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薌劇的旦角有著獨立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旦角的形象跨度大,唱腔是的運用是對角色內心世界的情感表達,是角色塑造成功與否的關鍵。通過扮演過個多個傳統(tǒng)劇目的扮演范例淺析旦角的唱腔與與人物扮演的重要性。
關鍵詞:唱腔;扮演;旦角
薌劇是中國戲曲舞臺上一個獨特的地方劇種。它是我國眾多劇種中唯一一個源于大陸成型與臺灣、流行于閩南、臺灣和東南亞各地華人華僑聚集地的劇種。薌劇特別之處還在于她獨樹一幟的以閩南語為母語的唱腔;在表演形式上,薌劇更多承襲了京劇的表演程式。戲曲藝術博大精深,表演是門綜合藝術,是以演員為主題的舞臺表演藝術,每個行當都不可缺少,生、旦、凈、丑行當齊全。因此,在薌劇的發(fā)展中,旦角的行當具有獨立,不可代替的地位。旦角行當?shù)母魃宋锎蠖家阅挲g、身份、環(huán)境、性格的不同而分類定位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
薌劇是海峽兩岸的一朵戲曲奇葩,她有隨著地方語言而形成的唱腔,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且在閩臺及東南亞的盛行。其唱腔源于曲藝錦歌,保留著與唱為主的特點,唱詞通俗平易,注重方言韻味,不講究詞藻華麗追求生活氣息,強調地方特色,這是這個劇種一大特色。作為一名薌劇旦角演員,在我參演的各個劇目中,扮演過許多不同歷史時期的旦角人物角色,如《三家?!分械牧旨?,《穆桂英掛帥》中的佘太君,《王寶釧》中的王母等。
旦角行當?shù)膽蚵窂鸟厚皇缗今Y騁疆場老當益壯的武旦、老旦形象跨度很大。旦角在唱念方面唱的基本音色有兩個顯著特征,一個是高、亮、脆甜潤等音,用來表現(xiàn)女性的年輕性格等特征,一個是蒼、顫、澀等音,用來表現(xiàn)老年婦女的年齡特征,突出的感受是,唱腔的運用是對角色內心世界的情感表達,是角色塑造成功與否的關鍵。如在薌劇傳統(tǒng)劇目《三家福》里,我扮演林吉母親,里面的唱詞就很有意思,哩俗通順又意趣盎然。比如:“櫥子門。緊開啟,捧出一碗芥菜一碗芋泥,一手捧炒豆干,一手捧紅燒魚,對這個菜籃盛落去,五升米裝得漲盈盈,米袋贊來裝,恰好勢,豆包粿,無加無少款十二,送給蘇義先生吃著甜不甜”詞義通俗普通,配上明快流暢的雜念調,那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樸實的農家情意撲面而來,和觀眾的距離瞬間拉近,仿佛是鄰里之間的親切拉家常。薌劇的唱詞中喜歡以“依”或“啊依”或“依羅依”作為拖腔,與前段的急促節(jié)奏形成張弛的對比,也預示樂段即將終結。如在《金玉良緣》中我唱:“女兒不嫁沒魚餌,怎得福星降門楣啊……依啊……依羅依”。還有常在戲里被使用的乞丐調的固定唱詞:“頭家呀有粥啊一碗來分,給你家出好兒和好孫,給你年年食有剩,豬母豬嬰嗷食潘(好胃口的意思)。薌劇的唱詞通俗易懂,很容易引起觀眾共鳴,在角色塑造中很容易進入,親切隨意有如尋常交談,演繹起來很顯自然親近,不自覺就能深入人心,可謂是魅力無窮。
在閩南,有一句俗語:“師公和尚戲,無聲不要去”,這句話一語道破我們薌劇的最重要的是聲腔。薌劇演唱主張真聲演唱和源自錦歌的薌劇曲調搭配堪稱完美,草根味道濃濃的,符合薌劇的鄉(xiāng)土特色。每種角色都有適合的曲調相配。如我在《三家?!分酗椦萘旨赣H,知道的教書先生大年三十偷盜地瓜是因為把身上剛剛得到的工資全部贈送救人,不免心生敬意,善良的林母趕緊準備年貨準備送過去幫助他家,此時用節(jié)奏明快的雜念調,兩個人對唱:“菜櫥仔門緊開啟,捧出一碗芥菜,一碗芋甜,你入內裝五升米……”。配上麻利的動作和林吉之間的幽默形體互動,場上雖然只有兩人,但氣氛活躍,一個善良勤勞有愛的農村母親形象十分鮮明可愛。再如我飾演《貍貓換太子》寇珠,寇珠被打暈在地上,弱弱的唱起《運河哭》,“茫茫渺渺不知機……”,雖然還趴在地上,不過第一句唱一出來,一個慘遭毒打的,奄奄一息的人物形象立馬就展現(xiàn)出來了。
藝術的表達是訴諸情感的,情感的表達是藝術表達的一種身份或者說是一種載體,而薌劇的音樂可以說在藝術的表達上能達到淋漓盡致的完美境界。薌劇的音樂的旋律與閩南方言歌詞還有薌劇主要樂器獨特的四大件( 殼仔弦、大廣弦、臺灣笛、月琴)三者結合相得益彰,能展示濃郁的劇種特色,更能幫助演員淋漓盡致地抒發(fā)情感,深入心靈,達到演員觀眾和音樂三合一的最高境界。在我演過的戲中有很多都可以這樣,借助薌劇的音樂,觀眾和演員的心靈相通,同悲同喜同怒。比如《望夫恨》里我看到公公慘死在他養(yǎng)子的腳下,悲痛難耐,這時大廣弦領奏的“大哭調”如泣如訴,我開口帶哭腔起唱:“一耶見公公啊……凄慘死……”雙袖托起,搓步向前,跪撲在地,一曲大哭調唱下來,觀眾很快就沉浸在悲憤的情緒中,對臺上的演員充滿了理解和同情。還比如我演《五子哭墓》里的后母訴說婚史那一段,用了薌劇主要曲牌“賣藥哭”,也是由大廣弦主奏,節(jié)奏脆快的賣藥哭顯得特別詼諧和有趣,再配與生活氣息濃厚的鄉(xiāng)俗哩語,如:“說到嫁翁羅……喂,我心就艱難依,哎呀這陣想著還會目匡紅啊,我剛出世那時陣,我老母就求神和拜佛,保佑我大漢得嫁好翁啊……”唱這段音樂時基本上不用太多動作,生活氣息濃郁的歌詞,獨特的大廣弦音色和富有劇種特色的“賣藥哭”結合,臺下樂成一片,現(xiàn)場氣氛活躍。
在薌劇旦角藝術行當?shù)陌l(fā)展中,經過前輩老藝術家的不懈努力,年輕演員的繼承發(fā)揚,使旦角藝術在戲曲舞臺上占據重要地位,作為一名致力于旦角行當表演的專業(yè)演員來說, 需要結合自身條件努力創(chuàng)造性的繼承,要敢于革新、創(chuàng)新、求新、老前輩的成功經驗。俄國偉大的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經說過:“要想打動別人,首先應當感動自己!”一個演員要想真正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要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內心世界作深入的了解,并全身心的融入到角色中去將自己融化成為角色,這樣才能在舞臺上形成一種忘我的狀態(tài),才能真正的領悟以戲帶心、以心帶情、以情帶形、以形帶人的深刻含義。
作者簡介
盧清花(1973-),女,福建漳州南靖,現(xiàn)職稱:三級演員,學歷:中專,研究方向:戲曲演員(花旦)。任職:1990年12月—2011年9月漳州市南靖薌劇團;2011年10月至今 漳州市南靖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展演中心 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