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武宗時代,邊防將領(lǐng)張睽在邊疆戍守已經(jīng)十余年了。他的妻子侯氏很有才華,想到丈夫去邊疆戍守,一去十余年不歸,心中很是悲傷凄涼。怎么辦呢?她想丈夫作為邊防將領(lǐng),是受皇帝調(diào)遣的,不管自己是多么想念丈夫,也不管丈夫是多么想念自己,沒有皇帝的命令是不能回鄉(xiāng)的。想到這里,她靈機一動:只有以詩打動皇帝才行。于是她就提筆寫了一首回文詩,把它排列成烏龜?shù)男螤?。趕在武宗上朝的時候,托人將此詩獻給了唐武宗,詩說:
睽離已是十秋強,對鏡那堪重理妝?聞雁幾回修尺素,見霜先為制衣裳。開箱疊練先垂淚,拂杵調(diào)砧更斷腸。繡作龜形獻天子,愿教征客早還鄉(xiāng)。
武宗閱過此詩后,馬上發(fā)布命令,讓張睽從邊防線上回家與他的妻子侯氏團聚,同時他還賞給侯氏絹三百匹,以表彰她的才華。
那么,這首詩又是如何打動武宗皇帝的呢?
原來,這首詩名義上是獻給皇帝看的,描述自己的狀況,實際上卻是寫給自己丈夫看的一首情詩,只是在結(jié)尾一句“愿教征客早還鄉(xiāng)”才間接地向武宗皇帝提出自己的要求。全詩大意是說:我和丈夫分離已經(jīng)是十多年了,時光催人老,加上對丈夫的思念,面對著鏡子我已經(jīng)不能再重新梳妝打扮了。有幾次聽到大雁飛來,我就趕緊給丈夫?qū)懶牛胱尨笱銕?。每年見到下霜,惦記著邊關(guān)戍守的丈夫寒冷,我就首先為他裁制御寒的衣服,打開箱子看著布匹,我思念丈夫就先掉下了淚水,拿起洗衣棒去洗衣服更使我斷腸。因此我寫了一首回文詩,繡作龜形獻給天子,希望你能讓我那邊防的丈夫早日回鄉(xiāng)。全詩寫得感情真摯而深切,悲傷凄涼,發(fā)自肺腑,訴盡了思婦的哀怨,流淌著她心靈上迸發(fā)的血淚,確實是字字句句催人淚下。無怪武宗皇帝也為之感動,讓她的丈夫從邊疆回來和她團聚了。
同時,侯氏這首詩還采取了回文詩的形式。據(jù)說,回文詩是晉時竇滔的妻子蘇蕙所創(chuàng),當(dāng)時她的丈夫被徙流沙,蘇蕙思念丈夫,就寫了一首回文詩寄給他,這種詩循環(huán)往復(fù)都可以讀,寫作時非要有點才華不可,而且這類詩也大多寫得哀婉凄切。由于侯氏也采用了回文詩的形式,因此就更增加了其詩的感情色彩。這也就是其詩能打動武宗皇帝的另一個原因。至于她為何將其繡作烏龜形狀,也許是“龜”與“歸”同音,她欲以此向武宗皇帝顯示她欲盼丈夫歸來的急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