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妍妍
【關鍵詞】 數學教學;新教材;做法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3—0109—01
義務教育人教版數學新教材和舊版教材相比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教材對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筆者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有了一定的收獲和突破。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學習章前引言,使數學教學系統化
引言是全章的引領、序曲,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能使學生了解本章概貌,了解本章的思想方法和學習方法,使數學教學系統化。但在教學實踐中,極少有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章前引言。其實章前引言在每一章的學習中具有承上啟下、統率全局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好章前引言,對本章知識要整體把握,讓學生明白這一章要學什么,學會這些知識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教師要做好教學的組織和學生的引導工作,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章前引言。
例如,教學“平面直角坐標系”時,筆者指導學生認真閱讀章前引言,并向學生提出:“這章將要學習什么內容?”“為什么要學習這章知識?”等問題,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感知學習本章教材知識的目的,為學生學習新的一章開好頭,這也能使學生對本章內容有全面把握,有利于知識的系統化。
二、開展課題研究,使數學教學實踐化
開展課題學習是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的主要呈現形式,也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大特色。課題學習是強調以“課題研究”為學習方式,將研究性學習的方法運用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體驗研究性學習,使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微科研”過程。
例如,七年級上冊學習了“空間圖形的基本認識”后,教材設置了“制作長方體包裝紙盒”課題;七年級和八年級下冊學習了“數據處理和分析”后,設置了“從數據談節(jié)水”和“中學生體質健康調查表”等課題。為了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及參與社會實踐的興趣,筆者在學生學習了“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投影”的知識后,設計了實踐課《測量旗桿的高度》,把學生每三人分成一個小組,要求用不同的方法測量旗桿的高度。學生熱情高漲,積極參與。全班出現了利用影子、利用標桿構造相似、借助等腰三角形、利用鏡子反射、利用照相機、利用三角函數等6種不同的測量方法。數據的測量、數據的處理、調查報告的撰寫,都是學生自己完成的。他們通過實踐,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提高了綜合實踐能力。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數學教學生活化
德國一位學者有過一個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你難以下咽,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這充分說明恰當的問題情境,能夠很好地促使學生將抽象的新知識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中。
例如,在教學“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一課時,首先利用直線和圓畫了兩幅簡筆畫——自行車和笑臉,然后讓學生觀察簡筆畫自行車和笑臉的構成,學生很容易發(fā)現兩幅圖畫都是由直線和圓構成的。接著提問這些直線和圓有什么樣的位置關系,以此來引出課題。隨后用多媒體播放海上日出的視頻,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現象的密切聯系。課外要求學生用硬幣代替太陽,畫一條直線代替海平面,模擬演示在太陽升起的過程中,直線與圓有哪幾種不同的位置關系。這樣的探究活動都是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中完成的,貼近生活,容易完成。直觀形象,不僅使學生在感悟體驗中學到了新知,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 重視閱讀思考,使教學過程趣味化
新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閱讀思考”的內容豐富多彩,有許多富有趣味的數學常識、數學發(fā)展歷史、數學小故事等。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閱讀這些材料,并積極思考材料中蘊涵的數學知識。
比如,在“概率”后設置了“概率與中獎”,通過與彩票聯系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實數”后增加了“不是有理數”,使學生從理論上了解了為什么不是有理數等。這些“閱讀思考”內容是對教材中知識的延伸,通過對這些“閱讀思考”的探究和學習,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有利于學生提出新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學習過程趣味化。
(注:本文系2015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初中數學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為:GS[2015]GHB0491)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