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云
摘 要:幼兒教育是教育的基礎責任十分重大,一個人品行和習慣的養(yǎng)成都是在幼兒時期建立的,這些品行和習慣等能夠影響幼兒的一生,并且對幼兒未來的生活、學習以及工作來說都十分重要。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是幼兒教育階段比較重大的目標之一,而幼兒的獨立性則包括幼兒在學習和生活中解決問題和處理事情的獨立性以及幼兒獨立的心理意識。在幼兒的教育階段,教師的職責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在學習生活和心理意識方面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以及獨立完成事情的能力。
關鍵詞:幼兒;獨立性;日常生活
在幼兒的教育中,家長和老師都應該重視幼兒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引導幼兒養(yǎng)成獨立的行為和習慣等。這就要求幼兒教學的重心不應該只放在開發(fā)幼兒的智力上,更要求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讓幼兒擺脫以往的依賴走向相對的獨立,這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更加健全的人格。而對于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而言,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挑戰(zhàn)。目前許多幼兒家長都十分重視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但是在培養(yǎng)幼兒獨立性時很多家長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在日常生活中仍會出現(xiàn)替幼兒包辦的情況。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舍不得他們受一點委屈。許多事情都被家長以及長輩們做好了,幾乎不用孩子們做任何事情。我們發(fā)現(xiàn),有較多的幼兒只要有一點小事就讓父母或是爺爺奶奶等幫忙,甚至有的長到幾歲了還不會用筷子、扣扣子、系鞋帶等,而這一切都要歸咎于父母和長輩們,父母和長輩們總是認為孩子還小,總認為這些小事都是作為父母應該做的分內之事,但這種做法是不可行的,而家長培養(yǎng)幼兒不僅要培養(yǎng)幼兒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曾經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個高中生在體育課上不小心將鞋帶弄開了,他居然不會系鞋帶,還是同學幫的忙。通常我們聽到這件事第一反應是驚訝,驚訝他們連這么簡單的事情都不會做,但是轉換思想琢磨一下就知道了,現(xiàn)在大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幼兒被父母及長輩們過分溺愛,已經幫他們做好了一切,在這一過程中忽略了對幼兒獨立性的培養(yǎng)。從上面我們說的可以看出,父母為幼兒做好了一切并不意味著就給了他們最好的愛,要適當地讓幼兒自己學會生活自理能力,最終達到培養(yǎng)幼兒獨立性的目的。
二、在家庭中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
幼兒時期,他們比較貪玩,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對什么都特別好奇,如果這個時期放任幼兒不管則很容易造成幼兒的懶惰以及愛享受的壞毛病,隨后導致幼兒不喜歡做他們認為不想做的事和一些看似比較難的事情,長此以往,很難培養(yǎng)出幼兒的獨立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幼兒初期的時候,十分善于模仿,而且喜歡模仿身邊的人或是電視里人和物的動作等,此時家長要意識到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進而發(fā)揮榜樣作用,例如,家長要獨立地完成某個任務,或是在決定一件事的時候要干凈利落,不要猶豫。而在這種環(huán)境的熏陶下,幼兒會更傾向于自己能夠獨立地去做完某件事情,并且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更不容易慌亂,可以做到隨機應變。每個孩子,都會受到父母和環(huán)境的影響,從而養(yǎng)成了不同的能力和人格魅力。孩子喜歡自己去嘗試所有沒有體驗過地事情,在可以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家長不要過多的來干預孩子的思想,讓孩子自己動手做想做的事情。
三、在學校中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
幼兒似乎更喜歡玩樂與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所以學校可以多組織一些這方面的活動,讓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如:適當地舉行一些捏小人或是剪紙的活動,在活動之前,老師先教方法,之后再讓幼兒獨立做完任務,在他人不幫忙的情況下,比比誰做得最好,誰做得最快,對于優(yōu)秀的幼兒有獎品贈送,而參與的幼兒也會有所獎勵。通過這種激勵法,讓孩子們做一些自己能力之內的事情,讓他們找到自信,老師則在一旁仔細觀察,其中也會發(fā)現(xiàn)幼兒有較高的積極性,如果多舉辦一些類似的活動,老師在整個過程中作為一個引領人,幼兒就是活動的主體,進而引導幼兒增加自主性,通過這種方式更容易提升幼兒的獨立性。在學校,幼兒會將老師當成是他們學習的榜樣,他們認為老師是最棒的,因此,對于老師來說,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老師的每一個行為都有可能成為幼兒關注的對象并且進行模仿,這就更要求老師要有好的態(tài)度。在良好的環(huán)境影響下,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并不是很困難。
總之,大人應該給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在嘗試的過程中感受成功與挫折,這樣他們就會從中總結出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成功也有失敗,一般來說成功是用無數次的失敗換來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讓幼兒學會自我觀察、自我批評、自我控制,從而達到培養(yǎng)幼兒自我抉擇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的。在培養(yǎng)的過程中要讓孩子們建立起自信心,經常鼓勵幼兒的每一次進步,使他們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幼兒教育是孩子們生活能力和習慣逐漸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但能力與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只靠某一方面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等不同方面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史娟.關于培養(yǎng)幼兒獨立性的方法研究[J].中華少年,2016(10):6.
[2]鄭迪.談如何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6(3):28-29.
[3]張敏霞.淺談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J].新課程,2016(3):255.
[4]蔡賽南.探析培養(yǎng)幼兒獨立性的有效途徑[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5):208-20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