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戰(zhàn)前后赴歐華工思想變化探析

      2017-03-22 18:32:07董振超
      關鍵詞:華工歐洲

      董振超

      一戰(zhàn)前后赴歐華工思想變化探析

      董振超

      一戰(zhàn)爆發(fā)后,北洋當局采用“以工代兵”方式參戰(zhàn)。超過14萬的中國勞工遠赴歐洲,為協(xié)約國從事戰(zhàn)地設施建設以及后方運輸?shù)热蝿铡K麄兘邮苷心几皻W,起初是為賺錢以解決生計問題。但赴歐之后,他們受到歐洲文明的影響及歐洲軍士為國死拼精神的感召,萌生了強烈的愛國情懷。在學習西方先進知識和技術的同時,產(chǎn)生了強烈的工人階級意識,政治覺悟不斷提高。回國后,他們成為傳播西方文明的先行軍,為改良中國社會及推動工人運動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戰(zhàn);歐洲;華工;思想變化

      一、華工赴歐背景簡述

      一戰(zhàn)爆發(fā)后,英、法等協(xié)約國大批青壯年奔赴前線作戰(zhàn),后方人力資源嚴重匱乏。凡爾登戰(zhàn)役和索姆河戰(zhàn)役,使協(xié)約國勞動力短缺態(tài)勢更加突出。為此,英、法相繼計劃在中國招募價格低廉、勤勞能干的勞工。

      鑒于這種情況,曾經(jīng)出任袁世凱政府總統(tǒng)府秘書長、后出任民國政府內(nèi)閣總理的梁士詒,綜合考慮中國財政和軍備狀況后,向北洋政府提出了“以工代兵”的戰(zhàn)略計劃。他認為此計劃有諸益處:一是華工可得報酬,接濟家庭;二是“中國政府不費分文,可獲戰(zhàn)勝后之種種權利”[1]。計劃首先得到法國政府和軍方的積極支持,遂成立陶履德招工團與中國惠民公司以商業(yè)名義招募華工,以避免德國指責中國破壞中立協(xié)定。隨后,英國政府也開始與中方合作在山東威海衛(wèi)設立華工招募和培訓機構,主要在中國華北地區(qū)招募勞工。

      據(jù)史料記載:自1916年5月輸出第一批勞工開始到一戰(zhàn)結束,協(xié)約國在中國招募了15萬余勞工,俄羅斯也在華北招募了5萬人。赴歐洲西線的華工,近10萬人被分派到英國,4萬人被分配到法國,另有1萬人被派給后來參戰(zhàn)的美軍[2]。華工按照軍事化進行管理,主要工作是戰(zhàn)地后勤,也進入英、法工廠服務。中國對德宣戰(zhàn)后,有少部分華工加入法軍參加戰(zhàn)斗。華工雖遭遇了較大傷亡,但大多數(shù)華工在戰(zhàn)火中得以生存下來,并于1919年秋陸續(xù)被遣返回中國。赴歐參戰(zhàn)對華工整體素質(zhì)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思想的變化尤為明顯。

      二、華工赴歐前后觀念變化

      (一)赴歐前的動機

      華工出國前,時值中國社會動蕩、自然災害頻繁,大多數(shù)農(nóng)民生活困苦,整日為維持生計而苦惱。此時,協(xié)約國在中國招募勞工的計劃給了他們重新生活的希望。故此,這一時期赴歐華工的觀念是維持生計,希望出國發(fā)大財。

      以當時華工主要輸出地山東省為例,災荒頻發(fā),旱澇交錯,土地危機嚴重,時值山東討袁護國戰(zhàn)爭的爆發(fā),社會動亂不斷,廣大農(nóng)民最基本的生計問題都無法解決。“雖然所招收的是35歲以下的壯年,但形容憔悴,滿臉皺紋和飽經(jīng)風霜?!保?]為了養(yǎng)家糊口,他們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另謀生計。

      當時英、法等國招募華工時,承諾給予豐厚的報酬,這成為推動中國勞工踴躍報名的又一大助力。當時,在山東威海衛(wèi)流行這樣一則廣告:“帶著至少5年的合同去法蘭西吧!你的年收入將達到2 000法郎,回來時你將成為大富翁?!保?]英、法在付給華工報酬的同時,中國政府也定期補助華工的家屬。曾作為華工的山東泰安人嚴振盛說,“全村34名華工出國前的共同信念:趁此時機出國發(fā)大財,以后富貴還鄉(xiāng)?!保?]777他還在回憶錄中引用為招募華工做宣傳的基督教徒王培緒的話:“凡參加者除每月工資12元外,再由教堂每月發(fā)給家里10元。這10元足能糴一千多斤高粱,何如干華工好呢! ”[4]776

      由于當時在國內(nèi),廣大農(nóng)民不能獲得安穩(wěn)的生活,赴歐參戰(zhàn)、獲取豐厚的報酬成為廣大勞工一致的初衷。

      (二)赴歐后的觀念

      華工到達歐洲戰(zhàn)場后,參與戰(zhàn)地建設、后方運輸?shù)榷囗椆ぷ鳎麄兊乃枷氚l(fā)生了較大變化。華工不再以單純的賺錢為目的,開始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國情懷,他們積極學習西方先進的知識與技能,并且初步具備了工人階級的政治意識。

      1.飽含強烈的愛國情懷

      華工出國的目的就是單純的獲取報酬以維持生計,但當他們真正站在硝煙彌漫的歐洲戰(zhàn)場,面對各國民眾為保護家園而奮力死戰(zhàn)的場景,他們的內(nèi)心被極大地觸動。而且,華工在歐洲從事繁重工作時受到的歧視,也激發(fā)了他們強烈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尊心,他們希望有一個強大的國家作為自己的后盾,他們甘心為祖國的發(fā)展奉獻自己的力量。1917年,中國北京地區(qū)發(fā)生天災,華工知曉后積極捐款。李俊在給外交部的報告中寫道:“多者一人獨捐200法郎,少者1法郎。到1918年3月底,共收到華工捐款10 138法郎。 ”[5]

      華工用實際行動來維護祖國的尊嚴。一戰(zhàn)結束后,5 000多名華工受邀參加在比利時舉行的運動會,以慶賀協(xié)約國的勝利,他們見會場各國國旗中唯獨沒有中國國旗,遂向舉辦方提出強烈抗議并憤然離場。在回國的路途中,拒絕下船踏上日本國土進行休整。一系列的實例證明了國家、民族尊嚴在來到歐洲的華工思想中已經(jīng)不再是抽象化的概念。

      2.整體素質(zhì)得到提升

      華工在愛國情感迸發(fā)時,也被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深深吸引。他們開始思考中國和西方國家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距,怎樣做才可以使中國強盛。他們發(fā)現(xiàn),法國軍民不分男女、不分階級,各司其職、盡心盡力且工作效率很高?!八麄兌技庇麑⑦@些經(jīng)驗心得帶回中國,傳播給同胞,共同努力使中國強盛?!保?]

      在歐洲的履歷使華工有機遇親身體驗西方的生活方式,他們可以在工廠等部門工作。他們寄予在歸國后能將這些新觀念、新技術傳播給同胞。山東華工傅省山在《華工周報》第一次征文比賽中獲得第一名,他除了對國內(nèi)的女子纏足、迷信邪說等問題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外,最重要的是意識到了農(nóng)業(yè)中國與西方工業(yè)國家的差距,為此,他立志要“增長自己見識,將來回國,可開導本國人。 ”[7]30-31可見,赴歐華工整體素質(zhì)的提升是顯著的。

      3.工人政治意識的覺醒

      華工赴歐前,大都是封建農(nóng)民且基本處于文盲狀態(tài),缺乏系統(tǒng)的知識教育,他們連工人最基礎的知識與技能都不具備,工人政治意識更是無從談起。來到歐洲后,在與歐洲工人的工作生活中,他們開始意識到農(nóng)民與工人的差距,深刻理解了知識教育對于個人的發(fā)展乃至國家進步是何等重要。他們非??释邮芙逃粌H是為了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更是想回國后為祖國的進步作出貢獻。不少華工開始注重保護自己的階級利益,他們組織工會,抗議歧視與虐待,進行罷工活動。“據(jù)統(tǒng)計,僅為抗議虐待,華工組織的大規(guī)模罷工抗議活動近30次?!保?]

      華工們工人階級意識萌芽。他們開始團結在一起成立各種工會組織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旅法華工會。工會章程明確指出,要學習和吸收西歐的長處,培養(yǎng)專門的技術工人,為自己的同胞擴張生計,也為將來回國后力助社會改革。從工會章程可以看出,華工不僅在意自己的利益,而且時時刻刻為祖國的發(fā)展著想,這正是工人意識覺醒的表現(xiàn)。

      三、思想變化的原因

      (一)歐洲軍士為國拼死奮戰(zhàn)的沖擊

      中國勞工到達歐洲戰(zhàn)場時,眼前除了戰(zhàn)爭造成的一片狼藉外,更使他們感到震撼的是當?shù)厝藗優(yōu)楸Pl(wèi)自己的國家所付出的努力。一位華工說過,赴歐前他們并不真正理解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只知參軍是為賺取軍餉以養(yǎng)家糊口,但到了歐洲戰(zhàn)場,看見外國人為國家浴血奮戰(zhàn),心里就不知不覺燃起愛國之情。

      歐洲軍士在殊死奮戰(zhàn)、保衛(wèi)國家的同時,也啟迪了華工們的愛國情感。《華工雜志》有一篇文章記載:華工經(jīng)歷了歐洲戰(zhàn)爭才理解,歐洲軍士為國拼死奮戰(zhàn)不是為軍餉而是為信仰、為義務,“既守衛(wèi)國家,又庇護己身,始知征兵制度之善”??梢?,華工不僅知道歐洲人為國奮戰(zhàn)來源于人們強烈的愛國情感,更重要的是認識到歐洲征兵制度的利處。華工也開始初步理解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并產(chǎn)生了一定的愛國情懷。

      (二)歐洲文明開化的影響

      歐洲近代的社會風氣一直比較開明。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開展使人民政治覺悟提高,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到來使歐洲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一戰(zhàn)爆發(fā)后,不少先進知識分子開始呼吁中國參戰(zhàn),這不僅是中國收回部分主權、提高國際地位的契機,而且也是中國借此學習西方先進思想和科學文化知識的良好機會。當時,李石曾闡述了華工赴歐帶來最重要的利處,他認為歐洲社會風氣開化、思想活躍、科技發(fā)達,如果中國勞工能長期置于此種環(huán)境中,必會“耳濡目染,吸其所長,他日次第歸國,必有益于社會教育之進行,而大減阻力。 ”[9]

      華工通過在前線及后方的觀察學習,親眼目睹了中國與歐美國家的差距,意識到中國社會的封建迷信、女子纏足等問題對社會發(fā)展所造成的阻礙,他們希望回國后能夠參與革除這些弊端。

      (三)協(xié)約國開辦教育機構的成效

      華工初到歐洲,由于風土人情、語言等差異,容易與當?shù)剀娒癞a(chǎn)生隔閡,加之由于大多數(shù)華工知識能力有限,所以經(jīng)常發(fā)生不必要的誤傷事件,例如不些華工誤飲工業(yè)酒精而喪命。

      為了盡量減少華工不必要的傷亡,提升華工的素質(zhì),提高工作效率。英法等國開始開辦專門的教育機構來培訓華工,如華工學校等。法國政府除了借給學校用地外,每年還資助法郎。無論是前線還是后方,華工在正式工作之前都要受到系統(tǒng)培訓,以便能夠迅速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掌握各種專業(yè)技能。陳三井在所著《華工與歐戰(zhàn)》中提及到,大多數(shù)華工赴歐前出身貧苦,絕大部分人是文盲。赴歐后,“經(jīng)青年會等機構之熏陶,已能寫普通家書”[10]。

      華工赴歐后在文化知識及工業(yè)技能方面得到明顯提升,除了華工本身的勤勉努力外,這與青年會等教育機構的培訓是分不開的。這些機構的努力將華工牢牢地團結起來。

      (四)先進知識分子的努力付出

      蔡元培指出,如若提高中國在國際中的地位,首先要了解和學習西方先進的文明,而在歐華人就是中國學習西方文明的前驅[11]。李石曾、晏陽初等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預見到了受教育的華工回國后對祖國發(fā)展所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遂致力于華工教育。

      早在20世紀初,李石曾就積極主張中國人應踏上歐洲土地向西方學習。一戰(zhàn)爆發(fā)后,他和吳稚暉、蔡元培等人于1915年在法國巴黎創(chuàng)設了勤工儉學會,與法國合作在中國招募華工,其宗旨是以勤工儉學的方法,來提高華工的文化水平。1917年,李石曾等人在法國巴黎創(chuàng)辦《華工雜志》,特地為廣大華工提供國際和國內(nèi)的時事信息。戰(zhàn)后,他成立了留法勤工儉學會,為中國人留法提供幫助,如鄧小平、周恩來等人留學都得到過這個組織的幫助。

      受華工影響最大的是晏陽初,他說:“我去法國原是想教育華工,沒想到他們竟教育了我。”[12]1918年晏陽初從耶魯大學畢業(yè)的第2天便趕往法國,開始了為華工服務的漫長歷程。他首先在華工營舉辦華工識字班,并使用“滾雪球”式的教學方法,在華工營進行一場識字運動,掃除了大多數(shù)華工的文盲狀態(tài)。“在赴法華工中,原來識字的人只有20%,經(jīng)過一年多識字班的教育,識字的人增加至38%?!保?]34華工經(jīng)過識字讀書,整體精神面貌得到了改善,社會政治意識也得到提高。為鞏固華工所學到的知識,也為進一步提升華工的整體素養(yǎng),晏陽初在基督教青年會的資助下開辦了《華工周報》并擔任主編,報刊開設了“祖國消息”“歐美近聞”等專欄,還經(jīng)常舉辦一些以愛國教育為主題的征文競賽,眾多華工踴躍報名。這些活動提升了華工的思想境界,激發(fā)了他們的愛國情懷。

      四、歸國后的社會活動及影響

      作為中國參戰(zhàn)代表的14萬余華工為中國參加戰(zhàn)后和平會議開辟了道路,晏陽初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中國在巴黎和會的地位,不是外交家的辭令換來的,而是被中國人輕視被外國人踐踏的苦力爭來的?!保?]最重要的是,經(jīng)過一戰(zhàn)的洗禮,華工整體素質(zhì)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立志改變中國社會風貌。

      (一)傳播西方文明的先行軍

      回國后的華工每個人都充滿新精神,他們把封建守舊的中國社會作為傳播新思想的沃土。本懷考察學習目的的山東博山和尚村的孫干,經(jīng)過在歐洲2年的考察,回國后撰寫了《歐戰(zhàn)華工筆記》《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場見聞記》。他的出發(fā)點就是立志向國內(nèi)同胞介紹他在歐洲的見聞。他還仿照法國鄉(xiāng)村教育模式,在博山建立了第一家女子學校,這在華工傳播西方文明過程中是一個很成功的案例。不少華工回國時都捎帶了許多的新鮮玩意,如留聲機、手搖電影機等,這些東西在中國農(nóng)村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還有人捎回來國外的風光照片,介紹西方的軍事現(xiàn)代化、農(nóng)業(yè)機械化以及西方的娛樂方式等。這些都使受封建思想禁錮的中國農(nóng)民體驗到了西方文明的魅力,而這些東西不僅成為傳播西方文明的載體,更是國人認識西方的一個窗口。

      (二)改良中國社會的促進者

      一些華工長期在工廠服務,掌握了一些先進的技術,并受到一定程度的西式教育,懂得了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等,“凡此種種,均為日后促進工業(yè)化的關鍵?!保?3]還有華工回國后積極研制機器并獲得了專家的認可,他將自己在國外2年的經(jīng)驗也廣泛分享。接觸到西方新思想的華工也立志要改變中國的社會風俗,提倡新型的生活方式,比如革除女子纏足陋習等。

      毫無疑問,赴歐后的華工在思想上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對祖國的期望高漲,并且愿意為祖國的發(fā)展獻智獻力,做改良中國社會的促進者。

      (三)工人運動的推動者

      一些華工歸國后自發(fā)組織了中國最早的現(xiàn)代工會之一,即“歸國華工工會”,以爭取提高國內(nèi)工人的權利為宗旨。該會工人潔身自好,立志不賭、不嫖、不酗酒、不抽鴉片[14]。工會一直積極組織各種社會活動以擴大工人階級在社會上的影響。此外,他們還組建了“歸國駐法華工會”“參加一戰(zhàn)者工會”等組織,推動了國內(nèi)工人運動的發(fā)展。

      “五四”運動爆發(fā)后,赴歐歸來的華工作為工人階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登上歷史舞臺。他們憑借自己在歐洲所學的經(jīng)驗積極參與國內(nèi)工人運動,“有很多是在20年代把‘五四’運動推向極端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主要分子?!保?5]而身在國外的華工也以各種方式來聲援“五四”運動。

      同時,從俄國歸來的華工成為傳播馬列思想的源泉,為共產(chǎn)國際和俄共在中國開展革命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盡管北洋政府擔心大批華工回國帶回激進思潮擾亂其統(tǒng)治,且籌劃一些措施阻止華工回國,但大部分華工最終重返祖國,成為國內(nèi)開展革命運動的堅實根基。

      五、結語

      華工赴歐,是中國結合當時的國際社會局勢為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而主動做出的積極應對。雖然有學者認為這是國弱的表現(xiàn),但作為戰(zhàn)勝國一方的中國最終以大國的身份出席了戰(zhàn)后和平會議,收回了部分主權,開始參與國際政治。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刺激了“五四”運動的爆發(fā),促使中華民族大覺醒,這一切的基礎都是由14萬余華工的血汗堆積而成的。

      赴歐華工在出發(fā)前大都以維持生計、解決貧困為根本目的。赴歐后,在歐洲現(xiàn)代文明、戰(zhàn)爭的沖擊以及社會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他們不僅更加明確了國家的概念,而且有了更強烈的愛國情懷。他們認真了解和學習西方先進文明,無論是文化水平還是政治覺悟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歸國后,他們在傳播西方文明、促進社會改良、推動工人運動發(fā)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2002年3月30日,一戰(zhàn)最后一位華工在法國逝世,享年103歲,這意味著這段由數(shù)以萬計的中國勞工書寫的輝煌一頁就此翻過,我們不能忘記、抹殺他們對歷史的貢獻。

      [1]宋德星.赴歐華工一戰(zhàn)中的特殊軍團[N].解放軍報,2014-08-07.

      [2]王平貞,趙俊杰.一戰(zhàn)百年:華工赴歐啟示錄[J].世界知識,2014(21).

      [3]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山東省志·僑務志[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45.

      [4]山東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山東文史集粹[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8.

      [5]陳三井,呂芳上,楊翠華.歐戰(zhàn)華工史料[M].臺北: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391.

      [6]徐國琦.文明的交融[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7:134.

      [7]吳相湘.晏陽初傳:為全球鄉(xiāng)村改造奮斗六十年[M].臺北:臺北時報文化事業(yè)公司,1981.

      [8]張建國,張軍勇.悠悠歲月話一戰(zhàn)華工[N].中國檔案報,2003-08-08.

      [9]李石曾.李石曾之移民意見書[J].東方雜志,1917(7).

      [10]陳三井.華工與歐戰(zhàn)[M].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6:143.

      [11]高平叔.蔡元培全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219.

      [12]宋恩榮.晏陽初文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9:306.

      [13]叢愛娟.參加一戰(zhàn)的華工與威海衛(wèi)[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96.

      [14]康榮,柳宗書.激流中的“一戰(zhàn)”華工[J].百科知識,2014(13).

      [15]周策縱.五四運動史[M].長沙:岳麓書社,1999:48.

      (編輯:王苑嶺)

      K258.9

      A

      1673-1999(2017)08-0105-04

      董振超(1992—),男,安徽大學歷史系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文化史。

      2017-04-01

      猜你喜歡
      華工歐洲
      一戰(zhàn)英招華工遣返問題研究
      安徽史學(2023年4期)2023-08-09 01:29:58
      被遺忘的貢獻者:一戰(zhàn)華工回國安置問題研究
      歐洲“蘆筍季”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5:50
      大連中華工學會舊址紀念館
      歐洲之恐:歐洲可以迅速撲滅恐怖襲擊,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英語文摘(2021年1期)2021-06-11 05:46:56
      一戰(zhàn)時期的法國華文報刊和華工教育
      在歐洲邂逅溫州人
      華人時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0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鮮為人知的華工“一戰(zhàn)”故事
      復興中的歐洲有軌電車
      正阳县| 潮州市| 韩城市| 上高县| 河池市| 保山市| 施秉县| 屏东市| 西林县| 蓝田县| 施秉县| 尼勒克县| 铜川市| 酒泉市| 五台县| 宜君县| 化德县| 花莲市| 朝阳市| 诸暨市| 松阳县| 辛集市| 崇阳县| 上栗县| 藁城市| 宕昌县| 淳安县| 喀喇沁旗| 砀山县| 勐海县| 濮阳县| 宜都市| 尼木县| 宜黄县| 和政县| 潼南县| 黎平县| 丁青县| 赞皇县| 车致| 五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