手段可以理解為所懷有的技巧和特長。宋朝蘇軾《與循守周文之書》之二中寫道:“鄭君知其俊敏,篤問學,觀所為詩文,非止科場手段也。”還有在《水滸傳》第17回曹正對楊志說的一段話:“卻才小人和制使交手,見制使手段和小人師父林教師一般?!边@里的“手段”就是指“武術”?!端疂G傳》中的動作描寫還為我們還原了武斗場面的驚心動魄,側(cè)面展示了人物獨特的武藝以及性格特點。例如魯智深在大鬧五臺山時書中寫道“心頭火起,口角雷鳴,奮八九尺猛獸身軀,吐三千丈凌云志氣”;又比如如景陽崗武松打虎時,書中這樣描寫“那武松盡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藝,半歇兒把大蟲打做一堆,卻似擋著一個錦皮袋”。[4]這些在《水滸傳》中出現(xiàn)的武打場景,都表現(xiàn)出了特殊的武術研究價值。我國的著名武術家馬鳳圖曾說過:“研究武術的人,不能單純的把《水滸傳》當成普通的小說來看待,它里面有許多真實可信的材料,從武術史學研究的角度來看,《水滸傳》的功績不亞于戚繼光所著的《紀效新書》,主要在于你是怎么去讀的?!薄端疂G傳》中,既有以馬站為主的長靠類戰(zhàn)斗場面,又有以豪俠步戰(zhàn)為主的短打類搏斗場面。[5]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各個都身懷絕技,武藝高強,在其梁山聚故事的影響下水滸功夫形成,在歷史不斷發(fā)展過程中逐漸成熟并流傳至今,如今水滸武術遍及各處。
2 《水滸傳》中的武術文化
《水滸傳》中所涉及的武術具有哲理性、技擊性、健身性、娛樂性等多種特性,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同時還與體育文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對大眾體育、哲學、美學、醫(yī)學、語言、文化藝術等方面的體育文化有深遠的影響。
宋代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的武藝結(jié)社,成為這一時期武術發(fā)展的一大特點。兩宋時期人們生活的環(huán)境有很大的區(qū)域性,以鄉(xiāng)為中心的區(qū)域使人們的凝聚力很強,而武藝結(jié)社組織便是以鄉(xiāng)社為根本而成立的?!肮纭本褪沁@種武藝結(jié)社之一。[6]除弓箭社外,北宋末年至南宋初期,鄉(xiāng)間居民還組織了“寓兵于農(nóng)”的抵抗金兵的武藝組織“忠義巡社”。“各隨鄉(xiāng)村多寡團結(jié),推擇豪右眾所畏服者,以為正副,置槍杖器甲之屬”,既“依時農(nóng)作”,也“教習武藝”,“御賊備戰(zhàn)”。[7]在當時的山西、河南、山東、河北諸省都有忠義巡社的存在,發(fā)展規(guī)模甚大。在各地鄉(xiāng)村中還出現(xiàn)了組織規(guī)模較小,多是勞武結(jié)合形式的“棍子社”、“霸王社”“亡命社”等以“社”“堡”“山寨”等形式出現(xiàn)的武術社團組織。這些結(jié)社組織形成的目的及范圍也不盡相同,或“自相糾率,保守鄉(xiāng)井”,或“各據(jù)山寨,屯聚自保”,有的是為了抵御外族侵擾,也有的是為了反抗統(tǒng)治階級的壓迫。[8]這些結(jié)社活動所具有的共同點是以軍事訓練為主。他們“聚眾閱習武藝”,以刀槍劍弩為主,突出了武術所具有的實用性價值。隨著宋代商業(yè)經(jīng)濟的繁榮,市民階層壯大,人民生活歌舞升平,人們對精神文明生活的追求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擴大和,由此興起了以娛樂健身為主要目的的武藝社團。南宋都城臨安府(今杭州)出現(xiàn)了許多結(jié)社組織,有習練弓弩的“錦標社”和“射弓踏弩社”,還有使棒的“英略社”等。參加武藝社團的人中有的以此為謀生的手段,有的則是把它當做娛樂消遣,強身健體的活動。習練武藝不僅僅是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還是民間游藝場所、演藝集會不可或缺的表演項目。[9]由此可見,宋代時期出現(xiàn)的各種各樣的民間武術結(jié)社,促使武術走向了社會化和體育化。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水滸傳》對于成熟的武術的套路、門派、武器有詳細的介紹。比如梁山好漢所展現(xiàn)出的“踢打摔拿跌”等技擊方式對于武術文化的研究有極大的價值?!端疂G傳》第67回寫道,李逢與焦挺搏打,第104回王慶與段三娘搏打,都是兩人互相廝打,即徒手散打。王慶與段三娘交手的一段描寫得非常明了,兩人交手過程中有“黑虎掏心”的描述,也有“就勢扭定,只一跤,把女子顛翻在地,順手又抱起來”這招式名字叫做為‘虎抱頭。[10]這就是一種廝打。除此之外,傳統(tǒng)武術不僅重視攻防的技巧,還重視身體素質(zhì)的提高與體能的訓練,還注重人體的力量,爆發(fā)力與柔韌性的提高。在《水滸傳》第6回寫道花和尚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眾潑皮見了,一起拜倒在地,只叫:‘師傅非凡人,只是真羅漢身體,無萬千斤氣力,如何拔得起?確實,粗狂雄偉的花和尚力道也是了得的。”此外在《水滸傳》第28回,武松為了向眾人顯顯示自己的力量,偕施恩來至天王堂前,試著抓舉四五百斤重的青石墩。全書不僅在力量上有細致的描寫,還強調(diào)了人體靈活度。鼓上蚤時遷可以“跳城越墻,如履平地”?!端疂G傳》中多次出現(xiàn)的一些詞匯“解數(shù)”“撲手”“旗鼓”“守命撲”“社條”已經(jīng)形成了全面的用以描述武術格斗的專門用語。此外,《水滸傳》中出現(xiàn)了形式各樣的兵器,主要以棍棒為主,除了常見的刀、槍、劍、戟等,還有弓弩、團牌、流星錘、金鉤套鎖、撓鉤等。每種兵器都有其獨特的造型與用處,也成為了水滸武術文化中精彩的一筆。最后,在《水滸傳》中還生動刻畫出燕青在泰安打擂臺相撲時獲勝的場景:“數(shù)萬的香客看了,齊聲喝彩。”足以彰顯武術獨特的觀賞價值。
3 《水滸傳》中的武術內(nèi)涵
尚武宗德的觀念是武術所具有的重要文化內(nèi)涵。武德,即武術道德,是指從事武術活動的人在社會活動中所遵循的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同時,崇尚武德也是武術能夠不斷傳承與發(fā)揚的重要因素。
《水滸傳》一書產(chǎn)生于明代,卻是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間,在宣和年間就出現(xiàn)了話本《大水滸傳宋宣和遺事》,它主要敘述了宋江、吳用、晁蓋等36人起義造反的故事。在北宋末年,封建社會的黑暗與封建統(tǒng)治者的腐敗造成了對農(nóng)民殘暴的剝削與壓迫,小說中上從高俅下至鄭屠,上上下下形形色色的封建統(tǒng)治的代表人物,他們形成了一個極度黑暗的統(tǒng)治網(wǎng)絡,給底層的勞動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農(nóng)民揭竿起義,反抗封建者的統(tǒng)治?!端疂G傳》通過描寫以宋江為代表的梁山好漢反抗封建統(tǒng)治者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農(nóng)民革命斗爭生活的過程,并且深刻地展現(xiàn)了一大批有志之士為了“蒼生黎民,天下大義”而不顧個人安危,勇于斗爭的形象,這種可歌可泣的“義氣”正是武術中最為重要的武術內(nèi)涵。這種武術內(nèi)涵驅(qū)動眾多好漢聚合在梁山泊扶危救困,鋤強扶弱,塑造了李逵、魯智深、武松、林沖等一系列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贊頌了起義英雄不畏強權的反抗精神,映射出他們所具有的英雄氣概、優(yōu)秀的品質(zhì)以及斗爭的意志和凝聚在一起的偉大力量。
毛澤東曾說過,梁山好漢是不甘于受統(tǒng)治階級壓迫的敢于反抗強權政治的英雄。他還曾說:“當時農(nóng)民聚眾起義,占據(jù)了許多的山頭,有清風山、二龍山、桃花山等,這可謂是群雄割據(jù),到最后都聚集到梁山泊,建立了一支反壓迫的武裝隊伍以抵抗朝廷軍隊,這支隊伍,來自各個山頭,統(tǒng)帥得很好?!?/p>
《水滸傳》中多處體現(xiàn)了這種俠義的精神,比如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魯智深為金翠父女打抱不平,結(jié)果卻淪為了“逃犯”。其后又大鬧桃花村,火燒瓦罐寺,將那些趁亂強搶民女,欺壓百姓的人一并鏟除。最后,懲治高衙內(nèi),大鬧野豬林救出了險些被害死的林沖,這樣的義舉正是武術武德的典型示例。武松景陽崗打虎、除惡蜈蚣嶺則體現(xiàn)了武松路見不平,為民除害的精神,但其卻拒絕接受打虎的賞銀,又反映了武松的忠厚仁德。其后為兄報仇,怒殺西門慶,則體現(xiàn)了武松剛直的品性與重情重義的品質(zhì)。
除了水滸傳中各路英雄好漢的描寫之外,其中的巾幗須眉與女中豪杰也格外引人注目?!端疂G傳》中有三位巾幗英雄,話說孫二娘雖是一副女流打扮,卻眉橫殺氣,眼露兇光,號稱母夜叉。她與丈夫張青開黑店賣人肉,在被武松識破之后仍能巧妙應對,在投奔二龍山時,又幫武松出謀假扮頭陀,這都體現(xiàn)出孫二娘有著遠超尋常女子的膽識與智謀。除此之外,還有母大蟲顧大嫂開賭殺牛樣樣精通,還有很好的武藝,二三十人無法近其身,她丈夫?qū)O新的武藝也不及她。書中這樣描摹出顧大嫂的形象:“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頭異釵環(huán),露兩臂時興釧鐲,生來不合拈針線,正是山中母大蟲。”顧大嫂為救表弟解珍、解寶,不顧危險劫監(jiān)牢。假扮女眷里應外合攻破祝家莊。由此可見顧大嫂是豪氣干云的女中豪杰。
在黑暗的北宋統(tǒng)治下,大批好漢打破固有的階級屬性,揭竿起義,為追求幸福的生活而奮起反抗,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興亡緊緊地連在一起,書寫了一卷可歌可泣的反抗史。每一位梁山好漢都恪守心中的正義,遵循武術的道德規(guī)范和應有的道德品質(zhì),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故事在折射出水滸傳中的武術內(nèi)涵的同時,促進了武術精神的發(fā)揚,弘揚了中華民族愛好武德的珍貴品質(zhì)。
4 結(jié) 語
《水滸傳》中108位英雄好漢師承各派,精彩的武林故事將百家武術文化抒寫的淋漓極致,其對后世武術的傳承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體育藝術,也通過《水滸傳》打通了通往世界的大門,使得中華武術不斷被世界了解,最終得以不斷精進與創(chuàng)新。其中所蘊含的武術理念與武德及深刻的武術精神也對后世對武術的發(fā)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 盼,劉 坤.淺談兵家思想與武術的發(fā)展[J].搏擊·武術科學,2013(1).
[2]施耐庵.水滸傳[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
[3]張 濤.《水滸傳》中的武術文化和武術精神詮釋[J].陜西教育,2015(03).
[4]施耐庵.水滸傳[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
[5]李 兵.《水滸傳》之武藝研究[N].2008.
[6]林友標.蘇軾與弓箭社探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0(2).[7]李心傳.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8]高 亮,孫慶平.我國武術社團發(fā)展的歷程回顧與展望[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7(1).
[9]馬文友.套子武術最早出現(xiàn)在宋代的社會學闡析[J].浙江體育科學,2008(5).
[10]劉秉果.《水滸傳》中的體育文化[J]體育文化導刊,2004(1):74-76.
On the Value of Wushu in the “Water Margin”
Han Xiangyang Li Huailiang Si Hongyu(1.Main Colloge of Sports,Zhengzhou University,450001 Zhengzhou Henan,China)
Abstract:Martial art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long culture, it has a rich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of the system profound practice, which contains Oriental philosophy and wisdom China sages of creation. The 《 Water Margin 》as one of Chinas four masterpiece, it is produced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hero of the story, the water margin since the Song Dynasty,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vernacular, the author reorganized, creation. The work of the feudal ruling class to expose the corruption and bruta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success of the shape of Lu Zhishen, Li Kui, Wu Song, Song Jiang, and so on. he description of the spirit of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routines, martial arts techniques and martial arts ethics and morality makes the novel more popular with the public, and the complete history and profound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concept has become the novel punch line.
Keywords:Water Margin martial arts culture martial arts value martial arts cha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