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松雪
“鳳”落玉盤
撰文/松雪
中國人逢年過節(jié),桌上往往必要端上一盤熱騰騰的雞,然后一起慢慢享用。其實不僅僅是中國人,幾乎全世界人民都愛吃雞。譬如歐美人最重要的節(jié)日—— 圣誕節(jié),也必定是要吃上一頓豐盛的火雞大餐。雞,大抵算得上是一種『全民美食』了。而在熱衷美食的中國人手里,雞更是成為一道會千變?nèi)f化的美味佳肴。無論是白切雞、汽鍋雞,還是烤雞、鹽焗雞,都是脂香四溢,令人垂涎三尺。
早在仰韶文化時期,中國的先民們就已經(jīng)開始養(yǎng)雞。甲骨文里的『雞』 ,就有二十多種寫法,可見三千多年前,雞對于先民之普遍性、重要性。
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早在仰韶文化時期,中國的先民們就已經(jīng)開始養(yǎng)雞。甲骨文里的“雞”,就有二十多種寫法,可見早在幾千年前,雞于對先民之普遍性、重要性。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食器內(nèi),就有雞骨頭等食物殘骸的存在。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那時候人們吃雞,應(yīng)該是蒸或者烤著吃的。后來經(jīng)過千百年的演變后,雞的做法就更多了,從煎、炸、炒、烤到烹煮、油爆,人們總是想盡辦法吃出新花樣。
在中國各個地區(qū),甭管是有名的大菜系還是當(dāng)?shù)氐男×髋?,總有一兩道關(guān)于雞的名菜。說起東北,就會想到白山黑水間的小雞燉蘑菇;講到西北,除了漫天黃沙和熱情的舞姿,還有鮮辣可口的大盤雞。魯菜是用糟的行家,他們的糟溜雞片瑩白如玉,惹人喜愛。云南的汽鍋雞也甚有名氣,他們用蒸汽將雞塊加熱至熟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雞肉鮮嫩爽滑的口感。至于用雞骨架乃至整雞熬制的高湯,更是大廚做菜必不可少的食材了。
汽鍋雞
南京是有名的鴨都。據(jù)說南京人每天吃掉的鴨子是以噸來計數(shù)的。創(chuàng)立于1866年的清真館子韓復(fù)興,百年老鹵,口味醇厚,清末時更是享有“貢鴨”的美譽,與蘇繡、鎮(zhèn)江香醋并稱“江蘇三寶”,還傳下了“北有全聚德,南有韓復(fù)興”的名號。但或許太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實際上在南京人眼里,韓復(fù)興的八珍烤雞,比他家的鴨子更有味呢。
記得我小的時候,韓復(fù)興開在南京湖南路上,那是條熱鬧繁華的商業(yè)街。店里總是有很多人來來往往,絡(luò)繹不絕。印象中,各式鹵菜都是放在冷柜里的,可以自由挑選。但唯獨八珍烤雞一定是得現(xiàn)烤的:透過透明的烤爐,可以看見一只只雞拉長著脖子倒掛在鐵釬上,慢悠悠地旋轉(zhuǎn)著。每只雞都差不多大小,金黃色的雞油一滴一滴地滴落下來。等著買烤雞的人總是排著長隊,也伸長了脖子,直勾勾地望著烤爐里的雞。一只雞出爐,立刻上稱,待人交款后便被立刻包進塑料袋里,還熱乎乎的燙手。買到雞的人,一臉滿足地抱著雞,伸長鼻子使勁聞了聞贊道:“真香!”而排隊的人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挪一小步,再挪一小步……這還是平日。倘是遇上逢年過節(jié),就更夸張了。至少我是從來不敢在快過年的時候去買烤雞的,排上3個小時的隊,還不一定能買得到呢。
韓復(fù)興制作烤雞十分講究:因為怕太大的烤不透,選的都是兩斤左右的中號雞。只在喉部開一個刀口放血,拔毛后從肛門處將雞的內(nèi)臟全部掏出、洗凈??局魄坝盟颐刂频睦消u腌過,雞肚子里塞進香蔥、香菇及各種調(diào)料,表皮再刷上蜂蜜水??境鰜淼碾u,雞皮金黃油亮酥脆,雞肉雪白細嫩多汁。吃的時候已經(jīng)不需要任何蘸料調(diào)料,雞肉中自帶一股咸香。吃烤雞就不必講究風(fēng)度了,直接上手撕,好好感受雞皮的柔韌、雞肉的軟嫩、雞骨的酥脆和雞油的滑膩。雞肚子里的香菇混合了調(diào)料和雞油的鮮香,也十分可口。剩下的雞骨架可以留著燒一鍋蔬菜湯,算是八珍烤雞的一點額外福利吧。
隨著南京城市發(fā)展,湖南路周邊經(jīng)歷了數(shù)次變遷,韓復(fù)興老店也不知道遷往了何方。聽說湖北路上開了一家分店,也聽說老門東有一家分店?,F(xiàn)在的韓復(fù)興分店,繼續(xù)賣著鴨子及各式鹵菜。而那個雞烤爐,早已不知道流落到哪里去了。
如今,偶爾路過湖南路,微風(fēng)一吹,我仍然習(xí)慣性地猛吸幾下鼻子,仿佛昔日烤雞的香味,還在街邊縈繞。
清燉雞
雞全身是寶,除了全雞,人們也用雞爪、雞腿、雞翅、雞頭、雞脖等做菜?;洸酥械聂豇P爪,川菜中的泡椒鳳爪,江浙一帶的鹵鳳爪、虎皮鳳爪等,早已是尋常美食。至于烤雞腿、雞翅,更是成為家喻戶曉的日常美食。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在廣東人看來,皆可入菜?;洸死镉嘘P(guān)雞的做法也有很多:有白切雞,即將雞烹至剛熟狀態(tài),以大腿骨微微帶血為準(zhǔn);有鹽焗雞,即將雞埋入熱鹽中,至皮色金黃則取出食用;有雞燴蛇,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龍鳳呈祥”(鳳的形象本有雞的影子);有烏雞燉甲魚,更是取了有趣的名字叫“霸王別姬”。
閩菜八寶團圓雞做工極為考究,需要先將整只雞脫骨,再將鮑魚、海參、瑤柱等切丁,加上魚翅,一起填入雞肚中,肛門處扎緊,并放入高湯中文火慢燉。燒好后,整只雞由于受熱,膨脹如球,甚顯飽滿。
八寶團圓雞的功夫重在脫骨。因而雞一定要選用農(nóng)家飼養(yǎng)的草母雞,因為草母雞皮厚有韌性,脫骨時不易將皮割破。脫骨時一定要趁宰殺后不久,雞的身體尚且柔軟時,“趁熱”從肛門處入手,快速將雞皮和肉分離,脖子、翅膀、雞爪幾處折斷。而表皮上則千萬不能留下任何刀口,否則填入雞肚中的食材會散落在湯中,壞了整道菜肴。不過,如此高超的脫骨功力,沒有三五年時間,可是練不成的。
雞全身是寶,除了全雞,人們也用雞爪、雞腿、雞翅、雞頭、雞脖等做菜。粵菜中的豉汁蒸鳳爪,川菜中的泡椒鳳爪,江浙一帶的鹵鳳爪、虎皮鳳爪等,早已是尋常美食。至于烤雞腿、雞翅,更是成為家喻戶曉的日常美食。甚至雞血、雞肝、雞肫、雞腸子,在中國“美食家”面前,也會變成了一道道熱氣騰騰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