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路徑
江蘇省寶應縣望直港鎮(zhèn)中心初級中學 嚴 靜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積極開發(fā)有效的教學策略,并將新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在一起,才能讓學生成為有興趣的語文學習者,從而不斷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提升學習效果。
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yǎng)路徑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人們對于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構建高效的農(nóng)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學生具有探究語文知識的興趣、課堂參與積極性以及自主學習能力,才能融入到多種多樣的課堂活動中。
轉變師生觀念,需要教師建立全新的教師觀,重新審視個人所具有的學生觀,認清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建立平等、和諧、全新的師生關系,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要激發(fā)起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先做到尊重學生,以學生的需求與愛好為出發(fā)點設計與組織教學。師生觀念的轉變,是教師個人教學理念更新的重要一步。每位工作在一線的教育工作人員,都要認識到教育工作的服務性,用創(chuàng)新合理的教學行為,為學生提供健康的教育,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才能讓學生不斷強化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語文學習效果。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教師習慣于控制學生。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從教師的指揮,沒有學習的自由,缺乏自主思考時間和空間;師生之間互動較少,且不在一個社會層次上。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就要做好師生互動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工作,在課堂中多與學生交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
比如,在講解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可借助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主題與學生溝通。冬天是每一個學生都會經(jīng)歷的季節(jié),是學生熟悉的事物。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讓他們表達自己對于冬天的看法,說一說自己眼中的冬天,能夠讓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起來,也能夠讓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自然。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往往關注課后習題的解答,將完成課后習題作為語文學習的主要目標。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就需要豐富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手段,讓學生有機會表達個性化的看法。比如有的學生說“在我心中,冬天是火熱的,雖然天氣寒冷,但這會讓大家更愿意聚在一起,人氣更旺?!庇械膶W生說“冬天是死氣沉沉的,因為所有的樹葉都落了數(shù)字,樹木看起來光禿禿的,周圍也沒有色彩”。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看法,并主動用引申性的問題與學生進一步互動,讓課堂成為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的地方。
創(chuàng)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對于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教師以傳統(tǒng)的教學邏輯為指導,一味地的組織學生閱讀課文,背誦課文,解決課后問題,使初中語文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在創(chuàng)新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堅持寓教于樂的原則,將游戲活動與初中語文教學實踐結合在一起。從教學內(nèi)容出發(fā),組織科學合理的教學游戲活動,才能讓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得以提高,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有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的興趣,為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游戲活動,是為學生的語文學習而服務的,不是單純的娛樂活動。因此,教師要重視游戲目標與教學目標的結合,使學生在活動中能夠獲取新的語文知識,提高課程語文學習能力。
比如,在講解《天凈沙·秋思》時,教師可以組織一次“我是小畫家”的競賽游戲,讓學生從自己對古詩意象的理解層面出發(fā),簡單畫出你心中的“小橋流水人家”。在游戲之前,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上尋找一張“小橋流水人家”的照片,并利用多媒體設備將這個照片展示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并讓學生借助自己的思維和想象,畫出一張全新的“小橋流水人家圖”,最后由教師進行評判,看哪位同學畫出的畫面最美。這樣將競爭機制融入到初中語文課堂的游戲活動中,能夠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強,促進教學進度的加快,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夠被調(diào)動,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又如在學習其他古詩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古詩朗誦的活動,讓學生在古詩朗誦游戲中,發(fā)揮個人朗讀的天賦,促進學生展示個人才能,讓課堂教學更加創(chuàng)新,學生學習興趣更高,自主學習能力更強。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課程標準對當代語文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全新要求。學生是學習活動中的主人,教師只有尊重學生,才能讓課堂變得高效、高質,才能實現(xiàn)促進學生自主能力提升的目標。對此,教師需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找到主人翁的感覺,建立課堂學習中的主體意識。鑒于此,教師需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以創(chuàng)新的課堂活動形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此外,還需要教師將自主、合作、探究這些新課程改革提倡的教學方式,積極應用到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
比如,在講解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個散文時,教師可以利用自主學習模式,先組織學生預習課文,為學生設置科學合理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利用課間時間,自主學習,了解個人語文閱讀能力,建立語文學習的信心。如“這個小說主要講述了什么故事?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去搜集與文章相關的課外資源,幫助個人理解小說。更能自主學習過程中與文章充分互動,找到學習重點,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是讓初中語文課堂得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必要前提。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起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突出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主體地位,才能減輕師生的教學與學習壓力,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1】夏穎.培養(yǎng)質疑習慣,推動自主學習【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4(02)
【2】林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05)
【3】陸利平.語文教學中的自主學習淺談【J】.文學教育(上),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