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課堂體驗 “反芻”記敘文寫作
——記一堂“細節(jié)描寫”寫作指導課
江蘇省常熟市滸浦高級中學 周 薇
學生記敘文達不到三類卷的原因多是沒有做到“在故事處理或者細節(jié)描摹或者真實性、生動性某方面有可圈點處”,故事大多“平鋪直敘”,沒有用以烘托主旨的細節(jié)描寫或細致描寫的片段。缺乏細節(jié)描寫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缺乏相應的體驗。在緊張的高中學習階段,更多的體驗只能由老師引導,在課堂上獲得。設計了這堂記敘文寫作指導課。旨在:一、在課堂上帶領學生拓展體驗;二、進一步學習記敘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
體驗 課堂 細節(jié)描寫 特寫鏡頭
一般來說,作文的市均分為45-46分,筆者所在學校的校均分為46-47分,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作文屬于四類卷。從評分標準看,學生達不到三類卷的原因多是沒有做到“在故事處理或者細節(jié)描摹或者真實性、生動性某方面有可圈點處”,故事大多“平鋪直敘”,沒有用以烘托主旨的細節(jié)描寫或細致描寫的片段。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個問題呢?若在比較成功的創(chuàng)作中,我們一定能看到一個個生動的細節(jié),一幅幅真實的場景。但是這些內容,在四類卷的學生作文中是沒有的。和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知道要選取細節(jié)去描繪場景、表現(xiàn)主旨,但是他因為缺乏相應的體驗所以寫不出。
關于增加生活體驗這一點,其實平時老師也大多提倡過,但課后真正踐行學生的實在寥寥,更有甚者直接問老師:我做過菜了還是不會寫文字,怎么辦!
所以,筆者基于“學生不會寫細節(jié)描寫”“學生缺乏體驗”“體驗不應只是課上的口號”這三點,設計了這堂記敘文寫作指導課。旨在:一、在課堂上帶領學生拓展體驗;二、進一步學習記敘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
學生存在的問題是:因為缺乏體驗,所以在創(chuàng)作之時,頭腦里只有一個場景的大概,卻沒有很清晰的可供選擇和描繪的特寫鏡頭,即細節(jié)。
成功的作家,很像是一位電影導演,用他的筆作為鏡頭,將一個個特寫鏡頭組合剪輯在一起,變成一個生動的場景片段。所以,帶著學生欣賞文段時,我們也不妨去做一次導演,從文字中去拆分出各個特寫鏡頭,感知作者寫作前頭腦中已有的畫面,使學生充分理解應該先有特寫鏡頭,然后進行細致描寫。
最后,在課堂上拓展學生的體驗,就是要細致到讓他們頭腦中有一個個清晰的特寫鏡頭。于是筆者選擇了直觀的方式——視頻,播放紀錄片片段給學生觀看。
據此,筆者設計了一堂記敘文寫作指導課——特寫鏡頭的文字表達。
1.明確概念,提出問題
細節(jié)描寫就是把細小的事物,如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個特點用特寫鏡頭把它放大,通過準確、生動、細致的描繪,使讀者“如見其人”“如睹其物”。
簡言之,細節(jié)描寫是我們腦海中的一個個特寫鏡頭。
而我們寫作常見問題是:
我們很多同學的問題在于,寫作前只大概知道要去描繪什么,但是頭腦里是沒有清晰的場景,沒有選取可供描寫的特寫鏡頭的。
2.明確目標
我們的創(chuàng)作應分三步走:
(1)選取可以表現(xiàn)文章主旨的畫面或者動態(tài)的場景,在腦海中形成清晰的影像;(2)在影像中截取可以表現(xiàn)文章主旨的特寫鏡頭;(3)運用細節(jié)描寫描繪畫面、場景。
3.從文字中尋找特寫鏡頭
選取馮驥才的《黃金指》的片段,試著將文字變成腦海中的影像,拆分出特寫鏡頭。
錢二爺一看丈二匹,就明白叫自己開筆,也不客氣,走到案前。錢二爺人瘦臂長,先張開細白手掌把紙從左到右輕輕撫摸一遍,畫他這種細線就怕桌不平紙不平。哪兒不平整,心里要有數(shù)。這習慣是黃金指沒料到的。錢二爺一摸,心里就咯噔一下,知道黃金指做了手腳,布下陷阱,一丈多長的紙下至少三處放了石子兒。石子兒雖然有只綠豆大小,筆墨一碰就一個疙瘩,必出敗筆。他嘴沒吭聲,面無表情,卻都記在心里,只是不叫黃金指知道他已摸出埋伏。
鏡頭1:特寫錢二爺?shù)难凵瘛戳艘谎郛嫛?/p>
鏡頭2:特寫錢二爺張開細白手掌把紙從左到右輕輕撫摸一遍。
鏡頭3:特寫他的眼神,表現(xiàn)心里咯噔一下,又故作鎮(zhèn)定。
鏡頭4:特寫紙下有三處綠豆大的石子兒。
相信馮老在創(chuàng)作之初,在下筆前,他的腦海里是選好了這些表現(xiàn)場景的特寫鏡頭的。我們在創(chuàng)作前也要有如此清晰的鏡頭在頭腦中,在創(chuàng)作時,把它們描寫出來。
4.從視頻中截取特寫鏡頭
筆者執(zhí)教高一,在大量的閱卷和平時習作評改中發(fā)現(xiàn):學生所寫的人物多為家庭成員和生活中遇到的藝人、手藝人;內容題材集中在兩類——家庭生活、傳統(tǒng)手工藝和傳統(tǒng)技藝。所以,筆者就這兩類題材出發(fā),通過探索一種課堂形式,來嘗試解決學生習作中出現(xiàn)的普遍問題,也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據此,剪切了兩段視頻《日食記——阿婆的肉圓》;《我在故宮修文物——鐘表匠王師傅》
看完視頻后,提問:在腦海中留下了哪些鏡頭,為什么是這個鏡頭?
5.回歸寫作
請學生課堂上選取一個特寫鏡頭把它描繪出來,并交流。課后再選一個視頻,用文字描繪場景,并寫明想要表現(xiàn)的主旨。
這堂課,學生的參與度很高,課后的寫作熱情也比較高漲。附學生習作中的優(yōu)秀文段:
鮮艷的,帶著露珠的蔥蒜等輔料,在“嗒嗒嗒”的輕快刀聲中被切成有規(guī)律的小段。起起伏伏、光滑的刀背映照出他的身影和墻上貼著的阿婆的照片。鮮嫩飽滿的肉塊被斬成小塊,再由刀背輕拍,反復間,肉泥便成了。將輔料灑進肉泥中,攪拌均勻,拿起勺子,挖、擠、揉、打、刮,一個又一個肉丸被送進油汁四濺的熱鍋中。
但如何將這樣的體驗持續(xù)下去呢?還是需要課后的拓展,從優(yōu)秀的紀錄片、作家的文字中去體驗。因此推薦紀錄片:壽司之神、主廚的餐桌(美食);國家地理,發(fā)現(xiàn)?;韬睿脊?、探索);我從漢朝來、理想國、一席(文化)等。推薦作家:老舍、汪曾祺、沈從文、梁實秋、豐子愷、傅雷、林清玄、李娟、遲子建、梁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