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恒
說到內(nèi)心活動,小朋友可能會認為就是“我”咋想的。哈哈,你想過沒有,我們作文中出現(xiàn)的其他人也有心理活動呀!別人的想法如果不親口告訴你,你又想把別人的想法寫出來,怎么辦呢?李老師教你一招:猜唄。不過,猜測別人的內(nèi)心,不是瞎想,要以我們看到、聽到、聞到的人物的表象作為依據(jù)。
猜測,有估計的可能,是不確定的因素。描寫的語言一般情況下要冠以“也許”、“大概”、“是不是”、“可能”這類表示“不確定”的詞語。
除了“猜”人的內(nèi)心,我們寫作文時,還常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人之外的其它物當成人來寫。比如,“鳥窩里的小鳥嘰嘰叫著。它們是餓了,還是想媽媽了?”小鳥沒有思想,但我們按照人的思維和生活習慣猜測,它“叫”,有可能是“餓”或者“想媽媽了”。以人的視角猜測“物”的內(nèi)心世界,也挺有趣的。
這次,我們來猜測他人(物)的動作、行為里的內(nèi)心活動。
你看,老師一臉冰霜地走進了教室,用冒著寒光的眼睛掃視了一下全體同學。老師的“掃視”有寓意,隱含的是什么呢?哈哈,一般他不會告訴你。這就需要我們用內(nèi)心和他的動作對話,猜一猜。
老師是不是在用目光告訴我們:誰再說話,有你好看的。老師會怎樣懲罰那些倒霉蛋呢?……省略號里的內(nèi)容很多喲,你想到了什么?
猜測的內(nèi)容,不僅僅局限別人的內(nèi)心,別人做這個動作的原因也可以猜測,也是你的內(nèi)心活動喲。
如,上課了,同桌不時抬起右手往后背摸。
“摸”的原因是什么呢?這家伙,昨天晚上被蚊子叮了后背吧?看他坐臥不安的樣子,一定是瘙癢難耐??!也許,是擔心誰在他后背貼“名牌”了吧。他愛這么捉弄人,以為別人都和他一樣啊?
猜測別人內(nèi)心描寫,最容易和自我的“獨白”做加法,聯(lián)手表現(xiàn)更為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
如,考場上,我前排的小明趁監(jiān)考老師不注意,又扭過頭來。
“扭過頭來”,他要干什么呢?他又來求援了,是不相信自己的答案還是缺少思路?自己一點腦子都不用,我還做不做題了?再說了,叫監(jiān)考老師看見,說不定還懷疑我向他借答案呢。下劃線的獨白和前面的猜測是不是“天仙配”?
小朋友,你學會猜測了嗎?來,練練兵吧。
下列人物的動作、行為,你猜測到了什么?
1. 上課了,小肖剛坐到凳子上,突然又站了起來。
李老師支招
來自凳子的原因:釘子露頭了,水灑在上面了,還是……
來自自身的原因:剛打過針,屁股上長癤子了,還是……
來自內(nèi)心的原因:突然想到了什么?作業(yè)忘帶了,老師交代的事兒沒做,還是……
幾個猜測順暢地連接在一起,哈哈,他這一“站”是不是具體了?
2. 老師把卷子一下扔到他桌上。待了好大一會兒,他才伸手把卷子拉到自己面前,捏著試卷剛想打開,又猛地合上了?;剡^頭左看看,右看看,確認沒有人注意他,閉上眼睛,雙手合十,嘴里默默念叨著什么。接著,又在胸前畫了個十字架。
3. 我把同桌的書包碰掉地上,書本、文具撒了一地。他舉手就想打我,可他眼睛往教室前面瞟了一眼,舉著的手竟沒有落下來。
4. 小狗叼走了我的鞋子,我忍不住踢了小狗一腳。小狗淚眼汪汪地看著我。
參考2:他呀,大概祈求觀音、如來、閻王保佑他考一個好分數(shù)吧。可能還嫌不夠,又求上耶穌了。哈,這下中國的、外國的神都求了,加了個雙保險。哼,憑著他平時丟三落四、粗心馬虎的樣兒,哪國神仙也不會保佑他,要是調(diào)皮的悟空來了,說不定還會悄悄把他的分數(shù)改成雞蛋一枚?!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