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振英
[摘 要]創(chuàng)設融洽的教學氣氛,讓學生的語文學習其樂融融,符合學生學習的心理,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教學中,要想“笑果”常開,就要全方位思考、思考全過程、觀照全體學生,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地與文本對話,產(chǎn)生思想情感的碰撞,實現(xiàn)課堂的增效。
[關鍵詞]語文教學;效果;氣氛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7-0021-01
在平時語文教學中,教師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樂在其中,也學在其中。但我們看到,學生雖然“笑果”常開,卻沒有效果?,F(xiàn)結(jié)合自己平時的教學,談談對語文教學“笑果”與課堂增效的思考。
一、讓學生“笑果”常開需全方位思考
先看這樣兩個教學實例。一位教師教學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時,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不是播放磁帶,而是通過自己的范讀,并以樂觀情感基調(diào)的樂曲為背景音樂。課堂上,受到音樂情境的感染,感受教師充滿激情的朗讀,學生笑容滿面。讓學生受到如此的熏陶感染,目的是為學生的有效感悟服務。但在交流時,學生還是不能理解文本。這樣渲染氣氛,學生怎么就不能有效感悟文本呢?是學生的感悟水平低,還是教師渲染的氣氛與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不契合呢?再請看另一位教師的教學。教師在讓學生閱讀感悟前,先利用微課程呈現(xiàn)紅軍長征的艱苦歷程,再配以文字解說。在欣賞的基礎上,學生進行閱讀感悟。在閱讀感悟時,教師讓學生注意進行相關詞語的比較。讀著 “烏蒙磅礴”和“走泥丸” “五嶺逶迤”與“騰細浪”,學生便產(chǎn)生比較正確的感悟。紅軍將士將“烏蒙磅礴”看成“走泥丸”,體現(xiàn)出他們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
可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渲染課堂氣氛,讓學生“笑果”常開需全方位思考其效果增長的問題,讓“笑果”常開與效果長增形成正比。
二、讓學生“笑果”常開需思考全過程
小學生的閱讀感悟,需要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協(xié)調(diào)一致。隨著新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心,“以學生為主體”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因此,讓學生“笑果”常開需思考全過程。教與學,課堂上需要教師的少教和學生的多學;教與學,需要學生的先學和教師的后教。任何教學,都應思考如何讓學生“笑果”常開。聆聽過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先生的課,都會產(chǎn)生這樣的感覺:于老師是讓學生“笑果”常開于課堂教學全過程的高手。
于老師教《全神貫注》一文,一開始就讓學生進入比較理想的讀文境界,尤其他運用比較特殊的策略,讓一個個平時讀有困難的學生,在課堂中認認真真地讀著文本。在檢查學生朗讀時,于老師特別關注平時讀有困難的學生。于老師運用期待效應,促使讀有困難的學生享受到讀有進步的快樂。于老師教學的精彩不僅體現(xiàn)在學生的讀上,還體現(xiàn)在學生的悟上。
因此,對于老師的課我們可以這樣評價:他的課是學生“笑果”常開于全過程的楷模。我們也應這樣思考和實踐:讓學生“笑果”常開于全過程,真正獲閱讀感悟。
三、讓學生“笑果”常開需觀照全體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不同群體學生的閱讀感悟?qū)哟?。閱讀教學不應該成為少數(shù)學優(yōu)生的表演舞臺。教師要做好教學平衡,讓不同群體的學生都能獲得充分地展示機會,以提升閱讀教學“笑果”品質(zhì)。
讓學生“笑果”常開,教師要關注全體學生閱讀的實際需要,有分層教學的意識,尊重學生閱讀個性特點,真正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原則。如果我們要求過高,大多數(shù)學生閱讀存在困難,“笑果”就難以實現(xiàn)。因此,閱讀教學要面對全體學生,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循序漸進地進行感悟。這應該成為閱讀教學的底線。
如,教學《半截蠟燭》,讓學生對文中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與德軍周旋的表現(xiàn)進行自主欣賞。學生表達出他們自己內(nèi)心的不同感受。有的學生佩服杰奎琳,認為她年齡最小,但她表現(xiàn)得十分機智、勇敢和懂事。有的學生欣賞杰克,說他心思細膩,在想移走蠟燭被德軍喝止的情況下,還能繼續(xù)從容地生火,沒有引起德軍的任何懷疑。有的學生敬仰伯諾德夫人,說:“她本身是一個家庭婦女,但做著傳遞秘密情報的工作,并把兩個孩子培養(yǎng)得十分優(yōu)秀。在十分危急的關頭,她充當著一個偉大的戰(zhàn)士,保護著情報。她也是一個偉大的母親,保護著兩個孩子?!痹诘玫浇處熀屯閭兊恼J可后,發(fā)言的學生露出燦爛的笑容。
語文教學“笑果”常開與課堂增效,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認真地思考,探尋出更為理想的策略,讓學生閱讀能夠“笑果”常開,使課堂教學效果常增。
(責編 韋 雄)