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根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飛快發(fā)展,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不斷提高。信息技術課程已成為教育階段的基礎課程,它是提高學生信息素質(zhì)的中堅力量。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交互?;诮逃畔⒒尘跋碌男畔⒓夹g課堂教學交互行為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信息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交互
信息技術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了一個妙趣橫生的課堂。如,課件、投影等都用到了信息技術。然而,它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基礎課程?;ヂ?lián)網(wǎng)的日新月異,注定了未來社會更需要一批懂得信息技術的人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就旨在培養(yǎng)這種新型人才。
一、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交互行為
交互,即相互交流,雙方面互動,是現(xiàn)在很多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追求打造的一個功能狀態(tài),也是我們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力求達到的一個狀態(tài)。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與計算機密不可分。交互類型多種多樣,對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而言,它主要包括教師與學生的交互、教師與教師的交互、學生與學生的交互、教師與計算機的交互和學生與計算機的交互。
1.人機交互
學生與計算機的交互和教師與計算機的交互統(tǒng)稱為人機交互,主要是實現(xiàn)了人與計算機之間的交流互動。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來學習并進行教學,同時也能將自己的感觸與心得錄入計算機以更新計算機知識庫。而學生可以通過課件進行學習,也可以通過計算機獲取學習資源,自主學習,同時也可以將自己的不懂之處反饋給計算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體系,還可以自己制作課件進行深入學習。信息技術課堂一般都是人手一臺電腦,教師和學生可以輸入指令使計算機運行,計算機同時反饋給教師和學生一個運行結果界面。教師還可以控制學生的電腦,為他們近距離地展示課堂知識,學生也能借此向老師提出問題,提交作業(yè)??傊?,人機交互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更為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2.人際交互
教師與學生的交互、教師與教師的交互、學生與學生的交互統(tǒng)稱為人際交互,主要實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既可以促進師生關系,又可以在交流中完善課堂教學措施。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互可以互相交流教學經(jīng)驗,促進教師共同發(fā)展,更有利于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促進學生共同提高,來自學生的角度的思想方法或許更容易讓學生去學習和理解。當然,這只是人際交互的一部分,學生和教師還可以自我交互,在自我反省的基礎上提升自己,塑造更好的自己。人機交互就是彼此的交流學習,有利于教師和學生的成長。
二、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提高交互質(zhì)量的方法
交互行為是信息技術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交互質(zhì)量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的良好素養(yǎng)至關重要。就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來說,提高交互質(zhì)量主要包括提高人機交互質(zhì)量和人際交互質(zhì)量,但對于不同的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應就不同的交互模式制作相應的教學方案。
1.促進人機交互
人機交互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手段,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離不開人機交互。每個學校的機房都有機房管理制度,教師和學生共同遵守這些管理制度是促進人機交互的基本措施。對于教師來說,人機交互更體現(xiàn)在課下,主要用于準備課件等。由于課堂是現(xiàn)場教學,具有更多隨機因素,因而課堂上教學更考驗教師的臨場應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人機交互過程中要嚴格遵守機房管理制度,保護機房設施,正確運用計算機進行學習,不能在教師授課時利用計算機玩游戲或其他娛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不能一味地讓學生接受理論知識。信息技術更迭頻繁,教師不可能面面俱到,學生要具備自主學習能力,跟上時代的發(fā)展。只有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親身操作計算機,嚴格遵守管理制度,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才能確保教學落到實處,促進學生對計算機的了解,促進人機交互。
2.促進人際交互
人際交互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要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這就考驗到教師的人際交互能力。教師要營造一個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就需要尋找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式,不能只是進行簡單的信息技術的培訓,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意識和信息技術素養(yǎng),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吾日三省吾身”,教師和學生也應自覺反省自己、認識自己并努力超越昨天的自己。學校也應該建立相應制度促進教師之間和學生之間的經(jīng)驗交流與學習。譬如,學??梢怨膭罱處熃涣鹘虒W經(jīng)驗并予以獎勵,也可讓學習好的學生講述學習方法、傳授學習經(jīng)驗。只有相互學習,不納拙藏私,才能共同進步,促進教生的人際交互。
3.根據(jù)不同教學問題就具體交互模式制作相應教學方案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也講究“對癥下藥”。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和教學策略只能確定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大致方向,而不同的教學問題就具體的交互模式應制作相應的教學方案。譬如,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某個話題,小組共同制作,或者擔任研究某一個問題等。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也可以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計算機是個很好的數(shù)據(jù)庫和資源庫,而生活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數(shù)據(jù)和資源。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并進行數(shù)據(jù)和資源的整合與分類,分門別類地存入計算機,最后制作出電子文檔予以保留,既可以作為學生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作為日后學習查詢的參考資料。譬如,對各種APP(手機軟件)進行分類調(diào)整,如今手機市場如火如荼,各類APP也是層出不窮,實現(xiàn)同樣功能的APP多種多樣,我們可以就此對手機APP進行分類整合,制作一個數(shù)據(jù)庫以供以后更方便地使用和查找。在類似于這樣的實踐過程中,我們更加深入地實現(xiàn)了人機交互,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也會運用到人際交互。如此具體的教學方案更能加深學生的交互行為。
三、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交互行為的體會
好的信息技術教學課堂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創(chuàng)建的。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人機交互和人際交互能力,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思想,引進新方法、新策略,注重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關注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已經(jīng)很精通了,有的學生才入門,教師要及時關注和了解每一個學生新的動向和需求,并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加以及時解決,多給學生自己表達創(chuàng)造的機會,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予以恰當?shù)脑u價,鼓勵學生交流學習方法和經(jīng)驗。
交互模式不僅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基礎,也是各種課程,諸如語文、數(shù)學、科學等科目的教學模式。人機交互已成為新時代的代名詞,交互能力已成為衡量一個人能否更好地適應社會的基本要素。從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到交互模式的課堂教學,告訴我們:要緊跟時代的腳步,打造新穎別致的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和適應能力。教學過程中,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們要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與新穎的教學模式相結合,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的限制,大膽嘗試,勇于突破。
參考文獻:
[1]李藝.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董士海.人機交互的進展及面臨的挑戰(zhàn)[N].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